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語為架,鑄文化之魂

2022-05-19 01:48黃彩玉
教育界·A 2022年5期
關鍵詞:文化意識文化自信培養策略

【摘要】文章簡要闡述了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內涵,分析了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有效策略。通過教學實例分析如何在教學中挖掘文化內涵并延伸至課外,增強學生的認同感,提升學生的思辨力,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器”“道”相融,助力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在理論和教學實踐中探索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培養的策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文化小少年”。

【關鍵詞】文化意識;文化自信;文化小少年;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黃彩玉(1991—),女,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禮嘉中心小學,一級教師。

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標準2017年版”)都將文化意識作為課程目標的組成部分,并對其做出了具體的闡述?!稑藴?011年版》指出:“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等?!薄稑藴?017年版》提出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并將文化意識歸為核心素養的內容之一,指出:“文化意識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闭Z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學習與文化意識的形成是相輔相成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學生不僅要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更要樹立文化自信,根植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學習英語的過程也是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理解的過程。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的內涵

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兩者融合統一,文化意識的培養不是簡單的思想教育,而是育人的過程。文化在本質上是“人化”,文化理解、文化認同、文化意識的培養最終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培養他們成為“文化人”。英語教學以英語這一語言為載體,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們始終對世界充滿好奇,對中外文化有濃厚的興趣,在遇到問題時主動去探究,去思考,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應根植于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經過歷史的沉淀,不斷創新完善,淬煉得更為堅韌,如果不能認識本民族文化,又談何去學習、認識其他語言國家的文化呢?當代英語教學應植根中國文化,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素養,能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文化傳播者。

三、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日益加快,各國的文化交流與融合也日益加深,如何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十分關鍵。英語教師們對此已進行了諸多嘗試,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和方法,但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成效并不顯著。

第一,學生從書本中學到的知識相對淺顯,沒有進行更深入的文化學習和文化體驗。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沒有吃透教材,對教材的文化內涵挖掘不深,只是關注書本上的內容,或者直接借鑒他人的想法,而沒有自己去深挖其中深刻的文化內涵。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余,將豐富的相關性強的課外學習資源分享給學生后,缺乏有效的指導和反饋,學生的學習流于表面,這是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相對淺顯的原因之一。

第二,學生不能感同身受,實際情景中遷移體悟能力不強。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具有很強的具象性,教師雖有創設真實情境的意識,但在實際教學中說教式或抽象的表達還是過多,教學脫離學生的實際,學生無法體悟其中的內涵,更加無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

第三,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對涉及文化的部分興趣不足,無法體會教師所滲透的文化內涵。文化是個很抽象的概念,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在課堂教學結尾“強行”升華主題,向學生直接灌輸文化內涵,學生興致缺缺,教學無法觸及學生的內心,學生無法真正體會其中的含義。

第四,在網絡大環境下,學生受網絡信息影響大。學生自控能力相對較弱,面對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信息,容易被誘惑,無法甄別哪些是有益的內容,缺乏全面正確的引導,很容易被“花哨”的內容所吸引,因此還需要教師、家長、社會等各方的努力。

四、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策略

(一)厘清主題,挖掘文化內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目標,吃透教材,挖掘其文化內涵,將單元主題貫穿教學全過程,從整體出發,對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系統規劃,整合設計,創設情境,不能僅僅停留在文本的表層,而要深入挖掘文本,把握其中的價值,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傳達文化價值。同時,教師在設置各課時活動時也要充分關注細節。以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上冊Unit8 《Happy New year!》為例,這個單元的主題為“presents”,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西方國家的送禮文化,學會如何贊美他人和表達謝意。但在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呈現的是新年和生日兩種不同場景,祝福語的表達有所不同,且本單元涉及的新年問候中“新年”的概念也存在中西方的差異,新年也是中國的春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挖掘其中的差異,通過拓展的表演活動,讓學生獲得直接的經驗。

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六年級的教材中有culture time板塊,在對這一板塊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結合單元主題有的放矢,深入挖掘。以五年級上冊Unit2《A new student》為例,該單元culture time板塊的內容為“一樓”在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中的不同表述。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學生本單元已學的樓層知識切入,讓學生了解兩者表述習慣的差異,并進一步類推“二樓”“三樓”等的表述方式,同時了解中國對樓層的表述習慣,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認識樓層表述習慣所體現出的文化差異。

(二)課外延伸,拓寬文化視野

除了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了解書本中的各方面內容,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從課堂中“走出去”。一方面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拓展延伸書本外的相關知識,另一方面也應做好相關課外知識的推薦、指導與反饋。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們熟悉的中西方節日、飲食文化、服飾特點等,帶領學生追本溯源,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挖掘文化內涵,拓寬文化視野。同時,教師要關注將課外學習資源分享給學生后的指導和反饋,設計形式多樣的評價和反饋機制,讓學生能深入學習文化。

以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上冊Unit8 《At Christmas》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介紹圣誕節的來源、活動、圣誕精神等,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讓學生對語言國家的文化了解得更為透徹。同時,在課堂之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與圣誕節相關的繪本,如《Dream Snow》《The Biggest Christmas Tree

