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花澇特色文旅小鎮設計創新模式研究

2022-05-16 10:49向穎王小月高華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創新模式

向穎 王小月 高華

摘要:千年古鎮黃花澇位于武漢市近郊黃陂區,該地區具備特色的歷史文化、人文景觀和自然資源。由于歲月洗禮以及黃花澇旅游資源開發緩慢等原因造成鮮有人知的局面。因此本文調研黃花澇地區的旅游資源特色,對黃花澇文旅小鎮提出“歷史+生態”的創新模式規劃,并給出旅游資源開發的合理建議。

關鍵詞:黃花澇;文旅小鎮;創新模式

文旅,全稱文化旅游。通過旅游實現感知、了解、體察人類文化具體內容之目的的行為過程。泛指以鑒賞異國異地傳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蹤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游。尋求文化享受已成為當前旅游者的一種風尚。目前文旅小鎮大多呈現三種不同的發展模式:一是在原有古村鎮的基礎上進行旅游開發;二是以當地的核心景區為基礎,帶動周邊村鎮的旅游開發;三是以文旅地產為主要形式,人為“造鎮”。湖北省作為旅游資源大省,著名旅游景點較多,武漢市黃陂區歷史悠久,自然資源豐富,歷史上著名的木蘭將軍為黃陂人,黃歡澇地區有著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景觀,千年古鎮與自然風貌有別于其他旅游資源,因此,結合黃花澇古鎮特色優勢擬將古鎮打造為在原有古村鎮基礎上進行旅游資源開發。

一、黃花澇文旅小鎮概述

黃花澇地處漢口近郊,其所在盤龍城地區具有3500年悠久歷史,早期受到商代盤龍城文化影響的黃花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商業繁盛,歷經了從軍事重鎮、水路要津到商業重鎮、城郊漁村的歷史,舊時,黃花澇像漢口一樣富庶繁華,熱鬧非凡,“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改革開發后黃花澇逐漸從舊時的水上商業重鎮轉變為文化旅游特色小鎮。

1、歷史文化遺存

黃花澇歷史文化遺跡與景觀眾多,主要有戰國古石坡、古渡口、明代古石街、三國古墓、郭王廟、清代亞元居及十來處古民居。其中,既有已被毀掉只剩地名的崇道堂和尚有遺址的王氏宗祠、亞元居,也有毀后恢復重建的楊正古鐵佛寺,還有至今尚在發揮生產生活功能的古石坡、古石街和古渡口。

2、民俗文化遺存

黃花澇節日民俗既有與全國其他地方相一致的,也不乏頗具地域風情的民俗。黃花澇極重元宵節,其重視程度甚至超過春節,元宵節被稱為“燈節”,玩的是蝦子燈,有時還會舞獅子、踩蓮船、踩高蹺,很多武漢城市居民也會在元宵節專程來黃花澇觀燈。位于府河之濱的黃花澇,得水獨厚,端午節劃龍舟民俗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初。相傳明初洪武年間,一年發大水,有白龍馱鐵佛到黃花澇河岸上,于是建鐵佛寺,此后年年端午上鐵佛寺祭龍后劃龍舟,相沿成習,明清時期尤盛,民國時期亦年年舉辦。農歷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是黃花澇鄉民中非常盛行的一種民間信仰習俗,明清時期即有放河燈的記載,用以傳遞哀思、祈愿、思情、安魂等情感?!胺藕訜簟钡牧曀妆涣腥朦S陂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3、自然生態資源

黃花澇古鎮位于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以西府河濕地地帶,西鄰東西湖區,北鄰孝感,三面環水,澇口湖(俗稱馬家湖)、驀家湖、任凱湖相擁圍繞,府河從古鎮門前流淌。歷史上府河里百舸爭流,打漁船、商船在渡口一字擺開,成千上萬斤的魚由此銷往周邊鄉鎮和漢口城區。由于古鎮緊臨府河,春季水位低時,府河河灘黃花遍地,到了夏季水漲,河湖相連,汪洋一片,遍地黃花遭漬澇,因此地十年九澇和黃花滿地的景色,得名"黃花澇"。在已遺失的《黃花澇志》中,曾有“石也、寺也、花也經久不衰,漁業、船業、商業百家興盛”的記載。

二、黃花澇文旅小鎮創新模式規劃

1、黃花澇文旅小鎮旅游SWOT分析

前文敘述的黃花澇古鎮所具備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生態等內部資源特色,結合上述調研結果,將黃花澇文旅小鎮的內部資源、外部環境進行資源優勢和缺陷分析,了解花澇古鎮所面臨的機會和挑戰,為黃花澇文旅小鎮創新模式進行合理規劃。

