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及組培苗煉苗及林下種植技術要點

2022-05-22 17:02段克斌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4期
關鍵詞:組織培養

段克斌

摘 要 組織培養繁殖技術可有效提高白及生產質量。從煉苗時間及場所選擇、基質處理、瓶苗選擇與瓶內煉苗、清洗栽植和苗期管理等環節介紹白及組培苗煉苗技術要點,并從合理選擇林地、精細整地、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適時收獲根莖等方面闡述白及林下種植實用技術要點。

關鍵詞 白及;組織培養;煉苗;林下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7.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7.031

白及(Bletilla striata)又名白芨、百芨等,屬蘭科白及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其干燥根莖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有止血、消腫等功效,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在白及實際種植過程中,傳統的白及繁殖技術成本較高且存在種莖退化嚴重的問題,通過采用組織培養繁殖技術,能夠有效解決白及種子萌發困難等問題。組織培養繁殖白及,煉苗是非常關鍵的環節,煉苗成功與否對組織培養繁殖的成敗有較大影響。同時,白及喜陰,比較適合在林下種植,通過使用合理、科學的煉苗和種植技術,可有效提升白及種植質量。

1 ?概述

白及屬地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18~60 cm,植株莖桿筆直、粗壯,葉片呈細長圓形,通常為4~6枚,長8~29 cm、寬1.5~4.0 cm?;ǘ漭^大,一般為粉紅色或紫紅色,花序有3~10朵花,花苞片呈長圓狀,長度為2.0~2.5 cm,在開花時凋落。萼片與花瓣長度相似,呈長圓形,長2.5~3.0 cm、寬0.6~0.8 cm,花瓣比萼片稍寬,唇瓣比萼片、花瓣稍短,其長度為2.3~2.8 cm,顏色為白色與紫紅色混合?;ㄆ?—5月。

白及主產于貴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陜西等道地產區。一般生長在常綠闊葉林下,耐陰性較強,不適宜強光直射。白及有廣泛藥用價值及園林觀賞價值。白及干燥根莖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用于治療多種疾病,不僅具有一定的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還具有抗菌、美容的功效,能夠消除痘印、滋養肌膚。白及的花朵非常漂亮,既能在室外種植,又能夠盆栽,非常適合作插花用。

2 ?組培苗煉苗技術要點

2.1 ?時間及場所選擇

白及組培苗煉苗時間一般在春季或夏季,最佳溫度為15~28 ℃,當溫度低于10 ℃或高于35 ℃時不宜煉苗。白及煉苗通常在室內進行,煉苗室通常設置有通風口,保證室內通風流暢,以防夏季時室內溫度過高,澆水后造成白及幼苗萎蔫、爛苗等。在室外煉苗時,需搭建遮陽棚,并確保遮陽棚遮陽、遮雨效果良好[1]。

2.2 ?基質處理

白及煉苗基質的pH值要求呈弱酸性,一般為5.8~6.8,并具有一定的排水、通氣性能。配制基質時,可將草炭土、河砂、椰磚、珍珠巖按照5∶2∶2∶1的重量比進行混合?;|配制好后,還應做好消毒工作,栽種前使用0.1%百菌清溶液或0.3%高錳酸鉀溶液對基質進行噴灑,攪拌均勻后使用薄膜將其覆蓋3 d以上,并分裝備用。

2.3 ?瓶苗選擇與瓶內煉苗

瓶苗選擇通常有一定的標準,即白及組培苗的高度在5 cm以上,基部處出現長于0.3 cm的假鱗莖,且有3~5條長于2.0 cm的粗根,當達到這些標準時才可將白及瓶苗移出培養室。瓶苗移出培養室后,應及時在室外遮陽棚內閉瓶煉苗,通過調整遮陽網的層數、密度等,合理調節遮陰度。春季時保證遮陰度為50%,夏季時保證遮陰度為70%。在閉瓶煉苗7 d后,先將瓶蓋擰松煉苗1~2 d,之后開蓋一部分,持續煉苗1~2 d,直至最終完全去掉瓶蓋。對于開口比較大的瓶蓋,松蓋的速度應比開口小的瓶蓋要慢一點。

2.4 ?清洗栽植

當閉瓶煉苗5~7 d后,使用長鑷子將培育好的白及瓶苗從瓶中取出,然后使用清水清洗掉根部的培養基,并使用0.1%多菌靈溶液浸泡15~20 min,之后開始移栽。栽植過程中,使用鑷子輕輕夾住白及幼苗的根部,然后緩慢插入基質,應控制合理栽植深度,既不能過淺也不能過深,以不露苗根為宜,且栽植后應及時澆定根水。

