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實施策略

2022-05-11 16:02陳菲
當代家庭教育 2022年10期
關鍵詞:德育小學班主任

陳菲

摘 要:德育是新時代教育教學體系的重點內容。小學階段是學生思想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重點時期,此時推進德育教育,將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起非常關鍵的作用。班主任作為德育工作的主要推動者,應當深刻了解德育內涵,從民族精神教育、道德文明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勞動行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效實施德育工作。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

【中圖分類號】G625.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0-0163-03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Head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Work

CHEN Fei (Nanjing Meishan No. 1 Primary School,China)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s the key content of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 in the new era.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is a key period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thinking and behavior habits. The promo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t this time will play a very critical role in the futur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promoter of moral education, the head teacher should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lement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n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mor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law-abiding education, labor behavior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Class teacher; Moral education

“德”是教育的根本,自古以來,中國偉大的教育學者都將德行作為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梢姷滦袑τ谌顺砷L和發展的重要性。育人應當以德為先。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的實踐證明,德育對人才體系構建、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歷史文化傳承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因此,德育成為當今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范疇。

1.德育教育的內涵

德育教育是對學生開展以道德品質、愛國精神、文明素質、遵紀守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過程,是塑造人才道德水平的重要活動。德育是關系全社會意識的教育,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明確法制觀念,讓學生懂得遵紀守法、維護權益。同時以文明行為引導學生提高個人素質,并吸收愛國主義熏陶,增強愛國精神,在和諧的社會環境下成長為心理堅強、內心健康的新社會人才。

總的來說,德育教育不僅是指學校的教育,它是涵蓋全體社會成員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影響活動,它不僅包括學校教育,還包括家庭教育及其他涉及品德教育的方方面面。德育教育是人才技能水平提高的基石。因此,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是當今時代最重要的目標。良好的道德水平和人格品質能夠促進人們更好地吸收知識、拓展技能、開展社交,幫助學生更好地推動學習與生活,是人才成長路上的墊腳石。

2.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新時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信息網絡全面覆蓋,造就了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諸多的網絡陷阱、社會問題都潛藏在生活中。這就要求學生具有更加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念,能夠很好地區分善惡、選擇對錯。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開展德育工作,對教育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成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德育有利于班主任走進學生的主觀世界,從內部深入了解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德育教育涉及思想意識、行為習慣的多個方面,班主任在日常管理的同時開展德育工作,將更深層次地了解學生的內心思想以及意識觀念,從而更好地引導他們,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其次,德育有利于班主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有效的溝通引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德育教育的工作重點就是學生的心理、思想、觀念和意識。思想引導行為,行為成就習慣。因此,思想的教育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要素。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不僅拉近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還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成就健康的心理素質。

最后,德育有利于班主任日常班級管理水平的提升,通過德育的滲透,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生,從而促進班級日常管理。德育教育不僅是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也是對教師自身德育水平的考驗。在德育教育的同時教師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德育能力,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班級管理是對“人”的管理,借助德育能力,班主任將更加善于管理“人”,使得日常班級管理水平也將大大提升。

3.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施策略

(1)宣導愛國情懷,以體驗促進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它弘揚團結、和平、勇敢、頑強的民族精神?!坝袊庞屑摇?,國家的興衰對于民族的振興甚至存亡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愛國情懷是開展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礎,只有知道愛國的內涵與意義,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民族精神,教師才能更好地開展民族精神教育。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對于愛國行為、愛國精神沒有深刻的領會,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時就要適時宣導愛國情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實踐體驗,去領會民族精神的內涵,促進民族精神教育的提高。

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有很多機會開展愛國主義的內容宣導,可以通過日常宣傳的方式,也可以通過節日活動的方式,還可以通過主題滲透的方式。比如,通過班級的文化墻、學校文化長廊展示愛國事跡、先進人物故事等,還可以利用國慶節等重要節日開展經典愛國主義電影觀賞、愛國曲目吟唱、愛國詩篇誦讀等以愛國主義為基調的特色活動,或者可以開展在特殊時代背景下的愛國先進事跡主題學習。班主任可以抓住任何能夠抓住的時機,對學生宣導愛國情懷,利用班會、活動、日常學習、課件溝通等零散的時間,將愛國主義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生在濃郁的愛國主義熏陶下,能夠潛移默化地欽佩祖國的強大和美好,從而油然而生愛國思想,并指導自己的愛國行為。

(2)頌揚公德美德,以實踐促進道德文明教育

優良的道德品質體現在社會公德與家庭美德之中。社會公德是人們在社會群體中的道德體現,是國家、民族經歷歷史的沖刷和洗禮而形成的重要道德標準、行為準則。而家庭美德是人們在家庭生活的磨合與協作中形成的處理家庭問題的行為準則與道德意識。社會和家庭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道德品質體現的重要場所。良好的社會行為與家庭行為是道德品質優良的重要體現,因此班主任需要在日常管理中注重頌揚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讓學生不僅懂得什么行為是美好的,也讓他們理解家庭是社會的一部分,良好的行為品質不僅能夠促進家庭的和睦,更能夠促使社會的和諧與發展。

