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傳統喪葬文化對現代殯葬改革的影響

2022-05-16 00:00任玲玲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火葬遺體習俗

摘要:隨著社會現代化文明進程不斷加快,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領域進行全面改革和創新。社會現代化改革和創新對我國傳統文化習俗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新的建議和要求。黨中央多次提到殯葬改革問題,然而,對千百年來逐漸形成的喪葬文化進行改革從來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有效推進對傳統喪葬文化的改革,就更加有必要去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對于喪葬和對于生死所承載的內核思想。

關鍵詞:傳統喪葬文化;改革和創新

一.喪葬界定

1.“喪”的界定

根據《說文解字》界定,死,澌也,人所離也,從歺,從人。[1]這是許慎對“喪”解讀的關鍵。進入封建社會后,社會等級分化,在嚴格的等級制度下,死者生前的社會地位決定了死者死后的稱謂。

2.“葬”的界定

《吳越春秋》記載:“古者人民樸實,饑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于中野?!盵2]大意是說“葬”是用白茅包裹住尸體,放置在原野中,饑餓的鳥獸可能會以之為食。

二.喪葬文化的思想基礎

1.靈魂觀念

原始社會由于生產力低下,人們對于很多自然現象無法用科學的理論解釋,轉而表現出對天地,神鬼,靈魂等依賴和崇拜。比如,人們不能解釋自己會在夢里夢到和白天一樣的勞作行為,于是認為人是由肉體和魂魄兩部分組成,人去世后死去的只是肉體,而魂魄則繼續著生前的生活,不死的靈魂有可能回來給人們降福減災,所以人們對死者的靈魂展示出極大的敬畏,希望他們死后安詳寧靜?,F實生活中的種種不解現象,使原始生活的人們對靈魂存在說更是添加了不少神秘色彩。

2.道家思想與神仙信仰

道家思想一直主張相信自然的力量,無為,永恒不滅。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即萬物是不會死的。關于神仙信仰的起源已不可追溯,但根據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等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可以看出人們對于不死和成仙的美好向往。在農耕社會,勞作工具和農耕技術落后造成生產力低下,人們就會借助神力或天力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谷物豐收。

3.宗法血緣下的孝觀念和儒家思想

在宗法制社會,農業生產經驗的獲得依靠經驗豐富的老者耳口相傳,為了表達對老者的感激,氏族成員會給予老者相應的照顧,老者逝世后,氏族成員一起合力完成老者的喪事。儒家學說對“仁義孝”社會風氣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儒家思想一直主張禮與樂相輔相成,在維護政治統治、培育良好社會風氣、教化民眾等方面發揮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時至今日,“孝”仍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現代殯葬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歷史變遷、社會變革,中華民族形成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獨具特色的喪葬方式。喪葬方式包括鳥葬、土葬、火葬、懸棺葬、崖葬、天葬、水葬、風葬、高棺葬等。其中,土葬產生最早、流傳時間最長、涉及民族最多、最為普遍?;鹪嵩谖覈鴨试岱绞街幸埠艹R娪兄凭玫臍v史。1997年, 全國推行以火葬為主的喪葬治理方式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和激烈爭議。比如2012年3月底, 河南周口的“平墳運動”事件,半年內平墳兩百萬座,引發群眾強烈不滿。2015年5月,安慶市強制推行6月起全面實施火化的殯改政策,導致多名高齡老人自殺悲劇,以及江西上饒集中銷毀五千口棺材事件。除此之外,古禮遺存和殯葬理念新規之間存在對立和沖突;國家推行火葬而部分群眾堅持土葬;限制漢族喪葬自由而尊重少數民族喪葬自由;對傳統喪葬文化中封建迷信、落后習俗定義不一等問題也廣受詬病。這都給現代殯葬理念改革和有效實施帶來不少阻力,最終導致殯葬改革困難重重,推進緩慢,收效甚微。

四.現代殯葬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

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把一些喪葬習俗簡單地定義為陋俗現象的做法并不符合歷史及民間喪葬習俗實際情況。喪葬習俗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文化傳承與教化上也發揮著積極作用, 應該要客觀全面地看待喪葬儀禮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比如繼承喪葬文化中送終、擺設靈堂、戴孝、守靈等可以寄托死者家屬的哀思也可以表達對逝者的尊重與懷念的儀式,去除喪葬文化中攀陰親、敲鑼打鼓、熱歌艷舞、大操大辦、看風水斂財等與社會文明不相適應的習俗。在繼承喪葬文化中合理的部分的基礎上,推進其向現代化方向轉化發展。

2.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任何一種喪葬方式都是在一個地區被大多數人接受固定下來、世代沿襲、傳承的基本穩定的模式。在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的過程中,要考慮人口、耕地、交通、民族等現實情況,考慮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喪葬習俗,因地制宜,逐步推進火葬,但也要允許土葬,不能實行一刀切。

3.樹立遺體資源化意識與專業化管理

遺體是寶貴的醫療資源,結合我國遺體器官捐獻現狀,應更多地鼓勵群眾選擇不同方式處置遺體,樹立遺體資源化意識,從而推進我國遺體資源化進程。同樣重要的是喪葬治理需要特定的組織進行監督和落實,需要專業執事人員嚴格按照喪事程序和儀禮辦事減少喪葬治理中隨意性。積極引導群眾文明治喪,并對生態葬法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殯葬改革有效實施。

4.推進祭祀方式改革

祭祀是生者對于逝者的思念、感恩等情感的寄托。合理的喪葬禮儀和儀式是需要傳承發展的,在清明節、中元節等重要祭祀時刻,可以倡導植樹祭祀,鮮花祭祀或者網上祭祀以達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目的。

五.結語

數千年沿襲的喪葬習俗, 不是說改就能馬上改,推進殯葬改革是需要大智慧的一件事。殯葬活動歸根到底必須由千家萬戶自己完成,新時代,殯葬改革制度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符合人民群眾的要求,才能把國家的意志同人民的意志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推進我國殯葬改革的深化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程裕禎.中國文化要略[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406.

[2]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M].商務印書館,2012,301.

[3]羅開玉.喪葬與中國文化[M].三環出版社出版,1990,03.

[4]泰勒.原始文化[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350—409.

[5]王治國.殯葬文化學死亡文化的全方位解讀[M].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76.

[6]許慎撰.徐鉉校訂.說文解字[M].中華書局,2013,230.

[7]徐吉軍.中國喪葬史[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38.

[8]趙曄饌.崔冶譯注.吳越春秋[M].中華書局,2019.

[9]張賢.論新時代我國的殯葬制度改革[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18,27-31.

作者簡介:任玲玲,女,漢,河南省周口市,研究生在讀,漢語國際教育,新疆大學4910A35E-4168-450F-96F8-AA9BB3B22E9C

猜你喜歡
火葬遺體習俗
想的和做的不一樣
各界群眾參加陳忠實遺體告別儀式
宋朝盛行火葬
表錯情
“火葬”索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