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說明文閱讀課實踐

2022-05-10 01:34景麗
校園英語·月末 2022年3期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英語

摘 要: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點。相比于記敘文等文體,說明文邏輯嚴謹、言簡意賅,是學生閱讀和學習寫作的好材料。但說明文往往不能提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需要通過新穎的教學手段來達成教學目標。本文針對這一問題,提出運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擴展文化知識、提高寫作水平、提升解題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英語;說明文閱讀

作者簡介:景麗,江蘇省鎮江市實驗高級中學。

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點。相比于記敘文和其他文體,說明文圍繞一個事物、一個事例展開全文,條理清晰,論證翔實,邏輯嚴謹,言簡意賅,是學生閱讀和學習寫作的好材料。而說明文的說明對象往往不能提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需要通過新穎的教學手段來達成教學目標。本文提出通過思維導圖這一較為新穎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抓住主干,化難為易,從而解決這一問題。

一、理清思路,拓展深化

無論是中文還是外文,說明文這一文體都與現實生活存在著些許距離,不易讓學生產生熟悉感。但是相比于其他文體,說明文結構清晰、邏輯嚴謹,易于學生把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化難為易,把握文章主干,提升學生閱讀水平。思維導圖能夠將圖畫和文字、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結合在一起,且易于操作,能夠讓學生輕松便捷地勾畫出文章脈絡,復習所學文章的知識結構,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閱讀文章,需要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行文思路,查清單詞,學習句型,積累值得學習的用詞表達,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表達和寫作當中。思維導圖能讓學生從大處著眼,由篇到段,將文章拆分成幾個意義板塊,再由段到句,理清一個段落里面從引出觀點到翔實論證的嚴謹思路。思維導圖將這樣的邏輯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有助于學生全面立體地感知文章脈絡,加深理解和記憶。

(一)理清文章思路

面對幾百詞的文章,學生往往一頭霧水,不愿深入研讀。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降低學習難度。在閱讀課前,教師往往會進行單詞的專門講解,但是脫離語境背誦單詞,效果一般不盡如人意,且若學生沒有及時溫習,生詞關依然難以突破。教師應該在閱讀課前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在單詞教學后自行閱讀文章,自行結合教材單詞表和詞典突破生詞關。學生認真閱讀全文,對于文章大意也有了初步感知,教師可以在閱讀課開始的時候進行提問,檢查學生的預習成果,并導入閱讀講解內容。

例如,“Advertisements”是一篇說明文,就廣告這一主題,闡明了廣告的定義、分類,并比對了兩類廣告的異同點,如使用目的、所需費用、使用方法、適用范圍等。文章每部分有小標題,條理清晰,重點明確,易于學生掌握思路。教師需要適當引導,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將文章思路展示出來。教師可以以兩種廣告分類CA和PSA為中心,在四周寫明兩者之間的異同。相比于表格或清單,思維導圖不僅直觀,而且畫面生動,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

再如,“Two life-saving medicines”一文涉及兩種救命藥——青霉素和阿司匹林。學生可以分別敘述這兩種藥在發現、探究其作用、提純量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探求解決方法方面的問題。學生還可以將兩種藥的發展歷程梳理出一條完整的時間線索,上述問題都作為重要時間節點出現。另外,每一個關鍵詞,如療效,也可以作為主題,學生可以以此為關鍵詞繪制思維導圖。多種思路,多種角度,可以幫助學生更為準確、透徹地理解文意。

(二)補充背景知識

課本中的許多課文,尤其是與文化背景相關的說明文,是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窗口。教師應該以課文為起點,鼓勵啟發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了解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

例如,“Appreciating Literature”介紹了英國經典文學的相關知識。教師應該在課前了解學情,依據學生對英國文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靈活設計教學方案。如果學生缺乏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預習作業,如查找文中所涉及的作家作品、文學流派的資料,可以分組完成,也可以由學生查找自己感興趣的一部分。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把相同主題的資料繪制成一幅思維導圖。如果學生對相關知識很感興趣,并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結合課文繪制思維導圖,并將學習范圍擴展至英國文學的各個歷史時期,實現學習的擴展和深化。

