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新形勢下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合理開展

2022-05-13 22:12姚慧龍曉祿
科學家 2022年5期
關鍵詞:開展策略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

姚慧 龍曉祿

摘要:隨著綜合型人才概念的提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也從“選修”課程直接轉變為“考試類”科目。這主要是由于其能夠培養學生基本信息技術技能與計算機操作技術,進而從側面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構建及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诖?,作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意義,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開展策略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新興技術,因此,國家與社會對于信息類人才的需求也是逐年增加的,并要求相關技術人才必須具備專業的技術以及創新思維[1]?;诖?,加強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性為學生后續的信息類科目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

一、新形勢下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有效教學的意義

首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只是局限于理論教學層面,過分強調知識的傳輸,那么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讓學生知難而退,對學習信息技術產生畏懼心理。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可以引入更加有趣的教學內容,為課堂教學增添色彩,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其次,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2]。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尤其是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多便利之處。那么,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站和相應的媒體平臺學習關于信息技術的知識,當然這需要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這不僅能使學生實現深度學習,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角。

二、新形勢下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更新觀念,跟上時代的步伐

在新形勢下,教師需要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將學生的具體學習表現、評價反饋等及時收集、歸納、總結,為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提供依據。教師應滿足學生不同的認知需求、因材施教,不斷引領學生向深度發展。當前,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除了進行課堂教學外還可以采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從而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讓師生在互動之余提高教學效率,打造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真正為學生激發興趣、產生動能、深入探究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設計課前導學、激發學習興趣

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課程他們是陌生的,但由于年齡特性,小學生可能在學習之初對于信息技術課程都充滿較強的好奇心。但研究發現,這種好奇心僅僅是出于“好玩”的心態,并不能支撐學生完全地進入到課程學習中來。因此,要想真正地提高課程效率,就必須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3]。德國教育學家曾說過“教學的真正意義是讓學生對你所教授的課程感興趣”。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不是如何教學,而是思考如何讓學生產生學習動機進而衍生出學習興趣。在此之中,課前導學是最高效也是最直接的興趣激發方法,有效的課前導學能夠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喚醒學生學習欲望。

例如,我們可以利用電腦軟件演示課程操作內容,這種直觀的課前導學可以讓學生瞬間明白課程學習內容進而引發學生興趣。例如在學習在畫圖軟件中如何使用顏料盒給圖形填充這一內容時,老師可以先在學生面前進行課前演示,可以通過軟件由深到淺地給《星空》著色,在老師的操作下漸變的背景顏色深淺不一,給人十分震撼的感覺。這時學生可能會很驚訝原來電腦軟件中的小顏料盒還能繪制出這么美麗的畫面,這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而使學生快速地進入到課程學習中來。

(三)創新教學手法,構建信息化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的有效創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知識和學習任務,使學生的學習目標得以明確,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因此,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變化,靈活創設教學環境,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斷得到優化。

例如,在“電腦病毒的危害與網絡信息安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為學生播放有關電腦病毒的視頻資料和實際案例,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畫面中,進一步建立對電腦病毒和信息安全的認知,進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關于電腦病毒的舊聞——“熊貓燒香”病毒,在播放視頻的同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進行介紹和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關于病毒的知識,并設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如“病毒是怎么進入我們的電腦呢?會給我們的電腦帶來怎樣的危害?”“你們知道哪些有效的殺毒軟件呢?你們覺得哪一款比較好用呢?”“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來遏制電腦病毒呢?”

(四)深度技術融合,開發學科教學新模式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大多以教師為主導進行知識講授,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這不僅對學生的思維發展產生阻礙作用,還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得到有效激發。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诖?,教師應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深度融合,開發適合學生學習的新模式,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是基于信息技術與學科知識有機融合發展的教學資源,它具有簡單、高效、便捷等特點,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模式得到突破性的轉變。

例如,在“網頁元素”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資源讓學生在課下對本節知識進行學習,靈活掌握網頁、網站、文本與圖片、超鏈接、動畫等組成元素,并組織學生進行上臺講解,改變傳統“教師教、學生聽”的課堂模式。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學科知識,提升自身學習能力。同時,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讓學生自主觀看“嗶哩嗶哩”視頻網站中一些關于“網頁知識”的內容,十分簡單,也十分有趣。

結束語

總之,在新形勢下,教師應當充分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對于學生長期發展的重要性,把信息技術課程視作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與全面發展的必備課程與技能,努力通過新穎的授課理念,創新的授課方式與全新的教學方案讓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有效地開展下來以為我國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蔡燕卿.巧用信息技術? 追求有效教學[J].長江叢刊,2020(33):130+154.

[2]陳雪艷.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探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0(11):78.

[3]李志紅.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探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0(11):83.

猜你喜歡
開展策略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
如何開展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開展策略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開展策略研究
淺談創客教育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研究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基于新課程理念的小學信息技術游戲化教學探析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