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互聯網背景下蘇州中小企業發展對策研究

2022-05-12 20:24徐晨郁
企業科技與發展 2022年2期
關鍵詞:工業互聯網蘇州中小企業

徐晨郁

【摘 要】傳統制造業與現代互聯網融合發展衍生了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是我國實現制造轉型升級的關鍵舉措,有助于實現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發展和優化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互聯網科技、智能產業和互聯網金融,發展智能制造,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仍集中在傳統制造業領域,其生產方式為粗放型,企業科技值不高,因此促進中小企業向科技型、集約型企業轉型,實現產業鏈的遷移和生產結構的轉型非常必要。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通過大數據和共享模式降低企業信息獲取和科研創新的成本和難度,推動企業轉型和產業鏈遷移。

【關鍵詞】工業互聯網;蘇州;中小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2)02-0013-03

1 研究背景

國務院[1]在2017年發布的《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指出:“工業互聯網通過系統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敝袊洕洑v由傳統經濟向數字經濟的轉型,中國的中小企業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國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數量不斷減少,借助工業互聯網的優勢進行轉型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并淘汰低效的傳統模式迫在眉睫。中小企業的發展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創新,是能否成功轉型升級的關鍵。復雜多變的新形勢給中小企業造成了缺訂單、能力不足、管理弱、融資難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需要提升中小企業對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的配置能力,為中小企業解決產業升級難、人才供給難等問題提供新的思路[2]。近幾年,國家出臺了《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幫助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政策。

2 工業互聯網背景下蘇州中小企業發展的問題

2.1 發展現狀

2.1.1 蘇州工業互聯網法規與政策

蘇州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零售業和服務業領域。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勞動力人口的減少,勞動力優勢喪失,導致人力成本上升,從而催生了智能制造的需求,這種需求又迫使制造業向自動化數字化轉型升級。蘇州市政府為推動工業互聯網在制造業領域的新應用,提升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于2018年印發了《蘇州市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2019年,蘇州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新增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9個、特色基地2家,啟動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體驗中心[3]。2020年6月,蘇州市政府印發關于全力打造“工業互聯網看蘇州”品牌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并召開了蘇州市工業互聯網推進大會,要全面打造新型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讓“工業互聯網看蘇州”成為共識。工業互聯網在傳統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1.2 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

為了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蘇州集聚了一批工業互聯網服務和云服務商,可以為工業互聯網各個行業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2019年,蘇州在建投運的重點平臺有20多家,參與平臺開展工業互聯網相關應用的企業有100多家行業重點企業。在2020年蘇州市工業互聯網工作推進大會中,蘇州市政府正式公布了“十大創新平臺”和“十大最佳實踐名單”。創新平臺包括慧工云IN3制造運營平臺、博眾TSAMO云平臺、紫光UNIPower工業互聯網平臺、賽迪靈犀智能制造診斷評價服務平臺等。實踐企業來自紡織行業、電梯行業、電子行業、光伏行業、冷鏈行業等。發展工業互聯網,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直接影響就是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勞動力成本和管理成本較高,而且面臨著較大的市場競爭壓力,缺乏資金和資源的支持。有了工業互聯網,中小企業可以低成本引入較為成熟的智能制造方案。

2.1.3 工業互聯網推動蘇州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大多數中小企業生產運營仍然以傳統方式進行,自動化程度低,以人工管理為主。自身轉型成本和資金流及人才儲備的欠缺使得中小企業對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缺乏信心。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同行業的一些大企業已經有成熟的系統,中小企業可以付費使用。這不僅使中小企業減少了硬件和人員投入,也減少了軟件系統的開發、測試和運維成本,降低了中小企業轉型的門檻。工業互聯網下的“預測型制造”要求對生產流程和產品研發過程進行智能化升級,中小企業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積極向外拓展發展空間,實現需求到設計再到生產的企業轉型。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信息共享,提高對市場變化的應對能力,降低企業的運營風險。同時,工業互聯網的搭建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內部數據共享,整合企業生產運營數據,有效利用企業生產資源,減少成本浪費。

