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農作物旱地寬廂寬帶栽培技術的探討

2022-05-16 01:46古麗然斯達?玉努斯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旱地農作物

古麗然斯達?玉努斯

摘要:旱地寬廂寬帶栽培技術近年來得到廣泛應用,技術應用后的增收效果顯著?;诖?,本文簡單分析該技術的應用方法,深入探討技術應用過程中的施肥及病蟲害防治要點,以供業內人士參考。

關鍵詞:農作物;寬廂寬帶;旱地

0引言

為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更好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糧經作物間套作栽培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旱地寬廂寬帶栽培技術屬于其中代表,該技術在土地資源充分利用等方面的表現較為突出。為最大化發揮技術優勢,正是本文研究的目標所在。

1技術應用方法

1.1技術特點

基于旱地分帶,旱地寬廂寬帶技術的應用能夠通過改變帶幅、擴大廂面等方法,實現不同帶幅中各種作物種植密度的提升,進而實現邊際效應的充分利用,邊際效應具備的增產優勢也能夠最大限度發揮。旱地寬廂寬帶技術在作物透光、通風條件改善方面表現突出,各季作物能夠在該技術支持下有效利用光能、土地資源,做到群體與個體關系的協調優化、土地利用率提升,因此技術在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方面存在突出表現。玉米為技術應用中采用的主要作物種類,玉米種植穩產增產屬于技術的應用前提,通過集成和配套其他高價值作物、經濟作物,農民收入的增加能夠在玉米穩定增產前提下實現。我國很多地區存在大量山地資源,旱地寬廂寬帶技術較為適用于這類地區。

1.2開廂

在技術的具體應用中,需首先開廂,一般開廂標準為2.6m,2種標準帶劃分采用1.8m和0.8m規格,不得隨意更改帶幅的尺寸,否則種植的通風透光效果及密度將無法保證。為實現對邊際效用的充分利用,空行歇地必須留足,該田間管理通道屬于雙重空間,能夠進一步提升通風透光性,同時留出的種植綠肥廂幅可滿足來年移動式輪作需要,具體規格應控制為60~70cm。移動式輪作需要在高價經濟作物和玉米的空白區之間種植綠肥,之后平行推移玉米等作物。

1.3種植模式

種植模式選擇需要結合作物生長周期差異,同時需考慮茬口銜接等因素,以此選擇玉米、紅薯馬鈴薯、小麥等糧食作物與經濟價值較高的特色作物、蔬菜、綠肥進行間、套作?!熬G肥/小麥+紅苕/玉米”屬于典型的種植模式,該模式需要在春夏季、秋冬季分別進行窄帶的玉米、綠肥種植,同時分別開展寬帶的紅苕、小麥種植;“綠肥/洋芋+紅苕/玉米”同樣屬于典型種植模式,該模式需要在春夏季、秋冬季分別進行窄帶的玉米、綠肥種植,同時分別開展寬帶的紅苕、洋芋種植;“大蒜/蔬菜+玉米/辣椒”模式需要在春夏季、秋冬季分別進行窄帶的玉米、蔬菜種植,同時分別開展寬帶的辣椒、大蒜種植。在種植模式的選用中,需保證存在緊湊的茬口銜接安排,翻犁需要在收獲前茬作物后及時進行,并保證存在25d內的空土時間。寬帶作物及玉米栽培屬于技術應用重點,為保證種植效益,寬帶主要用于高效、高產的作物種植。

1.4選擇品種

應選擇半緊湊型或緊湊型的玉米品種,三北6號、黔單16號均屬于其中代表。經濟作物及蔬菜需選擇開展度不大、枝葉緊湊品種,如選擇紫長茄、長辣七號、費烏瑞它等茄子、辣椒、馬鈴薯品種,同時應考慮選擇當地的蔬菜品種。

