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學生角度出發開展小學數學教學

2022-05-05 07:08許怡
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購物人民幣情境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效落實以生為本這一教育理念,針對學生存在的不同問題,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天地。在小學數學“元、角、分”的學習中,學生很容易對人民幣的理解產生偏差,據此,文章以“元、角、分”的教學為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角度;“元、角、分”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2)12-0195-03

“元、角、分”是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教學目標是“認識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及“認識大于1元的人民幣”。由于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用到人民幣,對人民幣已有一定的認知,所以筆者在備課時,本以為這部分教學內容對學生來說不會有太大難度,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卻出現了各種問題,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并不是他們不認真聽講或是馬虎粗心,而是因為他們對人民幣產生了理解偏差。下面筆者就從學生角度出發,對“元、角、分”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

1? ?從已有生活經驗出發

一年級的學生大多已對人民幣有一定的認識,但其經常用到的是以“元”為單位的紙幣或硬幣?,F實生活中有關“分”的紙幣和硬幣已經不再流通,“2角”“2元”這樣的老版人民幣也十分少見了,再加上手機支付的盛行,學生基本接觸不到以“角”“分”為單位的人民幣。學生很少在實際生活中使用人民幣,也就無法區分不同面值、材質的人民幣,自然就無法感受到人民幣的實際價值。而且,不同的學生對于人民幣的認知有著較大的差異,有些學生已經能熟練地使用人民幣,有些學生能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人民幣,有些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有誤,這些都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進行判斷,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因此在設計本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加深其對人民幣價值的理解。如在學生認識了“1元”“1角”“1分”后,教師可直接出示例題情境圖并提問:“小美手里有10角,她能買到一本1元的練習本嗎?”教師要先讓對人民幣有一定認知的學生想到1元就是10角,然后讓全體學生一起從1角開始數,經歷從1角數到10角的過程,強化所有學生對“1元=10角”的認識,進而類推出“1角=10分”。在數一數、說一說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明確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初步感受“1元”“1角”“1分”的實際使用價值。而在設計本單元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直接出示各種人民幣的實物圖,適當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知識經驗,通過觀察和交流,抓住人民幣的主要特征,接著教師小結:“確定一張人民幣的面值需要抓住它的數值和單位?!边@樣學生就能在觀察和交流中逐漸產生對大面值的人民幣的正確認識。最后,教師再帶領學生對這些人民幣進行分類,學生通過觀察以及動手操作,邊分邊說,逐漸明確人民幣的類型,掌握快速找到指定人民幣的方法,使學生的關注點集中到人民幣的數值和單位上,從而能夠準確把握各種面值人民幣的實際大小[1]。

在引導學生認識人民幣的過程中,教師是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將書本上抽象的人民幣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主動開展探索性學習。這個認識人民幣的過程就是學生展示自己的過程,學生可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并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

2? ?創設生活情境

與元、角、分有關的計算是本單元的難點,大部分學生通過學習都能對人民幣進行簡單換算,知道只有相同單位的人民幣才可以相加減。但碰上如“10元-6元5角”這樣單位不統一的題目時,學生容易錯答為“4元5角”。對于認知能力相對較差的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果直接對減法進行講解未免過于抽象,學生往往無法準確理解。

因此,解答這樣的計算題時,教師就可以創設一個生活情境。教師可創設以下情境:“今天老師買卷筆器用了6元5角,但是我沒有零錢,只有一張10元的紙幣,該怎么辦?”學生回答讓老板找錢,教師繼續追問:“老板應該找回多少錢呢?”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接下來可讓學生借助學具幣扮演小老板,模擬找錢的情境,引導學生先將10元換成10張1元的學具幣,再繼續操作。學生先拿出6元,教師提問:“拿了6元后,你手上還剩多少錢?怎么再付5角?”這個問題讓學生明白現在只有4元了,還要拿出5角,因此剩下的錢不可能比4元多。教師接著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聯想到退位減法的學習過程,可以將1元換成10角,再從10角里拿出5角,然后加上剩下的3元,最后的得數就是3元5角。完成找錢這一過程后,可再讓學生體會從幾元里拿出幾角的方法,在生生互動、師生交流中獲得正確認知,把換幣方法的發現過程融入現實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自然地理解換幣方法,從而不斷提高其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以上生活情境的創設,可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表現欲。教師此時正好抓住學生的心理,順勢引導,讓學生邊解決問題邊探究新知,使學生體會到學好數學對日常生活的幫助,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又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主動、積極地學習。

3? ?精心設計活動

生活中人民幣的使用大多與“付出的錢”“商品的價格”和“找回的錢”有關,基本計算方法無外乎加法求總量和減法求部分量,但還是有許多學生對簡單購物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掌握得不太好。如果教師只是枯燥地講解“付出的錢-商品的價格=找回的錢”這樣的數量關系式,學生也難以提起興趣。因此教師在講解時,要有效引導學生發現這三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以及如何正確求出其中的一個量。其實,教學并不是只在課堂之內,教師還可以將課堂擴展到生活當中,通過精心設計活動,給予學生合作、交流、表現的機會,引導他們親身參與,盡情探索,讓學生對購物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有更深的理解。

