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宋代宮廷雅樂中箏的使用

2022-05-10 21:09羅俊峰
藝術評鑒 2022年6期
關鍵詞:琴瑟雅樂宮廷

羅俊峰

摘要:今人對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法、曲目、源流等幾個方面,對箏史的專門研究和對箏發展脈絡的梳理并不多見,而對古代箏的使用場合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試從音樂史研究的角度出發,論述雅樂的由來、規定以及諸多樂器運用的內容。結合相關史料,明確指出,從宋太祖時期箏被運用于宋代宮廷雅樂,到宋徽宗大觀四年箏樂被正式從宮廷雅樂中罷去,此后南宋時期的雅樂制度大體上繼承了北宋時期的雅樂制度,歷經從“用箏與廢箏”的變遷。

關鍵詞:宋代 ?宮廷雅樂 ?箏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6-0085-04

箏自古以來就有,因其悠久的歷史被大家稱為“古箏”。作為彈撥樂器,箏在古代宮廷和民間都曾使用過,這一點從“經史子集”等史料中都能得到印證。到了近代,學者們對箏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具體,其中包括對流派的梳理、技法的研究、曲目的解析、獨奏及合奏的運用等,雖涉及的方面較多,但古代音樂史中對箏樂的專門研究并不多見,對音樂歷史上箏的使用場合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筆者試圖集中于宋代這一個時段,探究箏樂在宮廷雅樂這一場合中箏的使用情況,由于筆者探究的是箏與宋代宮廷雅樂的相關性,故在梳理相關資料時著重關注箏所屬的絲弦樂器,其他門類不予論述。

一、研究述評

關于宋代宮廷雅樂樂器使用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著作、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等三個部分。據筆者目前所見,研究宋代宮廷雅樂樂器使用的專著還未見出版,對于宋代宮廷雅樂演奏的樂器都是在通論、斷代史或者專題史的研究內容中有所提及。最早對宋代雅樂進行論述的是楊蔭瀏先生的《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在宋代一編中有專門論述宮廷雅樂的篇幅,其中就提到書中所列宮廷雅樂所用的絲弦樂器為琴瑟,同時該書根據《宋史》卷一二九記載,所繪制的宮廷所頒“宮架之制示意圖和登歌之制示意圖”中也并無箏的記載。金文達《中國古代音樂史》中,文中論述的宋代宮廷雅樂所用絲弦樂器包括瑟、琴、笙和簫,與楊蔭瀏先生《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中對雅樂絲弦樂器的論述如出一轍,也并沒有提到雅樂中有箏的使用。

王秀萍在其學位論文中從樂器的名稱、形制、使用場合和演奏方法等方面對宋代樂器進行梳理,但對箏這一樂器的論述主要集中于燕樂場合中。張麗在其學位論文中提到,宋代宮廷雅樂樂隊所用樂器中,絲樂器所占比重是八音樂器中最大的,而所記載的都是琴瑟二器,其中并無箏的記載。而在宋初燕樂教坊四部樂的大曲部和法曲部樂隊編制中,明確提出了有箏的存在,并且可用于合奏和獨奏,通常都是燕樂中有箏這一樂器的參與,而雅樂中卻沒有箏的記載。

周云劍《論宋代宮廷箏樂發展》中提到了燕樂和雅樂不同場合中箏的運用,且有一定的資料支撐,但論述并不夠詳盡。田耀農《宋代宮廷雅樂樂器與樂隊考》中清楚的論述到:“絲類樂器主要是琴和瑟”,該文中所提到的宮廷雅樂所用樂器主要是不同規格的琴和瑟。論文《中華雅樂之樂器》(一)中,作者雖然沒有提到宋代宮廷雅樂使用了何種樂器,但是寫到了唐代樂隊編制中八音樂器齊全,用于雅樂的絲樂器中有箏的出現。①

在對前人成果進行梳理的過程中發現,對于燕樂中使用箏這一樂器有較多的記載和論述,而對于宋代宮廷雅樂中所用樂器,幾乎所有資料提到的都只有琴和瑟,箏見于宮廷雅樂的情形僅有一篇文獻有過簡要梳理,故本文從史料出發對宮廷雅樂中箏的使用進行論述。

