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保護理念下滿族刺繡技藝傳承與創新

2022-05-16 16:37賈秀蘭
錦繡·下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歷史文化非遺傳承

摘要:滿族的民間工藝主要以滿族的民間刺繡為代表,是中華文化中當之為愧的民族瑰寶,滿族的民間刺繡更是飽含著滿族人民對于生活和勞動的豐富情感,也是最能夠體現其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滿族的民間刺繡其文化和藝術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在滿族民間刺繡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如何在這其中抓住機會,以嶄新的面貌面對新時代也成為了如何繼承并發展滿族民間刺繡的問題所在。為此本文將從“非遺”保護理念下對如何傳承并創新滿族民間刺繡技藝進行淺要分析,希望能夠讓這一工藝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并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新機。

關鍵詞:滿繡;歷史文化;沿革發展;創新;傳承

滿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滿族刺繡更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當中滿族刺繡為我們的在我國的文化產業中留下著悠久的文化遺產。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手工藝發展受限,滿族刺繡技藝也不例外,它同樣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困境問題。幸運的是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倡議的提出,人們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和發展的問題越來越重視,而滿族刺繡技藝也能夠在此良機下得到保護和發展。但是想要讓其技藝得到傳承和創新就需要正確看待滿族刺繡工藝的現狀,以及“非遺”概念對于滿族刺繡技藝保護工作深入開展的價值。

一、滿族刺繡技藝的歷史由來和文化淵源

滿族最初發源于我國的東北地區,時光的車輪緩緩向前,滿族也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慢慢形成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盡管滿族這一個民族所經歷的歷史很漫長,甚至曾經兩度建立王朝,但是滿族刺繡出現的時間并不算早。在史書上面記載滿族刺繡工藝是在皇太極稱帝后,改國號為大清,將族號改為滿洲后,無論是宮中還是民間的刺繡工藝都統稱為滿繡,至此才真正確立了其正統地位。雖然,其正統地位在1636年才正式確立,但是其刺繡歷史淵源可以追逐到原始社會時期。當時為了漁獵生活,以及民族圖騰等問題會將猛虎、野獸等刺在帽子上。而古代的婦女們慢慢也學會了在皮革上來刺東西,以便達到裝飾的目的??梢哉f滿族刺繡的發展是在不同的地理環境、氣候以及生活習性上共同作用形成的,并且在后期的民族大融合中得以借鑒,相互發展,使得這一技術藝術得到了興旺的發展,在大清時期百花齊放,具備獨特的民族風情。

滿族刺繡技術的歷史可以說是源遠流長,但是其文化由來也是其能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依據。在滿族刺繡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它形成了濃厚的民族特性,這和滿族文化中的薩滿文化離不開,可以說薩滿教是滿族刺繡的發展源頭。在滿族先民和自然界萬事萬物搏斗的過程中,他們并不能完全理解這些情況,以至于他們出現了“萬物有靈”的認識,他們為動物和植物都賦予了靈魂。甚至由于這些動植物身上有著鮮艷的顏色,和特殊的能力,他們逐漸對其形成了崇拜和信仰。這也成為了薩滿教能夠成立的扣除,這些信仰和崇拜在一代一代的薪火相傳中逐步固化,對于滿族先民產生深遠的影響,滿族先民的也將其融入到文化和創作中,成為他們取之不盡的靈感基石。

二、滿族刺繡技藝現狀

從滿族民間刺繡興起至今算起已經有300多年漫長的歷史,滿族的歷史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的,它吸收了魯繡、蘇繡的工藝在女真人皮革補繡的工藝上進行發展。具有想象力豐富、多樣化以及粗獷與細膩雜糅并存的特點。即使是在民族大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滿族刺繡技藝依舊保持著其特有的民族特色,成為了極具民間特色風情的民間藝術。而從國家公布的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來看共有三處地區的滿族刺繡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這三處滿族刺繡工藝所處的地區不同,但是他們身上也有著共性,其中要對制約著其發展的共性方面來展開論述。雖然,在現今社會滿族刺繡依舊沒有消亡還在繼續傳承,但是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制約了其更好發展。從滿族刺繡工藝的傳承方式上面來看大多采取的方法是家庭繼承或者是師徒傳承,傳承范圍的單一雖然能夠有效地保護其技藝的傳統性,但是卻不利于其技藝影響力的拓展。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的技藝開始利用機械代替手工藝,但是很多的滿族刺繡藝術家采取的方式還是傳統的手工刺繡,這使得其在現代社會中的競爭力單薄。雖然有很多的家族繼承人通過開班公式的方式想要擴大其市場競爭力,但是由于管理經驗的薄弱以及自身產業單一等方面的問題造成家族式滿族刺繡管理公司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而為了能夠讓其技藝得到創新發展,我們就必須要根據其暴露出來的現狀問題來進行有針對的措施提出,真正地幫助其進一步地發展起來。

三、“非遺”保護理念下滿族刺繡技藝的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民族文化來說是珍貴的,它不僅僅是重要的文化信息資源,更是歷史真正的見證者。滿族刺繡記憶是滿族先民一代一代薪火相傳繼承下來的,它和群眾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更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重要情感,對于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文化的協調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需要用發展的眼光重新審視其。滿族刺繡技藝不僅僅是民族的特有精神,更是全體中華民族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體現,是中國人智慧力的捷徑。它對于維護民族情感,聯結各民族的團結也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如果不重視對于滿族刺繡工藝的傳承和保護,那么不僅僅是滿繡工藝的消逝,其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會在一步步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逐步消亡。社會的發展不僅僅需要經濟的進步,精神世界的豐富也需要同步強化,以此來共同促進人的發展。