2.2 面臨挑戰

在良好的商業發展環境支持下,蘇州許多中小企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經營業績,但龍頭企業占比較少,難以帶動產業發展;資金短缺,創新投入不足;工業互聯網供需雙方認知需求不同,缺乏懂得工業互聯網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等。以上問題不容忽視,技術轉型升級及智能化發展仍面臨挑戰。

2.2.1 認知需求不同

工業互聯網供需雙方認識存在不同,大多數企業對數據上云有不少顧慮,實現工業互聯網還需要有效的互聯網安全制度,維護企業間及企業與消費者間的網絡信任至關重要。36%的企業認為需要數據云化,以實現管理效率的最大化。28%的企業認為數據上云必要性不大,內網應用已經足夠。25%的企業認為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應逐步實現數據云化。19%的企業認為機密數據不上云,非機密數據可以上云。10%的企業認為上云安全度不高,不予以考慮,依然沿用保守方式把數據放在企業的內網上。

2.2.2 平臺發展不一

工業互聯網通過數字技術對制造工業的設備、流程、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提高效率,增加產能。但是,工業互聯網遠比消費互聯網沉重繁雜,工業所涉及的行業范疇廣闊,專業性、復雜性較高,細分垂直領域復雜。工業數據不僅涉及安全,更是企業的財富,因此工業企業對數據上云更加謹慎。因此,當前工業互聯網的重心還局限在企業內網的搭建,后續應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工業互聯網的服務能力:既要解決工廠的內部生產升級,又要兼顧生產之后產品的銷售渠道擴展。工業互聯網發展需要成長周期,中小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需要慎重考慮,尋找比較成熟的平臺。

2.2.3 核心技能人才缺乏

中小企業缺乏復合型的人才,員工傳統思維固化,接受新事物、新技術的效率低,企業對員工的能力擴展、技能培訓較缺乏。面對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建設,很多企業都不知道從何做起,甚至不了解到底什么是工業互聯網,有哪些工業互聯網平臺,怎么利用工業互聯網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2.2.4 高科技龍頭企業較少

蘇州中小企業已經形成一些業內知名骨干企業,但是放眼全國甚至全世界,具有“帶頭作用”的龍頭企業占比仍顯不足。因此,應抓住工業互聯網發展機遇和蘇州地區招商引資紅利,重點發展一批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高科技龍頭企業,帶動傳統行業及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

2.2.5 產業鏈轉型困難

全球產業鏈的高度分工需要中小企業參與其中,蘇州地區一度被稱為“世界工廠”,以中小企業為全球跨國集團外包低端的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要特征。然而,由于人民幣的升值和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升高,因此導致這些產業逐步轉移到成本更低的東南亞等地區。中小企業在關鍵科技上受制于人,導致發展規模和價值分工受到限制,甚至被跨國集團拋棄。因此,在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新時代,中小企業應抓住機遇,實現科技和產業的智能升級,實現向上游產業鏈的高科技企業轉型。

2.2.6 創新科技發展難以持續

目前,國內中小企業的核心技術均存在受制于他人和自主創新能力欠缺的問題,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發展仍存在各種問題。中小企業的短視問題導致企業更關注眼前利益而忽視技術革新。部分中小企業雖然重視科技創新,但是投入不足導致技術創新難以持續,難以提高產業競爭力,從而更加忽視技術研發,科技創新進入惡性循環。

3 工業互聯網背景下促進蘇州中小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幫助企業打破傳統思維,樹立信息化經營理念

工業互聯網是一種新的基礎設施共享平臺。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形成利用工業互聯網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的思維。中小企業急需打破固定經營思維,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充分挖掘外部資源進行整合利用,及時發現市場機會。中小企業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可以低成本或免費獲得設計軟件、App、云服務等,減少數字化轉型的早期投入??梢愿鶕髽I的實際發展情況,優先選擇急需降本增效的環節部署工業互聯網。通過各類工業互聯網搭建平臺,分析市場信息,尋找顧客資源,充分發揮大數據的作用,推動從“產品交付”向“價值交付”的轉變,實現企業提質增效降本的訴求。