二、相關概念界定

(一)宮廷雅樂的由來和規定

什么是雅樂,該如何界定它?對雅樂的解釋包括一般意義中的雅樂和廣義的雅樂之分,“一般泛指的是共同的祭祀活動和朝會儀禮中所用的音樂。廣義的雅樂,包括宮廷中不帶或少帶禮儀性質的燕樂”。②音樂類工具書中的雅樂概念界定都是對整個歷史長河中雅樂一詞內涵的概括。事實上,最初的雅樂來自于周代實施的“禮樂”制度,它也是西周統治者為鞏固以及維護自身統治而頒布的一套系統化制度。它涵蓋了兩部分,分別是“禮”以及“樂”。它旨在從行為上、思想上界定和鞏固人們之間的名分和等級,進而維護西周天子的無上權威?!岸Y”指的是等級制度以及宗法制度有機統一的一整套禮儀,“樂”指的是音樂,涵蓋頌樂、雅樂、房中樂、小舞、六代樂舞等,人們要按照自身名分和等級使用音樂。

樂舞的相關舞隊人數應該依據下列要求:“王用八佾,諸侯用六,大夫用四,士用二”的明確化等級規定,佾指的是古代樂舞的行列,有關佾的具體人數,通常存在兩種不同的解釋,首先是每佾固定為八人,其次是佾的人數和佾數同等。雅樂是“禮樂”制度中非常關鍵的一塊內容,雅樂指的是宮廷演奏的一種祭祀樂,重點涵蓋郊祀樂(祭祀山川、自然以及天地)、廟祀樂(祭祀宗廟和祖宗),后世又派生出了燕饗樂以及朝會樂。從表演雅樂的具體形式來看,涵蓋了堂下樂懸、堂上登歌、文武八佾,也就是說歌者在堂上演唱登歌,對皇帝的各種功德進行歌頌,在堂下懸掛而且演奏方方面面的“金石”樂器,而且八佾組成的舞隊進行樂舞表演。其中樂舞涵蓋了武舞以及文舞,文舞左右手分別持羽以及持龠;武舞左右手分別持干以及持戚。場合不同、使用對象不同,用道的樂舞、樂曲自然也不相同,同時還要非常嚴格地遵守用樂順序,即“分樂”以及“序”。雅樂演奏的過程中,要用到多種樂器,譬如搏拊、建鼓、柷、敔、鐘、磬、篪、塤、琴、龠、笙、瑟、簫等。在春秋、戰國時期,不少國家紛紛打破了這種傳統的“禮樂”制度,于是發生了僭禮越軌、禮崩樂壞的問題。因此,歷代后世均通過制定和調整雅樂的內容,對自身統治進行維護和鞏固。

(二)宮廷雅樂的功能和樂器狀況

楊蔭瀏先生對宮廷雅樂的特點展開了一定的論述,認為雖然雅樂的階級性決定了它的特點,但可以從應用場合、樂曲內容、樂曲的創制和標題、樂律制度、樂器制作和表演形式等方面觀察雅樂的特點。筆者認為,雅樂的應用場合、表演形式等特點即是宋代宮廷雅樂區別于其他音樂形式的實質內涵,在某種意義上亦可作為評判宋代宮廷雅樂這一概念的標準之一。因而,雅樂的基本性質應該是統治階級使用的,具有特定儀式性意義的音樂活動。972A2F86-C575-420A-B381-951A29070909

同時筆者認為,除了在以上每個定義中都能體現出的“一般規律”,仍有應該具有宋代宮廷雅樂的獨有特點,即:宋代宮廷雅樂從應用場合來看,應該是用于吉禮和部分嘉禮和賓禮;從樂器組合來看,宮廷雅樂中絲弦類樂器基本是以琴、瑟為代表的,當出現這樣特定的樂器組合時,可以認為是在雅樂演出中;從樂律來看,燕樂多使用的是二十八調和四十大曲,而雅樂中一般討論的是演奏八十四調的演奏,而音域都是十二律四清聲或是調式應與五行屬性相符合,為了不斷迎合皇帝恢復舊制,故雅樂樂律一直都是大臣與皇帝討論的話題;從表演形式來看,宮架樂隊和登歌樂隊都有嚴格的、固定的排列位置和順序,依古制“具有東西南北四個方面,并且包含多架鐘磬等樂器,所以稱為‘宮架或‘宮懸”。

