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兒童美術學習中的視覺支持策略

2022-05-19 12:24陳鏡鸚
教育界·A 2022年5期

【摘要】兒童時期的美術學習對兒童的審美能力以及情感、認知乃至人格等方面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對兒童的美術教學策略尤為重要。美術具有視覺性的特征,兒童在美術學習中通過視覺感官發現和欣賞那些美的形象,能夠獲得視覺經驗。本文以“白云寶寶”的活動為例,通過描述、分析教學過程中如何為兒童提供視覺支持,幫助兒童積累視覺經驗,探討視覺支持對兒童美術學習的意義與價值,提出兒童美術學習中提供視覺支持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美術學習;視覺支持;審美經驗

作者簡介:陳鏡鸚(1997—),女,新疆喀什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引言

兒童時期的美術學習至關重要,欣賞活動給予了兒童感知美的機會和心靈的慰藉,繪畫創作活動給予了兒童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途徑,它們對兒童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對兒童美術能力與情感的感性塑造和表象建構工作不但對兒童孕育創造性思維的感性動力和表象層面具有決定性意義,而且會對兒童的道德情感、認知意向和人格行為產生深刻的定向式、印刻式的影響[1]。因此,教師對兒童的美術教學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當前在對兒童的美術教學中,依然有許多教師尚未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比如一味讓兒童去模仿,而忽視了兒童的主觀想象與創造。部分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并不關心兒童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而是采用單一的教學策略,以自己的視角選定兒童的美術表現對象及內容。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兒童“看的教育”,通過多種視覺支持的途徑使教學形式及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引導兒童對多元化的視覺形象進行審美感知與欣賞,并且在此基礎上運用已有的審美經驗,在美術學習以及生活中表現美、創造美,培養兒童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提升兒童的審美素養和認知能力,豐富兒童的精神生活。

本文分析了兒童美術學習中視覺支持的相關案例,如幼兒園大班教師開展的以“白云寶寶”為主題的繪畫活動,通過描述活動的具體過程,提出兒童美術學習中的視覺支持策略。

二、視覺支持與美術學習的概述

米歇爾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對“視覺文化”總結出了一個較為準確的定義:“視覺文化是指文化脫離了以語言為中心的理性主義形態,日益轉向以形象為中心、特別是以影像為中心的感性主義形態。視覺文化的產生,不但標志著一種文化形態的轉變和形成,而且意味著人類思維范式的一種轉換?!庇纱丝梢?,視覺文化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種主導形態,是一種以視覺感官為基礎的新的文化形態和思維模式。當下,人們觀看的內容、觀看的途徑和思維方式也在發生轉變,認識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向視覺化的趨勢發展。以影像為中心的視覺文化同樣影響著兒童的日常生活、學習,兒童感知世界的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他們可以通過電視、電影、動畫片、網絡等媒介認識和理解世界,充實已有的經驗或是獲取新的經驗。

在美術學習中,兒童是通過視覺感官去感知與欣賞的,用視覺感官“眼”去觀察,去發現和欣賞那些美的形象,獲得視覺經驗和美術經驗,這也說明美術本身具有視覺性的特征。我國藝術教育領域重要代表人物豐子愷先生早在許多年前就發表過“美術是為了眼睛的要求而產生的一種文化”“越是文明進步的人,眼睛的要求越是大”“人為了有眼睛,故必須有美術”等言論[2]。兒童美術學習中的視覺與感知覺是緊密相連的,兒童通過美術學習不僅可以獲得視覺經驗,而且可以獲得知覺經驗。知覺經驗是指兒童在活動過程中獲得的某種體驗,比如在“白云寶寶”活動的欣賞環節中,有的兒童認為:“紅色的火燒云像燃燒的火焰一樣好看?!庇械膬和J為:“粉色的晚霞像動畫片《小馬寶莉》里的粉色云朵?!泵總€兒童對自己生活中的視覺經驗、視覺圖像的解讀,會因他們觀察的視角不同而存在差異。就像著名藝術家、心理學家阿恩海姆描述的那樣,視覺是一種主動性很強的感覺形式,它所呈現的形象不是對感性材料的機械復制,而是對現實的一種創造性把握[3]。

本文中的視覺支持是指教師通過視覺上的刺激幫助兒童獲得豐富的視覺經驗,促進兒童的思維發展,讓兒童結合生活經驗展現自身的審美方式及情感。視覺支持主要來自大自然中的某些現象,現實社會中的見聞以及事物的圖片、照片等資源,還有利用電視、電腦等視覺化的媒介將現實事物進行轉化的電影、動畫、圖像等影像資源,以及實物、繪本、作品等資源。這些都是兒童積累視覺經驗的資源。

