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美感:文與衣

2022-05-16 13:16朱梓喬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壁畫敦煌服飾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長河中的尤為璀璨的至上瑰寶。沉淀千年歲月,終成佳釀,悠悠醇香使國內外友人皆為之傾倒。而在龐大的中國古典文化洪流中,又擁有著眾多繁雜的支流。書法、繪畫、唐詩、宋詞、天文地理、古代軍事、傳統醫學、紡織印染、造紙印刷等等等等,無一不在向我們展示先前故人智慧的累累碩果。

因此接下來,我擇選了兩篇論文(《“文”:中國抒情技藝的一個秘密》、《「衣」之華夏美學》)作為出發點,再結合自己的觀點,探討古代文學及古代衣物有關問題。

“文”這一漢字本身構造就已可稱為精妙,“兩兩交錯為‘文’”。

生活中,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就可以發現,事物總是出雙入對。正因為這些成雙成對的事物,構成了我們生活美感。然而不管是青山綠水的視覺享受,還是小橋流水的聽覺享受,時間總是無情,美好總是轉瞬即逝,最終總要落到雋永書內世界中,才可永遠留存住那一刻的感動。書物之美難以言喻只可意會,能使人在潛移默化中去除心靈雜質,得到美的滋潤。此特點在中國古典詩詞中顯露尤為淋漓盡致,其突出講究聲律之美,在押韻、平仄和對仗中,產生了韻味無窮的奇妙效果。

以近期熱播劇《慶余年》為例,劇中主人公借用杜甫一首古今七律第一《登高》一舉拔得頭籌。然而人說文無第一,這是大多數人的共識,不過人各有所好,有的人讀到一首詩,心里喜歡得不得了,將其推為心中第一,這也是情理之中。因此能被歷代詩評家推崇,被很多人評為心中第一,必是詩中難得的精品。細細賞讀,我認為此詩備受推崇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格律精嚴。

首先,杜甫的《登高》,是一首格律十分嚴謹的七律。

平仄合律自不必說,詩評家贊賞最多的是此詩的對仗技巧。

有人說,杜甫的這首詩八句皆對,這要具體分析,我們都知道格律詩只要求中間兩聯對仗,通首對仗會使律詩章法缺少變化。

《登高》的首聯是句內對舉,“風急”對“天高”,“渚清”對“沙白”,聯間“猿嘯”與”鳥飛”倒是對仗,但整體又不對仗,因為“哀”與“來”都是平聲,且已入韻。這種句式工整中又富于變化,顯示出杜甫出神入化的格律運用手段。

頷聯和頸聯都是標準的對仗,頸聯的詞性對仗稍寬一點,但這在格律詩中是完全允許的。

尾聯并不對仗,但“艱難”與“潦倒”相對,讓句式看起來十分工整,所以才會有人讓為此詩八句皆對。

對格律的精確要求,往往會限制詩意的發揮,但杜甫 這首《登高》,你看不到一點刻意的地方,讀起來句意渾成,詩意申暢通,還在其中探索了更為復雜的對仗技巧。

初讀《登高》,仿佛八句皆對,細讀則首尾未嘗有對,全詩“無意于對”,仔細玩味,借用《詩藪》中所說,就是”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所以,杜甫將詩中的格律探索到了極致,他將格律詩這種體裁推到了古詩藝術的顛峰。

滿目的眾美之中,過往各朝各代古典詩詞都在以它不可取代的情感魅力和美之集大成者的形象巍然屹立。律詩,就是因為存在對仗、平仄,才存在著一種相對的均衡美和音律美。王力在《律詩的對仗》中也詳盡地為我們介紹了對仗的種類,對仗的常規和對仗的講究,令我大開眼界。文中列舉了許多詩的對仗,這里我想拓展一點到詞的對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陸游和唐婉的《釵頭鳳》。這兩首詞讀來情真意切,朗朗上口,且對仗工整。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首詞不僅有詞內對仗,如“紅酥手”對“黃藤酒”,“世情薄”對“人情惡”,還能看作詞與詞的對仗,如“春如舊,人空瘦”對“人成各,今非昨”,更以“錯錯錯”,“難難難”,“莫莫莫”,“瞞瞞瞞”作為每一闕結尾,使詞更具音律之美。這一聲聲的疊詞,將無奈,悔恨,凄切,痛苦全部融入其中,大有慟不能言,慟不忍言的情致。

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內容,表達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平仄、對仗相對的應用使文字在諧婉中夾有掩映低回,蕩氣回腸的情調,亦能伴曲而唱。聲律之美帶給人的享受如春風般和煦,讓人難舍難忘。

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就總是為古裝電視劇里的翩翩君子,窈窕淑女所傾倒。每每,我都會疑惑那些匠心獨運的發髻,是怎樣梳就出來的?那些翩若驚鴻的發簪,是怎樣打造出來的?那些巧奪天工的衣飾,又是怎樣縫制出來的呢?當時處于孩童時代的我雖對美的概念仍懵懂不知,可借古裝電視劇之窗,已然在我心中種下了古衣美的種子。

光陰似箭,我的年歲逐漸成長,對“衣”的了解也由淺及深。幼時只覺衣飾好看,就裹了被單,戴上滿頭的小卡子,依著葫蘆畫瓢,希望自己也能猶如劇中人。長大后,我了解到“衣”與我們五千年燦爛的文明息息相關?!耙隆钡某霈F,證明人們離開了穴居山洞,一步步走向文明;絲綢的出現,見證了嫘祖從養蠶到繅絲這一奇妙過程。戰國時期,絲織品工藝發展水平連今日都無法匹及。西漢時期,王侯陪葬品金縷玉衣就算以現代人的眼光審視都甚感奇異......

