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內鏡下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療效觀察

2022-05-10 18:20宋衛東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7期
關鍵詞:慢性鼻竇炎鼻內鏡鼻息肉

宋衛東

摘要:目的:探討鼻內窺鏡下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療效。方法:選用2021年5月~2022年5月間于本院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檢查與治療的48例病人當作研討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病人采納的治療形式為傳統式鼻息肉根治術,觀察組采納的治療形式為鼻內窺鏡下手術,手術治療后對于病人的治療實際效果展開剖析。結果:對照組病人的手術病愈、有效治療病人、無效治療病人分別為15例,6例、3例,觀察組為21例,2例、1例,觀察組的治療實際效果更明顯,差異明顯具備統計學現實意義(P<0.05)。結論:采取鼻內窺鏡下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具備非常好的臨床療效,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并發癥檢出率高。

關鍵詞:鼻內鏡;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65.4+1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7--01

引言

在早期診斷臨床中,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在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早期診斷臨床檢查以及治療中, 嗅覺系統基本功能顯著減退、鼻塞、通氣不太暢及流涕等等較為常見的一種初期臨床表現,對該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以及質量健康狀況有著很嚴重的不良影響。由于采用傳統方法早期手術診斷方法進行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早期治療效果復發率相對較高,治療的初期診斷效果不明顯,而且在早期采用位于鼻部的鼻腔內鏡及上下法進行手術診斷治療該耳鼻喉科其他疾病時對其患者具有很好的早期臨床診斷療效。本文分別選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之間于我院各接受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手術治療的48例患者作為早期臨床診斷研究組的檢查觀察對象,隨機將其患者分成兩組,對采用傳統式鼻息肉根治術方法和鼻內窺鏡下手術方法,手術治療的效果及其副作用、預后的具體情況分別進行了具體統計報道分析,現具體統計報道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間于本院知曉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檢查與治療的48例為病人當作研討對象,將其隨機都分成兩組。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式鼻息肉根治術方法,具體內容主要有鼻息肉切除、鼻竇根治術;手術操作方法如下:施與病人局部麻醉,通過少量的腎上腺素引入2%的利多卡因,主要是根據鉤突粘膜展開麻醉,而后,在手術之前30天,通過利用富含0.1%的腎上腺素丁卡因棉片對于病人鼻腔做填塞工作,主要是為能取得收縮及麻醉鼻腔黏膜實際效果;再度利用手術展開治療之后即將展開一個ct在線檢查,而是再度手術中將應該利用鼻腔的內窺鏡棉片展開在線查看,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能進一步清晰明確患者要進行切除鼻息肉的手術位置以及手術范圍,達到一次息肉切除工作完畢的手術目的。最后,就是把鼻腔的內鏡棉片放在患者鼻竇腔中,對看到的鼻息肉、膿包及腫塊等異常組織完全切除,完成切除后,即將對于病人鼻竇腔展開清理干凈,用凡士林紗條填塞鼻腔術區止血,對摘取物進行病理學檢查。術后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密切觀察患者鼻腔內的淤血及其他分泌物,根據患者鼻腔實際情況一般在48小時之后即可將這些紗條完全取出。

觀察組:采用鼻內窺鏡下手術方法。鼻內窺鏡下開展手術治療,手術操作方法如下: 施與病人全身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常規消毒鋪巾,予以含有腎上腺素棉片收縮鼻腔,連接鼻內窺鏡及顯示屏,通過鼻內窺鏡下觀察鼻息肉及周圍鼻腔結構關系,予以完整切除鼻息肉,依次將有病變的竇腔在鼻內窺鏡下監視下完全打開并清除病變,盡量保留正常鼻腔粘膜組織,使竇口充分引流通暢,待鼻腔鼻竇病變組織完全清除后,予以鼻內窺鏡下填塞可吸收明膠海綿止血,并同時用凡士林紗條或膨脹海綿加壓止血,對摘取物進行病理學檢查。