2.5 ?苗期管理

栽植前期,應保證空氣濕度在80%之上,如果濕度過低,應及時噴霧或者搭建小拱棚,以提升空氣濕度,使白及幼苗逐漸適應空氣中的濕度。如果是高溫高濕等天氣,應及時通風,避免幼苗出現萎蔫,夏季時應注意及時澆水,確?;|的濕潤度。煉苗2個月后,應合理控制澆水頻率,通常在基質表層開始發白時一次性澆透水。栽植后的遮陰工作非常重要,春季遮陰度控制在50%左右較為合適,夏季遮陰度控制在70%左右較為合適;煉苗2個月后,可將遮陰度調整到30%~40%;煉苗3個月后,可將遮陰度調整到20%左右。

在苗期管理中病蟲害的防治非常重要,由于幼苗生長力較弱,易感染病蟲害,對生長環境有較高要求,因此應注重衛生狀況,預防各類病蟲害。栽植后第7天、第15天、第30天,使用0.1%多菌靈、百菌清等溶液噴霧,煉苗1個月后,每月使用0.1%多菌靈溶液進行噴施,從而有效預防苗期疫病。在苗期管理中追肥也至關重要,在煉苗1個月后,每月都應使用磷酸二氫鉀追肥1次,追肥的時候應在基質濕潤情況下進行,第1次追肥濃度為0.1%,第2次為0.2%,之后慢慢將濃度調整為0.3%。當煉苗5~6個月,且苗木高度高于10 cm、假鱗莖大于0.8 cm時,可出苗[2]。

3 ?林下種植技術要點

3.1 ?合理選擇林地

白及屬于中藥材,生長環境對其品質有著較大的影響,在選擇種植地時應講究科學性、合理性。結合白及生長特點、生長環境等,綜合考慮土壤、氣候等多方面因素,并且要遠離城市污染源,種植林地的周邊不要有其他農作物,保證土壤肥沃、透水性較好,最好選擇在交通便利的山區,海拔600~2 200 m的林地下、溝谷等。如果選擇闊葉林或者針葉林下進行種植,樹齡最好在5年以上,且林地為闊葉林、松林或者針闊混合林。白及喜陰不耐澇,比較適合在林下種植,種植地溫度15~20 ℃,年降水量大于900 mm,空氣濕度大于70%,坡度不大于25°較為合適。白及比較適合種植在土壤肥沃的腐殖質壤土或者微酸性砂壤土,不適宜種植在黏土地、堿土地[3]。

3.2 ?精細整地

在整地過程中,應將林地中的各種雜質清理干凈,如枯枝、低矮側枝、雜草等。還要對選好的土地進行除草作業,除草方式有火燒、機械除草、人工除草3種:火燒可將草種燒毀(需注意防止發生火災),避免來年再次發芽;機械除草可在翻地時將草卷入土地內使其腐爛;人工割草則可以在翻地時翻出草根,避免多年生雜草的再次生長。除草之后開始進行疏伐整理,控制林下的透光率在30%~50%較為合適。

土地翻整方式通常有機械、人工兩種,機械翻地適宜在大面積地塊內使用;人工翻地需要家畜等的配合,翻地較為仔細,但耗時較長。第1次翻地時,深度應大于20 cm,由于白及怕澇,還應提前挖好排水溝。當清除土壤中雜質后開始施肥,將肥料均勻灑在地面,然后開始翻土,翻土深度為30 cm較為合適,并將土壤耙平、作畦,保證畦面的寬度為100~120 cm、高度為15 cm,長度沒有限制,畦溝、圍溝的寬度為40 cm、深度為15 cm,保證溝與溝相通,以便于排水。翻地之后投放有機肥或發酵晾干的家畜糞便,每667 m2投放0.5~1.0 t,播撒均勻,靜置2 d左右開始下種。

3.3 ?定植

在春季或夏季均可定植,定植最好選擇在陰天,或者是陽光較弱時進行。畦面株行距按照20 cm × 25 cm設置,橫向開寬4~6 cm、深5~7 cm的溝,在溝內施1 cm的有機肥,在與土拌勻后根據種植密度合理擺放白及種苗,白及的頂芽牙尖朝上,并將根部舒展,用后面開的溝中的土覆蓋前面的溝,以此有序進行。定植過程中應保護好白及牙尖及根部,定植后及時澆定根水,并使用腐殖土將畦面覆蓋,確保白及種苗根部不會露出土層[4]。