3.2 優化政策支持,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構建

蘇州市政府于2018年出臺了《蘇州市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并不斷搭建工業互聯網體系,在平臺搭建、科研服務推動、“5G+應用”落地等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果。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公平公正的科技研發環境,鼓勵研發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保障?!肮I互聯網看蘇州”的品牌效應逐漸顯現。蘇州市借助良好的發展政策,構建了綜合性賦能平臺、行業級應用平臺、企業自建平臺和專業領域服務平臺等多層次、系統化平臺體系。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的完善可以進一步帶動中小企業業務流程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實現產業鏈上下游計劃、技術、采購和質量的協同,促進大中小企業融合、融通發展,形成以企業服務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機制[4]。

3.3 培養復合型人才,重視信息化管理人員隊伍建設

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落實離不開專業人才,很多企業面對工業互聯網無從下手,一是對工業互聯網不了解;二是缺乏相關的信息技術人才。工業互聯網作為一個新興事物,人才積累不足,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急需一批懂得數字處理技術又熟悉企業管理、生產管理、供應鏈管理等的復合型人才。蘇州眾多高校集聚了大量的優秀人才,要創新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方式,鼓勵高校專業人才進中小企業實踐,對企業技術人員進行互聯網培訓。在高等院校增設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大數據等相關專業及課程,及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以適應現代企業發展。同時,以市場和產業需求為導向,重視發展職業教育,滿足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政府和企業共同培養優秀互聯網人才,積極落實互聯網技術類人才引進。引導企業做好現有員工的技術培訓,確保企業擁有的人力資源能較好地應對企業轉型。

3.4 強化基礎支撐,壯大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

中小企業行業間企業間自動化信息化建設差距較大,電子信息制造業已經部分實現了數字化和智能化,而有些行業的信息化基礎則非常薄弱。支持民營企業建設研發創新平臺,通過重點研發平臺資助、科技貸款、企業專項債等金融扶持,支持民營企業進行技術開發與產業化創新[5]。加大對中小企業裝備升級改造的扶持,促進基礎設備互聯互通。鼓勵企業實施智能自動化設備落地,加強工業互聯網服務商的服務,向企業推廣應用數據傳感設備和各種云生產設備。蘇州加快推進5G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出并打造“5G+工業互聯網”示范區。打造標桿,創造條件壯大本地龍頭企業,在相關政策設計時參考國內外先進經驗,優化企業轉型支撐條件,加強對技術、資金、人力等重要生產要素的支持。

3.5 建設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打通產業鏈

蘇州產業集群眾多,可以通過工業互聯網構建信息共享平臺,打造重點行業企業庫、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典范,培育設計行業解決方案。在平臺的服務基礎上對接產業上下游,整合上下游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普惠的多樣化服務,共享的同時又滿足不同企業的用戶體驗。通過信息技術貫穿產業鏈各端企業,實現資源和數據的交流共享,構造一個開放的產業生態系統。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提高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積極鼓勵企業擴大有效投入,完善創新投入機制,開發個性化服務。借助多種開放平臺進行資源整合利用,提高企業與外界的信息交流,并通過網絡化協同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滿足不同顧客需求,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參 考 文 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7(34):12-20.

[2]李愷.新基建下工業互聯網建設助力中小企業轉型升級[J].網絡安全和信息化,2020(6):28-29.

[3]李亞平.蘇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1月8日在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上[J].蘇州市人民政府公報,2020(1):1-11.

[4]郭枝權.從蘇州實踐看工業互聯網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N].中國計算機報,2020-07-06(14).

[5]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 為建設制造強國和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有力支撐[N].人民政協報,2020-05-07(4).

猜你喜歡
工業互聯網蘇州中小企業
Pingtan in Suzhou 蘇州評彈,值得一聽
蘇州伴宅
“洋蘇州”與“新蘇州”演奏和弦
企業現金流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小額貸款助力我國中小企業融資
試析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業如何應對“營改增”
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
“互聯網+”的三個重要發展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