再如,“The perfect copy”一文介紹了對于克隆技術的兩種相互對立的觀點。教師可以板書思維導圖,以克隆作為關鍵詞,將其擺在板書正中心,其兩側分別寫明文中闡述的同意和反對觀點。由于克隆技術對于現在的學生并不是陌生的話題,但是仍有很多未知等著學生去發現。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于文中的觀點進行思考,開闊思路,得出自己的結論。對于一些學生來說,有關自然科學和科學技術的話題并沒有太多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將科學技術這一話題引向生活,讓學生思考科學技術引發的現實生活中的變化,得出自己的觀點。

二、以讀促寫

閱讀和寫作的關系是緊密的。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的過程。但是,如果學生不能把握閱讀要領,只是逐字逐句地閱讀,沒有抓住文章的主干和寫作思路,學習效果只會事倍功半。教師應該采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們簡單直觀地掌握文章的寫作脈絡,提煉出好詞佳句,并在此基礎上將文章妙筆生花的結晶化為己用。

(一)學習佳篇

高中英語寫作要求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圍繞主題,思路清晰、有邏輯地組織文章,并運用自然、地道的詞句進行表達。教材中的各類說明文自然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詞到句、從句到段、從段到篇地逐步拆解文章,并且多做練習,將學習到的東西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例如,“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一文介紹了倫敦地鐵建設發展的歷程。整篇文章以時間為線索,脈絡清晰,易于學生抓住主干,歸納整理。教師在課上可以給足學生發揮空間,讓每個小組派出一名學生作為代表,在黑板上畫出思維導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之后,口頭復述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復述時會涉及不少有關城市交通的詞匯短語,教師應該提醒學生及時積累下來,最好是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在單詞與單詞之間建立關系,用來輔助記憶。

再如,“To phone or not to phone”一文介紹了Amish人群對于手機的態度。毫無疑問,手機使用和濫用問題,在學生群體中也有討論價值。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分別闡述使用手機的利弊,探討手機為我們帶來了什么。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意見用括號圖的形式展示出來。教師也可以組織辯論,兩方的觀點必然有沖突的時候,括號圖的觀點也就交織著新的觀點和被劃掉的被駁斥掉的觀點,這樣會使學生更能明白該問題的思考深度,正反論證等多種論證手段的運用比單純的陳列理由要有力得多。

(二)生發新意

寫作不是一味地模仿和重復。學習借鑒固然重要,但最為重要的是能否創新和深化,而創新和深化需要舊學新知的相互融合。繪制思維導圖時需要抓住重點關鍵,再梳理文章中其他要素與該重點的對應關系,或是隸屬,或是平行,繼而總結文章各部分和全文的大意主旨。思維導圖不僅將看似散亂的整體歸納得井井有條,而且還能發散思維。教師應當用思維導圖啟發學生,將由關鍵詞支撐的各個分支進一步延伸,構建出新的意義,完成創新和深化。

例如,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第三單元以文化差異為主題,該單元的多篇文章介紹了各國的文化差異,如“Taboo or not taboo——that is the question”等短小精悍的文章,以說明文的形式介紹了不同文化中的習俗差異。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研讀短文,自主繪制思維導圖。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引發學生思考,從簡單的了解知識深化到對文化背景的探究。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除了文化誤解以外,文化碰撞所能導致的結果。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嘗試提出建議,以應對這些文化差異。這些問題和想法是文中沒有涉及的,而學生完全可以在思考中進行探索和深化,并將所思所想在寫作任務中以書面方式表達出來,或是另寫一篇文章,深入探討相關問題。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交流,進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再如,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第二單元以環境保護為主題,該單元的多篇文章介紹了當前的環境問題和一些正在實施的舉措。其中有一篇關于正在蔓延的沙漠化問題的說明短文“Desertification — a growing problem”,這篇文章介紹了沙漠化問題的定義、中國采取的舉措、每個人可以做的事。文中第三部分可以作為開放性題目供學生思考和寫作。教師可以板書出這篇文章思維導圖,啟發學生以此為結構,以荒漠化或其他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環境問題為中心寫一篇簡短的說明文。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于生活中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討論,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將這些問題加以匯總,開拓學生思路,再讓學生自選角度進行寫作。

