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雕山子《踏青》欣賞

2022-05-16 10:08馬思文
錦繡·上旬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山子制作工藝玉雕

摘要:大千世界,千變萬化,豐富多彩,創作的靈感來源于生活,生活為我們的玉雕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依據。同時,玉雕設計最為重要的是啟動豐富的想象力,善于化平淡為神奇。見多識廣,博采眾長,才能把玉料上的每個凹凸起伏的形狀運用的淋漓盡致,才能呈現出與眾不同的作品。然而,在設計中,想象力的程度以及水平又與設計者的修養、學識、審美和眼界的高低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要在感受生活,觀察細節的同時還要提高自我的文化素養,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給觀眾有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的驚艷感。

關鍵詞:玉雕;山子;造型;制作工藝

一、玉雕山子《踏青》的造型

山子作為雕刻的一種形式外形似山型的玉器,多以繪畫作品為創作基礎。因料施藝,工藝多采用鏤雕、圓雕、立體雕、深淺不同的浮雕等不同的工藝手法,雕琢山水、人物、動植物圖案就猶如同在玉石上立體的繪畫。

踏青,又叫探春,尋春,是指在春天去野外郊游參觀,這個習俗早在中國流傳已久。作品主要以體現在三個小孩在春意盎然的季節到室外尋春,放風箏的動勢體現三個孩子在春天玩耍時內心的歡快,去感受生氣盎然的春天。綠葉茂盛的樹與綻放的花朵與三個孩子放風箏相互呼應,傳達這青草依依之時,人們脫下厚重的長布衫,走出四合院,三五成群的到鄉野山間賞景散心,一冬的沉悶一下子便煙消云散揮之而去。

二、作品的用料取材與設計

該作品在用料上是以一塊材質較整的一塊岫巖玉料為材,作者在初步掌握原料的形狀后,順應料的原始形態、色澤玉綹裂的分布情況后,進行了設計構圖。在作品上,作者巧妙地將綹裂藏在了樹木重疊之處和遮擋處,把略優質的料保留在了表面可觀賞的地方。

整體來看該作品,大致能看出該料的原始形狀這塊料的形狀上下窄,中間寬,作者選擇把上、下兩面做成山石,中間較大面積的地方用來做樹木和人物,沒有破壞掉原始的形狀,只是在原始形狀上在進行加工創造。我認為,這塊料在指定題材時,應先以花鳥題材進行優先考慮,并且在制作時,用右面作為底面在進行雕琢制作。

在結構畫面上,人物的動勢與植物山石形成動靜結合的對比,但是構圖較為緊湊人物與樹木過于緊湊,畫面中各物象的布局安排必須有輕、重、主、次。物與物之間要有避讓,在一個山子作品上,一切的山石樹木等配景都要為主體服務,而且做到突出主體。重點形象應放在近景位置上,適當放大一些,與遠景拉開距離,但是在該作品上,分不清人物與樹木哪個是主體,哪個是配景,在視覺上給人一種沒有層次,突出不來主體的感覺,沒有視覺美感。

在層次上,層次構成又離不開透視,要分遠、中、進層次的布局,還要有高原、深遠、平遠之間的分布距離,布局安排不妥當,三個人物與山石,與樹木緊密相湊,過于集中反而略顯凌亂。應該在操作時要把場景中各部件彼此間串聯起來,達到完整統一的藝術體現。此作品中,我認為應該將人物與樹木山石之間拉開距離,樹木最好在兩顆以上,形成組合,樹木姿態要彎曲優美,這樣既能體現出三五成群的孩子們放風箏的形象表現,又能體現出春風吹拂樹葉的美感,既能突出主題,又能給觀賞者一目了然。從三個孩子的動勢和面部神態俏皮可愛,但頭發過于平,沒有體現出頭發的立體感。三個孩子的站層次分明,動勢生動自然但孩子手中的風箏線在整體比例中顯得線過于粗大,不符合常理。從作品的后面看,該作品屬于圓雕,后面的三排山石平行擺放過于呆板,山石與山石之間沒有重疊都是單獨擺放,云紋單調而簡陋,樹木的位置與山石之間擺放僵硬,缺少靈動生機感,部分綹裂處沒有藏好,顯露在表面。

在構圖上,要吸取中國山水畫的構圖方法,應該注意形態要素與視覺心理情緒的表現,即表現出人們在長期社會實踐和審美實踐中,在心理上形成的某些形態要素與情緒的聯系,盡量注意到形態要素與視覺心理情緒的表現,從而加強作品的表現力。

三、作品的創意與選題

中國民族藝術,非常注重含蓄、精煉、意境,聯想等多用“以少勝多”來突出和概括主題思想。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比較固定的上巳節,春游踏青也成為民俗活動,而這個作品選用踏青為題材,以孩童們到郊外去放風箏的娛樂活動來突出主題。放風箏這個活動是民間傳統的游戲之一,清明節節日習俗,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而踏青即為春日郊游,古代曾以清明節為踏青節,而踏青也是我們流古至今的一個文化習俗,在憑吊先人的同時,感受春天氣息。在郊野中蕩秋千、放風箏、拔河、斗雞、戴柳、斗草、打球等,心情被放飛得不想回轉,快樂也漸漸從人們的臉上溢滿內心,在作品上作者選擇用放風箏的活動來突出主題,三個孩童的神情動態上就能直觀的看到他們感受到這冬去春來的喜悅和迎接這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季節降臨。作者選用古裝的小孩,放風箏的動勢體現出孩童身上的稚氣與頑皮的生動形象。

在創意上,整體顯得呆板,缺少靈動性,缺少創新性,沒有給到觀賞者煥然一新的新鮮感。應適當加入一些新穎的想法,與時俱進的特征。

四、總結

北方在制作山子雕時,層次要深淺分明,才能體現出高地遠近的立體效果。整體上看,作品的影像美的把握不是很好,作品的外在形式沒有很打動人的心靈,應該加強把握好主題,掌控好繁簡、疏密、動靜、虛實的對比關系。制作過程中,在塑造玉雕形象上需要注意下人物的神情、樹木的枝葉與山石的紋理上還要加強塑造,交代動靜關系、結構關系與生長的規律,加強細節,體現出技藝之精湛。在創意和選題上,作品題材貼近于生活,體現出了人們對自然之美的向往,表達的人們對幸福、自由的渴望與追求。

參考文獻

[1]羅理婷.玉雕設計的美學內涵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

[2]林國揚.試論玉雕工藝設計制作[J].名家名作,2019.04.

[3]古方.中國傳世玉器全集[M].科學出版社,2010.

[4]包泉萬.傳統山水畫的文化意蘊與當代審美取向[J].藝術廣角,1995.06.

[5]李海清,顧祖偉.玉雕設計構思要素的探討[J].珠寶科技,2003.04.

作者簡介

馬思文(2000—),女,滿族,遼寧錦州人,學生,研究方向:玉雕鑒賞與技法。

猜你喜歡
山子制作工藝玉雕
《一帶一路》 張嘉偉玉雕作品
淺談近代玉雕工藝
論玉雕山子工藝
淺談近代玉雕山子工藝
傳統的玉雕與玉雕的傳統
不能叫你的名字
永德縣烏木龍彝族傳統服飾文化的形態特征
對傳統紫砂壺制作工藝的研究
過山瑤“雞公鞋”文化初探
勐準傣族面具的制作工藝及其文化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