S:(1)黃花澇擁有良好的地理優勢,離武漢中心城區的距離不到30公里,驅車前往整個路程不到1小時,適宜武漢市周邊居民周末短途旅行。三面環水地理位置獨具一格,與府河濕地毗鄰,自然環境資源與湖北省同類古鎮相比有一定區位優勢。(2)歷史文化較多,如古石坡臺上巨大白色飛來石相傳與大禹治水有關,“仙女巷”地名來自于七仙女的傳說,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先念也曾到黃花澇做學徒(3)歷史建筑有一定保留,如古石坡、古渡口、古民居、楊正古鐵佛寺、天主教堂等。(4)民俗文化早期受到商代盤龍城文化輻射,再歷經時代變遷,黃花澇地區傳承了家祭、家風、家教、婚喪嫁娶、人情往來等禮俗。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除夕等節日形成約定俗成的民俗娛樂活動。(5)傳統美食蝦鲊、黃陂三鮮在湖北省百姓心目中有一定知名度,暫時沒有知名品牌出現,有利用于黃花澇地區形成區域美食品牌形象。

W:古鎮歷史建筑損毀嚴重,后續古建筑修繕工作難度較大。古建筑與古鎮居民自建房屋交錯,古鎮整體風貌不統一,在現有居民不搬遷的基礎上,進行開發改建,存在難度。黃陂區旅游景點較多,在2017年獲得資金投入黃花澇旅游資源開發,但建設進度緩慢。文創旅游商品尚無,媒體宣傳力度較弱,黃花澇“千年古鎮”的旅游品牌效應沒有建立,且現有“千年古鎮”的定位模糊,無法在游客心目中形成具體的品牌印象。餐飲選擇品種較少,無住宿可選,會減少湖北省外游客到此游玩的意愿?,F有的交通主要以自駕游的方式,公共交通系統不完善。府河是血吸蟲預防疫區,游客不能直接接觸水源。

O:武漢市周邊歷史古鎮較少,黃花澇古鎮是目前到武漢市中心城區直線距離最近的古鎮。黃陂地區旅游資源集中,可以形成聯動效應。市民熱愛出游,對鄉間旅行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以水鄉古鎮為賣點的周末短途旅游目的地尚無。府河濕地(黃陂段)在古鎮對岸,可以進行整體環境設計。

T:武漢市黃陂大余灣同樣以古鎮為賣點,大余灣古鎮已經有一定的知名度,且徽派古建筑相對集中保存完整。東西湖區柏泉古鎮離武漢市區較近,此外武漢市周邊還有一些私人的農家樂休閑旅游。

2、文旅小鎮創新模式定位

基于前文對黃花澇小鎮的分析,古鎮在歷史文化價值、區位條件、自然條件上優勢明顯,與湖北省同類古鎮相比有著天然的區位優勢,離武漢城區近,歷史文化久遠,位于旅游資源相對集中的黃陂區,屬于盤龍城文化輻射區域。黃花澇古鎮民風淳樸,鄉村民俗特色有保留,美食黃陂三鮮、蝦鲊遠近馳名,再加上對岸府河濕地黃花遍地,水資源豐富。黃花澇小鎮在特色定位上要區別與黃陂大余灣徽派古鎮,同時也要避免走柏泉古鎮仿古不古,特色不明的老路,深入挖掘黃花澇小鎮的特色資源。

就目前的思路而言,將黃花澇小鎮定位為歷史文化型水鎮+生態旅游相結合的模式,“歷史+生態”相結合的創新定位模式符合黃花澇古鎮的歷史文化價值及自然資源的兩方優勢,與同類古鎮形成差異化定位,向游客傳播生態水鄉古鎮的核心價值,以短途旅行,釋放壓力,舒緩身心的生態水鄉古鎮游為其賣點吸引周邊省市游人。

3、文旅小鎮創新模式設計

(1)文旅小鎮活動設計

黃花澇文旅小鎮的民俗文化多彩、生態資源豐富,一年四季皆可策劃特色游玩活動吸引往來游客。如開展迎春節鬧元宵活動,將黃花澇地區特有的慶祝農歷新年、舞龍舞獅鬧元宵活動在小鎮舉行。春季三、四月份“遍地黃花”的自然景色進行重點宣傳,吸引游人到黃花澇古鎮踏青、賞花、野營、垂釣。夏季水鎮承襲幾百年的端午劃龍舟競技活動擴大黃花澇小鎮的知名度。夏季夜晚放河燈寄哀思傳珍愛活動適合夜宿游客。秋季10月左右遷徙候鳥會在途中落腳府河濕地覓食,可以開展秋季觀鳥賞秋色、游古鎮等活動。此外黃花澇特色文旅小鎮也可結合近幾年大眾對漢服、將華夏華的禮儀文明、漢服文化與傳統小鎮相結合,打造中部地區的漢服文化小鎮。