三、快速解題

除了理清文章思路、強化寫作能力,思維導圖這種簡單直觀的方式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行文復雜、生詞較多、篇幅較長的文章,學生閱讀起來往往吃力。面對一些提問主旨或是細枝末節的題目,學生如果不能較為透徹地理解文章,做起題來往往一頭霧水。用思維導圖來歸納總結文章主旨,并且標清文章中的細枝末節,能夠讓學生快速準確地鎖定答案。

(一)檢索關鍵

若文章篇幅較長、生詞較多、知識點較為散落,學生很難鎖定題目所問的對應位置。思維導圖能夠理清文章層次,幫助學生全面立體地理解文章,迅速鎖定解題關鍵。

例如,譯林版高中英語選修七中有一篇介紹夏威夷菠蘿的文章。第一個問題是“We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the new type of pineapple is? ? ?  .”。學生如果只是通讀一遍,沒有在閱讀過程中在文中作任何標記,就要浪費時間去重新檢索信息。而且,這種初步感知形成的印象往往是靠不住的。文中的段落之間、語句之間形成了相互支撐或后者否定前者的關系,學生若只憑自己的印象,沒有認真把握文章的整體邏輯,難免作出草率錯誤的判斷。而思維導圖要求學生先把握主干,再去填補其他相關信息,這就促使學生認真地閱讀文章去把握關鍵,且能夠理順文章前后的邏輯關系,不至于犯方向性錯誤。針對這道題中,學生依據思維導圖,可以鎖定文中第二段開頭的描述,得知這種菠蘿外表柔軟,內心多汁,由此選出正確答案D“a little soft outside and sweet inside”。

(二)推理分析

閱讀題中還有一類題目,提問文章的主旨大意或是文章某一段落的信息。由于文中沒有給出相關信息,需要學生通讀全文,對文章整體進行綜合概括,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和判斷。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對文章整體形成準確的認知,把握文章主旨大意,不被其他錯誤選項所迷惑。

例如,關于夏威夷菠蘿的這篇文章的第四道題目“We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Del Monte? ? ? ?.”,題目中已經給出了范圍,需要鎖定最后一段。但是該題的難點并非在此,學生不能局限于簡單地找詞找句,而要充分理解該段落的每個句子,把握這段話的意思,才能從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由該段落可知,Del Monte曾嘗試壟斷夏威夷菠蘿市場,但是其他水果公司也研發出了相同的品種,所以Del Monte轉而向法律求助,但失敗了。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該段落講述的是Del Monte在研發出夏威夷菠蘿后曾試圖壟斷市場但遭遇失敗。就全文來講,文章開頭引出說明對象,繼而介紹這種菠蘿的好處,解釋這種菠蘿暢銷的原因,結尾闡述了Del Monte試圖壟斷但失敗的事實。思維導圖將文章的四段話分為三部分。由此可以選出正確選項C“tried hard to controlled the market”。

四、結語

思維導圖能將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生澀難懂的英語說明文。思維導圖能將舊學新知直觀地展示出來,在已學知識和新學知識之間建立聯系,開拓新思路。教師應該靈活使用思維導圖,從而幫助學生克服閱讀文章的畏難情緒,享受閱讀和解題的樂趣和成就感。應該將思維導圖貫穿讀寫和解題,幫助學生養成系統化思考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張泓.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說明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英語,2020(24):45.

[2]朱巧平.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校園英語,2020(4):238.

猜你喜歡
思維導圖高中英語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高中英語美文閱讀USE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究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基于閱讀韻律的高中英語默讀朗讀教學實踐
思維可視化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
論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應用
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概念課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軟件輔助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研究
巧用思維導圖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語閱讀文本中融入思維導圖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