三、箏見于宋代宮廷雅樂

當明確宋代宮廷雅樂的概念和范圍后,要解析出宮廷雅樂中是否有箏這件樂器,抑或是它只存在于宮廷雅樂中這一問題。筆者從文獻史料入手,試從史料中挖掘出宋代宮廷雅樂中箏的相關記載。

(一)宋代宮廷雅樂中有箏

宋代雅樂承襲唐制。從宋朝開始建立,統治者就思考恢復代表他們統治權威的雅樂,于是就有了:“有宋之樂,自建隆訖崇寧,凡六改作”的六次改樂,在宋朝的幾百年間不斷有禮樂大臣給皇帝諫言改作音樂,上到樂調樂律,下到樂曲的更名,無一不奏,足以可見宋朝統治者對宮廷雅樂的重視,故雅樂的演出安排、程式、樂器、人員都有較詳實的記載,演出也有著超越形式本身的涵義。

景德二年八月,監察御史艾仲孺向皇帝請奏修飾樂器,調正音律,裁定太樂、鼓吹兩署樂人學習課程。而到了景德三年演奏順序已經發生了改變,之后皇帝檢閱時,奏樂順序為鐘磬,再為登歌,然后是樂器合奏,再是文武二舞。原本北宋初期的箏主要用于宮廷燕樂機構云韶部和教坊樂部中,而這時討論的“箏、瑟、筑三色合奏,迭為一曲,復镈鐘為六變、九變”,說明在宋真宗時期宮庭器樂演奏時便有箏、瑟、筑三種樂器的合奏。

在材料中,箏作為合奏樂器來演奏,在崇政殿作為宮懸排列演奏的樂器,同鐘磬、琴瑟并列,且“有樂正、樂師、有歌工、運譜人等非樂隊演奏人員”,演奏完有樂人進行演唱,唱的還是八十四調曲。在沒有變換場合的情況中,演奏雅樂同時又演奏燕樂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筆者以為,在有箏出現的宋史中這一則材料中所討論和演奏的是雅樂。

到了元豐三年,宋神宗曾召劉幾、范鎮、楊傑詳定大樂,在談到大樂時,金文達老師是這樣解釋其含義的:宋代宮廷中有時稱雅樂為大樂,以表示有別于燕樂③。筆者以為,在這則文獻中討論的大樂演奏實際就是宋代宮廷雅樂。

宋史卷樂志卷三楊傑在論述大樂七失時認為“金石奪倫”,即:“今琴、瑟、塤、篪、笛、簫、笙、阮、箏、筑奏一聲,則镈鐘、特磬、編磬連擊三聲”,即絲弦樂器和吹管樂演奏一聲而打擊樂則連擊三聲。琴、瑟、箏奏一聲,而镈鐘、特磬、編磬連擊三聲,以至于金石的聲音掩蓋了絲弦聲音,超越了它本身的位置,镈鐘、特磬、編鐘、編磬被認為是“奪倫”而不宜連擊。因為這與雅樂嚴格的秩序和等級觀念相背離,自然是不被允許的,但在某種程度上同時說明了箏在此應屬于雅樂??v觀“大樂七失”中金石奪倫的樂器,琴、瑟、筑、塤、篪、鐘、磬等,都具有濃厚的雅樂色彩,箏在其中自然也不例外的可以在雅樂中演奏。