3.4 ?田間管理

白及種苗定植當年,根據白及種苗的實際生長情況進行間苗、補苗。將一些生長過密、發生病害的植株剔除掉,然后及時補苗,補苗之后及時澆定根水,保證白及苗的種植密度。白及苗較纖細,應及時除草以免影響白及苗生長,如果田間出現雜草應及時拔除,在白及苗定植后的1~2年內應及時除草;在白及苗定植2年后,可根據雜草生長情況進行除草,最好不要使用化學除草劑,防止對白及苗造成影響。白及喜肥,為提升白及的種植質量,最好選擇農家肥、有機肥等進行施肥,也可適量添加復合肥。在白及定植的第1年,可少量追肥或者不追肥;在白及定植的第2年,應在雨季前、出苗前配合除草劑進行追肥,并在畦面均勻施農家肥[5]。夏季是白及生長旺盛時期,可在白及根部施稀釋后的人畜糞尿水,或者在其中拌入1/4的復合肥;秋季應根據實際情況在白及根部均勻追施草木灰、農家肥等。對于追施的農家肥等應將其混入淺土層內,并根據土壤的肥力決定追肥的量,采挖當季不追肥。白及喜濕不耐旱,天氣干旱時應及時進行澆水,具體澆水量以保證土壤的濕潤度符合白及生長需求為宜,多雨季節應及時疏溝、排水,防止畦面出現積水現象,避免造成白及爛根。白及不耐寒,冬季時對于高海拔種植區域,應及時覆蓋枯草以防嚴寒,確保生長溫度適宜,可安全過冬。

3.5 ?病蟲害防治

白及種植最好選擇沒有明顯病蟲害的林地,種植期間應及時清理林地的枯草、落葉等雜質,然后定期修整林木枝葉等,保證良好的通風。5—9月是白及的生長季,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人工除草、澆灌等措施。如果白及苗木出現病蟲害,應先采取物理、生物措施進行防治,必要時可使用農藥防治。需注意的是,在使用農藥防治時,最好選擇小劑量、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不能使用國家禁止的農藥,并且在白及采收前2個月內不可使用農藥。

常見的病害有根腐病、莖腐病、葉斑病和葉枯病等。在根腐病的發病前期,應使用1%硫酸亞鐵溶液在病穴里噴施消毒,或者噴施50%多菌靈溶液,每隔7 d噴施1次,持續噴施2~3次。發病后應將病株及時拔除,并使用0.2%硫酸銅在病區位置進行澆灌。在莖腐病發病前期,應將病株拔除掉,并噴施75%百菌清,每隔7~10 d噴施1次,持續噴施3~4次。在葉枯病發病前期,使用0.5%波爾多液每隔10~15 d噴施1次,持續噴施3次。白及常見的蟲害有地老虎、金龜子等,在地老虎的成蟲期,使用黑光燈進行誘殺;在地老虎的幼蟲期,使用5%毒死蜱、10%二嗪磷顆粒劑混干細土拌勻,然后均勻撒在地面。在金龜子的幼蟲孵化期,使用5%毒死蜱、10%二嗪磷顆粒劑混干細土拌勻,然后撒在地面;在金龜子的幼蟲期,每667 m2地使用3~4 kg的白僵菌、30~50 kg的細土充分拌勻,然后在根部進行撒施;在金龜子的成蟲期,使用黑光燈進行誘殺[6]。

3.6 ?適時收獲根莖

在白及秋季回苗后、春季萌芽前,應在天氣晴朗時將地面上的殘枝枯葉清理干凈,并將白及根莖挖起,清理干凈泥土,清洗干凈后放在水中煮沸,6 min左右后撈起曬干,然后把白及根莖放在通風處,避免發生病蟲害。

4 ?結語

組織培養繁殖能夠確保白及種苗的標準化、規?;a,組培苗煉苗是白及種植的重要環節,煉苗的質量關系著種植質量,應通過選擇合適的煉苗時間、加強苗期管理,提升煉苗質量。由于白及喜陰,因此十分適合在林下種植,通過選擇林地、整地、定植、田間處理、病蟲害管理、適時收獲根莖等,種植戶可有效提升白及種植質量,實現白及高質量的規?;a。

參考文獻:

[1] 姜麗瓊,李文俊,肖前剛,等.白芨煉苗與林下種植實用技術[J].林業科技通訊,2017(6):62-64.

[2] 鄭平漢.白芨盤苗的煉苗馴化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8,38(24):55.

[3] 張發根,范偉青,傅金賢,等.毛竹林下仿野生種植白芨技術探討[J].綠色科技,2019(7):221-222.

[4] 王永雙.白芨高產種植技術探討[J].農技服務,2017,34(12):56.

[5] 馬玲,仇文婷,王彥軍,等.珍稀中藥材白芨組培快繁體系的建立[J].中國農學通報,2020,36(19):80-84.

[6] 嚴達會.水城楊梅國有林場發展林下白芨仿野生種植策略[J].農技服務,2020,37(4):59-60.

(責任編輯:張春雨 ?丁志祥)

猜你喜歡
組織培養
扁桃斑鳩菊組織培養技術初探
我國北美紅杉組織培養研究進展
組織培養誘發玉米自交系H99、A188和黃早四的變異研究
紅花木蓮組織培養外植體消毒方法初步研究
金線蓮的研究進展
文心蘭切花無病毒種苗組培快繁生產技術
東方百合“甜夢”花器官組織培養再生植株研究
天然植物激素對鐵皮石斛組培苗誘導芽分化的影響
迷你觀賞植物的組織培養與銷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