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化教學思維在小學第二學段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22-05-23 01:44師靜妮
求知導刊 2022年4期
關鍵詞:數學教學

摘 要:數學講求實用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思維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第二學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數學思維和生活經驗,教師若在教學中,能做到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具體生活情境,在數學新課的導入環節、課堂教學環節與作業設置環節滲透生活化的內容,更能激起小學第二學段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與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思維;小學第二學段;數學教學

作者簡介:師靜妮(1985—),女,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山城鄉八一希望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小學第二學段學生即小學三、四年級學生,他們雖然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和專注力,但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仍然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自主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谶@個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及時地在小學第二學段的教學過程中滲透生活化教學思維是很有必要的。生活化教學思維注重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枯燥的數字與練習變成靈動而富有趣味的生活問題,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動力,能讓學生順利解決生活問題,變成“生活達人”,同時,又能讓學生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一、聯系實際,新課導入生活化

小學數學老師除了給學生講解相應的數學知識點,還應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生的學習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他們對于小學數學的概念還很模糊,聽課的動力主要是以興趣為主。而小學生能不能認真聽課,能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主要取決于其對相關內容是否感興趣。所以,小學數學老師要以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重點,讓小學生喜歡數學,喜歡數學課,喜歡數學教師,喜歡學習數學。只要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每一堂數學課的新課導入環節都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讓學生進行主動思考。數學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年齡和性格特征,選擇小學生日常生活中較感興趣的話題,并且將這些話題和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塑造精彩的課前導入,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想象力,讓生活化的教學思維能在這方面發揮出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的作用。在課堂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思維,要求數學老師在上課之前,要充分、細致地去備課,尤其是要精心準備并尋找實際生活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間的連接點,讓生活與課堂產生聯系。比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化的語言、故事、問題、教學器具等,引出即將要教授的數學知識,讓學生被感染,被吸引,被啟發,感受到自己即將迎來一堂生動有趣的數學課,即將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小問題,即將成為本堂課的“大贏家”。

比如,在講授《時、分、秒》這一節數學課的時候,筆者花費了很多的時間進行生活化的導入,讓學生能理解時間的概念。在問題導入環節,筆者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時間嗎,在日常生活中,你會去注意時間嗎,你們有時間觀念嗎?”筆者的發問,讓學生陷入了思考之中。但是,筆者并沒有急于讓學生去回答這些問題,因為,學生在沒有經過相關知識的學習之前,是很難回答這些問題的。于是,筆者接著通過問題讓學生聯系生活思考:“我們不妨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回想,一個小時的時間內,你可以去做什么事,誰來說一說?”經過這樣的提示之后,學生的思路被打開,想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學生說他一個小時可以坐車回一趟老家;有的學生說一個小時可以讓人看一場電影;有的學生說一個小時正好是一節數學課,外加兩節課間活動的時間;還有學生說一個小時他可以做一套數學試卷等。聽到這些關于日常生活的回答,筆者很高興學生能基于生活對相關的數學概念有一定的認識,但是筆者并未停止關于生活化問題的發問,而是繼續問學生:“那么,一分鐘的時間有多長呢,日常生活中,一分鐘之內你們可以做什么事呢?”學生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生活思考。之后,筆者聽到了各種各樣的答案,比如,“一分鐘時間好短呀”“一分鐘可以跳繩60次,一分鐘可以跑到樓下取快遞”“一分鐘可以做出一道數學選擇題,一分鐘可以檢查一下班級衛生,一分鐘可以幫媽媽洗菜”等,到了這個環節,學生基本能在對日常生活的思考中,區分一分鐘與一個小時在時間概念上的不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時、分、秒的相關知識,筆者又繼續提問:“那么,同學們,你們知道一秒鐘的時間有多長嗎,一秒鐘你可以做些什么事呢?”學生回答:“一秒鐘可以對老師喊一聲‘報告,一秒鐘可以關掉電視或手機,一秒鐘可以敲門三次,一秒鐘可以起立、坐下,一秒鐘可以寫一個數字……”這種啟發式的發問,讓學生們在思考中尋找生活里的時間,在時間的限制中尋找生活化的事例。在這次的生活化引導中,各個同學都表現得興致盎然,并在對比中,對即將系統學習的知識有了一定的認知,對這節課有了參與的興趣,這就達到了新課導入的目的。

二、創設情境,課堂教學生活化

小學第二學段的學生因為缺乏足夠的生活閱歷,難以理解數學課本上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優化教學方式,根據這一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案降低學習的難度,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而這個階段的學生,對游樂園、玩具、動畫片等興趣比較高。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學生熟悉的或者感興趣的生活情境,讓教學過程變得生活化,變得有吸引力,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生活情境的創設不是隨心所欲的,應該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準,以學生的興趣點為依據,再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與數學思維水平等因素,去將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可以采用課堂語言提示法、肢體模仿法、生活情境再現法、小品表演法、空間想象法等將理論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

