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地區苦蕎輕簡栽培技術簡介

2022-05-22 17:02田曉慶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4期
關鍵詞:苦蕎栽培技術

田曉慶

摘 要 在重慶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的高山區域,一直都有蕎麥零散種植,以自食為主。重慶蕎麥產業創新團隊實地調研了酉陽、城口、石柱、萬州、渝北、九龍坡和黔江等地蕎麥種植各環節,通過收集、整理,總結出苦蕎輕簡栽培技術要點。簡介了苦蕎種選用、種子處理、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收獲、貯藏等栽培技術。

關鍵詞 苦蕎;栽培技術;重慶地區

中圖分類號:S51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7.036

蕎麥起源于我國,種植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二千余年。屬于糧食經濟作物中較為理想的填閑補種類型,我國三大蜜源作物之一。蕎麥為蓼科蕎麥屬植物,共有大約23個物種,目前種植的有甜蕎、苦蕎、金蕎3個種,甜蕎淀粉含量高,香氣濃郁、味道較好,苦蕎香氣淡、略帶苦澀。據2020年調查,甜蕎、苦蕎、金蕎在重慶均有栽培,種植面積達14 867 hm2,其中以苦蕎種植為主,占全市蕎麥面積的72.7%??嗍w主要在酉陽、城口、彭水、黔江、秀山、巫山、巫溪、奉節等區縣種植,其中,酉陽面積最大,達到5 333 hm2;在傳統種植模式中,蕎麥主要作為填閑作物,農民主要采用自留種,以撒播方式栽培生產,無鑒定品種,無施肥,隨意種,隨便收,單產低,苦蕎單產70~80 kg/667 m2。隨著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重慶蕎麥單產逐年提高,2020年全市苦蕎單產達130 kg/667 m2以上,但在采用傳統技術種植的區域,單產仍然較低。隨著蕎麥特別是苦蕎的價值逐步得到認同,蕎麥產業發展迎來了最好的歷史機遇,蕎麥種植面積由2013年的約4 667 hm2發展至目前穩定在13 333 hm2以上,總產值達到1.5億元以上。通過對酉陽、城口、石柱、萬州、渝北、九龍坡和黔江等地蕎麥大田栽培生產環節的調查,發現由于蕎麥種子不純且品質不好,耕種粗放,不注意田間管理和施肥等問題,結果造成植株混雜,產量不高。為改進傳統的苦蕎栽培方式,我們通過對大量栽培試驗、密度試驗等數據分析,梳理出規范性要素,經過8年的生產性試驗,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苦蕎綠色栽培技術。

1 ?生育特點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1 ?蕎麥的生育特點

蕎麥生長期相對較短,其生長與發育的最大特征就是重疊期長[1],植株的生長一直持續到成熟期,花期長達25~40 d。在氣溫25~30 ℃、水分適宜的情況下,播種4 d即可出苗,出苗后12 d左右開始分枝,同時開始孕蕾。在整個生長期間分枝與孕蕾同時進行。此外,蕎麥隨品種、自然環境和栽培條件的不同,生育期的長短有較大的差異。一般早熟品種生育期60~70 d,中熟品種生育期71~90 d,晚熟品種生育期91~120 d及以上。甜蕎一般為早熟品種,可分秋蕎與春蕎兩季栽培。

1.2 ?苦蕎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2.1 ?溫度

苦蕎屬于喜溫糧食作物,對種植地方的氣溫有著相當嚴格的要求,耐寒力弱,怕霜凍,氣溫若低于4 ℃就會導致葉片嚴重受害,低于0 ℃造成整株死亡。一般來說,在苦蕎生長期內,為了保證“高產”目標的實現,栽培戶不但要確保生長期內種植區域溫度在0 ℃以上,還要保證萌芽期溫度在15~17 ℃,開花結果期溫度在20 ℃左右,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嚴重影響受精結實而使產量下降[2]。

1.2.2 ?水分

苦蕎喜濕怕旱。其繁殖的前期需水量低,在高濕條件下繁殖速度快,因為苦蕎種子順利發芽需要吸取大量的水分,當吸水達到了自身重量50%的時候才可以生根發芽。由于苦蕎開花結實期需水較多[3],其耗水量比小麥、大麥等作物高。調查表明,隨著土壤水分的減少,蕎麥的主莖叉形分枝數、單株粒數和百粒重都呈現了減少態勢。在種植苦蕎的時期,土壤含水率需維持在合適的區間內,土壤中的含水率過高將會對苦蕎根系的生長帶來不良影響,造成爛根爛苗。

