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家校溝通互動有效途徑實踐探究

2022-05-11 16:02李文玲
當代家庭教育 2022年10期
關鍵詞:實踐途徑家校溝通互聯網+

李文玲

摘 要:近年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有目共睹,在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下,信息化社會的建設初具雛形,社會中的不少領域也在朝著信息化的方向進行變動和改革?!盎ヂ摼W+”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途徑,成為提升國民經濟的全新助力。如今,“互聯網+”融入了教育領域,為教學、家校共育提供了新型平臺,擴展了家校溝通的渠道。本文主要探討了“互聯網+”背景下家校溝通互動的有效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互聯網+”;家校溝通;實踐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0-0056-04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 Ways for Family and Schoo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LI Wenling (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is obvious to al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formation society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and many areas of society are also undergoing changes and reforms in the dire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new economic form, "Internet +" has brought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approache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as become a new boost for improv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Today, "Internet +"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providing a new platform for teaching, home-school co-education, and expanding the channels of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ways of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for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Internet Plus”;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Practical way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根本,要始終將教育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首要位置,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要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的教育因素,形成教育的合力,提升教育效力。因此,要重視家校共育的構建,探索家校溝通互動的有效途徑,提高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有效性,為孩子的教育發展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那么,如何構建“互聯網+”背景下小學家?;拥挠行Р呗?,還需要進行深入的探索和實施。

1. 研究背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場所,對孩子的性格發育、習慣養成、價值觀念的形成有直接的作用,家長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都會對孩子成長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但是一直以來,不少家長的家庭教育形態存在誤差,尤其是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后,家長的教育理念開始發生了一定的轉變,導致家庭教育誤差的形成,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有些家長認為“既然我把孩子交給學校,教育的責任就理所當然在學校?!彼麄儧]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會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將教育責任歸結于學校、教師和班主任,嚴重影響家校共育教育合力的形成。第二,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進入小學后,我只需要照顧好孩子的日常起居,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即可,為孩子創造富足的生活條件?!睂⒅攸c放在了物質投入上,不注重情感投入,制約了孩子身心健康發育。不僅如此,“超前教育”理念已經植入大部分家長的腦海,為了實現“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理想,為孩子報了額外的校外補習班,以此來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同時進行學校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不僅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還為孩子帶來了心理負擔,家校共育教育模式的構建陷入了不利處境。

2.“互聯網+”的相關概述

“互聯網+”的發展是基于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應用和普及,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其融入其他領域,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和現實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1)“互聯網+”的特征

“互聯網+”之所以能夠融入其他領域,為其他領域帶來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是因為其具有廣泛的發展優勢和特征。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互聯網+”的跨界融合性,“+”代表的是跨界、變革和開放,在互聯網的支持下,創新的基礎更加堅實,創新發展的步伐更加穩健,在與其他產業融合的過程中,擴展了的企業的發展途徑。另外,“互聯網+”具有重塑結構、開放形態、連接一切的特點,如今已經連接了工業、金融、商貿、旅游、醫療、教育等領域,打開了全新的經濟發展格局。

(2)“互聯玩+”的發展趨勢

分析當前互聯網的發展情況,我國的“互聯網+”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還需要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發展,從而形成更加成熟的發展理念。嚴格意義上講,“互聯網+”的發展既是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結合,也是知識社會發展而來的成果。對于企業的經濟發展來說,“互聯網+金融”擴展了企業的發展途徑,加快了企業的生產效率,為相關產品的影響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對于教育發展來說,“互聯網+教育”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在更加優質的環境下進行知識的接受和轉化,打破了傳統教育教學的局限性;對于醫療發展來說,“互聯網+醫療”能夠改善醫療生態,解決現實中看病難、“一號難求”的問題,通過優化傳統的診療模式,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診療服務,同時進行疾病知識的宣傳和普及,線上“一對一”的護理指導,更好地節約了患者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在未來的發展中,隨著“互聯網+”的適應性的提升,“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日益向好,發展前景可觀。

3.“互聯網+”家校共育模式構建的優勢

“互聯網+”在其他領域發展中的優勢日益突顯,如今,互聯網逐漸融入教育領域,線上+線下教育形態逐漸形成,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和教材中,有利于更好地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盎ヂ摼W+”家校共育模式的構建也為小學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提高家校溝通的效率

學生的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成長過程是十分漫長的,需要家長和教師做好長期的準備。為了更加充分地了解學生的日常,家長與教師要進行有效溝通,家長向教師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現,教師通過家長了解學生的行為習慣,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教育方案,提高學生教育的實效性。與傳統的家校溝通不同的是,在互聯網的支持下,家長無需到學校中,就可實現與教師的溝通,家校溝通的形態也不再固定。除了定期的家長會,還可以通過通訊平臺進行溝通和交流,進而有效提高家校溝通的效率。

