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影視藝術審美轉變分析

2022-05-16 01:46閆瑋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影視藝術新媒體

摘要:影像技術對于影視藝術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時代到來,使影像技術推動著影視藝術不斷創新,其所帶來的審美體驗與審美關系也與傳統影響藝術有所區別。在本文中,將對新媒體時代影視藝術審美所發生的轉變進行總結。

關鍵詞:新媒體;影視藝術;審美變化

一、前言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數字技術及現代虛擬技術得到飛速發展,媒體形式也越發豐富,其并不是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的簡單結合,而是在網絡技術基礎上形成的更為開放的融媒體形態。而影像技術與影視藝術有責直接關系,為此在新媒體背景下,人民群眾對于影視藝術的審美也發生了明顯改變,影視藝術要隨大眾審美轉變而進一步發展,滿足新媒體時代對于影視藝術的需求。

二、新媒體時代影視藝術特點

1.審美體驗沉浸感需求更強

審美感知、聯想與想象組成了審美體驗,作為審美活動中最為關鍵的組成,其在新媒體時代發生了顯著變化。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影像技術給審美體驗提供了更大的平臺,使觀眾的感知能力無限延伸。影視藝術與影像技術有著直接關系,技術與藝術的融合為觀眾打造了全新的審美環境,在此環境中大眾已經不滿足于單一的審美體驗,沉浸審美體驗出現了。所謂沉浸審美是指“身臨其境”,全身心的投入于影視藝術,這也是審美體驗的最高境界,也是影視藝術創作所追求的目標。而沉浸審美體驗也分深淺,與感官所處刺激以及情感共鳴程度有著直接關系。傳統影視藝術也同樣能夠為大眾提供沉浸感審美體驗,但是新媒體時代下的數字技術飛速發展,影視藝術創作得到發展,通過先進的音效及視覺處理充分調動觀眾情感,為其帶來強烈的感官沖擊,產生更深的沉浸審美體驗。例如VR技術的盛行,使觀眾的感官體驗統一模擬,形成交互虛擬環境,借助先進設備讓觀眾沉浸于逼真的場景中,該技術在影視藝術中的應用突破了傳統影視藝術創作的局限性,實現了審美體驗的顯著改變。影視藝術通過利用跟蹤模型打造全新感官空間,借助VR設備為觀眾呈現全景圖像,觀看時觀眾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可以隨意調整觀看角度。簡而言之,觀看VR電影時,觀眾作為獨立個體,審美體驗掌握在個人受眾,更容易獲得較深的沉浸感。當前,VR技術在影視作品中尚未完全普及,但是其具有明顯優勢,且附加費用并不高,在未來具有推廣價值。

三、審美傳播有著更強跨界性

審美傳播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而更趨近于跨界融合,這也是新媒體時代下影視藝術審美轉變的主要內容。新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媒體邊界逐漸模糊,影視藝術傳播環境及渠道也發生顯著變化,特別是隨著手機APP的繁榮發展,年輕人更趨近于使用手機終端觀看影視作品。傳統影視藝術更多依賴于電視,缺乏移動性,新媒體下的對屏互動有效拉近了觀眾與影視藝術之間的距離,實現了跨媒體的融合。媒介融合已經成為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必然發展趨勢,影視作品想要獲得廣泛傳播,就必須要合理布局影響產業,推動影視產業與多媒體技術的融合與重塑,從而實現去中介化與民主化,實現影視藝術作品的大數據化營銷。

媒介融合充分突破了傳統影視作品傳播的局限,使得影視傳播更具有人文關懷特點,例如在《長安十二時辰》播放時推出了酷看模式,為觀眾提供劇情進展圖及百科搜索功能,幫助觀眾更好了解劇情,提升了影視作品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另外,酷看模式還實現了同屏展示及平滑切換,實現了多角度與多路流的同步播放,從而非常形象的還原了長安昔日繁華景象,激發觀眾對作品的好奇,同時加深了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感悟。

2.審美關系交互性強

新媒體時代下,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影視藝術作品的開發提供了新機會,借助優化播放器,加強影視藝術作品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性。觀眾在觀看影視作品時有著更強主動性,不再是傳統的被動與靜態的,借助彈幕能夠實現觀眾之間及觀眾與作品之間的互動,對影像起到了一定的干預性。另外觀眾還可以借助視頻剪輯軟件根據自身喜好對素材進行拼貼,并且隨著影視作品播出而實時更新。為此新媒體平臺展現出了較強的互動性與即時性優勢,借助該平臺實現了審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互動及交流,更好的發揮觀眾的主動性,提升觀眾主體地位。交互元素作為影響影視藝術作品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交互式影視藝術作品在滿足大眾觀看需求與審美需求的同時,還要積極主動創新影視作品制作思路,借助多元化的手段展現出更廣闊的想象空間,為影視藝術作品提供新的美學形態。例如在《國家寶藏》播出時,很多年輕人被吸引為忠實粉絲,彈幕成為觀眾交流與表達的方式,時常被“此生不悔入華夏”等口號刷屏,彰顯出了觀眾濃厚的愛國熱情,推動該節目更為廣泛的傳播。當前影視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審美轉變就是提升創作力的重要表現,同時也是創新審美體驗的重要機會。無論在何種時代下,影視藝術作品都是不可或缺的,優秀的影視作品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我國歷史發展的精神食糧。新媒體背景下影視藝術作品創造更把握好維度與深度,更多的傳播正能量,為我國歷史文化弘揚發展提供載體,保證藝術與文化的持續傳承。

四、結束語

如上文所述,影視藝術與影像技術之間的關系緊密,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影像技術得到迅猛發展,這位影視藝術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影視藝術的審美轉變主要表現于更容易產生較深的沉浸審美體驗、審美傳播更加趨于跨界融合以及審美關系交互性特點更為明顯這三個方面,在新媒體技術推動下,影視藝術創造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柴焰 , 楊馥華 . 新媒體時代影視藝術的審美轉變 [J]. 中國高校社會科學 ,2020(01):144-151+159.

[2] 蔡華立 , 龍艷 . 當代影視藝術的審美特征研究 [J]. 大眾文藝 ,2018(13):178.

[3] 郝力瑤 . 淺談影視藝術的審美特征及欣賞方法 [J]. 大眾文藝 ,2018(02):154.

作者簡介:閆瑋,男( 1983年5月10日), 山東濰坊, 碩士研究生,單位:四川電影電視學院,,主要研究方向: 當代藝術 攝影攝像燈光.

猜你喜歡
影視藝術新媒體
“互聯網+”時代下的影視藝術教學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新招數化解新難題:新媒體環境下防止報道差錯路徑探析
淺談影視藝術課程在高職教學中的連貫性
《戰馬》之馬
影視藝術傳播視野中的內容與形式
閩西影視藝術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