1.5種植密度

在種植窄帶作物的過程中,玉米需要在春季進行2行種植,采用育苗定向移栽方法,播種育苗一般在三月下旬進行,移栽以二葉一心為依據,行距、株距、種植密度分別控制為40cm、17cm、4.5萬株/hm2。九月上中旬進行秋季綠肥播種,選擇淺溝雙行條播方式,如紫云英、苔子播種量分別控制為23kg/hm2、37kg/hm2;在種植寬帶作物的過程中,矮稈經濟作物一般進行2~3行種植,1行需設置在廂面中間,之后基于作物常規標準行距在兩邊開設,種植需遵循常規標準株距進行,一般控制為27cm,需按照作物差異控制栽培密度。茄子、辣椒需進行育苗移栽,育苗、移栽分別在2月初、4月下旬進行,株距控制為34cm,栽植2行。小麥需進行條播,規格控制為25~27cm。大蒜需直播,規格可控制為15cm×6cm,具體在8月下旬進行。

2施肥及病蟲害防治要點

2.1施肥要點

旱地寬廂寬帶栽培技術的應用還需要保證施肥的科學性,應針對性計算農作物產量的需肥量,以此科學確定施肥量,施肥面積按照帶幅實際面積進行統計。玉米的需肥量計算需結合目標產量,如前茬種植綠肥且目標產量為7500kg/hm2,底肥可選擇有機肥和復合肥,用量分別為18t/hm2、450kg/hm2,前茬未種植綠肥時應選擇磷肥、鉀肥、尿素、鋅肥、農家肥,用量分別為375kg/hm2、300kg/hm2、150kg/hm2、5~30kg/hm2、22.5t/hm2,需要在條溝內均勻施肥并覆蓋細土,之后玉米在兩旁打種植溝種植;小麥的需肥量計算同樣需結合目標產量,如目標產量為2250kg/hm2,肥料應選擇磷肥、鉀肥、尿素、農家肥,用量分別為375kg/hm2、300kg/hm2、150kg/hm2、22.5t/hm2;辣椒的需肥量計算需要結合鮮椒的目標產量,具體目標產量為22.5t/hm2時,肥料需選擇磷肥、鉀肥、尿素、農家肥,用量分別為750kg/hm2、300kg/hm2、150kg/hm2、30t/hm2,該肥料用量也可以用于其他蔬菜種植;綠肥播種時需要在播種廂同時使用磷肥,后期無需進行施肥,磷肥使用量需控制為150~300kg/hm2,綠肥翻壓起壟需要在春季盛花期進行,腐熟的綠肥需要在壟旁開溝用于玉米種植;技術應用過程需要一次性條溝深施基肥,按照20~25cm控制深度,追肥需結合作物長勢情況,可使用清糞水或尿素兌水進行追肥,用量分別為22.5t/hm2、75~90kg/hm2,一般進行2~3次。

2.2病蟲害防治要點

技術應用過程還需要聚焦病蟲害防治,如小地老虎、玉米螟、絲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等玉米病蟲害,蚜蟲、白粉病等小麥病蟲害,蚜蟲、葉枯病等大蒜病蟲害,青枯病、病毒病、白星病、茶黃螨、煙青蟲等洋芋、番茄、辣椒病蟲害,具體需遵循預防為主原則,以此開展科學的病蟲害綜合防治。病蟲害防治需要聚焦抗病品種優選、土壤和種子消毒、藥物與農業防治結合,藥劑防治屬于主流防治方法,需做到濃度適宜、噴藥均勻、對癥下藥,植保部門預測預報發揮的積極作用不應被忽視。

3結論

綜上所述,旱地寬廂寬帶栽培技術的推廣價值較高,為更好應用該技術,還應聚焦關鍵技術搭配、輪作方式優選、新品種選用等方面要點。

參考文獻

[1]謝恒洲. 旱地作物栽培模式的發展趨勢[J]. 農民致富之友(27):1.

猜你喜歡
旱地農作物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華南地區最大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建成
旱地麥田夏閑期復種綠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續生產力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華南地區最大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建成
旱地出蘆筍
甘谷縣2020年山旱地馬鈴薯新品種引種對比試驗報告
無公害農作物的栽培技術方法探析
旱地番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分析
玉米水肥一體化應用效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