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及優化建議

2022-05-16 22:16黃蓉
錦繡·下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雙減建議小學語文

摘要:“雙減”政策從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和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兩個方面,對當前小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為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高效進行,必須要重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進行調研,從學生和教師兩個主體入手,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對策,以期能夠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提供借鑒。

關鍵詞:雙減?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建議

2021年暑假剛開始沒多久,7月下旬,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嚴禁校外培訓機構利用休息日和寒暑假對中小學生進行超前培訓,嚴禁義務教育在職教師校外有償補課。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學科,語言是我們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小學語文的學習對于小學生今后漫長的學習生活起著奠定基礎的重要作用。在“雙減”要求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一、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意義

傳統的不注重學生主體地位、機械灌輸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機械記憶,知識灌輸,題海戰術等教學方法,使得學生長期在教學中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缺乏自己的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半p減”工作“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而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觀,教師應在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深入探究,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積極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與學生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敞開心扉、相互交流,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思維碰撞,意見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也是實現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通過課堂教學的互動,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前期教學內容的實際掌握情況,做出相應的課程調整,為后期的教學做好準備。此外,學生的情緒也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通過課上的交流互動,教師可以直接觀察到學生的情緒狀態,及時給予鼓勵和情緒疏導,幫助學生直面自我,建立信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總之,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堂教學一直是學校教育環節中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經過時間的推移,實踐的檢驗以及前人的總結驗證,課堂教育制度已經趨于完善,全社會的綜合素質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在當前信息科技飛速發展的助力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但是,當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具體闡述如下:

(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對于學生而言,如何高效學習是最主要的任務。每個學生都有不同深度的知識儲備以及不同程度的學習能力,因此,反映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差異,存在優秀,良好,合格等不同情況。而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沒有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課堂上會出現坐不住、注意力分散的情況,有些教師忽視學生的實際能力,采取嚴格統一的教學方式,課堂氛圍緊張,氣氛凝重,導致學生產生抵觸心理,無法集中精力,最終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學習積極性降低,如此循環往復,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其次,語文的學習需要一定的文字積累以及大量的文章閱讀,簡單的連詞成句等較淺層次的教學內容,已無法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學生缺乏一定的閱讀意識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無法對語文的學習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另外,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存在懼怕老師的現象,很多學生即使遇到問題,也不敢向老師進行提問。而當前環境下,很多教師和家長一味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學生內在的情感需求,長此以往,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大打折扣,學習的質量也很難得到保證。

(二)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身正為師,德高為范”,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論在任何時候,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悄無聲息的對學生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使得學生不自覺地學習和模仿。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一味的追求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專注于以語文“學科本位”的“教”為主,忽視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主觀感受,采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企圖將知識最大程度的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的學習流于表面,無法真正理解所學內容,進而難以有所進步。

學生作為發展中的人,有其自身的主觀意識,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師以教材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現象,學生的主體意識得不到激發,并未產生“我要學”,而是產生“要我學”的心理,這從根本上導致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淡薄,學習主動性降低。教師須知,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目標的實現必須有賴于學生的參與和實際操作。

(三)課堂教學形式單一

教學材料依據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反應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教師通常以教學材為依據,結合課程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設計與課程目標。然而,部分語文教師認為課堂教學只需要將教材內容傳達給學生,學生也只需要全面掌握教學材料中的內容即可,圍繞此目標,產生的抄寫、背誦等方法,不免帶有機械學習的傾向。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僅僅停留在記憶背誦層次上,學生很可能對教材中的內容產生惰性心理,不再加以思考。

此外,語文教師單純的圍繞教材進行課堂授課,忽略小學生的生活實踐,學生“可以理解所有關于太陽的知識,所有關于空氣的知識和所有關于地球旋轉的知識,卻看不到日落的光輝?!碧柕臒霟?,大樹的偉岸,鮮花的芳香……很多的事物單純在課堂上是無法全面感知的,還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加以思考,才能真正有所收獲。

(四)教學評價形式單一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近年來我國教育評價的現狀,五花八門的考試,除了期中、期末,還有周考、月考、區域聯考,對于學生來說,每次考試都不能掉以輕心,為了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很多家長選擇花錢送孩子去課外輔導班。不僅學困生補課,學優生也在補課,從幼兒園到高中,所有學生都在超前學習,長期的補課會帶來學習成績一定程度的提高,甚至出現“牛娃”“普娃”等以學生成績為標準的分類名詞??荚嚦煽儍H僅代表學生某個時期的學習結果,過于注重學習結果,會給學生造成“分數就是一切”的錯誤觀念,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改善,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習。

三.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曾說過:“就我記得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后來產生影響的,就是我的強烈而多樣的興趣,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事物”。由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高效課堂教學開展的重要因素。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他們在課堂上表現的非常積極和活躍,并且能夠集中注意力,緊跟老師的思路,進而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1.聯系生活實際

