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視角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策略探微

2022-05-16 04:17孫靜靜尹大中通訊作者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生活教育美術小學

孫靜靜 尹大中 通訊作者

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視角即要求將教育實踐與現實生活充分融合,使得生活的育人直接體現,促進教學效果深度優化,這種教學理念更符合小學美術課程。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開展可從多個角度切入,本文主要從合理選擇生活素材,優化設計生活情境,觀察感悟生活萬象,靈活開展生活實踐四個角度提出了教學策略,為促進小學美術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生活教育

引言:

生活是實施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生活中不乏教育資源,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其核心在于要求重視生活的育人作用。美術是生活中各種人物、事物的藝術化表現,其課程內容與生活緊密相關,尤其是小學美術課程涉及的內容大多都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要抓住小學美術課程的特征,從生活教育視角實施教學活動。

一、合理選擇生活素材,啟發創作靈感

美術是一種藝術化的表現形式,在小學美術學習過程中,學生個體的意識與靈感極為重要,而藝術大多來源于生活,可見,從生活的角度啟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是一條可行路徑[1]。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主動挖掘教學內容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來認識不同的美術表現。具體來講,教師可從生活中選擇適宜的素材,將其與美術課程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圍繞生活素材的色彩、結構、造型、材質等要點展開分析,通過對生活素材的分析知道其藝術表現價值,認識到生活中比比皆是的藝術形態,以此為思路創作個人作品,最終形成實用、創意、美觀的新作品。例如,在“小布偶”教學中,教師可選擇幾個不同類型的布偶在課堂上展示,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布偶的特征。因為小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各種各樣的玩具布偶,他們對布偶的興趣很高,在分析時也能對其造型、材質和色彩娓娓道來,此時教師僅需其分析結果加以補充,引導他們欣賞教材中的布偶作品和學生作品,這個過程學生的創作靈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啟發,最后提供一些布料、紙板、彩帶等廢舊材料,要求學生進行創意制作,在生活素材的啟發下呈現出千姿百態的作品,充分體現了他們的創意。

二、優化設計生活情境,培養美術觀念

美術教學要求學生對教材及延伸的美術作品進行鑒賞,但因小學生的藝術素養不高,其審美鑒賞檢驗淺薄,面對抽象的藝術鑒賞過程必須借助形象的生活情境作為輔助,在情境中他們的感性意識將會在理想意識指導下對相關美術作品形成具體的理解,此時,其主觀意識得以體現,與藝術作品之間的距離被拉近,有助于產生積極的美術觀念。教師要優化設計生活情境,從貼近學生心理及其現實生活的角度設計美術情境,融合他們熟悉且具有藝術價值的生活事物或現象,促使學生在情境引導下生成積極情感,并能透過情境掌握有價值的美術知識,調動其藝術創作興趣,發展其創新意識[2]。例如,在“風箏的魅力”教學中,教師可在導入新課時設計生活情境:每年的二三月份經常會看到很多小朋友在開闊的公園放風箏,他們的風箏姿態各異,樣子十分好看,吸引了很多人駐足觀看。同學們都見過哪些獨特的風箏造型呢,它們的獨特體現在哪里?小學生或多或少都有放風箏的經驗,教師利用放風箏的生活現象來調動他們的記憶,使其聯系所見所想回答問題,與本節美術課程內容聯系起來,隨后延伸出風箏的造型、材料、制作方法等內容,學生整體的學習興趣較高,反饋比較積極,既知道了風箏之美,又借助生活事物發展了美術觀念。

三、觀察感悟生活萬象,提高審美情趣

美術學習過程并不僅僅局限于教材之上,學生需要具備開闊的視野,敏銳的眼光和良好的審美情趣,如此才能做到發現美、理解美、創造美。而美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環境之中,只要善于觀察和感悟就會抓住這些美的形態[3]。那么,教師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接近現實生活,除了在課堂上融入生活素材,還要引導他們主動去發現身邊的現象,無論是景物還是人物,無論是動態的還是靜態的,都要做到用眼觀察,用心感悟,將其中蘊含的美提煉出來,充分提高個人審美情趣,從現實生活的角度形成藝術化的審美。例如,在“喜怒哀樂”教學中,教材中的幾幅作品展示了不同人物形象的喜怒哀樂表情,教師基于這些作品引導學生分析不同表情與面部器官的關系及其特征;同時選擇幾個學生做出特定表情,由其他學生進行判斷,使其準確掌握喜怒哀樂表情特征。在課后拓展環節,要求學生多留心生活中人物的表情,根據課堂上的分析結果觀察家人的面部表情,回家后畫一幅洋溢著幸福的全家福。這個過程就以課堂為基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萬象,深入感悟不同表情形態,并能作出準確判斷,有助于審美情趣的提高。

四、靈活開展生活實踐,增強創作能力

美術教學的前提在于理解和積累,重點在于創作與表達,而創作除了需要靈感之外,還要具有創作的土壤,毋庸置疑,生活就是學生創作的土壤。那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開展生活實踐,延展教材與課堂范圍,引領學生走近生活,為他們搭建出更加廣闊的創作平臺,在生活環境中,學生的思維將得到啟發,通過與生活萬象或自然萬物的接觸,迸發出別具一格的想法,在其想象力與創造力作用下形成富有情感的作品,其創作能力將得到很好地鍛煉,獲取的創作體驗新穎且獨特[4]。例如,在“學畫松樹”教學中,校園中一般都種植了松樹,教師可將教學地點轉移到校園,組織學生近距離觀察松樹,先要求他們用簡潔的語言描述自己眼中的松樹,分析松樹有什么特征,然后借助實物來講解松樹枝干、松針的畫法,最后由學生仔細觀察,結合學習到的畫法進行創作。這個生活實踐使得原本抽象的教學過程形象化,學生的創作過程有據可依,且能融合一定的想象力,從中展示繪畫水平,增強創作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活的萬千姿態為美術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為學生發現美、理解美、創作美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師要認識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對于小學美術教學的指導意義,主動探索多層次的教學路徑,讓現實生活中的事物與美術課程充分融合,體現生活的育人價值,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加深美術課程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 谷薇. 基于生活化視角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策略探微[J]. 考試周刊,2018(84):176.

[2] 韓宏飚. 生活視野下的小學美術教學[J]. 江西教育,2020(12):87.

[3] 劉璟涵. 基于生活教育理論的小學美術教學生活化研究[J]. 美術教育研究,2019(22):174-175.

[4] 孔得芳. 小學美術教學中踐行"生活教育"的研究[J]. 新課程,2020(12):88.

猜你喜歡
生活教育美術小學
美術篇
語文教育教學與生活實踐思考
傳遞真愛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幼兒美術教學回歸生活探究
中國美術館百年美術收藏
臺灣當代美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