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疫事跡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價值、原則、路徑

2022-05-21 11:40田慧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2年5期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生命教育

田慧

摘 ? ?要: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所涌現出的抗疫事跡具有深刻的生命教育價值意蘊。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堅持主體性、情感性、超越性原則,探索有效路徑,將抗疫事跡全方位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提升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實效性,引導大學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實現生命的價值意義。

關鍵詞:生命教育;抗疫事跡;高校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2)05-0015-03

大學生生命教育是引導大學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發展和終結,從而認識生命、理解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促使大學生學會積極的生存、健康的生活與獨立的發展,進而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的活動過程[1]。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既是一場災難,也是一堂生命大課??箵粢咔檫^程中涌現出的英雄人物、發生的感人事跡具有深刻的價值意蘊。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堅持正確原則,探索有效路徑,將抗疫事跡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抗疫事跡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價值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在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涌現出許多感人至深的抗疫事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部門集中統一組織抗疫,守護人民生命健康;醫學專家、醫務工作者無私無畏奔赴抗疫一線;參與抗疫的各方社會力量眾志成城筑起抗擊疫情的強大防護網……這些先進模范抗疫事跡蘊含著深厚的生命教育價值意蘊,將抗疫事跡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喚醒大學生的生命意識

生命意識是人類特有的“自覺意識”,是主體在有明確訴求的情況下對生命的一種“主觀認識”[2],是生命認識、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的統一。當代大學生雖然已經成年,具備生存和發展能力,但部分大學生缺乏對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缺乏承受學業、情感、人際關系、就業等挫折和壓力的能力,可能因此做出極端行為,甚至走上人生不歸路。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直面病魔,積極配合醫療工作者抗擊病毒,歷經千難萬險,彰顯出頑強的生命意志,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全國各地及軍隊的300多支醫療隊、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約4萬名建設者10余天時間先后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這些抗疫事跡充分彰顯了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維護生命權利的價值導向,將這些抗疫事跡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有利于引導大學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增強生命意志,使其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挫折,發現生命的價值意義。

(二)增強大學生的生命責任感

“生命責任感是對生命的高度珍惜和重視的責任意識?!盵3]生命責任感包含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覺的生命責任意識??箵粢咔檫^程中涌現出很多英雄人物,如臨危受命、敢涉險灘的鐘南山院士,親赴武漢指導防疫的李蘭娟院士,倡導共產黨員勇赴抗疫一線、指導科學防控疫情的張文宏主任,他們的英勇抗疫事跡彰顯出對他人、對社會與國家的責任擔當,將這些抗疫事跡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增強生命責任感,樹立對自我負責、幫助他人、承擔社會責任的生命責任意識。

(三)引導大學生追尋實現生命的價值意義

人的生命價值是人在生活實踐中建立起來的客體屬性對主體需要的一種肯定性關系。人作為特殊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實質上是個人不斷追求實現生命價值、實現自我的過程。近年來,隨著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的興起,部分大學生沉溺于物質生活享受,精神價值遭到扭曲和迷失,陷入價值虛無的困境。大學生生命教育需要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人的生命價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義。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的嚴峻時刻,廣大醫務工作者不懼艱險主動請纓去一線抗疫,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和社區工作者英勇奮戰,堅守抗疫一線……抗疫英雄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怎樣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將這些抗疫事跡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能夠引導大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培養大學生對他人及社會的關愛,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二、抗疫事跡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

抗疫事跡蘊含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維護生命權利、實現生命價值的深厚價值意蘊。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大學生生命教育過程中融入抗疫事跡要堅持主體性原則、情感性原則、超越性原則。

