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苻堅性格探究前秦在淝水之戰失敗的原因

2022-05-16 17:26鄭書丹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摘要:歷史是由無數偶然因素形成的必然結果,歷史上的每一場戰爭幾乎都是那個時代的重大轉折點,而一場戰爭的成功或是失敗,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淝水之戰發生于公元前383年,此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戰后前秦和東晉的力量對比發生戲劇性的變化。在淝水之戰中,本是勝券在握的前秦為什么會失???筆者主要從苻堅的性格展開論述。

關鍵詞:苻堅性格;淝水之戰;前秦;東晉

學術界對前秦在淝水之戰中失敗的原因多次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分析,對前秦失敗的原因有著系統而深刻的認識,筆者寫此篇文章主要從苻堅的性格方面分析前秦在淝水之戰中失敗的原因,從而推動對淝水之戰有著更為深刻的了解。

一、有勇無謀,缺少大略

公元376年,前秦統一北方。但是前秦的極盛只是假象,前秦內部矛盾重重,不僅宗室多次爆發叛亂,其民族問題也十分突出。

王猛臨終之前囑托苻堅道:“鮮卑、西羌,我之仇敵,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盵1]意在勸阻苻堅不要征討東晉,目前,鮮卑、西羌才是前秦最應該解決的敵人。

當時,鮮卑主要有兩股勢力:鮮卑慕容氏的燕國和拓跋氏的代國。雖然燕國已被滅亡,代國也會在王猛去世一年后被前秦所滅。但是這兩個國家的殘余勢力不會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失,他們隨時準備反抗前秦。至于西羌則一直在關中與前秦爭奪土地,一旦前秦的力量衰弱,羌人的力量也會崛起??梢哉f,前秦的統治實則是四面楚歌。

身為臣子的王猛看到了這個隱患,而身為君主的苻堅卻沒有看到這個隱患,他曾下令,把前燕的四萬余戶王公貴族和百官等遷入關中,而把原本居住在關中的大量氐族人遷移到關外,苻堅的初衷是為了讓本族人為他鎮守四方,而把外族人放在自己的監視之下,防止他們在自己的領地上重新發展自己的勢力。

王猛和苻融尚能看出當時前秦存在的弊端,可是作為君主的苻堅卻沒有看到問題的所在。他空有一統天下的勇氣,頻繁的對外發動戰爭,卻沒有一個大一統君主應具備的政治眼光和雄才大略,沒有看到國家內部尚有許多問題亟需解決。

二、驕傲自滿,剛愎自用

戰爭還未開始,苻堅就已為東晉君臣安排好了官職,曰:“其以司馬昌明為尚書左仆射,謝安為吏部尚書,桓沖為侍中?!盵2]苻堅認為東晉已是他的囊中之物?!皥凿J意進取江東,寢不能旦?!盵3]足以看出苻堅渴望征伐東晉,一統天下的心情。

苻融諫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自古窮兵極武,未有不亡者。且國家本戎狄也,正朔會不歸人。江東雖微弱僅存,然中華正統,天意必不絕之?!眻栽唬骸暗弁鯕v數,豈有常邪!惟德之所在耳!劉禪豈非漢之苗裔邪,終為魏所滅。汝所以不如吾者,正病此不達變通耳!”[2]苻堅不僅不接受苻融的納諫,反而對其加以指責。

苻融的諫言中提到前秦并非正統,東晉雖然現在國力衰微,但是它是民心所向的正統王朝。而苻堅始終奉行混六合為一的政策,他沒有認識到東晉這個“正統”王朝在人心中的地位以及錯誤的低估了東晉的國力。

東晉在立國之初,政局混亂,后來篡位者桓溫去世,謝安掌握國家大權,東晉的政局逐漸穩定下來。政治方面,謝安舉賢不避親,重用謝玄,謝石等人;軍事方面,謝安重組北府兵;經濟方面,謝安實行土斷政策,這些利國利民的措施為東晉抵御前秦的進攻奠定了基礎??墒擒迗詤s犯了戰爭大忌——輕敵思想,這是戰爭史上的一個重大失誤。

苻堅低估了東晉的力量,一意孤行,不聽勸告,由于數戰數勝,前秦國力日益強大,苻堅變得驕傲自滿,剛愎自用,他早已不能冷靜的思考發動戰爭可能會帶來的后果。

三、過度寬容,輕信于人

在苻堅身邊存在著各族貴族中的野心家,例如之后建立后燕的慕容垂和建立后秦的姚萇。二人竭力鼓舞苻堅起兵南伐,以便趁機復國和發展自己的勢力。

苻融曾上疏道:“東胡跨據六州,南面稱帝,陛下勞師累年,然后得之,本非慕義而來。今陛下親而幸之,使其父子兄弟森然滿朝,執權履職,勢傾勛舊。臣愚以為虎狼之心,終不可養?!盵4]王猛臨終之前也對苻堅進行勸告、但是苻堅根本聽不進去王猛等人的勸告,苻堅封慕容暐為新興侯,以燕故臣王平為給事中,慕容德為張掖太守其余封署各有差。

苻堅作為一名優秀的少數民族君主,統一北方,在朝廷上重用王猛等有才能又忠心之人,照理說,他應該能看清慕容垂等人的虛情假意??墒擒迗詾槭裁礇]有看清慕容垂等人的真實意圖?

這既是因為慕容垂,姚萇等人說的是苻堅心中所想——進行南伐,統一東晉。又是因為苻堅一向優待其他少數民族投降之人,苻堅的初衷是為了維護民族團結,但是事實卻和苻堅的初衷背道而馳。

在苻堅決定南伐之時,慕容垂說道:“陛下斷自圣心足矣?!盵5]淝水之戰時,慕容垂等率步起數十萬為先鋒,但是戰爭開始,他卻按兵不動,為自己保存實力。

這些都說明各少數民族的貴族們并非心甘情愿的降于前秦,他們在伺機而動,準備復國。

學術界對前秦為什么在淝水之戰中失敗持有多種觀點,苻堅敗績表面上看是輸在淝水之戰,根本原因是因為內部矛盾和個人性格上的綜合問題導致此戰最終失敗。苻堅個人和其統治集團班底的能力不足是客觀實際原因。歸根結底在于以一弱小民族適逢其會建立了一個政權,又利用機會兼并了大部分中華疆域,客觀形勢迫使其不得不按照歷史潮流前進,無法停步,但是個人統治者以及這個國家卻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個人的主觀努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歷史發展,但不能改變一切,苻堅面臨的統一之路注定比漢族統治者更復雜和艱難。

參考文獻

[1]資治通鑒·卷第一百零三·晉紀二十五·簡文帝咸安元年[Z].

[2]資治通鑒·卷一百零五·晉紀二十七·孝武帝太元九年[Z].

[3][5]資治通鑒·卷一百零四·晉紀二十六·孝武帝太元七年[Z].

[4]資治通鑒·卷一百零三·晉紀二十五·孝武帝寜康元年[Z].

作者簡介:鄭書丹(1998.05—)女,黑龍江省七臺河市人,漢,碩士研究生,齊齊哈爾大學,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史魏晉南北朝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