語文知識并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而是蘊含著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人生哲理,而其中小學語文課本知識中包含的生活經驗也會對小學生成長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理論來源于現實,而現實生活也是理論知識產生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將課本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將生活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自身的生活實際與書本知識相連接,思考并闡述自己的觀點,有利于豐富小學生的生活體驗,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小學課文《趙州橋》,是一篇景物描寫的文章,其中涉及了很多細節性的景物描寫內容以及寫作手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與自身的生活經驗相聯系,比較文中趙州橋與現實可見石橋間的差異,分析探討描繪景物的寫作手法,促進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仔細領悟思考,從實際體驗中掌握并應用所學知識。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不僅把教材知識傳遞給學生,還能強化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美好的意識,有利于強化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2.借助多媒體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等現代化的輔助教學工具也被廣泛應用在語文課堂上,多媒體技術中的聲音、圖片、視屏、動畫等形式,可以更直觀立體的展現知識,迅速的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小學生的熱情與積極性,激發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究欲望,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可在課前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西沙群島的秀麗風光,金色的沙灘、蔚藍的大海、形態各異的珊瑚、五彩斑斕的熱帶魚群……通過圖片和視頻,將簡單抽象的文字變成直觀的動態過程,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領略海島風光,將課本內容牢牢的印在學生的腦海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在語文課程中,閱讀占據了較大部分的內容。多媒體時代,碎片化的知識信息通過各種手段充斥著民眾的日常生活,娛樂性的音頻及文字割裂了人們的抽象思維,人們開始習慣于瀏覽和接受,而忽視了探究和思考。從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來看,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終身學習、終身成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師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有意識地小學生擴寬閱讀面,引導學生對文字產生自己的思考。

1.進行拓展閱讀

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課堂內容,精選相關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讓學生意識到,僅僅閱讀教材是無法真正掌握語文知識的,必須邁出舒適圈,主動思考。比如對于小學語文四年級的課文《趵突泉》,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除了展現趵突泉的位置、名稱由來、泉水特點之外,可以搜集千佛山,大明湖等濟南風景名勝,一方面有助于小學生更好的了解濟南的位置以及氣候,另一方面,其他自然風景名勝也可以與文章中的趵突泉作對比,幫助小學生更好的了解趵突泉的美。

2.使用提問教學

提問教學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例如,在教學《秋天的雨》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從整體上對文章有個大致的了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出“秋天的雨是什么結構?”、“全文的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秋天的雨?”、“秋天的雨贊美了什么?”等層層遞進的問題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三)創建開放互動課堂

言為“心”聲,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學生的言語是其思維的外在表達形式,而處于幼年階段的小學生,天真爛漫,思維活躍,因此,傳統的以教材為主體 ,教師講述為主要教學方式的教師本位課堂模式已不再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語言作為人類情感和思維表達的工具,在課堂上應該充分發揮其作用。小學生對語文課程所提出的疑問充分反映了其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加強與學生的互動。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十分活躍,他們常常會打破成人對事物的固定看法,從不同的角度發散思維。針對這一特征,教師應創建開放課堂,激發學生互動興趣,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例如,在習作“我來編童話”的課堂上,為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想象力,促進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教師可以設計話題“你讀過哪些童話”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再根據學生提出的童話故事,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這些童話塑造了什么樣的人物形象、采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講述了什么故事,并鼓勵學生大膽構建童話情節、刻畫人物形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四)采用正面積極評價

“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不得以任何名義設置重點班”……“雙減”政策下一系列新舉措的出現,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評價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評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在很大程度上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克服教育的功利化、短視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順應“雙減”政策大格局,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正面積極的激勵性的評價機制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小學生的有一定很強的畏難心理,對于抽象的事物不愿意去探索,教師應充分考慮到這種心理,采用正面積極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此外,語文教師還應保證課堂教學評價的針對性,采用合理的態度認真對每一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例如,在學習古詩《示兒》時,由于古代詩歌語言的簡潔性和抽象性等原因,對于小學生來說,對古代詩歌進行深入的理解和體會是很難的,教師可以首先請同學朗讀詩歌,再以座位為依據對詩歌表達的情感進行分組討論,并將討論的內容在課堂上分享,請全班同學一起評價,教師認真傾聽,并在結束時對每個小組的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對于“好”的部分,具體指出“好”在哪里,對于有待改進的部分,也要進行鼓勵,幫助小學生對后面的學習建立信心。

新課標語文強調“語文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當前“雙減”政策對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樹立學生本位的教學觀,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2]匡少余.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新作文教研版.2021(5)

[3]金春杰.“互聯網 +”時代小學語文教學創新[J].中國新通信.2021,23(15)

[4]金玉梅,靳玉樂.論教學觀的后現代轉換[J].課程教材教法版.2006(03)

[5]王寶云.淺談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提問技能[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20)

作者簡介:黃蓉(1996.07.28),女,漢族,皖,在讀碩士,課程與教學論

猜你喜歡
雙減建議小學語文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三代人的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