Ever》《The Gingerbread man》等,利用閱讀課和線上學習平臺對學生進行指導,并讓學生分享自己閱讀的繪本,從而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圣誕節的理解和認識,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另外,教師還可拓展對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春節”的相關內容,以“圣誕節”和“春節”為主題,讓學生分小組搜集相關資料,了解兩者異同,并進行分享交流,讓學生繪制節日海報并進行評選。

(三)結合實際,增強認同體悟

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需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設計更多具象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體悟文化內涵。以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上冊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為例,在進行語篇教學時,教師先利用水果實物讓學生學習單詞和句型,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制水果沙拉,最后各小組分享制作的水果沙拉。學生在整堂課中參與積極性極高,對本單元學習的內容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同時也更真切地體會到合作分享帶來的成就感,逐漸形成與他人協作、共享的意識。

除了在課堂中需結合學生實際,給予學生直觀的課堂體驗,教師更應讓學生將書本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在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的同時,增強認同體悟。以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Unit7《Protect the Earth》為例,該單元的主題是保護地球,涉及節約用水、節約能源、保護森林、環保等多項內容,教師在教完書本內容之后,讓學生分小組選擇其中一項內容,比如“環?!?,讓小組成員先觀察身邊的環保和不環保的行為,并將其記錄下來,形成報告,之后制定環保倡議書,開展垃圾分類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做一些保護地球的“小事”,將書本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做一個有文化素養的“文化小少年”。

(四)求同存異,提升思辨能力

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在社會習俗、個人觀念、行為習慣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學生們可接觸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但小學生還處于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階段,無法準確地區分、辨別好壞,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引導工作,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增強學生對優秀文化的認同,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會求同存異,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以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上冊Unit6《My e-friend》為例,本單元的culture time板塊是關于中西方寫信方式的差異,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信封上地址的不同之處,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書寫地址的習慣的不同,并進一步延伸拓展至其他內容上的差異,如年月日表達的差異,并讓學生討論中西方書寫方式的優缺點,引導學生認識到任何書寫方式都沒有對錯之分,要學會辯證地看問題,讓學生在思辨中了解語言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下冊《A healthy diet》中culture time板塊涉及中西方的早餐文化,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片,了解中西方早餐食物和餐具的不同,可結合學生五年級學到的中西方飲食的不同習慣,讓學生深入了解中西方飲食文化和用餐禮儀文化的差異。

(五)踐行“雙創”,樹立文化自信

要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使文化“雙創”思想落到實處,就需要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融入跨文化教學實踐中,積極推進文化創新,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新內涵,從外語教育的視角大力推廣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小學生正處于樹立自我價值的起始階段,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對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尤為關鍵。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新版教材中增加了很多中國文化的元素,如文化板塊的中國四大發明,中國飲食文化的知識,中國的寓言故事等,教師在教學相關內容時,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做好教學方式上的“雙創”,將中國故事創造性地轉化為小學生能認識的英文內容,并創新教學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用英語來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以譯林版(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checkout time板塊中Read and Write部分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可結合本單元語言知識點,讓學生根據圖片用英語講一講愚公移山的故事,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中國傳統的寓言故事,自制英語繪本,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故事、分享故事,最后將各組的小故事匯集成冊,制作班級故事集。

(六)“器”“道”相融,盤活文化知識

“器”是外在的技術,而“道”則為內在的文化。人們逐漸步入“智慧時代”,英語教師也應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學科的獨特文化魅力創新融合,以創新的方式教授文化知識。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主要從視聽方面接收信息,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巧妙地借助技術手段,設計有趣生動的活動,增強課堂互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看似比較深奧的文化以讓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各種趣味十足的英語活動中了解相關知識。

以譯林版(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下冊Unit6《An interesting country》為例,在教學culture time板塊時,教師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中國、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獨特的景觀,借助3D地球儀,讓學生自主選擇想要了解的國家,并根據自己的選擇進行分組,各組圍繞所選國家,上網搜集相關知識后進行分享,從而了解更多語言國家的文化,真正盤活文化。同時,教師要利用好教室中的一體機,巧妙運用其中的放大鏡、計時器、英漢詞典等小工具,還可以讓學生到白板上直接連線和移動,增強課堂互動性。另外,教師在課堂外也可以讓學生借助網絡了解更多內容,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警惕網絡環境的復雜性,切忌讓學生在網絡中迷失。

結語

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時,教師需要認識到自己所擔當的角色,根植于本民族優秀文化,將各種策略創新運用于課堂內外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文化小少年”。

【參考文獻】

[1]安濤,李藝. 智慧教育的“器”與“道”[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6,15 (3):41-46.

[2]馮麗敏.如何在英語主題語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J]. 寧夏教育,2019,7(8):130-131.

[3]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李桂真. 文化“雙創”背景下的跨文化教學趨勢研究[J].菏澤學院學報,2019(1):90-92.

[6]夏谷鳴.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文化意識內涵分析[J].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2):93-97.

猜你喜歡
文化意識文化自信培養策略
理工科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試評文化意識在高中英語人教版教科書中的滲透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