如在教學“小小商店”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在教室里買東西的活動?;顒忧?,教師要確認學生對人民幣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并掌握了換幣方法?;顒臃譃樗膫€部分:①上課前,教師和學生一起布置“小小商店”,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商品并標上相應的價格。②教師制定購物方案,給學生講解活動要求,要提醒“小賣家”將物品分類擺放整齊,“小買家”要保管好自己的人民幣,“小售貨員”要計算價錢并給“買家”找錢。③活動中,教師要先指導學生學會付錢、找錢,讓學生都能夠動起來,體驗購物的樂趣。同時教師要進行巡視,確?;顒影踩行?。在幾輪過后可進行角色互換,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體會在購物活動中進行買賣的方法及樂趣。④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引導全班學生從活動過程出發,討論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使學生自主整理從中得到的經驗。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提升學生參與活動的有效性,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加深其對人民幣這一知識點的認識,培養其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這樣一來,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實現了生活與知識的良性互動,在合作與交流中逐漸發展能力,能夠選擇最優的方法解決簡單的購物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為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數學基礎[2]。

4? ?鼓勵學生自主思考

人民幣各單位之間的換算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不過總有學生分不清在不同情況下計算時是否應該換算、怎樣換算。這時,教師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引導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購物問題的自主思考中來,進而得出結論,讓學生將換算的知識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

如教師可提問學生:“花花在商店里買了一些東西,1瓶礦泉水花了1元5角,一根跳繩花了2元8角,她一共花了多少錢呢?”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能得到以下幾種答案:①把1元5角和2元8角分別轉換成15角和28角,相加得43角;②把以元和角為單位的人民幣分別相加,得到3元和13角,她一共花了3元13角;③把2元8角分成2元5角和3角,先湊出4元,再加剩下的3角等于4元3角。學生的想法多種多樣,他們的思維能力也通過這種形式得到了充分展現。教師追問:“你們認為哪個答案是正確的呢?”有學生認為是“4元3角”,也有學生認為上面3個答案都是正確的。接著教師繼續提問:“那哪個答案最便于付錢呢?”學生能夠認識到“4元3角”是最方便的。這道題充分體現了不同人民幣之間組合的智慧,學生通過思考如何組合、換算人民幣,可以加深對人民幣的理解,學會主動地回顧和總結學習過程,從而熟練掌握換算的方法。

5? ?培養學生敢于創新的精神

在“元、角、分”的教學中,如“買商店里的商品,正好用完10元,可以買些什么?”這樣的題目十分受學生歡迎。不過仔細觀察后,筆者發現能給出創新買法的都是平時比較優秀的學生,大部分學生都是在別人發言或教師小結后才能想到新的買法。這反映出大部分學生雖能夠認識人民幣的價值,但無法靈活地使用人民幣。因此,為了讓學生敢于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可以嘗試設置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究,突顯學生的創新性。

如教師可先出示實物圖并提問:“你能說一說商店里每件商品的價格嗎?”學生經過觀察明確了各種商品的價格后,教師繼續提問:“老師今天在商店里購物,正好用完一張10元紙幣,你猜老師都買了些什么呢?”通過猜一猜這種游戲的形式,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赡苡袑W生回答“老師買了10塊橡皮”或者“老師買了5把尺子”,針對這樣買多個同種商品的想法,教師可引導學生算一算這樣買是不是正好用完10元。接著教師再問:“老師可不只買了一種商品,誰再來猜一猜?”有學生這時肯定會回答買多種商品的情況,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你認為他的想法怎么樣?你有不同的看法嗎?”這樣既讓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又能讓學生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加深對簡單購物問題的理解。學生在這樣開放的問題情境中會產生多種思考路徑,自然也會有多種多樣的答案,這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學生能夠以不同的思路尋找購物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買一種商品”到“買兩種商品”,再到“買兩種以上的商品”,甚至“再補一些錢來買”,展示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不僅使學生敢于突破常規,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進行學習,在不斷思考驗證中形成正確認知,經歷知識內化的過程。

“元、角、分”雖然只是小學數學教材中一個單元,但卻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筆者相信,開展上述從學生角度出發且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不僅能營造出活躍積極的課堂氣氛,還可以提升學生對人民幣相關知識的運用能力,進而能將學到的知識用于解決生活中的簡單購物問題??傊?,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面對學生暴露出的不同問題,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成為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天地。

【參考文獻】

[1]錢曉暉,蔣睿雯.活動,為學生的理性思維發展而設計——《元、角、分》教學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設計,2020(Z2).

[2]郭繼珍.關于提高小學低年段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探析[J].考試周刊,2020(2).

【作者簡介】

許怡(1997~),女,漢族,江蘇昆山人,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猜你喜歡
購物人民幣情境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我們為什么選擇網上購物?
認識人民幣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圣誕購物季
快樂六一,開心購物!
不可錯過的“購物”APP
China’s foreign Trade(2008年12期)2008-07-23
感悟三角形的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