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孤獨癥兒童開展融合教育的方法

2022-05-14 16:26胡靜
幸福家庭 2022年2期
關鍵詞:集體情緒幼兒園

胡靜

孤獨癥是一種先天發育性疾病,患有此病癥的兒童行為刻板、情緒易變,難以接受生活中的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的理想目標。教師要學習并踐行融合教育的理念,讓孤獨癥兒童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權,幫助他們融入集體、融入社會,讓他們學會與他人交往。筆者以自己所在幼兒園為例,從“入園前”“在園中”“離園后”三個方面入手,分析了幫助孤獨癥兒童適應并融入集體生活的方法,以促進他們語言表達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以期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幼兒家長提供教育參考。

(一)熟悉園內環境,建立安全感

孤獨癥兒童的思維比較刻板,性情固執,喜歡一成不變的事物。如果待在熟悉的環境中,孤獨癥兒童的情緒就會相對穩定,能自主玩耍。當被迫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孤獨癥兒童容易產生緊張、焦慮、害怕等情緒,并出現尖叫、哭鬧、逃離等行為。在每年新生報名時,教師應大致了解每一名兒童的情況,并在兒童正式入園前對特殊兒童進行提前干預。在暑假期間,教師可以與孤獨癥兒童的家長進行簡單溝通,建議他們在規定的時間段內帶著孩子一起來幼兒園熟悉環境,如帶領孩子參觀幼兒園的小花園,走一走幼兒園的樓梯,玩一玩幼兒園的滑滑梯等。等正式開學后,教師可建議有條件的家長進入班級陪讀一段時間,幫助孤獨癥兒童緩解焦慮,逐步適應新環境,建立對環境的安全感和對教師的信任感。在這期間,教師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接納和包容每一名孤獨癥兒童,不能因他們的不良行為而妥協、放棄。對于孤獨癥兒童,教師要適當降低要求,允許他們帶自己喜愛的玩具或物品來園,寬容他們的一些特殊行為,用愛心陪伴和呵護他們。

(二)熟悉園內作息,減少焦慮和不適

相較于家里的作息時間,幼兒園的作息時間更規律,更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孤獨癥兒童習慣在固定的時間完成相應的事項。為了讓孤獨癥兒童快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熟悉新的作息制度,教師要提前與家長溝通,達成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的統一。筆者建議家長在幼兒入園前的一段時間,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在家里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進行各項活動。在適應階段,孤獨癥兒童會出現哭鬧、尖叫等行為,家長應盡量安撫幼兒,調整節奏和強度,以減少他們入園時的焦慮和不適,讓他們的情緒更穩定。

每一名兒童在進入幼兒園后都要經歷一個適應的階段。相較于普通兒童,孤獨癥兒童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弱。為了幫助他們和普通兒童一起正常生活和學習,筆者所在幼兒園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生活技能的融合

進入幼兒園后,孤獨癥兒童需要自主吃飯、喝水、上廁所、穿衣服等,這對于他們來說是巨大的挑戰。為了提高孤獨癥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師可以采取“說出想法,成人幫助”“自己動手,成人輔助”“成人提示,自己完成”三種方式,幫助孤獨癥兒童學會簡單表達自己的需要并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確保自己給出的指令簡單明了,并在必要時多次重復,讓幼兒明確指令的含義。在學習生活技能的過程中,孤獨癥兒童的情緒可能會比較急躁,可能會因為一個小動作沒做到位而發脾氣。對此,教師要照顧其情緒,避免激化他們的情緒。

(二)集體活動的融合

相較于家庭生活,集體活動的難度增加了很多,孤獨癥兒童往往不能理解什么是集體活動,不知道自己在集體活動中應該做什么。在參與集體活動時,他們容易出現坐不住、亂喊亂叫等行為。如果教師僅僅要求他們安靜地坐在椅子上不走動,他們會覺得自己失去了自由,進而出現哭鬧、尖叫、反抗等行為。在剛開始進行集體活動時,教師可以給予孤獨癥兒童自主活動的權利,允許他們離開座位走動,鼓勵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讓他們在心理上減少對集體活動的排斥。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逐步提高要求,減少孤獨癥兒童自由活動的時間,要求他們坐在椅子上玩玩具,讓他們了解自己需要在集體活動中遵守的規則,幫助他們逐步適應集體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全程陪同孤獨癥兒童,用簡單的語言向他們多次重復活動要求,并帶領他們一起行動,及時安撫他們的情緒,給他們提供相應的幫助,以提高孤獨癥兒童參與集體活動的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參與集體活動。

(三)游戲活動的融合

在集體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孤獨癥兒童和其他幼兒一起活動,為孤獨癥兒童創設和同伴互動的機會,增進他們的感情。在孤獨癥兒童熟悉游戲規則后,教師可以安排不同的幼兒與其組隊,和他們一起玩玩具,幫助他們逐漸熟悉班級里的其他同伴。在游戲活動中,孤獨癥兒童會慢慢學會等待,學會控制,逐漸增強理解能力、控制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等。當孤獨癥兒童出現不良情緒和不當行為時,教師要及時安撫,轉移其注意力,待其情緒好轉后再次強調游戲規則和要求。當孤獨癥兒童情緒穩定、能專心游戲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通過摸摸頭、擁抱等方式與其進行身體接觸,增強其對集體的熟悉感和歸屬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眱和袨榱晳T和良好品質的形成,不僅需要幼兒教師的努力,還需要家長的支持,雙方通力協作,以促進兒童的健康、全面發展。

(一)家園有效溝通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應給予孤獨癥兒童長久、持續的關注和觀察,及時記錄孤獨癥兒童的行為表現,并在當天反饋給家長。這種做法能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自己孩子的關注,增加對教師的信任。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家園溝通,和家長一起分析孤獨癥兒童的近期表現,探尋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并及時干預其不良行為。

(二)提出階段目標

對于班級的常規要求,教師應及時與孤獨癥兒童的家長溝通,讓他們知曉并配合。教師可將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和具體要求以電子文稿的方式發送給家長,再進行共同商議,為孤獨癥兒童制訂一個個階段小目標。例如,在剛開學時,教師可以和家長共同制訂有關吃飯、喝水、上廁所、睡覺等幼兒生活習慣的階段目標;待孤獨癥兒童基本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后,教師可以和家長商討制訂有關集體活動的目標。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原則,根據孤獨癥兒童的實際適應情況靈活調整。

(三)鞏固貴在堅持

由于孤獨癥兒童的生活能力較弱,其家長在生活上會對其更為偏愛,主動幫助他們完成一些事情。為了增強孤獨癥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師要和家長進行溝通,與家長在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上達成一致。對于孤獨癥兒童提出的一些要求,教師可以建議家長盡量讓他們嘗試自主完成,等他們碰到難以克服的困難時再提供適當的幫助。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教師和家長要給予孤獨癥兒童充足的耐心和愛心,不因錯誤而苛責,不因失敗而放棄,要堅定不移地支持和鼓勵他們,給予他們關愛和信心,讓他們感受陪伴和愛的力量,促使他們不斷克服困難、達成目標,體驗成功的喜悅。

(本文系張家港市教育科學“十 三五”規劃2020年度教改專項課題“輕微孤獨癥兒童在班級群體中的融合教育個案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花園浜幼兒園)

猜你喜歡
集體情緒幼兒園
我為集體獻一計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警犬集體過生日
動物集體賣萌搞笑秀
情緒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