(2)家校溝通越來越便捷

如今,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加快了社會發展節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ヂ摼W融入家校溝通中后,能夠改變家長與教師的溝通模式,擴展家長與教師的溝通途徑,使家長與教師的溝通越來越便捷。即便家長與學校的距離較遠,也可以通過相關的通訊平臺,進行電話或視頻通話,實現面對面的溝通和互動,因此家校溝通越來越便捷。另外,“互聯網+”背景下,若學生在校期間發生突發狀況,教師可以利用通訊設備及時聯系家長,家長可以第一時間趕往學校,幫助學生處理相關問題,提高了問題處理的實效性。不但學校與家長的溝通越來越便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時間和空間也較為自由,有利于家校共育模式的構建。

(3)能夠確保學校與家長溝通的隱私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家校共育的實現途徑主要依靠家長會來實現,或者家長與班主任的電話溝通,家校共育途徑狹窄,家長和教師溝通和互動的實效性得不到保障。隨著教學規模的擴大,班級容量隨之增加,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建者和管理者,承擔了繁重的工作壓力,既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又要兼顧教學工作,因此無法照顧到每個學生,加大了教學管理的困難性。家長會的召開需要學生和家長的參與,無法確保家長與教師溝通的隱私性。在互聯網的支持下,針對問題的處理可以更好地保密,進而保障了家長與學校溝通的隱私性。

(4)體現了家長與學校溝通的互助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如今家校共育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有利于擴大小學生的教育途徑,保障教育質量,展現良好的教育效果,從而進一步實現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為國民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處于不同的教育領域,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關鍵,家校共育教育合力的形成可以打造出最佳的育人效果,以便很好地實現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共同教育目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盎ヂ摼W+”家校溝通互動的實現,能夠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家長與學校的溝通能夠統一教育理念,相互分享教育經驗,傳播先進的教育方法,形成互助式教育模式,體現了家長與學校溝通的互助性。

4.“互聯網+”家校溝通互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家校共育理念薄弱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提升,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人們意識到了教育發展的重要性,并且努力為孩子創造更加富足的生活條件,使孩子能夠將注意力更好地用在學習上。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缺乏與孩子的有效溝通,理所當然地認為教育責任是學校的,因此大部分家長的家校共育理念薄弱,甚至忽略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制約了家校共育的構建?!盎ヂ摼W+”家校溝通互動實踐,是一項家長與學校的雙向互動活動,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家長在實踐中的配合度低,與學校無法形成有效的溝通狀態,失去了家校共育模式構建的意義。

(2)家校溝通互動的內容單一

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家長在與教師的溝通中關注的重點都是孩子的考試成績和個人表現,這也是家長與教師溝通的熱門話題,家長的這一理念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教師,“唯成績論”成為制約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的因素。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成長的小學生,無法形成適合發展的綜合素養,還會阻礙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與家長產生心理隔閡?!盎ヂ摼W+”家校溝通互動的實踐中,表現為家長與教師的溝通單一,僅僅將關注點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考試成績上,不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互聯網+”在家校溝通互動實踐中的作用無法積極地發揮出來。

(3)家長的信息素養普遍偏低

雖然當前互聯網已經實現了普及,但是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城鎮、農村小學來說,“互聯網+”家校溝通互動的實踐還面臨著新的問題,家長的信息化素養普遍偏低。農村地區的文化水平較低,對新鮮事物的接受速度緩慢,對網絡技術的操作不夠熟練,制約了家長與教師的有效溝通。因此,在農村地區的小學“互聯網+”家校溝通活動的實踐中,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這一阻礙,獲得家長的配合,幫助家長提升信息素養,加快家校共育的發展速度。

5.“互聯網+”家校溝通互動有效途徑的實踐策略

通過介紹“互聯網+教育”的特征,分析當前“互聯網+”家校溝通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互聯網+”家校溝通互動有效途徑的實踐可以從強化家校共育意識、豐富家長與學校溝通內容、優化家長與學校的溝通方式、提升家長信息素養等方面出發,制定針對性強的實施策略,發揮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合力的作用,助力小學教育的發展。

(1)明確家校共育內涵,強化家校共育意識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在所有情況下,必須承認兒童的心理特征,必須重視社會意義,必須提供實際參與的機會?!庇纱瞬浑y看出,對于學生的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同等重要。針對學生的教育,首先要遵循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育規律,掌握各學段學生的發育特點,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制定家校共育方案。在“互聯網+”家校溝通互動的實踐中,首先要明確家校共育內涵,強化家校共育意識。例如,增加家校共育理念的宣傳和普及,學校要發揮引領作用,擴展家校共育理念和內涵的宣傳力度,以便更好地引起家長的關注,提高家長對家校共育的重視,使家長和教師深入學習和了解家校共育的積極作用和育人價值。同時,進一步獲得家長配合,在實踐過程中相互磨合,逐漸適應“互聯網+”的互動形式。在溝通和互動中構建共同的育人目標是關鍵,一切教育活動的開展都需要圍繞育人目標,將其作為教育活動組織的核心,確保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和開展。借助互聯網增強家庭、學校之間的溝通,以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共同的目標,形成具體的育人體系。在目標的指引下,明確各自的分工,形成教育合力,對學生展開知識教育、美育教育、德育、勞動教育等。