三、兒童美術學習中視覺支持的策略分析—以“白云寶寶”的活動為例

視覺支持的實質是為兒童提供豐富多樣的視覺媒介,不斷豐富兒童的視覺經驗?!鞍自茖殞殹钡幕顒舆^程就是教師引導兒童欣賞大自然中云朵的原本面貌并進行想象與創造的過程。

首先是感知與欣賞環節。教師為兒童提供的視覺支持有視頻、圖片等,循序漸進地引導兒童以視覺的方式直觀感知云朵的大小、顏色、形狀,欣賞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下豐富多樣的云朵。云朵在飄動的過程中,它的形狀在不斷變化,它的外形輪廓有時像人,有時像動物,有時像植物。教師通過播放視頻讓兒童進一步感知云朵的顏色、形狀以及大小的變化過程,可以豐富兒童的視覺經驗和情感體驗。

其次是引導想象環節。教師依次展示心形、人臉形、圣誕老人形、龍形的云朵,借助不同形狀的云朵引導兒童展開想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向兒童提問他們是如何辨別這些云朵的外形輪廓的,并且循序漸進地引導兒童描述云朵的外形輪廓。多樣的視覺刺激加深了兒童對云朵形象的認知,積累了很多關于云朵的視覺經驗。教師通過直觀的視覺支持能夠讓兒童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透過云朵形象的外在輪廓,將其與自己頭腦中的已有認知建立聯系。兒童在進行視覺感知的同時,會不斷思考、回憶自己曾經看過的場景或事物,并在頭腦中描繪出特定的感知圖示。

最后是借形想象與創造的環節。教師在課件上展示由云朵和添加在云朵上的幾根線條構成的圖畫,引導兒童觀察每一幅畫中的云朵像什么。這些圖畫描繪的是兒童感興趣且熟知的形象。之后,教師鼓勵兒童在沒有添加任何線條的云朵圖畫上進行大膽的想象與創造。這一環節是兒童在感知和接收了多樣化的視覺刺激后,將云朵的形象與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關聯,并以繪畫的形式再現云朵形象的過程。阿恩海姆認為:“繪畫式的再現,是抽象思維活動的合宜的工具,能把它們代表的那些思維活動的某些方面展示出

來?!盵4]這說明繪畫式的再現不僅是對思維活動結果的“翻譯”,而且是對思維活動本身的想象和創造的結果的呈現,能夠反映出兒童的視覺觀察、視覺想象與視覺描繪的能力。不同的兒童對云朵的想象和創造的結果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兒童覺得像面包,有的兒童覺得像一條彎彎的小路。在創作的過程中,兒童在云朵的外形輪廓的基礎上創作出的“小怪獸”“小恐龍”等,是兒童通過對自身的思維活動想象和創造的結果。多樣的視覺支持能豐富兒童關于云朵的審美經驗,讓兒童做到視有所感、腦有所思、手有所致。

四、兒童美術學習中提供視覺支持的策略

(一)重視領域活動的關聯性,為兒童學習美術提供連續的視覺支持

兒童美術學習中視覺經驗的積累,與各種領域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說過:“兒童的生活是一個整體、一個總體,他既沒有意識到什么割裂,也沒有意識到什么區分。兒童所關心的事物,由于他的生活所帶來的個人的和社會的興趣的統一性,是結合在一起的?!盵5]也就是說,兒童在不同領域的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并非割裂的,而是具有關聯性的,他們能將經驗從一個領域活動延伸到另一個領域活動中。兒童在美術學習中可以通過視覺、觸覺、聽覺、嗅覺等加深對事物的理解,獲得審美經驗,從而創作出能夠體現自身的審美特點及情感認知的作品。比如在以“蝸?!睘橹黝}的教學活動中,兒童在涉及科學領域的觀察實驗活動、涉及語言領域的繪本分享活動中,了解了蝸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如背上有殼,有兩根觸角;常出現在菜葉上、草地上、樹下或其他潮濕的地方;喜歡吃肉、軟樹葉和面包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兒童提供的視覺支持有實物支持和繪本支持。兒童結合關于蝸牛的已有的視覺經驗以及自己的想象進行創作,他們的畫作會加入主觀色彩,如蝸牛被嚇哭了,以及有一頭熊躲在蝸牛的后面準備吃它,但是被它發現了等富有童趣的故事情節。

