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生態學視角下的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

2022-05-22 11:43丁虹
美與時代·上 2022年4期
關鍵詞:原生態

摘? 要: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是四川藏區民俗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文化生態環境的改變,特別是全球一體化和數字媒體時代的來臨,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從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原生態、繼生態和新生態視角切入,揭示其在不同文化生態環境下的多元保護傳承和創新開發利用,從而最終實現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文化生態學;四川藏區酥油花;原生態;繼生態;新生態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一般項目“文化生態學視角下的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研究”(17SB0058)階段性研究成果。

“文化生態學”概念,1955年首次由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朱利安·斯圖爾特在其著作《文化變遷的理論》中提出,他闡述了文化生態學主要是研究環境對文化的影響。作為一種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將生態學的理論和系統論的方法用于文化學的研究,探討文化的發展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他指出:“具體的文化形式是對具體的生態環境適應的結果,各種文化只能根據它的‘小生境的關系來評價,不存在什么統一的標準。文化之間的差異主要是由社會對某一特殊環境的適應過程引起的?!盵1]可以看出,其強調文化的生成和發展與環境之間存在的是互動關系,并且這里的環境也是個廣義的范疇,不僅指自然環境,還包括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等諸多層面。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關注作為新興交叉學科的文化生態學,主要是因為改革開放后西方主流文化的進入和沖擊,導致了本土各種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受到同質化趨勢的威脅,各民族的文化多樣性和文化生態受到嚴重破壞。由于這種文化生態環境之變,在文化領域出現了應用文化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去平衡包括民俗藝術在內的文化生態系統的各種努力。

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是以藏區日常食物酥油為原材料進行創作的雕塑藝術,因其塑造的酥油雕塑技藝精湛、色彩瑰麗、造像逼真,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一種獨具地域特色的藏族傳統藝術形式,成為四川藏區傳統民俗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文化生態環境的改變,特別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文化趨同趨勢,以及數字媒體時代的來臨,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將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放置在文化生態體系中,劃分出文化原生態、繼生態和新生態[2]12的存在形態,對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梳理,以期在新的文化生態環境下,重新建構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多樣動態的文化生態系統,從而最終實現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可持續發展。

一、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文化原生態

(一)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起源與分布

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作為藏區八大類傳統手工藝之一,其文化原生態的樣貌應從其起源說起。酥油花,藏語為“覺阿卻巴”,意為“十五供品”,相傳明永樂七年(1409)始于西藏苯教。每年的藏歷正月十五,藏區的各大格魯派寺院都會舉行盛大的酥油花燈節,以此紀念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大師創設的發愿祈禱大法會,同時頌揚佛祖釋迦牟尼懲惡揚善的無量功德,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酥油花藝術最初的主要功能是在藏傳佛教節日中替代“六供“之一的鮮花,作為陳列佛前的佛教供物,所以內容也多圍繞佛教主題展開。早期樣式和題材比較單一,以植物花卉為主,比如蓮花的形態塑造。后期表現形式變得多樣,涉及人物、佛像、樹木、建筑、飛禽、走獸等。四川藏區的酥油花藝術,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藏區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壩藏族自治州的幾大寺廟內,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甘孜州道孚縣的靈雀寺、巴塘縣的康寧寺、康定縣的丈卡寺和南無寺、理塘縣的長青春科爾寺、白玉縣的亞青寺、色達縣的普吾寺、阿壩州若爾蓋縣的格爾底寺、原縣麥洼寺、阿壩縣的格爾登寺和賽格寺,尤其靈雀寺的酥油花藝術,以精湛的技藝和造物美感,堪稱四川藏區一絕。

(二)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原生態特質

“真實的”“本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處于瀕危狀態,需要保護的正是這些“原生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3]。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不論題材造型和表現手法,還是制作工藝和藝術特色,都具有自身相對完整和穩定的文化生態體系,體現了地方藏族文化與傳統民間文化的原生態①特質,是迫切需要進行保護和傳承的核心內容。

1.酥油花的題材廣泛,包括自然景觀、藏式建筑、民風民俗、珍禽異獸、樹木花卉和當地著名的歷史人物與佛教神話傳說,在制作中均有所涉及。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不僅有青海塔爾寺酥油花藝術中常見的圍繞釋迦牟尼的佛本生故事及宗喀巴祖師的事跡等題材,而且其中還穿插有風格獨特的“唐僧取經”的內容表現[4]。用各種佛教造像組合故事情節來進行構圖,在主體佛像塑造程式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其余組成部分在制作時可充分發揮想象力,而且每年制作的內容常變常新。表現手法上也結合了浮雕與圓雕,形成集觀賞性、藝術性、故事性、趣味性為一體的視覺藝術。