2 結果

3討論

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病癥應由炎癥等等多種要素產生刺激,使得鼻粘膜發生增生狀況,病人鼻腔內部通氣不暢通。而其常見的各種臨床治療癥狀主要是其表現是因為鼻塞,嗅覺適應能力明顯減弱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治療工作,病情反復,同時也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上的發展。在耳鼻咽喉科中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發病率相對較高,傳統的手術容易出現患者鼻腔內部的粘膜組織受到嚴重損傷, 對空氣凈化、加溫等等手術功能較為難以恢復,息肉的切除妥善處理不夠徹底,進而再度手術復發或手術功能失效的各種狀況。整體而言在其治療后的效果并不能夠令任何人感到滿意。不僅如此會嚴重增加整個患者的日常經濟生活壓力,同時對于整個患者身心健康也是會帶來負面的不良影響。而利用鼻內窺鏡下鼻息肉鼻竇手術是一種新的技術,不僅能清晰的及時觀察和看到患者鼻腔息肉的是否存在及其位置,而且能準確了解其范圍,對手術前掌握鼻腔息肉所有的結構情況及完全切除鼻腔息肉可以起到很關鍵的輔助作用,對于患者鼻腔的息肉解剖結構變異可以立即進行展開有效的同期手術處理。鼻內窺鏡下通過監視器看到局部、各個鼻竇竇口之間的炎癥、分泌物,每個竇口局部的解剖情況,我們看得非常清楚,有利于我們進一步的手術,或者處理鼻息肉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鼻內窺鏡下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能有效的對每位患者鼻腔內的息肉進行一次性手術切除,盡量的將息肉增生的鼻粘膜進行清除﹑鼻腔內的病變結締組織進行同時清除,而且能有效的大大降低對患者鼻腔正常粘膜組織的損傷,利于者術后恢復,最大化的有效保護患者的鼻腔及鼻竇內部解剖的結構。

采取鼻內窺下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手術最終治療目的不是將炎性阻塞增生后的組織完全清除,而是將局部病變增生組織完全進行清除以及將術后鼻竇內切口的炎性阻塞組織解除,最大限度的有效保護術后鼻腔內的粘膜,讓術后鼻腔內粘膜組織可在術后長期進行自我保護修復,實現同時清除局部病變增生組織和同時保護術后鼻腔粘膜功能的治療目的。

結束語

鼻中隔的內部位置歪曲偏離正常的人體解剖學鼻腔結構形態稱為鼻中隔位置偏曲,這樣會直接導致患者鼻腔內部的氣流結構動力學發生變化,不管指的是鼻腔解剖學結構形態還是鼻腔氣流結構動力學的發生變化,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早期形成均將會起到不良影響。因此在手術時候還是一定要注意矯正患者鼻中隔的偏曲,偏曲情況有可能直接造成患者鼻竇腔的開口發生堵塞,從而可能導致術后患者鼻腔內的氣流不順暢;此外,病變后的組織除不清,出現一些鼻腔內和粘膜內有粘連的異常情況也會出現,降低它的療效。術后若醫生發現一些鼻腔異常時就要及時給予足夠的重視,采取各種對應治療措施,以此才能確保手術后的療效,并定期隨訪3個月。綜上所述,鼻內窺鏡下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安全性好,能有效率地降低不良反應,取得較好的手術治療恢復效果,并可以加強術后日常護理與患者隨訪檢查工作,提高手術療效,從而可以進一步提升手術治療率與治愈率,此法非常值得專家推廣臨床使用。

參考文獻:

[1]孫韌.鼻內鏡下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2,(12).2036.

猜你喜歡
慢性鼻竇炎鼻內鏡鼻息肉
鼻內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臨床療效
鼻內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療效分析
鼻內鏡手術治療老年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療效及安全性探討
謹防鼻息肉術后復發
短期布地奈德混懸液經鼻霧化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療效觀察
鼻內鏡鼻前庭囊腫手術療效分析
支撐喉鏡聯合鼻內鏡下射頻治療會厭囊腫療效觀察
慢性鼻竇炎患者手術前后黏膜的結構及功能變化
經鼻內鏡手術結合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療效觀察
慢性鼻竇炎鼻內窺鏡下鼻竇手術的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