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天礦開采后的生態修復措施研究

2022-05-16 16:55韓偉偉
電子樂園·下旬刊 2022年6期
關鍵詞:露天礦生態環境探索

韓偉偉

摘要:露天礦山的開發,不但造成了生態環境惡化,土壤侵蝕嚴重,對周圍的景觀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文章對露天礦的生態恢復技術措施進行了探索,希望能夠為行業內其他露天礦山的生態恢復和治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露天礦;生態環境;探索;治理工作;參考

1.露天煤礦開采對生態的影響

從目前煤礦區生態環境破壞的典型狀況出發,認識到生態文明已成為影響煤炭礦區持續發展和區域生態安全的關鍵所在。其中,露天采礦對環境的損害尤為突出,具體表現為:(1)采掘,采掘是在煤層上部的表土和巖層剝離后進行的,因而對地表的損害最大的方式是挖掘,對土壤的損害很大。據有關數據顯示,露天煤礦正式開工后,開采量為0.02~0.18平方米。開礦后,土地的營養狀況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土壤的流失會加快,植被也會越來越難以生長。(2)在采掘過程中,由于露天煤礦的開采,地表土壤被剝離,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外排土場,而在采掘過程中,所占用的土地使用量也會隨之增加,據有關資料顯示,在采掘過程中,壓入量是采掘者的1.5~2.5倍。大量的棄土、廢棄物質堆積在工地上,形成了礦渣堆放場、尾礦堆放場,材料表面疏松,很容易被雨水沖刷,很容易出現崩塌、山體滑坡等事故,在現實中很可能會造成河流淤塞、農田毀損、交通堵塞、污染水源等。生態系統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在目前的社會中,生態系統的退化對人類的生存構成了巨大的威脅。(3)植被的毀壞,礦山的建設,垃圾的堆積,道路的修建,地面塌陷,露天采礦剝離等,都會對植物造成一定的破壞。

2.目前國內對露天礦區生態修復的研究

在生態環境方面,植物是恢復生態系統的關鍵環節,也是能量循環和物質循環的樞紐。隨著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及生態系統的退化,都是當前的熱點。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恢復生態環境都是建立在恢復植被的基礎上。植被修復是利用生態學的基本原則,通過對被毀的林地進行封山造林、建設人工林的修復,使其恢復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功能。

3.露天煤礦的生態修復對策分析

3.1土壤培肥

在礦山生態修復中,要及時清除影響礦山生態恢復的各種因素,清除礦山環境中的不良因素。露天煤礦由于缺少天然土壤中的養分,例如氮、磷等,使作物難以生長、養分流失、土壤養分不足。利用培肥技術進行改良,施用 N、 P肥后,土壤中的有機質和養分含量迅速增加。但是無機肥料的價格很高,而且在干旱和缺水的情況下,土壤的肥力很難完全發揮出來,所以在復耕的時候,大部分都會把肥料和肥料都用來種植植物。

3.2粉煤灰改良土壤

實踐證明,在施用粉煤灰后,土壤有機質、全氮、全磷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在日常生活中,粉煤灰可以用作土壤改良劑,配合肥料等,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土壤的結構,減少土壤的致密,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溫度,促進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力,從而促進土壤中的營養物質的遷移,從而達到平衡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成分,從而改善土壤的生態環境,從而提高作物的產量。

3.3植被修復

由于礦區環境條件較差,破壞的生態系統難以自愈,與目前的人類社會發展需求不符,若采用生態恢復措施,短期內可使礦山生態環境得到修復,可以視為植被恢復的重要內容。植被重構自身對于建立退化生態系統中的原始植物群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能夠促進土壤結構的優化、費力的恢復,促進土壤的生物和微生物的修復,促進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的恢復和重建。在選擇植被恢復技術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要因地制宜,要合理選用不同的樹種,要做到覆蓋土、氣候等自然環境與植物生態的協調。(2)合理選擇草、樹,例如:植物必須具有抗土壤貧瘠、干旱、植物根系具有很強的固土和護坡功能。植物必須具有良好的質量,根系發達,根系交錯,在土壤中形成一種具有較強抗張能力的根系網,將其牢牢地固結在一起,增強其穩定性。在選用樹種時,也要考慮到經濟成本、環境美化等方面的需求。(3)在適宜的礦區,選用科學的植物栽培。

3.4植被重建施工

首先,在礦區進行深挖和蓄水,采用地表徑流和就地截流的方法,為植物的生長和復墾提供了水源。其次,改善地表蒸發狀況,如種植帶塑料薄膜,對土壤水分有明顯的保護。最后造林時,應按針闊混交林分的順序進行,從闊葉林開始,到過渡時期針葉林和闊葉林的平衡,再到針葉林。

4.礦區生態修復工程措施

4.1采礦區生態修復

在礦井中,應采取減少地面塌陷的采掘技術,以及在礦井中推廣應用充填采礦技術。對已經產生裂縫的地區,采用廢棄石料充填、表層土壤覆蓋,最終恢復植被。由于露天礦山開采后,往往會形成斜坡陡峭、寬窄的石質邊坡,在進行生態恢復時,必須對坡度超過75的坡度進行一定程度的治理。在確保邊坡穩定性的同時,對生態環境進行恢復。對斜坡的坡面坡度為35~75。首先對坡面進行削坡,或將其改造為階梯狀,以確保其穩定性,然后進行生態環境的恢復。

4.2排土場復墾

對排土場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應以確保邊坡的穩定性為前提,同時采用工程和植物的綜合措施,以植樹造林為主。對于有潛在危險的斜坡,必須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如攔河壩、削坡開級、修建抗滑樁、深空預應力錨桿、長錨桿等。在排土場采取的植物措施中,選用具有較強抗性和較好品質的植物,其種植方式有堆土袋、掛網綠化、植生袋、植生盤等。在對排土場進行恢復的情況下,必須覆蓋地表30厘米以上的土壤。如果采用坑栽,可以在坑中加入少量的客土。在坡度低于35的人工開挖緩坡地區,可以栽植普通樹木。在山坡上,可以種植一些果樹和經濟林。同時,在種植樹木的地方,要有良好的排水設施和保持土壤肥力。工程與植被相結合,可加快排土場的生態恢復。

結束語

綜上可知,必須通過科學的方法,加強生態恢復,以促進礦山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礦山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伯恒,羅金,李建華.露天礦開采后的生態修復措施研究[J].中國金屬通報, 2020(15):2.

猜你喜歡
露天礦生態環境探索
露天礦山土石方量的測量及計算
淺談露天采礦礦山地質環境問題與恢復治理措施
試論露天礦邊坡控制爆破安全的相關技術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對媒體融合生態環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社會轉型期行政權控制的路徑探索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如何強化我國生態環境監察工作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