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紋樣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應用

2022-05-16 01:46趙劍俠武杭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首飾紋樣葡萄

趙劍俠 武杭

摘要:文章分析了傳統紋樣的案例,分析了其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了絲綢之路中傳統紋樣在首飾設計中的表現,并且結合實際,對傳統紋樣應用的傳承與創新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傳統紋樣;首飾

在現代藝術造型的發展過程中,融合傳統的紋樣,通過傳統紋樣的運用,傳播傳統文化,做到古今文化融匯貫通,已經成為常用的設計技法。中國擁有上下五千余年的悠久歷史,各種古建筑、古代器物的造型與紋樣無處不體現著中國的傳統美學。陸上絲綢之路是以西漢都城為起點,穿越我國新疆甘肅等地區,途經中亞和西亞等地區。在絲綢之路上包括了我國嘉峪關、莫高窟、樓蘭等歷史古跡,展現了豐富的地域文化特色。運用絲綢之路上的圖案紋樣等元素進行首飾設計,能夠傳承傳統文化,從傳統中得到創新,激發現代首飾設計的活力,對于中式現代首飾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一、傳統紋樣中的植物紋樣

中國傳統紋樣的獨特的造型特征反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遠內涵,神話題材、宗教題材、吉祥諧變、動物植物等都是中國傳統紋樣中經常出現的內容。絲綢之路歷史悠久,地域跨度大,包含的文化內涵深厚,傳統紋樣也是豐富多彩的。并且在絲綢之路的文化中,融入了波斯、希臘、印度等亞歐國家的文化特色,使絲綢之路上的傳統紋樣所承載的文化更為廣泛。

植物地域特色鮮明,絲綢之路上有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以其獨特的植物特征被人們賦予文化與精神內涵,經過抽象與提煉變成以植物為主的傳統紋樣。

忍冬是一種蔓生植物,俗稱“金銀花”、“金銀藤”等,花瓣黃白相間。因初冬不凋零,故有“忍冬”之稱,又稱“忍冬藤”。是我國六朝時期一種流行的傳統植物紋樣。忍冬圖案是絲綢之路上經常出現的紋樣之一,相傳最早來源于希臘,經常出現在服飾及器物上,流傳進入中國以后大量的出現在壁畫的絲綢服飾圖案中,后來又結合了唐代的傳統紋樣風格,形成了現在在絲綢之路上常見的“忍冬”圖案。因忍冬植物本身的特征“越冬而不死”,故以“忍冬”圖案比作人們的靈魂不滅、輪回永生,之后人們又將其寓意引申為“安康”的文化內涵,同時具備奢華的美感。例如在敦煌壁畫中就有所體現。

葡萄圖案是絲綢之路上非常常見的傳統紋樣。葡萄又稱提子、蒲桃、草龍珠、山葫蘆、李桃等,落葉藤本植物,褐色枝蔓細長。先秦時期,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已開始在西域傳播。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引進大宛葡萄品種,中原內地開始葡萄種植,并將葡萄作為紋樣應用在紡織品上。因葡萄枝繁葉茂,果實豐碩,被賦予“子孫綿延”的文化內涵。在絲綢之路上的壁畫中有大量的人物服飾圖案中都有葡萄圖案的出現,纏繞的藤蔓和豐碩的果實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生命的認識和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

在絲綢之路上類似于“忍冬”和“葡萄”的傳統紋樣還有很多很多,都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承載了深遠的文化內涵,將這些傳統紋樣通過現代設計的手法進行提煉和再造,能夠起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二、絲綢之路上的傳統紋樣在首飾造型中的應用

形狀是一切造型的基礎,現代首飾設計的形能夠形成良好的視覺感受,是首飾設計的關鍵所在。絲綢之路上的紋樣種類繁多,造型多樣,有的造型奢華美麗,有的造型簡練精致,這些紋樣雖然造型不同,但都保持著各自的獨立完整性。在對傳統紋樣的應用過程中,不能原搬、照抄傳統紋樣的原本造型,需要對紋樣進行整理和歸納,通過提取元素的方式,使之成為能夠被現代審美觀念所接受的藝術造型。

在絲綢之路上出現的傳統紋樣,大多具備半抽象或者抽象的造型,并且承載著吉祥的寓意。這些紋樣是通過動物、植物等具象的造型進行的提煉,使用這些半抽象或者抽象的造型能夠給設計者更大的創造空間,通過造型、色彩等方式對傳統文化進行新的展現。

三、傳統紋樣在首飾造型中發展

當前世界各國都在強調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以打造更加具有本國特色的文化事業,而“絲綢之路”上的圖案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有形藝術則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如何讓其在現代設計中良好的傳承與創新對于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促進世界文化交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想要更好的傳承與創新,就必須把首飾設計的范圍擴寬,不僅僅局限于貴金屬的造型,而是從更多的造型手法上吸取精華,例如從陶瓷、雕塑、繪畫、絲綢、建筑等,促使設計多元化發展,使傳統紋樣的應用范圍更廣,變現方式更加豐富。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紋樣不一定適合所有的設計類型,簡單的照搬照抄不但不能起到發展和傳承的作用,而且還會制約傳統文化、傳統紋樣的良性應用趨勢。在應用中,應當用現代的設計手法為傳統紋樣注入全新的理念,做到新老結合,使之更加符合商業化設計的要求。

例如,筆者在進行貴金屬首飾造型設計的過程中,通過分析敦煌壁畫中“圓形”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寄托,融合了飛天造型中的傳統紋樣和線條形式,進行了幾何化的造型處理,以表現圓滿、輪回的主題。(圖1)

四、結論

傳統紋樣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觀念。隨著中國快速發展的步伐,在設計中融入傳統紋樣進行文化傳播,成為了設計的必然趨勢。首飾作為獨特的設計載體,能夠從形、神等方面傳播傳統文化內涵,以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中國獨特的文化。

參考文獻

[1].成建正. 漢唐宏觀歷史視閾下的絲綢之路[J]. 文博, 2010(3):3-8.

[2]. 陳敬玉, 蘇潔. 傳統文化在現代絲綢服裝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J].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12(3):113-115.

[3]. 劉時燕. 中國傳統圖形在現代設計境遇中的傳承與創新[D]. 西安美術學院, 2007.

[4]. 海沛. 絲綢之路上的明代回族幾何紋飾研究[D]. 北京服裝學院, 2018.

作者簡介:趙劍俠(1985.11-),男,漢,河北省石家莊人,博士,貴金屬寶石設計專業,畢業于韓國圓光大學,就職于河北地質大學,寶石與材料學院,講師,主要研究現代首飾設計與加工。

武杭(1999.09-),女,漢,河北省定州人,石家莊鼎灃珠寶商行,設計師,主要從事商業首飾設計、藝術首飾設計、首飾加工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SQ191166

猜你喜歡
首飾紋樣葡萄
拯救“瀕?!被y
葡萄熟了
當葡萄成熟時
首飾設計效果圖《TOUCH》
首飾的數量
經典的藝術幾何紋樣
森女系清新干花首飾
平遙漆器植物紋樣藝術研究
新首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