(二)宋代宮廷雅樂的表演形式與箏的運用

宋代宮廷雅樂從表演形式來看,宮架樂隊和登歌樂隊都有嚴格的、固定的排列位置和順序,依古制“具有東西南北四個方面,并且包含多架鐘磬等樂器”。雅樂中絲弦樂器置于什么位置應該固定,書中也有所記載。關于琴、瑟、箏、筑的位置,有關史料中也有所提及,所載如下:“徽宗崇寧元年……箏、筑、阮,秦、晉之樂也,乃列於琴、瑟之間;熊羆按,梁、隋之制也,乃設於宮架之外?!惫~與筑被作為同一類型的樂器,置于琴和瑟之間,那它們的音樂屬性必然也相同。而琴、瑟、筑為雅樂器,那此時的箏應該也是用于雅樂的。關于熊羆的解釋,可從張麗《宋代樂隊編制研究》中找到答案,“熊羆十二案是鼓吹十二案產生的源頭④”,而又有材料證明,“宋初曾以鼓吹替代雅樂并加入雅樂”,即梁、隋以來的鼓吹此時有可能屬于宮廷雅樂。箏列于琴、瑟之間,鼓吹設于宮架之外,這種句式多半為并列之意,那箏此時作為宮廷雅樂樂器的可能性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此句后又提到遇祭祀朝會時教習無成的情形,祭祀朝會本身就屬于雅樂的范疇,此段論述的是同一件事情,即大樂訛謬殘缺,樂工不濟,聲韻淆雜。

四、用箏與廢箏

從整個宋朝的宮廷雅樂演變來看,箏樂走過了從“用箏”到“廢箏”的曲折歷程。宋代初期,它順承了前朝雅樂演奏過程中用箏的相關制度,無論是宋太祖時期,還是宋真宗當政階段,雅樂中均用到箏這種演奏樂器。宋太祖剛完成國家統一的目標,國家依舊耽擱于紛繁復雜的戰事,因此乾德年間朝廷的雅樂制度整體上延續了唐代雅樂的舊制,而且沿襲了雅樂演奏中用箏的習慣,但是此時宋代在演奏雅樂過程中對箏的使用方式不同于唐代。⑤

但宋神宗當政時期,雅樂用箏第一次遭受到人們的質疑,并向朝廷提出了廢除箏的申請,人們對此加以議論?!端问贰范罚?“元豐二年,詳定所以朝會樂而有請者十:……其十……隋、唐相承,庭中磬虡之下,系以偶歌琴瑟,非所謂升歌貴人聲之義……請罷庭中歌者,堂上歌為八,琴瑟之數放此,其箏、阮、筑悉廢?!雹?/p>

終于,宋徽宗當政時期,雅樂演奏中不再采用箏這種樂器。此后的南宋階段,雅樂演奏中同樣不存在箏這種樂器了。

景德三年(1006)宋真宗在賞閱宮架樂的過程中,箏能夠和瑟、筑進行合奏,活躍在這些演奏樂器中:“景德二年八月……明年八月,上御崇政殿張宮縣閱試,召宰執、親王臨觀,宗諤執樂譜立侍。先以鐘磬按律準,次令登歌,……箏、瑟、筑三色合奏,迭為一曲,復镈鐘為六變、九變?!彼紊褡谠S二年(1079),對雅樂重新進行詳定時,設計了10條修改建議,其中之一是主張從雅樂中正式廢除箏,因為堂上存在很多數量的弦樂器具,但箏樂“非所謂升歌貴人聲之義”。所以,“請罷庭中歌者,堂上歌為八,琴瑟指數放此,其箏、阮、筑悉廢?!彪S后,太常寺對這個建議進行了回應,并否定了這個意見,理由是太常寺認為朝會禮儀源自西漢時開始,后世很難完全采取先秦三代之制來制定朝會樂。所以,朝會樂中的歌工、鐘磬、箏、筑等都應遵從舊制,所以箏被保留下來。972A2F86-C575-420A-B381-951A29070909

元豐三年五月(1080),皇帝命人修制大樂,此時大臣楊杰論述了大樂中存在著七種不合理的地方,如配制的諸類樂器存在著一些謬誤?;实勐犕赀@些修改建議后,下詔“率從新制”堂上堂下的笛、篪,依據這兩種樂器(篪和笛)的律制,調整了瑟、琴、塤、筑、阮等全部樂器。