2.酥油花的傳統制作工藝復雜考究,包括“扎骨架”“制胎”“敷塑”“描金束形”“裝盤”等多道工序。四川藏區的酥油花制作一般在藏歷新年前的兩個月左右時進行,塑造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是與夏季的黃酥油呈現截然不同的色澤的冬季白酥油。寺廟里的藝僧們將白酥油與藏式礦物顏料調和揉制成敷塑用的彩色胚料,然后在寒冷的房間中開始搭架塑造。選擇在嚴冬里制作,是為了防止酥油融化,捏塑時需在攝氏零下10度以下的低溫下完成,所以制作酥油花的藝僧們需要將雙手反復浸泡在刺骨的冰水里,通過降低手的溫度以便使酥油更易塑造成型,制作一部完整的酥油花作品大概需要消耗數百至上千斤的酥油。四川藏區酥油花制作的第一步是木骨架的扎制,輔以麻皮和柴禾用鐵絲進行捆扎,不論是主體花架還是單體塑像,都需要搭建最初的骨架來進行支撐。繼而在其上用酥油胎料進行各種制胎敷彩,形成基本形態和尺度,然后藝僧們各自分工進行更精細的描金涂銀和塑形刻畫。造像須嚴格遵照佛教儀軌和法度展開,從而達到法相莊嚴。最后將眾多分散完成的酥油花作品組裝上架,以多場景空間和造像構成呼應的立體組畫,講述藏民族的佛教故事、人物傳奇和古老傳說。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不僅體現了“精、繁、巧”的藏傳佛教藝術特色,而且在空間布局上也秉承 “異時同地”的傳統,在同一空間中并置大小各異的物象,寫實精煉,傳神達意。5ECA5848-2265-4062-B017-988EBD59B325

二、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文化繼生態

(一)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文化繼生態現狀

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作為地方民俗和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整體的文化生態系統中產生,演變、繼承和傳播,并隨著文化生態環境的改變,在藝術形式和內容方法的變遷中,跨越地域不斷構建和生成自身的文化繼生態。由于技藝傳承缺乏有效性,以及傳播渠道的匱乏,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受到來自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心理、信息環境等因素的沖擊,其文化繼生態面臨生態失衡的困境。一方面,在四川藏區酥油花技藝的保護與傳承上,作為藏族民間手工藝有其自身文化體系的獨特性,通常采取藝僧一對一口手相傳、師徒相授的形式,一個技藝成熟的藝僧需要十多年的學習和積淀,才能具備獨立制作完成酥油花的能力。目前技藝嫻熟出眾的藝僧因為長期艱苦的制作過程而身體損耗嚴重,且大多年事已高,而年輕一代在技藝和審美意趣上還無法達到相應的高度,又由于酥油花藝術經濟效益較低,所以也帶來對于傳統文化和手工藝缺乏長久的堅守、后繼傳承人接續困難、技藝面臨失傳的風險。另一方面,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制作方式和對外展示仍停留在傳統模式上,酥油花藝術的主要原料酥油易融化的特質,使其制作和展示只能局限在溫度較低的冬季,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推廣和傳播機制,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地方文化品牌,對其宣傳也僅局限在每年正月十五的四川藏區各大寺廟的酥油花燈會一個月左右的展覽時間內。因此,從文化生態系統平衡的方面考量,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急需建立一個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傳承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市場需求,適應文化生態系統的動態更新。

(二)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文化繼生態發展

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經過多方的共同努力,酥油花藝術也開始嘗試走出寺院,走進大眾視野,并取得了全新的發展。許多新的內容和主題出現在酥油花藝術展覽會上,主要是反映現實題材的作品,比如《開國大典》《農業豐收》《草原風光》《開山修路》等。尤其是1991年由青海塔爾寺上下花院共同承制的《文成公主進藏》酥油花展覽,首次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引起了各界對酥油花藝術的極大關注,也為各地酥油花藝術的后續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2004年8月,我國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從而在世界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政策框架下,開始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的歷程[5]。在這樣的文化繼承生態環境下,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制作技藝傳承和塑造展示傳播也在經歷不斷的發展變化。