1.2.3 ?光照

苦蕎是短日照作物??嗍w對光照強度變化的反應較其他禾谷類作物靈敏,萌芽期光線不足,植物瘦弱;開花、結實期間光線不夠,將導致花果掉落,結實率降低,產量也降低[4]。有研究發現,在苦蕎幼苗階段,通過縮短日照可以提高生殖速率、提早開花期和結果期,但也對苦蕎的莖葉生長發育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減低了莖的正常生長錐分化速率,也減少了花序和分枝的數量。

1.2.4 ?養分

苦蕎對養分的要求,一般以吸取磷鉀較多,合理的氮磷肥配比對苦蕎生長也非常重要。已有研究證實,合理的氮磷肥配施提高了苦蕎植株氮、磷積累量,促進植株吸收更多的氮、磷養分,進而合成更多的同化物以形成較高產量[5]??嗍w根系發達,抗瘠薄力強,對土質有很好的適應能力,對土質要求不高,但以排水性良好的砂質土壤為最合適。

2 ?苦蕎輕簡栽培技術

2.1 ?整地及施基肥

苦蕎種植基地應選擇遠離工礦區和公路鐵路干線,避開工業和城市污染源的地塊。要求選用地形較平緩、土壤肥力較高的壤土或砂壤土。在正式種植苦蕎之前應當進行整地工作,清除田間雜草、秸稈、石塊等,如果地塊已屬長期種植的,則不需要耕作。因苦蕎植株根部發育較細弱,且子葉大,頂土力較弱,不易出土全苗,為降低苦蕎的頂土壓力,同時促進土壤提升蓄水能力,避免土壤中的水分大量揮發,為苦蕎的生長發育提供有利條件,故有必要耕細土壤。如果土地是多年未種植的荒地,采取深耕整地能夠有效改善土壤條件,為苦蕎的出苗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6]??梢杂眯麢C翻耕20 cm左右,達到土地平整、無大石塊、無雜草、無前作秸稈遺留,適宜微耕機作業即可。接著按200~300 cm寬度劃廂,開廂溝寬40 cm、深30 cm左右,地塊四周開寬50 cm、深40 cm的深溝排水。

苦蕎栽培采用施肥播種覆土一體化,先按每667 m2施15 kg 45%復合肥(N、P2O5、K2O重量比為15∶15∶15)作底肥,按廂一次性均勻撒施,后按照3.0~4.0 kg/667 m2的種子用量按廂均勻撒播,最后用微耕機均勻翻耕覆土,蓋土厚度3~4 cm。

2.2 ?良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選用通過重慶市鑒定的抗逆性好、高產、穩產的蕎麥良種,如酉蕎1號、酉蕎5號。在完成了種子選擇之后,使用“泥水”將不成熟的種子剔除,有效保證后期種子的發芽率,同時保證幼苗的茁壯成長。種子篩選以后,在播種之前還必須進行曬種、浸種和拌種等工作。把選好的種子在晴朗氣候進行3 d左右曬干,并且每隔3 h要翻轉一遍,讓種子均勻曬干,這不但能夠增加種子活力,也能夠提高發芽率,同時,在日光中的紫外光下還可以有效去除種子表層可能殘留的細菌及蟲卵。在完成晾曬工作之后,還需要將混在種子里面的草籽、破粒種子及摻雜的其他物質剔除。還可以通過浸種措施預防病蟲害,將種子放在溫水中浸泡20 min,隨后使用0.1%~0.05%硼酸進行浸種。在拌種的時候,一般會采用硼砂、高錳酸鉀等物質,合理的拌種措施能夠有效降低后期苦蕎發生病蟲害的概率,使苦蕎能夠穩健生長,進而提升苦蕎產量及品質。

2.3 ?合理播種

根據各地氣候條件和傳統耕作制度,選擇春播或秋播。重慶的苦蕎種植地區春播日期通常是在2月底或3月初,溫度保持在10 ℃以上時進行。秋播日期通常是在9月底至10月初。選土地墑情較好或在下種后1~2 d降雨的天氣,種植量一般由土地肥力程度、品種、種子發芽率及下種方式來決定,一般按照3~4 kg/667 m2進行,行距按照0.33 m,播種密度為9萬~12萬株/667 m2。人工撒播注意均勻;機播注意播種深度掌握在3 cm左右,下種太淺容易遭風干,下種太深不易出苗。