第二次議論是在宋徽宗崇寧元年,在對雅樂的討論中再次提到雅樂用箏的不可取。大司樂劉昺于崇寧四年(1105)八月指出,“今所造大樂,遠稽古制,不應雜以鄭、衛”?!端问贰啡份d:“崇寧元年,詔宰臣置僚屬,講議大政。以大樂之制訛繆殘闕,太常樂器弊壞,琴瑟制度參差不同,簫笛之屬樂工自備,每大合樂,聲韻淆雜,而皆失之太高。箏、筑、阮,秦、晉之樂也,乃列于琴、瑟之間;熊羆按,梁、隋之制也,乃設于宮架之外。笙不用匏,舞不象成,曲不協譜?!雹叱鐚幵?,講議大政,認為大樂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太常樂器弊壞,琴瑟制度參差不同等等。此時便提到了箏、筑、阮是古代秦、晉的樂器,如今竟然列于琴、瑟之間。雖然此處并沒有直接提出要將箏從雅樂罷去,但從這段大樂議論的上下文背景以及此句語氣來看,其隱含的言外之意便是說,箏、筑、阮是古代秦、晉的樂器,不能放于雅樂之中,須罷去。最終,在宋徽宗大觀四年徹底將箏從雅樂中罷去。

政和三年五月(1113),皇帝下詔曰:“《大晟》之樂已薦之郊廟,而未施于宴饗。比詔有司,以《大晟》樂播之教坊,試于殿庭,五聲既具,無惉懘焦急之聲,嘉與天下共之,可以所進樂頒之天下,其舊樂悉禁?!弊源酥?,新制作的朝會、親祠宮架、登歌的樂隊編制中不再使用箏來演奏雅樂。也就是說,雅樂的具體用樂場合中不再存在箏這種樂器的身影。

歷史上的南宋時期,演奏雅樂的制度大體上繼承了北宋時期的雅樂制度,其中,箏不再參與宮廷雅樂的狀況始終沒有轉變?!端问贰芬弧愤@樣描寫:“南渡之后,大抵皆用先朝之舊,未嘗有所改作?!毖艠费葑嘀械臉菲魅匀徊辉偈褂霉~。由此能夠看到,南宋階段雅樂中的宮懸以及登歌等使用了瑟、琴等絲類樂器,但不再采用箏作為雅樂的演奏樂器。元朝、明朝、清朝這三個朝代在進行雅樂演奏的過程中,均不再采取箏作為演奏樂器,這意味著,箏從北宋末期被廢出雅樂樂器之后,就在此后雅樂演奏的舞臺上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綜合以上幾點,正史中雖然未對箏的形制、樂曲、具體演奏方式進行論述,但文獻中不止一次的出現關于箏的記載,說明箏當時曾被用于雅樂這一情況無疑是發生過的。

五、結語

通過梳理關于宋代宮廷雅樂的研究成果,發現并沒有專門論著或文獻對宮廷雅樂中箏使用情況進行研究。筆者通過對雅樂一詞進行解讀,從應用場合、樂器組合、樂律、表演形式等多方面明確了雅樂的內涵,從而將箏的使用放到一個更大的空間和維度去討論。

從文獻資料的整理可以看到宋代宮廷雅樂中所使用的樂器多為琴瑟類絲弦樂器和笙類管樂器,這與西周雅樂以鐘磬為主的既有印象有一些出入。再對宋史材料進一步分析,發現雅樂的運用在宋代已經有所放寬,在演出中樂器種類更加豐富,不僅僅有金類樂器,有琴瑟類的絲弦樂器,還有箏的參與。故在宋代宮廷雅樂場合中不是沒有箏的參與,而是對其進行直接記載的相對較少,導致對宋代宮廷雅樂中樂器的應用一直存在著思維誤區,認為只有琴瑟筑等絲弦樂器的使用,而箏一般只運用于燕樂和俗樂。

參考文獻:

[1]樂聲.中華雅樂之樂器(一)[J].樂器,2005(03).

[2]繆天瑞.音樂百科詞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3]金文達.中國古代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4.

[4]張麗.宋代樂隊編制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01年.

[5]孫武.北宋宮廷雅樂改革的再審視[J].音樂傳播,2019(Z1).

[6][元]脫脫.宋史·樂志(卷一).北京:中華書局,1985.972A2F86-C575-420A-B381-951A29070909

猜你喜歡
琴瑟雅樂宮廷
鋒芒畢露的法國宮廷畫家
游遺愛湖琴島望月
無題
琴瑟(新韻)
冷熱
雅樂的來龍去脈
第六道宮廷古法白米飯
宮廷古法白米飯
中國雅樂史
“病”友們的宮廷大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