(2)學校引導,豐富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內容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學生的學習內容豐富,知識結構日益完善,互聯網在教育領域中的作用逐漸突顯。因此,在“互聯網+”家校溝通互動的實踐中,學校要發揮引導作用,改變家校溝通互動途徑和內容的單一性,豐富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內容,改變家長的教育理念,使家長積極配合教師,對學生進行共同教育,使學生的教育更加全面。

例如,在“互聯網+”家校溝通和互動的實踐中,在與家長進行溝通時,班主任、教師可以在匯報學生成績、個人表現的基礎上,與家長探討平時的教育理念,在與家長的溝通和互動中,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這樣有利于踐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更好地鼓勵學生個體的個性發展。同時,在與家長的交流中,班主任、教師可以滲透素質教育理念,引導家長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以“減負增效”為目標,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為學生營造積極、健康的家庭教育環境和學校教育環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提供助力。

(3)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溝通平臺

如今,信息技術已經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中,人們的溝通更加方便快捷,實現了遠距離的面對面溝通,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同類型的社交軟件層出不窮。在“互聯網+”家校溝通互動的實踐中,溝通平臺的構建是基礎,是支撐家長與學校溝通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借助社交軟件增強與家長的互動,進而實現良好家校協作的育人效果。

例如,打造家庭、學校和社區的互動信息化平臺,在這一平臺中,家長和社區能夠及時了解學校的管理方針,共同商榷實踐活動的組織流程,可顯著提高溝通效率。當發現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時,還可以及時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從而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做出有效的調整。另外,這一信息化平臺還可以實現家、校、社教育資源的共享,將各方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如依靠微信、QQ常用的社交軟件,組建班級家長交流群,針對班級中的共同事物在交流群中進行討論,若存在隱私性問題,可以與班主任、教師單獨地進行交談,保護家長和學生的自尊心,促進家校共育效率的提升。

(4)組織實踐活動,強化溝通實效性

互聯網為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和交流提供了廣闊的途徑,既能豐富家長與教師的交流內容,又可以提高家長與教師溝通的實效性。為了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園中的真實情況,學校要提高對家校共育的重視,組織實踐活動,強化與家長溝通的實效性。一方面增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和互動,使教師和家長在活動中相互學習,提高在教育中的配合度和默契度;另一方面拉近學生與教師、家長的距離,進一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幫助家長與孩子構建親密的親子關系。

“互聯網+”背景下,家長與班主任、教師的溝通更加便捷,實現了家長與學校實施互動。這時,學??梢越柚鷾贤ㄆ脚_,與家長一起探討實踐活動的組織流程和目標,共同確定實踐活動方案的可行性,使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的每個環節,有利于強化家長對家校共育理念的理解。例如,以我國的“傳統節日”為主題,以班級為單位,在交流平臺上探討班級中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將實踐活動覆蓋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實施內外聯動,組織相互銜接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搜集關于傳統節日的文化,在班會會校園活動中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可以從節日來源、命名、時間、代表活動等方面出發。其次,家長配合學校,帶領學生進行相關食物的制作,如餃子、粽子、月餅,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豐富實踐活動的內容。在家長與學校溝通、互動的基礎上組織實踐活動,既可以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又可以強化家校共育實效性,展現教育合力的作用和價值。

(5)依托“互聯網+”,提高家校溝通頻率

在“互聯網+”背景下,家校溝通互動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班主任、教師在遇到教學、管理問題和突發事件時,可以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知曉孩子在學校的動向,從而共同解決問題,避免問題的發展越來越嚴重。學校也要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注重依托“互聯網+”,提高家校溝通頻率,強化家長在學生教育中的參與感,促進家校共育模式的構建和小學教育教學的發展。

6.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的發展為家校共育模式構建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學校要提高對家校共育的重視,強化與家長的溝通和互動。在與家長的溝通和互動中,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長在學生教育中的參與度,形成教育合力,進一步促進小學教育的發展,為小學生的成長和發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邢怡池.基于微信平臺下小學家校共育模式的構建研究[J].教師,2020(33).

[2]黎麗.“互聯網+”助力家校共育的實踐探索[J].教育觀察,2021(03).

猜你喜歡
實踐途徑家校溝通互聯網+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尋找家校溝通中的潤滑劑
微信
高職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入門教育課程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