然而現如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中國服飾延續千年,自古就有禮儀之邦,衣冠王國之稱,曾經的我們也是時尚之都,精美絕倫的東方藝術也曾風靡全世界。但是隨著傳統織造技藝的沒落,民族的審美不斷低落,歷史上服飾的燦爛與輝煌也不復往昔。而且即便有人已經決心使古服興起,可更多的人依然會以異樣的眼光去審視漢服出街之人。令我疑惑的是,傳承千年的古衣同樣見證承載著中國千年的文明,可為什么得不到與其他古文明同等的待遇呢?不比我們歷史燦爛的韓服和服卻可以受人追捧,甚至有人會將漢服錯認成他國服飾,這對于流傳千年的我國衣物何來說嘗不是一種折辱?

因此我認為,我們應將使中國古代服裝重新煥發新的生機為己任,秉持“文化自信”也是這個道理。

就像前不久有一個時裝秀火了,因為有人竟然把“敦煌壁畫”穿在身上去巴黎走秀?!爱嫳凇ひ谎矍辍睍r裝秀在巴黎時裝周驚艷亮相,照片一曝光立即刷屏全網。

當模特穿著敦煌壁畫元素的高定時裝緩緩走在T臺上的時候,人們忍不住斂聲屏氣,心懷虔誠,巨大的震撼與不真實感,讓人有種穿越時空的恍惚之感。金色和白紗的融合,讓模特猶如敦煌壁畫上的天外飛仙一般,踩著云彩而來,如夢如幻,極致的東方美,讓人覺得連眨眼都是一種浪費。網友驚呼:“美到窒息!仿佛身在天庭?!薄皠尤诵钠堑捏@艷,美到讓人想流淚?!薄斑@才是中國風的正確打開方式?!敝灰娔切r裝,結合了敦煌壁畫中的菩薩,飛天等遺世之美的元素,考究的配飾,精美的配色,將東方的溫柔婉約展現的恢弘仙氣,高貴華美。每個細節,每個元素,都精致又經典,這是一場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更是一場古與今的隔空對話,世間明月成你華裳??粗@些華服,忍不住想起一句詩:“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p>

是了,最了解中國傳統的,永遠是中國人,

而這個品牌的創始人兼藝術總監,竟是一個年輕的溫婉女子,她是熊英,一個致力于傳承東方智慧美學文化的設計師。

自小熱愛傳統服飾的熊英,不忍心看到中國傳統文化被束之高閣被人遺忘,便主動擔起發揚中國審美,讓傳統之美在現代也能重新綻放光彩的重擔。

每一條金線銀絲,每一個花紋紋理,都是一針一線親手繡上去的。除此之外,她還緊盯各種配飾,每個飾品都獨具匠心,精美絕倫,暗藏濃郁的東方韻味。小到耳環胸針戒指,大到發冠扇子項鏈, 鬢黛、指云、佩籠……全都是純手工精雕細琢完成,每個飾品都精美到讓人移不開雙眼。正是在這份嚴苛到“變態”的匠心下,她的每場秀都堪稱視覺盛宴。

她從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深厚底蘊中汲取了諸多靈感,以水墨為底色,取梅蘭竹菊為形,設計的服裝飄逸雅致,古色古香。

此次她把目光放在敦煌壁畫上,敦煌,每個心懷信仰之人的圣地,敦煌壁畫,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庫, 被稱為“墻壁上的博物館”,石窟上的壁畫靜寂神秘,帶有一種說不出的悠遠意境。她把壁畫中將軍的鐵衣、佛陀的信仰、西域的胡笙和胡舞等多種元素融入服裝設計里。

從醞釀創意到成衣,經歷了無數次修改和反復調整,整個團隊夜以繼日不斷篩選,細膩到每一個服飾花紋都要精致如畫。將每一個細節做到極致,不僅是對人和衣服最基本的尊敬,更是對衣服背后所承載文化的虔誠與敬畏。

熊英采用了緙絲、蘇繡、羽繪等工藝,將敦煌壁畫上的神圣、神秘、宗教魅力以及深厚的東方藝術,帶到了巴黎,使古人千年的智慧在當代重綻光芒。

高級的中國風之美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有人說:“漠北飛天的仙氣,快意江湖的俠氣,青燈古寺的禪意,是行走人間的刀光劍影,大隱隱于市的豪情,千年古韻的柔情……”

每一處每一景都充滿著極致的東方韻味,等著我們發現,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這不僅僅是一件衣服,更是拾起了千百年的文化自信,彌補了斷層的文化殘缺。

熊英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家看到的中國風是粗糙的,是缺乏品質的,是拿來主義的。但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我的理解中,夏是中國的禮儀,華是服飾之美。服裝是傳播中國精神的軟實力?!?/p>

中漢文化,積厚流光;博年夜精湛,出色光輝。信步三百米甬道,經歷五千年滄桑。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多少榮辱沉浮,幾度盛衰興亡。圣賢典籍,浩如煙海;四年夜發現,寰球同享。懷想漫漫歲月,凝集縷縷聯想。 正如《中華世紀壇序》所說,我國文化“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以想必古人見現在不復往昔那般勝景也會無比惋惜吧。因此無論是通過傳承文字抑或是傳統服飾的方式,讓文化瑰寶覺醒,讓往昔的民族驕傲再次綻放光芒,心懷信仰,勿失勿忘,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與傳承,這才是大國應有的風范和氣質。

作者簡介:朱梓喬(1996.10)女,江蘇徐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壁畫敦煌服飾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千年郵驛敦煌懸泉置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三觀壁畫
猜朝代
“飛蛾”修復壁畫忙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個性本色 COCO薇服飾
敦煌飛天
天涯海角壁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