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學生互動,豐富初中音樂課堂教學

2022-05-16 22:40劉聰
錦繡·上旬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豐富音樂課堂引導

劉聰

摘要:初中音樂教學的目標不僅是教授學生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培養其音樂素養,使其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打破灌輸性教學的習慣,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豐富多樣的、內容具有延伸性和擴展性的活動,打造互動性強、以學生為主體的、具有活力的音樂課堂。

關鍵詞:音樂課堂;引導;豐富

引言

初中音樂課程從教材來看,非常重視音樂的延展性功能,在培養學生音樂技能的同時,還要挖掘音樂中的文化內涵,擴展學生的認知,使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中塑造優良的品質。課堂教學中老師需要通過新穎多變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一、利用生活中的場景拉近音樂和實際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的熱情和主動性

音樂是來源于生活的一種藝術表達形式。生活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能夠運用到音樂教學中的素材,把這些素材和課本教學目標相結合才能讓課堂更接地氣,更豐富活躍,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流行音樂

相較于課本的教學曲目和樂理知識的機械性灌輸方式,流行音樂因為更通俗易懂,也更富有娛樂性,所以容易被學生接受[1]。目前有不少關注度較高的音樂類節目,如《我是歌手》、《我們的歌》等,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其中有代表性的或者和課本教學可以相結合的內容,然后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先讓學生自己來點評他們比較喜歡的歌手、歌曲或者演繹方式,在討論中學生必然會關注到音樂的節奏、表達的方式、演唱的技巧、樂曲的編排等一系列的問題,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設計,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 ,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鑒賞能力。

[3]注重音樂的社會功能

在課堂中可以回放生活場景中具有不同功能的音樂片段,比如婚禮、儀式、廣告、電影或者電視劇中的音樂,從生活的實際場景出發來解讀音樂對于社會、對于人生的意義。生活化的音樂片段能夠拉近學生和音樂的距離。例如人音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讓世界充滿愛”,因為這首歌曲的特點及創作背景的特殊性,使之經常出現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中,播放完畢這首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有關于“人間大愛”的主題,結合當前的形勢,由這首歌可聯想到解放軍抗洪救災,人民群眾在大災難中互幫互助,醫護人員面對新冠疫情迎難而上,在這些瞬間里,這首歌都能給人們帶來極大的鼓舞和勇氣,通過一輪討論,學生們對于歌曲所包含的內容和情感就會有更加準確地把握,也更能體會到音樂重要的社會意義。學習演唱這首歌曲的時候不僅能表達好歌曲本身的情緒,能較好的完成音樂教學目標,這首歌曲所帶來的正能量也能讓學生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禮。

二、打造形式多變的音樂課堂,把多種學科融合進來

音樂課堂要實現美育教育的目標,核心環節就應該是讓學生能夠學會如何去理解音樂的內涵。根據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點,打造形式多樣的音樂教學模式,把其他學科融入進來,既可以持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使音樂教育變得更加立體生動。

(一)音樂和圖像的結合

圖像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在解讀音樂內涵的過程中如果對抽象的、學生不熟悉的內容進行圖像化詮釋,其中的疑惑就會比較容易得出答案。老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把聽到的音樂轉化成圖像,兩種藝術形式的結合,聽覺和視覺的互動,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深刻內涵,同時也能夠活躍學生思維,營造出更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音樂和舞蹈的結合

音樂和舞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編排簡單地舞蹈讓學生集體參與其中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身體的運動打破了純粹聽力的輸入輸出模式,能夠讓學生對于音樂所表達的情緒有更貼切的理解,對于節奏也能進行更準確的把控。

(三)音樂和其他更多學科結合的可能性

成功的音樂教育能夠塑造靈魂,打造完美人格,它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很多學科交織互通的,我們要充分利用音樂的這一特性,來使音樂的課堂豐富起來,讓音樂喚醒學生的心靈,通過音樂去感受世界的美好。

三、開展校外音樂課堂,整合各種資源和音樂教學相結合

(一)傳統文化資源

中華文明始于禮樂。傳統文化遺存中有很多跟音樂相關聯的文物,比如編鐘,可以讓人感受到廟堂之樂的莊重華貴,也可以奏出禮崩樂壞后的“靡靡之音”。還有琴、瑟、鼓、簫、塤等樂器,每種傳統樂器都有自己的獨特音色,也有與之相伴隨的文化基因。教師在音樂教學的實踐中,可以帶領學生來到博物館,看實物,剖析各種古樂器的發聲原理,有可能的話,還可以使用復制品體驗古樂器的演奏。有深厚的傳統文化作為教學的依托,音樂教學不僅趣味性會大大提升,內涵也會變得更加深刻,學生可以通過歷史了解音樂的本質以及音樂在我們中華文化發展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這種融會貫通、鑒古識今的學習方法對于美育教育而言是非常關鍵的環節。

(二)地方文化資源和自然文化資源

我們經常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觀造就了不同的民眾性格,原汁原味的民間傳統音樂資源都是個性十足的。各地都有獨特的民間音樂或戲曲、樂器,有的因為自身的珍貴價值還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去挖掘、調查和收集這些民間的音樂素材,然后請傳承人現場表演或者組織學生觀看表演視頻,通過音樂作品了解民間生活、民俗傳統和民眾情趣愛好[2]。例如,在人音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曲苑尋珍“說唱集錦”的教學中,老師可以事先讓學生收集本地特色民間音樂的素材,課堂中播放幾段不同地區的特色音樂片段,并組織學生就樂曲的風格和聽后感進行討論,從而分析各種地方音樂的形成和地域之間的關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了解欣賞各地方的音樂,還能夠了解中國的地理概況和各地的風土人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結束語

音樂是藝術類學科,能陶冶情操并給人以精神享受,因為音樂本身的特性,使得它在社會生活中廣泛存在,在音樂課堂中教師應該充分運用好音樂這一特性,用音樂把學生帶向更廣闊的學習園地,讓音樂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 蘇麗萍. 互動教學引領初中音樂課堂[J]. 新課程, 2020(28).

[2] 戰婕. 談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藝術[J]. 讀與寫(上,下旬), 2019, 016(024):229.

猜你喜歡
豐富音樂課堂引導
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言的思考
小學音樂課堂中音舞結合教學措施的分析
適應性教材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實用性
網絡時代大學生非理性愛國現象的引導
細細品味課堂語言 輕松享受教學過程
互動式教學法在大學散打教學中的應用
精心引導,實現學生語言積累多點突破
培養想象力,讓語文課堂“活”起來
高中生物課堂有效引入的探究
游戲讓英語教學課堂更有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