因此,教師應該重視領域活動的關聯性,根據兒童的學習需求以及教學需求有序地安排領域活動,以幫助兒童積累具有連續性的視覺經驗。教師在兒童學習的過程中提供多樣化的視覺支持,能幫助兒童直觀地認識和理解事物,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以充分發揮視覺經驗的連續性;并且通過加強領域與領域之間的關聯性,促進知識的延伸。兒童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樣化的視覺支持,結合已有的經驗、生活經歷以及想象力,呈現出自己獨特的作品。

(二)關注兒童的學習需求,為兒童學習美術提供適當的視覺支持

視覺圖像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對兒童來說,視覺圖像更容易被認知和理解。兒童借助多種影像資源能積累更多的美術經驗,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面性,過多使用圖像會使兒童的思維停留在圖像的表面,而缺乏對圖像細致的觀察和理解,不利于兒童形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因此,教師在兒童美術學習中不應該頻繁地提供那些易于理解的視覺圖像的支持,否則不利于發展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選擇那些與兒童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或現象作為活動主題,選擇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性的圖像資源引發兒童思考,發揮兒童的想象力。例如在“白云寶寶”活動中,教師將兒童在生活中常見的“白云”作為活動主題,提供合適的圖像資源引導兒童細致地觀察、分析,發散兒童的思維,在潛移默化中豐富了兒童的視覺經驗,激發了兒童的想象力,讓兒童主動地參與到美術學習中。

除此之外,教師在兒童創作的過程中也需要時刻關注兒童的創作情況,對不能獨立完成作品的兒童給予及時有效的視覺支持。比如,“折彩虹”的美工活動的目的是鍛煉兒童的手眼協調能力。由于不同兒童的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水平是不一致的,因此在教師統一示范折彩虹的方法時,有的兒童能根據教師的示范與言語指導折出彩虹,而有的兒童折不出來。此時,教師應該對無法折出彩虹的兒童反復地進行示范和指導,如果教學效果仍不理想,教師可以為兒童提供折彩虹的步驟示意圖或折彩虹的視頻,使折彩虹的整個過程直觀清晰地呈現在兒童眼前,并對每個步驟進行更細致的講解、動作示范,這樣的效果會比之前更好。兒童在折彩虹的步驟示意圖、視頻的視覺支持下可以細致地觀察和理解,愿意繼續嘗試折彩虹,甚至愿意嘗試完成他們此前認為很有難度的作品。

(三)重視環境的作用,創設有利于兒童學習美術的視覺支持環境

兒童的認知和思維需要借助一定的環境條件,基于直觀的事物,兒童才能理解事物抽象的層面[6]?!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杯h境是兒童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兒童美術學習行為是在多樣化的視覺支持環境中發生的。兒童在這個環境中,可以獲得豐富的視覺經驗,促進美術學習行為的發生。筆者認為,只有創設了具備審美教育功能的視覺支持環境,才有利于兒童的美術學習。

為了創造豐富的視覺支持環境,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兒童在環境的熏陶下獲得豐富的審美經驗,為兒童創造接觸美、欣賞美和討論美的機會,培養兒童良好的審美習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美工區創設視覺支持環境,為兒童提供藝術創作的靈感和素材。當兒童在進行比較有難度的美術學習活動時,視覺支持材料顯得尤為重要。具體來說,教師需要提供多種類型的視覺支持,包括不同風格的繪本、大師作品、示意圖冊、兒童的手工作品及繪畫作品等,讓兒童進行欣賞,豐富兒童的審美經驗。

美工區是兒童進行美術學習活動的重要場所。兒童主要根據具體事物和直觀形象認識世界,兒童學習美術離不開感性、直觀和豐富多樣的視覺支持環境。著名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認為:“人與環境之間的作用是雙向的,呈現出一種互動的關系;環境與發展過程相輔相成,二者有很密切的關系?!盵7]這說明兒童是在周圍環境的作用下進行學習的。教師創設有利于兒童學習美術的視覺支持環境,可以充分發揮美工區的審美教育功能,讓兒童在視覺支持環境中豐富自身的審美經驗,促進兒童在美術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正范,丁峻.創造性想象和推理的腦電特征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研究,2003(12):24-30.

[2]豐子愷.豐子愷文集(藝術卷三)[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0:297.

[3]魯道夫·阿恩海姆.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5.

[4]Rudolf Arnheim.Visual Thinking[M].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4:12.

[5]趙祥麟,王承緒.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65.

[6]郭海燕.環境創設在幼兒園生成課程中的作用:瑞吉歐環境創設思想的啟示[J].基礎教育參考,2005(04):6-8.

[7]薛燁,朱家雄.生態學視野下的學前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