(2)文旅小鎮文創設計

黃花澇特色文旅小鎮文創視覺產品的開發可以提升該區域文化影響力,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圍繞黃花澇地區的民俗文化、自然資源、當地傳統飲食、工匠技藝等進行個性化藝術加工,同時文旅小鎮文創設計符合旅游人群定位,面向兒童、親子、青年人群,產品開發兼具實用性特點。前期對黃花澇特色文旅小鎮的定位為的水鄉古鎮,在視覺開發系統中強調此視覺元素,讓游客形成對該區域旅游資源的清晰概念,這些視覺形象展現中可以從古鎮、水鄉、黃花等元素中提取視覺元素強調其旅游資源特色。在文創設計產品的開發中要突出時尚性、實用性、區域性等特點,形成小鎮特有的產品模式。另外借助黃花澇隸屬黃陂區大旅游資源體系合力開發共性產品,整合黃陂區域旅游資源,借力發展黃花澇特色文旅小鎮。

三、黃花澇文旅小鎮發展建議

1、古鎮建筑修復

黃花澇古鎮名居建筑歷經漫長歲月洗禮,存在坍塌的可能性,在開發黃花澇文旅小鎮中要注意保護和修繕名居建筑,在原址上復原損毀建筑,盡可能恢復舊時古貌,不要對建筑外觀做大的改變,原址復原,加入一些現代統一的元素即可。同時還需要對小鎮公共設施、后期修建的民房加入統一的現代元素,使之與整體古建筑風格保持一致,與天然景觀相呼應,達到特色文旅小鎮的模式。

2、配套設施修建

在保留當地原生態建筑的基礎上,開發民宿特色類酒店、露營酒店,與古鎮風格相協調,同時與原生態自然資源相結合,春秋兩季府河露營符合現代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盡管黃花澇距離武漢市中心只需1小時車程,但目前尚無共同交通相配套,不便于市民來此旅游??梢钥紤]增加旅游專線,或與黃陂區旅游景區形成微循環旅游大巴,方便游客在各景點游玩,有助于黃陂區旅游資源的形成聯動效應。此外一些基礎設施也需要投入,如便利店、餐飲店、公廁、休憩長椅等設施。

3、加大宣傳力度

黃花澇古鎮缺乏媒體宣傳,從前期的調研來看,知曉古鎮的市民極少,僅在黃陂區的少數當地民眾對此地有了解。因此一方面可以借助自媒體,如抖音、微博、微信等線上媒體進行黃花澇旅游古鎮的宣傳,增加知名度吸引客流量。還可以與湖北省內外的知名自媒體合作,利用微博大V、公眾號、短視頻等進行熱點宣傳。入住小鎮拍攝宣傳片,讓顧客可以切身體會到發展以后的特色文旅小鎮,讓人們在周末有個休閑的去處。此外還可以通過政府部門、旅游公司的合作,進一步完善黃花澇特色文旅小鎮的宣傳工作,讓民眾知曉。

參考文獻

[1] 陶維兵,萬里故園心:黃花澇古鎮民俗文化調查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18.8.

[2]Salam, Febby, Rahmat Ingkadijaya, and Hengky Hermantoro. "Strategies to Develop Sawahlunto Old City in West Sumatera as Tourism Destination." TRJ Tourism Research Journal 2.2 (2018): 78-93.

[3] 孟繁洲. 新農村建設中古村鎮的保護與發展[D].武漢紡織大學,2017.

[4]霍曉衛. 遺產地旅游如何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N]. 中國文化報,2021-01-16(003).

作者簡介:向穎(1982.1—),女,漢族,籍貫:湖北省武漢市人,武漢文理學院,副教授,碩士學位,專業:廣告學,研究方向:新媒體廣告.

基金項目: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湖北美術學院)2020年度基金項目《黃陂黃花澇古鎮文旅產品設計與研究》.類別:一般項目.項目編號:FY-2020-07.

猜你喜歡
創新模式
醫學院校教學管理模式改革創新的實踐研究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案例陳美琴
京津冀休閑產業協同發展研究(一)
基于產業集群導向下中小型企業工業產品創新設計模式再造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模式的具體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職業素養+職業技能
高職院校普通話測試管理的創新模式研究
關于配網電力工程技術的可靠性的探討
談構建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創新模式的思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