四、滿族刺繡技藝的傳承和創新策略

(一)突破傳統傳承方式

為了能夠打破傳統的工藝傳承的局限,可以在高等教育院校中開設相關課程進行傳承??v觀我國的現代高等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培育了大量、穩定的工藝設計人才,甚至在2015年國家也實行了相關的政策,開設了研修培訓班的試點院校,這些都為突破傳統技藝傳承的局限提供有利的客觀條件。突破傳統技藝傳承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繼承,也是為了使其創新發展。滿族刺繡工藝者因為長期的口傳心授的方式,使得知識和技能都是在舊有的基礎上傳授下去,他們是沒有學過美術設計或者文化熏陶,更多的是在長期的生活中積累經驗,因此其藝術理念和技術水平都存在著局限性。而參加高校的研修培訓班后,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高等藝術教育后,他們的思維和想象空間也能夠擴展,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真正地實現滿族刺繡工藝的創新發展。并且理念和觀念的發展,能夠使得滿族刺繡工藝更加符合現代發展的需要,使其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也能夠保留其民族特色。

另外,在培訓的過程當中對于傳承者們的藝術審美也需要重視。滿族刺繡的傳承者只有在培訓的過程當中通過一系列的理論學習和理論實踐后才能夠真正地認識自己的審美,提升自己的審美,也才能夠結合滿族刺繡工藝自身的特點和大眾們喜愛的特點相結合,設計出讓人民群眾喜歡的藝術品。在進行理論指導的過程中對于作品的美術基礎問題也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引導。讓滿族刺繡工藝的傳承者不僅能夠將地區特色展現出來,也能夠融入自己的思考,將滿族刺繡工藝推陳出新。傳承者需要拓寬眼界,不僅要了解滿族宮廷藝術的文化來源、發展過程、藝術特色等,對于民間滿繡的表現形式也需要有深刻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其與現代社會的需求進行有機的融合,創造出人民群眾喜歡的藝術品,使得滿族刺繡技藝的得到發展,也讓社會的需求得到滿族。

(二)資源整合,拓展規模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滿族刺繡的工藝現在大多還是存在于滿族的普通民眾之中,并且并不是呈聚集的方式,而是零散存在。即使是有些人認識到時代的發展積極地開設工廠,但只是零星的幾個,并沒有形成規模,甚至這一類型額大型企業存在不多。對于這一情況,想要對其進行扶持就必須進行資源的整合,然后有針對性地拓展規模,重點發展,面面俱到的扶持是無法更高效地提升其規模。因此,需要對于原有企業進行扶持,讓其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大做強,形成自己的品牌,通過品牌效應來逐步地帶動滿族刺繡工藝的發展,實現滿族刺繡的拓展。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地區資源整合的方式,將這一地區統一保護包裝,形成合力,更好地打造滿族刺繡的民族文化品牌。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也不離開宣傳,因此對于宣傳也需要進行立體化和集中化式宣傳,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滿族刺繡工藝品盡快打出名聲得到發展,在人們的腦海中慢慢形成既有的認識。對于宣傳的手段可以是多樣化的,不局限于印制圖冊和紙質媒體,可以借用發展迅速的數字媒體技術來推出品牌形象代言,發揮名人效應,以及門戶網站建設都能夠為其宣傳擴散。

(三)提煉滿族文化符號,融合現代工藝創新

滿族的文化是滿族刺繡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其創作的源泉,但是現代社會下滿族刺繡工藝想要發展創新就需要和現代民間工藝相融合,共同發展。為此首先可以從滿族的文化中提出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地域文化符號和民族文化符號,這樣在進行現代工藝融合的時候還是能夠保留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根據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需求,可以將滿族刺繡工藝融合到服飾、屏風、家居等生活用品之上。還可以根據滿族的文化符合形成特色產品,如滿族刺繡手機殼、箱包等。在當下社會,年輕人對于傳統文化是較為熱衷的,這就為滿族刺繡工藝品的發展提供重要前提。在將這些創意類的產品不斷融入現代工藝當中,直接豐富的是滿族刺繡的繡品種類,使其不再局限在某一物體上,大大的提升了其發展的空間。與此同時,還可以將吉祥鳥、柳葉紋等文化符號融入到現代工藝品上,將這些符號轉移載體,使得滿族符號不再局限在繡品之中。這樣做可以讓地域文化擴展地更為明顯??偠灾?,在當今創新成為主流,滿族刺繡工藝不能夠只生活在狹窄的“非遺”保護之中,更多的應該是融合到現代生活,走進千家萬戶。讓滿族刺繡不僅僅是傳統工藝,更要為其烙印上鮮明的時代印記,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其被社會所淘汰,能夠傳承和創新下去。

結束語:

總之,在“非遺”保護理念下人們越來越重視對滿族刺繡工藝這一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但是要使其能夠真正存在下去,永遠不是固步自封,不接受新的思想。而應該是從多角度、多方面融合到現代生活中使其得到發展。本文從傳承角度、發展角度、融合角度提出如何對滿族刺繡工藝進行傳承和創新,希望能夠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立強.吉林省滿族文化產業化發展創新實踐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6(08),15-17.

[2]張麗,韓福文.基于資源整合的滿族文化遺產旅游品牌建設[J].果糖與自然資源研究,2017(05).

[3]林繼富.保護非遺關鍵在于保護傳承人[N].光明日報,2018-06-02(12).

[4]詹娜.遼寧非遺傳承人的保護現狀、問題及對策[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5):16-20.

作者簡介:賈秀蘭,女,岀生年月日:1954年2月24日,

籍貫,黑龍江省寧安市,學歷:大學,研究方向:滿族刺繡,

單位:黑龍江省寧安市滿繡坊民間工藝品有限公司,職務:總經理

猜你喜歡
歷史文化非遺傳承
地方歷史文化開發的媒介策略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城市化下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商業共存模式研究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