在題材和工藝、內容和形式上,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大量吸收了本地藏區民間藝術元素,體現出與地方文化的融合,每個寺廟的酥油花塑造取材各異,大多會選擇和寺廟周邊藏區發展相關的、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和故事進行創作,從而形成了在佛教題材基礎上的多樣性地方文化特色,這種多元傳達也使四川藏區酥油花具有了獨特的藝術價值。除了體量巨大的主體酥油花架外,數量眾多的中小型供龕也是四川藏區酥油花中比較特別的樣式,塑造中往往較少受程式限制,更能發揮藝僧的創造力和表現力(如圖1)。此外,當地政府通過舉辦一系列針對藏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手工藝推廣活動來重新再現和詮釋傳統藝術,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就是在這樣的地域文化環境變遷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同時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傳承人才的培養和接續,使得酥油花制作技藝得到了完善和提升。2019年,為了傳承和發揚四川藏區的藏族民間手工藝,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舉辦了首屆“雪域手造·文化傳承與創新‘工匠杯手工藝人才選拔大賽”,最終評選出包括酥油花藝術在內的雕版、泥塑、唐卡、金屬鍛造、藥泥面具等藏區傳統手工藝的10名“康巴卓越工匠”??蛋褪蠊で伤钟突妓噦鞒腥税⒌窃诒荣惉F場演示了酥油花制作的全過程,使公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酥油花藝術的魅力。對于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來說,此次大賽也是一次很好的對外宣傳,有利于地方文化品牌的打造(如圖2)。2020年,主題“傳承儀軌展手藝,酥油花兒獻州慶”的比賽在四川省甘孜藏區自治州州府康定拉開帷幕,州內30座寺廟的藝僧將精心制作的酥油花進行了集中展示,為公眾提供了一次更好的了解四川藏區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機會(如圖3)。此次比賽在酥油花制作材料上有較大突破,在保持藏傳佛教宗教歷史內涵的基礎上,使用現代新型材料制作的酥油花作品打破了傳統酥油花作品最多只能保持一個月的時限,有效延長了保存時效和展覽期限,最長可以存放三年左右,依然栩栩如生,不會褪色變形,極大地豐富了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文化繼生態。

三、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文化新生態

(一)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文化新生態初探

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屬于傳統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范疇,我們現在處于科技主導下的數字時代,每個人的生活當中都離不開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同時,數字科技也改變著傳統民間藝術及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傳播利用方式,由此帶來文化生態環境的深刻變革。特別是受到數字技術影響的文化新生態,為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提供了新的表現形式和保護路徑參考,使其能跟隨時代和科技的演進而不斷變遷融合,這也符合文化生態學所重視的文化對環境的動態適應調整,從而達到文化生態系統平衡。通過科技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良性互動,能夠較好地完成傳統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資源的有效利用和轉化,從而獲得更廣闊和更開放的發展前景,最終實現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傳承共生和創新再生。

我國已經啟動將文化遺產轉化成數字化形態進行相應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文化新生態穩態延續發展的優秀案例很多,比如利用數字虛擬現實技術創建的敦煌數字化虛擬洞窟、數字敦煌資源庫、數字化展示中心和數字博物館,以及故宮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計劃等。在不破壞原生文脈和文化語境的基礎上,使文化遺產在科技助力下得以轉化為全新的數字化文化形態,拓展了文化遺產的展示、傳播和利用的邊界。利用數字技術能夠解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保護和傳承中的瓶頸問題。一方面,利用定位測量結合多點、分層的拍攝方式完成視覺信息采集,結合數字化技術進行后期合成處理,可以為觀賞者打造一個全新的虛擬酥油花藝術空間,解決酥油花藝術生命周期短和傳播展示時間、地域的限制,讓觀賞者以前所未見的虛擬仿真視角即刻欣賞酥油花藝術盛景。另一方面,通過數字技術能夠較好地保存和還原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文化原生態,比如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在進行數字化展示時,除了有直觀逼真的酥油花藝術花架裝置呈現外,通常還會伴隨獨具特色的花架音樂,通過沉浸交互式技術的應用在滿足觀賞者的視覺感官的同時,對于聽覺傳達與其它感官傳達也做出全新的嘗試,將虛擬仿真影像結合花架音樂,以虛擬空間互動和虛擬交互即時展示的全新展覽形式,將科技與多種沉浸式感官體驗進行充分結合,打破現實和虛擬、文化遺產與觀賞者之間的界限,更好地再現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完整文化生態。5ECA5848-2265-4062-B017-988EBD59B325

(二)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文化新生態再生

文化生態系統理論強調系統內部各文化因子之間的多樣共生以求平衡,強調各文化因子之間整體協調以求和諧,強調系統的動態開放、循環更新以求持續發展[2]206。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文化新生態再生,要始終重視保護、傳承和利用之間關系的協調平衡,并能夠為其創新發展提供多元再生思路和具體措施,滿足文化生態的多樣平衡和共存共生,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在發展中保護的整體文化新生態構想。

1.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文旅融合和地方文化品牌打造

文旅融合是新時期深化文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進高品質旅游供給、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以文化為旅游賦能,以旅游再促進文化的發展與傳播[6]。隨著文化旅游產業的繁榮,極大助推了地方經濟和鄉村振興發展,四川省作為旅游大省,擁有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和旅游產業資源,每年接待游客數量和文旅消費收入在國內名列前茅。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應充分依托文旅融合的良好契機,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和地方文化品牌打造為目標,以滿足市場適應性的文創產品設計為載體,逐步構建起自身的文化生態保護圈,有助于拓寬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思路,這也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精神內核。