班主任首先應當注重向學生傳達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的積極作用,人類是以群體形式居住的,構建的家庭需要處事標準去約束,形成的社會需要有統一規范的道德準則去支撐,這樣才能構建美好和諧的家庭和社會。而后班主任可以利用校內或校外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習公德美德,踐行文明行為。比如,班主任可以向學生演示沙漠的危害,并向學生展示經過40年的艱辛治理而逐漸轉變為綠洲的毛烏素沙漠的現狀,讓學生有強烈的視覺對比認知,而后利用植樹節等環境保護主題節日,帶領學生共同參與樹木的栽種過程、草木的養殖過程等,通過環境保護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綜合體驗,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于保護環境的意識,還能夠將意識轉化為行為,將保護環境融入日常生活中去。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借助學科知識,譬如語文科目中的經典德育故事《黃香暖席》《孟母三遷》等,向學生傳達家庭美德教育對品格的影響,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才是和諧的家庭與善良的行為,從而促進道德文明教育。

(3)傳達普法故事,以探究促進遵紀守法教育

遵紀守法教育不單單指對社會法律法規的教育,還包括學校紀律以及各種規章制度的教育。人的行為不僅受道德思想的約束,同時還受法律的強制管束。在歷史長河中,中國涌現無數部適合時代背景的法律規范,這些法律規范時時刻刻引導著人們約束自己的行為,確保社會的安全和穩定。當代教育亦是如此。遵紀守法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不僅要教育學生形成文明的思想和行為,還應當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違法行為以及違法行為的后果,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敬畏法律、尊重生命,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規范自己的思想。

普法故事是班主任開展遵紀守法教育的主要手段。法律條文相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晦澀難懂,根本無法吸收,因此采取普法故事的形式將法律法規的知識傳達給學生,是當前普法教育最有效的方式。班主任可以利用班會、課間抑或是其他集體活動時間,組織學生觀看普法欄目劇、閱讀普法故事叢書或收聽普法故事節目等,在觀看各種法律故事的基礎上,班主任再帶領學生一同探究故事中的違法行為有哪些?正確的行為應當是什么?學生能夠從普法故事中通過探究,而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是法律所不允許的,違反了法律法規將會造成什么嚴重的后果等,在心理上造成對法律的敬畏意識。班主任還可以利用學生上下學的時間,向學生傳達交通安全知識,利用視頻等向學生傳達交通事故的危害,并告知學生正確的交通行為,提升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4)引導行為習慣,以榜樣推動勞動行為教育

勞動行為教育是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必須經歷的教育活動。思想引導行為,行為體現思想。良好的行為習慣中所體現出來的不僅是內心深處的優秀認知,也是人的道德和品質的體現。而德育教育最終的目標不僅包括對人思想的教育與引導,也包括對人的行為和習慣的塑造。勞動行為教育就是德育教育中構建勞動基礎的環節,它通過引導學生去理解勞動的意義、體會勞動的過程并且夯實勞動的基礎,從而逐步實現更加堅毅勤奮的精神,擔負起未來更為艱巨的國家和民族的建設任務。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還為形成良好的辯證思維,對于善惡美丑和是非對錯無法有效及時地通過思想去區分,因此班主任就可以通過建立榜樣的途徑,將好的行為和習慣展現給學生,從而在榜樣的帶動下,學生能夠采取正確的行為,繼而推動勞動行為教育的提升。

班主任作為學生學校生活的主要管理者,與學生相處和了解的時間較多,也更加適合通過行為習慣的引導,去帶動學生的勞動和行為能力。比如,在班級大掃除時,班主任可以以身作則,與學生共同商討大掃除的分工安排以及需要打掃的區域,提出一定的意見,而后與學生共同參與班級的大掃除任務,在學生不會操作時也及時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同時,在學生勞動時,班主任也要關心學生的安全,在學生爬高時囑咐他們如何保護自己,或者在學生使用帶有風險的工具時,告訴他們如何正確地拿放,并有效的保護自己和他人。此外,除了班主任的日常行為指引外,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更多依賴于群體之間的相互影響,也就是說,學生之間會產生非常直觀明顯的習慣群。因此,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建立“學生榜樣”,譬如,有的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很強、有的學生打掃的時候非常細心,有的學生樂于幫助他人,而有的學生能夠拾金不昧,及時上交撿到的物品等,對于這些學生,班主任都可以通過班會或者日常評價的機會將他們樹立為行為榜樣,并張貼或者公示,使得其他學生有意識地去更加關注他們,并向他們學習。通過榜樣建立的方式,學生不僅看到了什么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激發了自身積極進取的思想,從而不斷提升勞動積極性。

(5)組建心理咨詢,以溝通促進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首要任務。班主任應當在德育工作中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最重要任務,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組建心理咨詢渠道,注重與學生的日常溝通和交流,將心理咨詢工作滲透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促進學生心理逐漸健康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從日常溝通著手,班主任可以通過親切的溝通,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搭建有效的溝通渠道,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穩步推進。在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的基礎上,可以在日常管理中對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譬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發現問題及時找學生溝通,以親切和藹的方式單獨跟學生聊一聊近期的狀況,了解他們的思想發展,同時可以在溝通中幫學生排解心中的疑惑、疏導心中的郁結。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向學生正確傳達心理咨詢的意義與作用,改變學生對于心理咨詢存有的忌諱心理,而后通過互聯網、微信、郵箱等信息技術渠道,建立“班級心理咨詢臺”,及時為學生解答學習或生活中的疑惑或困難。也可以貫通學校家庭的溝通渠道,及時與家庭進行溝通,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心理健康水平。

4.結語

德育工作是全體社會成員都應當重視和參與的事情,它關系著全社會的未來發展。而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推動者,承擔著組織、施行、監督、反饋的重要責任,班主任應當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從德育工作的綜合角度實施德育策略,將學生培養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堅強勇敢、品德高尚的全面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娟娟.淺析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的有效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36).

猜你喜歡
德育小學班主任
《中國德育》
我的班主任①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當一名輕松的班主任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