(一) 主體性原則

大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主體意識,在將抗疫事跡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過程中要堅持主體性原則,即尊重大學生在生命教育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才能取得實效。首先,堅持教學互動。生命教育注重教育主客體之間心靈的碰撞與情感的共鳴。將抗疫事跡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堅持教學互動和雙向溝通,教師通過對話式、啟發式教育,鼓勵大學生表達對抗疫事跡的看法和觀點,回應大學生的現實困惑,引導大學生思考抗疫事跡的價值意蘊,師生在教學互動中共同感悟生命的價值意義。其次,貼近大學生實際?!皞鞑W理論中有關受眾心理機制的研究認為,受眾在接受信息時會有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接受。當一則信息不在自己的情感框架、利益訴求之內,他就會選擇無視?!盵4]抗疫事跡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要貼近大學生實際,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應選擇契合大學生現實需求的抗疫事跡引導大學生積極地面對生活。在疫情面前,大學生難免遭受強烈心理沖擊,產生畏懼、恐慌的心理。高校教育工作者應選擇迎難而上、臨危不懼的一線醫務工作者的抗疫事跡鼓舞激勵大學生,引導大學生面對疫情要調整心理狀態,克服畏難情緒,鼓勵大學生堅定生命信念、錘煉生命意志。大學生在疫情中面對現實和人生可能存在生命困惑,如“人應如何面對苦難與死亡”“有限的人生中,人應如何實現自身的價值”等。高校教育工作者應注重疏解大學生的生命困惑,以新冠肺炎患者無懼死亡威脅頑強抗擊病魔的事跡鼓勵大學生理性面對死亡威脅,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認真規劃自己的人生。同時,以青年醫護工作者、青年志愿者主動請纓勇敢抗疫的事跡啟發大學生思考同齡人在疫情時期做出的人生選擇,引導大學生厚植家國情懷,理解和認同奉獻擔當的人生價值,使其在奮斗、奉獻中實現人生意義。

(二)情感性原則

生命教育是以人的生命成長為對象的教育,蘊含著豐富的生命情感因素。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將抗疫事跡融入生命教育中要堅持情感育人的原則。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者通過構建抗疫事跡敘事情景喚醒大學生的情感認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展現人格魅力,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講述抗疫事跡,以真實的抗疫視頻、抗疫圖片營造感人至深的生命教育氛圍。例如,在講述鐘南山院士抗疫事跡的過程中,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生動的語言講述84歲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無懼艱險義無反顧連夜趕往武漢防疫第一線,勇做時代的“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跡。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展現鐘南山院士風塵仆仆奔赴抗疫一線的圖片和播放鐘南山院士勇于擔責敢說真話的視頻,充分展現鐘南山院士守護人民健康的堅定信念。大學生沉浸于抗疫事跡的情感氛圍,能夠深刻感受到抗疫模范對生命的尊重和珍惜,認同抗疫模范維護生命的行為和精神,從而促進大學生尊重、珍惜生命,增強生命意志和生命責任感。其次,高校教育工作者應通過對話式、啟發式教育,激發大學生對抗疫行為與精神的情感認同,鼓勵大學生分享觸動心靈的抗疫事跡,讓大學生在講述抗疫模范英勇抗疫事跡的過程中,對抗疫模范的抗疫行為產生深刻的情感支持和情感認同,從而啟發引導大學生尊重、珍惜生命,勇于實現生命價值。

(三)超越性原則

超越性是人存在的根本屬性,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人從不滿足于當下,人總是在追求一種理想世界。生命教育的重要使命就在于引導大學生實現生命的超越。將抗疫事跡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要堅持超越性原則,引導大學生反思生命意義,鼓勵大學生追求有意義的人生,實現生命境界的提升。湖北疫情形勢嚴峻時,全國各地的援鄂醫務工作者無懼疫情危險,逆行出征,從四面八方奔赴湖北,支援抗疫前線。他們為了挽救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的生命,夜以繼日連續奮戰,令人動容。高校教育工作者應通過抗疫醫務工作者為生命全力以赴、為生命奔波不停的事跡教育大學生反思領悟生命的價值意義,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處理好國家、社會和個人的關系,勇于承擔時代賦予的責任義務,在執著奮斗、奉獻社會中實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實現人生的超越。

三、抗疫事跡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徑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應廣泛開展生命教育,通過整體規劃、全面安排、全員參與,有效將抗疫事跡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提升生命教育實效性。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