在體驗經濟時代,結合文旅賦能來宣傳和塑造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文化品牌曾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如2021年1月,“甘孜發布”在其微博上發布了由四川理塘旅游大使“網紅”丁真參與拍攝的網絡宣傳短片《天空之城——指尖藏花 冬日綻放》,作品以丁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的長青春科爾寺學習制作傳統酥油花藝術“吉祥彩花”為主要內容,圍繞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歷史淵源和制作傳承展開敘事,介紹了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藝術魅力。合理利用“丁真效應”及其影響力,結合新型社交媒體的傳播優勢來帶動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文化與符號輸出,并在諸多細節中折射出地方文化的厚重底蘊,使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和網絡熱度,也給當地文旅產業帶來了較好的文化品牌效應和經濟效益,帶動了地方文化與旅游產業的發展,為其打造了一張完美的文化名片。

2.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數字博物館與非遺體驗助力產業扶貧和文化發展創新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是一種具有傳承性的活性文化,是體現在繼承基礎上的發展創新。創建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數字博物館,旨在發揮數字化技術保護和網絡平臺展示的優勢,不僅可以多角度反映和展示活態的、有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助于豐富文化的多樣性??捎糜谒拇ú貐^酥油花藝術保護和傳播的數字技術包括虛擬現實和交互技術、虛擬仿真技術、互動裸眼3D全息投影、沉浸交互式技術和多媒體展廳投影等。這些數字技術的應用,除了能夠實現對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承外,還可以拓展觀者非遺體驗。通過觸摸與互動,讓參觀者在數字博物館平臺中獲得360度的動態虛擬仿真觀看和沉浸式交互體驗,為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提供了視聽結合的多感官互動體驗和“虛擬+現實”的非遺數字資源的新場景空間,使參觀者可以全程參與到展項的雙向互動中,在非遺體驗中更好地感受文化內涵和理解傳統技藝。

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發展應嘗試“非遺+扶貧”模式進行多措并舉助力產業扶貧,積極創建適應市場的扶貧產品項目和非遺體驗項目,并依托地方旅游經濟和文博產品設計的開發和利用,使非遺經濟帶動藏區就業和脫貧增收。首先,應加速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增強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非遺傳承和發展能力,培養四川藏區酥油花的扶貧帶頭人和技藝傳承人。在工坊中邀請老藝人向貧困地區有學習意愿的、有一定基礎的傳承人群講解和傳授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制作技藝,這樣,一方面能加大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傳承人的培訓力度,讓當地貧困地區傳承人群能學得一技之長,改變生活狀況,逐步實現脫貧致富;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傳承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傳統技藝,穩固的技藝傳承人和扶貧帶頭人制度能有效保證技藝更好的傳承。其次,應積極推進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市場化和文化扶貧舉措,研發具有市場潛力和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非遺文創產品。通過創意設計加強培育和宣傳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特色品牌和體驗項目,創新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主題和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的設計、制作與開發,利用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等開展線下推廣和展示,并結合互聯網平臺擴大和增強線上銷售和體驗,讓藏區貧困民眾能切實從非遺扶貧中獲益,有利于文化產業化和創新機制的形成。

文化生態學強調的文化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與中國傳統哲學中“天人合一”的觀念一脈相承。運用文化生態學視角解構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文化原生態、文化繼生態和文化新生態,是為了實現建設生態文化,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示的形式和功能,使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與環境能夠相生相長起來,實現在新的文化生態語境下共生、協調、再生,從而達成維護民族文化生態平衡的總目標。

注釋:

①“原生態”是指原始的文化或藝術形態,反映了一種文化或藝術的最初面貌,與產生這種文化或藝術的地域特點和時代特征緊密相連。文中借用“原生態”的概念指代四川藏區酥油花藝術的最初形態,并用“繼生態”“新生態”的概念指代隨著文化生態環境改變而出現的新形態。

參考文獻:

[1]史徒華.文化變遷的理論[M].張恭啟,譯.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49.

[2]唐建軍.文化生態與文化產業——以風箏藝術為例[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

[3]彭兆榮.文化遺產關鍵詞(第二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5:415.

[4]央金.康巴靈雀寺的酥油花[J].今日四川,1994(5):36-37.

[5]孟欣蓉.堅持和完善侗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研究[J].設計,2015(9):86-87.

[6]王瀟嫻.文旅融合下設計驅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發展的研究與實踐[J].設計,2020(11):121-123.

作者簡介:丁虹,碩士,成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5ECA5848-2265-4062-B017-988EBD59B325

猜你喜歡
原生態
原生態
讀過幾本書才有資格說話?
原生態音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走原生態之路
凈化心靈,回歸本真
真正的“原生態”
回歸“原生態”
原生態河流亟待搶救和保護
做好原生態民族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回歸原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