?

豬藍耳病防控措施

2022-05-05 15:32林楠
中國動物保健 2022年1期
關鍵詞:防控措施臨床癥狀

林楠

摘要 豬藍耳病是由豬藍耳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不同品種、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豬均可感染發病,其中一月齡內的仔豬和懷孕母豬最易感染發病,其它動物不會感染,本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給養豬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將本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解剖病變、疾病診斷、防控措施等進行總結闡述,希望對養豬業有所幫助。

關鍵詞 豬藍耳病;臨床癥狀;解剖診斷;防控措施

我國是生豬生產和豬肉消費大國,尤其是 2018 年發生非洲豬 瘟之后,有經濟頭腦的人們將養豬視為投資熱點,從上市公司到家庭農戶,養豬成為最關注的大事之一,使社會熱資大量涌入,為給 這些新上的養豬場(戶)提供技術幫扶,現將容易危害仔豬的藍耳病診治預防等專業知識進行分析總結,以提高仔豬成活率,降低飼養成本,增加養豬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 流行病學

豬藍耳病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呈地方流行。本病病毒只感染豬,不同品種、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用途的豬均可感染發病,尤其是一月齡內的仔豬和懷孕母豬最易感,其它動物不會感染發病。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重要傳染源。主要傳播途徑是接觸感 染、空氣傳播和精液傳播,也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易感豬可經口、鼻、肌肉、腹腔、靜脈以及子宮內接種等多種途徑感染病毒,在病豬的口腔、鼻腔、糞便及尿中都能檢測到病毒。

2 臨床癥狀

本病發病初期出現體溫升高,高達 40℃以上,且高燒持續不 退,病豬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同時伴有咳嗽,呼吸困難,流鼻涕等 癥狀,個別病豬糞便干燥,出現便秘現象。病豬嗜睡,耳尖發紫,部 分病豬皮膚呈紅色。隨著病情延長,病豬腹部、尾部和四肢逐漸呈現紫紅色,個別病豬還發生皮膚出血現象。根據發病情況和臨床表 現,在臨診上將本病分為急性型、慢性型和亞臨診型等。

2.1 急性型

發病母豬主要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或廢絕,體溫升高,呼吸困難,懷孕后期發生流產、早產、死胎、木乃伊、弱仔等現象。部 分新生仔豬表現呼吸困難,運動失調以及輕度癱瘓等癥狀。個別母豬表現為產后沒奶、胎衣不下、陰道分泌物增多等病理現象。

育肥豬呼吸不暢,個別病豬出現咳嗽,耳背面、腹部、尾部皮膚出現紫紅色。種公豬發病率較低,臨床癥狀較輕,主要是種公豬精 液品質降低,精子活力不足,畸形精子數量增多,精液可檢出豬藍 耳病毒。

2.2 慢性型

大規模集約化養豬場發生豬藍耳病后多呈慢性型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豬只的生長發育緩慢,生產性能降低,飼料報酬提高, 豬只的免疫機能下降,種豬的繁殖性能下降。豬只發生繼發性呼吸道疾病的幾率增加。

2.3 亞臨診型

豬只被豬藍耳病毒感染,但不發病,呈無癥狀感染者,對豬只 進行化驗室血清學檢查,抗體為陽性[1]。

3 剖檢診斷

病豬肺臟水腫、出血,整個肺臟呈大理石樣花紋,膀胱內有大 量尿液。腎臟質地較脆,表明有點狀出血。胃底部黏膜出血,肝、脾 腫大,肝臟有出血點。胸腔有積液,心肌和心內膜嚴重出血。本病肺臟的病變具有普遍性,在臨床上有診斷意義。

根據解剖病變,結合當地疾病流行情況、豬只發病情況和臨床癥狀進行綜合分析,可以初步診斷豬只患了豬藍耳病。如需確診, 需要在無菌環境中對病豬肺、肝及淋巴結進行采樣,通過化驗室檢 測出豬藍耳病毒,即可確診本病。