“生命教育的課堂教學是直面生命、指向生命、關注生命、喚醒與滋養生命的教學活動與過程?!盵5]高校教育工作者將抗疫事跡作為生命教育的鮮活素材,有利于喚醒大學生的生命意識,引導大學生深刻思考人生價值意義,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者應搜集整理抗疫典型事跡??挂叩湫褪论E應包括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和指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護人員臨危不懼、舍生忘死,勇赴抗疫一線挽救生命;社區基層工作者、民警、醫院建設者勇于擔當,守土有責為生命堅守陣地;抗疫志愿者無私奉獻,為生命奔波不停;普通民眾為抗疫前線捐錢捐物,共同抗疫共渡難關等。高校教育工作者搜集抗疫事跡,不僅要搜集文字,還要搜集相關的圖片、視頻,立體多維地營造傳播抗疫事跡的生命教育氛圍,以鮮活生動的抗疫事跡引導大學生反思自己的生命觀,堅定生命信念,實現生命價值。其次,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增強抗疫事跡的感染力、影響力。高校教育工作者講述抗疫事跡應以情動人,以飽含深情的講述勾勒具體生動、血肉豐滿的抗疫模范形象。如講述95后醫務工作者英勇抗疫事跡時可引用熱門網絡話語:“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生動又深情的講述能夠打破抗疫模范與大學生之間的壁壘,使大學生在情感上、心靈上認同抗疫模范的抗疫行為,崇尚抗疫精神。高校教育工作者講述抗疫事跡更應以理服人,深入挖掘抗疫事跡所蘊含的生命教育意蘊,啟發大學生思考生命價值意義,鼓勵大學生以抗疫模范為榜樣擔負守護生命的責任和義務,在奮斗、奉獻中實現生命的價值。

(二)以校園文化為重要載體

“校園文化是學校價值觀念、思想意識、校風、學風、教風等校園人的全體精神及其載體?!盵6]校園文化不僅包括校園景觀、校園建筑等物質文化,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等精神文化。校園文化能夠潛移默化影響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高校應發揮校園文化的載體作用,以校園文化建設弘揚抗疫精神的形式開展生命教育。首先,高校應利用校園的海報欄、教室長廊、文化長廊展示抗疫模范英勇抗疫的事跡,宣傳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捍衛生命權利的理念,使大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感染與熏陶,喚醒大學生的生命意識,培養大學生的生命責任感。其次,高校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宣傳抗疫事跡,弘揚抗疫精神。如通過組織以“維護生命權利”為主題的抗疫事跡演講比賽,開展以“疫情下如何實現生命價值意義”為主題的辯論比賽,舉辦以“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為主題的抗疫事跡圖片展覽、視頻展播,舉辦以“抗疫守衛健康”為主題的校園文藝演出,邀請抗疫模范代表團進校園等活動,大力宣揚抗疫先進人物無私無畏、救治生命的感人事跡。高校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將抗疫事跡與大學生生命教育相結合,可以使大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從而真正領悟如何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以及實現生命價值。

(三)融合校園媒體形成教育合力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普及促進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融媒體時代,高校應充分促進校園媒體融合,整合校園媒體資源,形成抗疫事跡宣傳教育合力。首先,高??沙浞掷眯@網、校報、校園廣播、微信公眾號、QQ群、微博等多種形式的媒體資源推送抗疫事跡開展生命教育,以榜樣的力量感染大學生,并通過微信、微博與大學生積極互動,引導大學生弘揚抗疫精神,堅定大學生珍惜、尊重生命的信念。其次,吸引大學生參與校園融媒體建設,傳播抗疫事跡。融媒體時代,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傳播效率高,大學生已由被動的信息接收者、思想輸入者向信息傳播者、思想輸出者轉變。因此,高校在融媒體時代應鼓勵大學生參與融媒體建設,使大學生成為媒體內容的制作者、傳播者,從而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抗疫事跡。高??擅嫦虼髮W生組織以“珍惜生

命、尊重生命”為主題的抗疫事跡微視頻比賽,在校園網、微信公眾號、微博上推送大學生制作的優秀視頻。高??赏ㄟ^校報、校園廣播及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校園新媒體推送抗疫人物的抗疫事跡,在微博、微信公眾號上發動大學生投票選擇“我最敬佩的抗疫人物”,組織大學生撰寫有關模范人物的抗疫事跡并通過校園媒體平臺及時發布,促使大學生主動了解抗疫事跡,領悟抗疫精神,從而樹立強烈的生命責任感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高校應將抗疫模范鮮活生動的抗疫事跡融入大學生生命教育過程中,增強生命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響力,提高生命教育的實效性,促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增強生命意志,實現生命價值,樂觀積極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參考文獻:

[1] ?路楊.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20.

[2] ?鄭曉江.生命教育[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2:50.

[3] ?范曉強.醫學生生命責任意識的教育與培養[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11):203.

[4] ?劉暢.主流媒體如何實現“內容為王”——說什么,怎么說,誰來說,如何傳[J].新聞戰線,2015(23):95.

[5] ?張國民,李國秀,韓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課程教學設計芻議[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24.

[6] ?殷海霞.基于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4):14.

編輯∕陳晶

猜你喜歡
高校大學生生命教育
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思考
如何在影視欣賞課程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學探索
高校大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研究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