2.4 ?田間管理

中耕: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除草劑,在播種后進行土壤封閉處理或苗期封行前防控雜草。其余時間除草次數,則根據地區、土壤、墑情及雜草多少而定,一般當苗高6~8 cm時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并剔除細弱苗,開花前進行第二次中耕,并培土以達到疏松土壤、增強土壤通透性、蓄水保墑、提高地溫、促進植株生長的目的。

輔助授粉:苦蕎是異花授粉作物,一般結實率較低。需在盛花期人工輔助授粉2~3次,每隔2~3 d一次,方法是在上午9—11時,用一支軟綿繩索,由二人各執一端,沿蕎麥頂端輕輕拉過,并搖晃周圍植物,使植株間彼此相互碰撞、共同授粉,從而提高結實率和產量。也可使用養殖蜜蜂輔助授粉。

根外追肥:初花期結合植株生長情況,可每667 m2用100~150 g磷酸二氫鉀兌水50 kg進行莖葉噴霧,見效快,利用率高,使用方便。此外,由于苦蕎生長需要的水分較多,在開花結實期間遇到干燥氣候應適時澆水,多雨時節和低洼田塊要適時排澇減漬,防止爛根爛苗。

抗病防蟲:苦蕎病蟲害不多,病蟲害治理遵循以預防為主,在全生育期間,做到清溝排漬,溝內不能有明水。通過合理輪作,凈化田間以降低病蟲源;培養壯苗,并做好田間管理以增強植株的抗病性。物理措施主要采取輪作、清除病殘植株、燈光誘殺等?;瘜W防治則通過使用常規的藥物噴灑來預防,例如在蕎麥立枯病發生時,可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25 kg加50 kg種子拌種,或用65%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800~1 000倍液噴灑幼苗;霜霉病,噴灑25%的瑞毒霉600~800倍液防治;輪紋病,噴灑30%多菌靈或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防治。

2.5 ?適時收獲

整株70%以上的籽粒已成熟,且籽粒顏色呈本品種的固有色澤(褐色、灰白、黑色等)時及時收獲。最好在陰雨天或相對濕度較大的清晨到11時前進行。人工收獲后,要在地中扎堆曬干5~7 d以促后成熟,脫粒后進行清選,除去雜質,提高凈度。收割和曬干脫粒過程中,各種用具要干凈、無污染。面積較大時可采用聯合收割機進行收割。最后,將新采收的苦蕎種在避光、低溫、潔凈、通氣正常、無蟲患和鼠害的倉庫中貯存。

3 ?結語

從2013年開始,重慶蕎麥產業體系對苦蕎綠色栽培技術各個環節技術要求進行全面系統的設計和規劃,并在酉陽、城口和石柱等地進行了大面積試驗。為提升重慶苦蕎品質,以“綠色、優質、高效”為目標,結合重慶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實際,圍繞“良種、節肥、輕簡”,集成了一套“翻耕精播一體化,有機底肥一道清,無藥減肥雙發力,綠色防控各環節”為核心的苦蕎綠色輕簡栽培技術。八年來,在種子選擇與處理、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收獲、貯藏等各個環節分別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為苦蕎綠色栽培技術集成和示范奠定了基礎;苦蕎綠色輕簡栽培技術在酉陽、城口、彭水、黔江、秀山、巫山、巫溪、奉節等地廣泛應用,并取得顯著成效。隨著苦蕎綠色栽培技術推廣,重慶苦蕎單位面積產量得到大幅提高,有力地推動重慶蕎麥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 王雨.甜蕎根系形態與產量的關系及肥料調控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8.

[2] ? 孫得祿.蕎麥栽培技術[J].農村百事通,2012(1):43-44.

[3] ? 馬延.秋蕎麥栽培要點[J].云南農業,2015(10):72.

[4] ? 趙建東.甜蕎品種溫度生態特性的研究[J].雜糧作物,2002(4):208-209.

[5] ? 董璐,張永清,楊春婷,等.氮磷肥配施對苦蕎根系生理生態及產量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18,38(5):947-956.

[6] ? 黃凱豐,李振宙,王炎,等.我國蕎麥高產栽培生理研究進展[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1):115-120.

(責任編輯:丁志祥)

猜你喜歡
苦蕎栽培技術
苦蕎
苦蕎的光芒
苦蕎全株茶浸泡酒工藝條件優化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苦蕎飲品開發研究技術
苦蕎茶:走出“特產”局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