4 防控措施

根據豬藍耳病的發病特征,只有采取綜合防控措施,才能高效地防控豬藍耳病。

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建立安全穩定的種豬群,不輕易從外場引種。如果必須引種時,一定要做好所引豬場的流行性疾病的調研工作,從非疫區,經檢驗檢疫合格后方能引入,以免引入帶毒豬只。引入后需隔離飼養,并做好消殺、疫病監測工作。隔離期結束時,經檢驗檢疫合格后,才能混入大群[2]。

大規模集約化養豬場要執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可以避免傳染病的擴散蔓延。如果條件不允許,至少做到產房和保育這兩個階段的全進全出。

養豬場要高度重視消殺工作,定期對豬舍及其環境進行消殺,以保證豬舍、環境、使用工具干凈衛生;生產一線的工作人員進出生產區是要洗澡、消毒,更換工作服、帽、鞋等后方可進出養豬場生產區。以防本場致病微生物傳出,也防外界病原微生物帶入本場。另外,消毒液要交替使用,一定要按照消毒液的使用說明書去配制、使用,以防產生耐藥性[3]。

根據本地區疾病流行情況,結合本場實際生產,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接種計劃,并從正規渠道購入疫苗,并嚴格按照疫苗要求進行運輸、儲存、配制、使用,以保證免疫接種效果,提高抗體水平,增強豬只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增加養豬效益。

加強豬只的飼養管理,保證豬舍清潔干燥,豬舍內空氣清新,不能污濁不堪,有條件的養豬場應根據氣溫變化,采取相應的增溫或降溫措施,給豬提供溫暖舒適、安靜衛生的生活環境;給豬只提供衛生安全、營養平衡優質的全價配合飼料,以滿足豬只生長發育以及繁殖、哺乳的物質需要,水質要符合豬只的安全需求,不能有致病微生物、重金屬離子超標,否則不利豬只的生長發育以及生產性能的充分發揮,降低豬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豬的糞便要在消毒后,運到指定地點進行無害化處理,以殺滅糞便中的致病微生物,減少疾病的傳播。

當豬只發病時要及時封鎖分離,對病豬進行消毒治療工作,對健康豬只進行消毒預防措施。同時,將發病情況詳實地上報有關的畜牧獸醫部門,以便主管部門進行決策,防止疾病傳播擴散,給養豬業造成重大損失。還要防止繼發感染,在治療豬藍耳病的同時,可以投喂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抗菌藥物,并對豬舍做好消殺工作[4]。

5 小結

豬藍耳病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發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對較高的傳染性疾病,豬群一旦發病,將會直接威脅到豬只的生命安全,減 緩病豬的生長發育速度,降低種用豬的價值,降低飼料報酬,增加 養豬成本,降低養豬效益。本文結合實際,從豬藍耳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治療、剖解病變、防控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總結。因 為我國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所以,本病的關鍵在于預防, 只有扎實做好養豬場的生物安全工作,有效地防控疾病的發生發 展、傳播蔓延;同時要加強飼養管理,堅持自繁自養,減少引種頻 率,降低外界致病微生物進入豬場的機會,并給豬只提供適宜生 長、適合繁殖的生產環境,才能減少養豬場傳染病的發生,提高養 豬場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玉瑩.豬藍耳病及混合感染診斷與防治方法[J].中國畜禽種業,2018,14(5):105.

[2] 龐春峰.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臨床診斷與防治分析 [J]. 農民致富之友,2017(8):235.

[3] 陳小平. 豬藍耳病混染癥的診斷和防治措施 [J].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31(7):198.

[4] 錢慧,程廣鳳,戴廣峰.豬藍耳病及混合感染的診斷與防治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31(1):120-121.

猜你喜歡
防控措施臨床癥狀
試論犢牛腹瀉的臨床癥狀與防治
連江縣松材線蟲病防控措施探討
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成因與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問題研究
恙蟲病60例臨床分析
丙種球蛋白無反應性川崎病藥物治療臨床分析
預付賬款的管理及風險防控措施探究
冠癭病在阿勒泰地區發生規律及防控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