以下,筆者主要介紹如何在課堂中運用生活情境再現教學法進行教學。所謂生活情境再現教學法就是數學教師嘗試將生活中一些與數學知識相關的情境或片段搬到數學課堂中,創設情境,讓小學生好像身處生活場景之中一樣,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進而去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整個過程看起來似乎與數學課關系不大,但其實是數學知識的另一種轉化形式,是將數學知識化于無形,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解決問題。

要想創設出讓學生感興趣,又貼合數學課堂的生活情境,數學老師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對小學第二學段學生的生活體驗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能夠掌握辨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方法,并且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去辨認出另外三個方向,準確描述物體所在的相對位置。于是,筆者先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開學了,老師想到你們家去家訪,你們能準確描述出你們家的位置嗎?筆者創設了這個家訪的情境,沒有立刻讓學生回答相關問題,而是讓他們思考如何表達。學生因為沒有系統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在表達上難以說出重點,于是,筆者又提問:“同學們知道太陽從哪個方向升起嗎?”學生基于基本認知,都答出是東方。然后筆者繼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大家想象一下,當我們都面向正在升起的太陽,那么,我們的左邊、右邊、后邊分別是什么方向呢?”而后,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常識進行了討論,最后判斷出面向東時,方位是前東、后西、左北、右南。然后,筆者繼續創設情境:“我們現在要去常去的那個游樂園玩耍,但是,老師不知道游樂園在哪個方向,請同學們說一說,我們該怎么走?”游樂園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甚至熟悉的話題,學生對其位置非常熟悉,知道游樂園在學校背面。于是,學生紛紛向學校的后方看去,那里正好是太陽落下去的方向,于是,大家都能答出游樂園在學校的西面,我們應該向西走。就這樣,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基本學會了如何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表達相對位置。筆者繼續創設生活情境:“我們全班一塊去游樂園,大家都面朝游樂園的大門,眼前是西面,那么,你能準確辨認另外三個方位并且說出有什么建筑物嗎?”提問之后,筆者站在全班學生的前面,面朝西面,手指左邊,學生答南面,有體育場;手指右邊,學生答北面,有人工湖;手指后面,學生答東面,是我們的學校。通過課上這一系列的生活情境創設,學生們基本上都已經能夠結合給定物體辨認方位了。

三、強化訓練,作業設置生活化

在小學第二學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重視課堂上的教學,還要重視作業訓練環節。適當地設計合理的生活化的作業,對學生鞏固當天所學知識點、提高學習能力和解題技能等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備課的時候,就將需要布置給學生的作業提前備好。課后作業不宜過多,而要精準,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有去完成作業的動力和興趣,這樣才能達到強化訓練的目的。強化訓練,重在訓練,數學課后作業設置要生活化,要有生活意識,更要有數學思維,即數學教師所布置的作業是用來強化訓練的,不是隨機拼湊,更不能隨意在課本上或網上找例題,而應該是通過自己的精心設計,扎實準備之后所形成的題目。這些用來訓練的題型,應該是緊扣當天所學的數學知識點和能夠突出數學解題思維能力訓練的題型,應該是有一定梯度和難度層次的題型,更關鍵的是要與生活密切相關。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把每一節課上要求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點,與生活中的事物或相關生活事件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訓練中提高能力,訓練思維,提升解題技巧。

比如,在講授了《長方形的面積》一課之后,教師就可以設置這樣的作業:請同學們放學回家之后,在自己的家里找出一些表面是長方形的物體,并且選擇三種物體的表面進行測量,然后計算出它的面積,寫在作業本上。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但其實完成起來并不容易。學生們的家里肯定會有很多表面為長方形的物體,找出來,還要進行細致的測量,需要學生在掌握了課本知識的前提下才能順利完成。學生只有真正明白什么樣的圖形是長方形,明白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掌握乘法運算,才能夠完成這道課后作業。第二天,學生交上來的作業,內容就會十分豐富。學生找出的長方形可能會有餐桌面、茶幾面、書本面、鞋盒面、磚頭面、地磚面、凳子面、文具盒面、衣柜面、相框面、抽紙盒面、電視機屏幕面等。但不管學生找到的是什么,只要學生能準確測量,并且會運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就說明他們掌握了這部分知識。

又如,講授《平均數問題》這節課后,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作業:請同學們放學回家后,測量并計算一下你們家庭成員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學生回到家里之后,便會主動跟家長進行交流,并且請求家長配合測量身高,量出每一位家庭成員的身高之后,就利用自己學到的平均數計算方法,把所有家庭成員的身高加起來,得出總數,然后除以家庭成員數,得到家庭成員的平均身高數。這個測量、計算的過程,需要學生自己完成,也需要家長配合,并檢查學生的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確保計算過程簡便,計算結果準確。這樣的作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不僅可以讓學生及時地鞏固復習當天所學的知識,強化訓練,讓學生覺得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大的用處,還可以讓學生增進與家長的交流。

四、總結

生活化的教學思維在小學第二學段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數學教師只有聯系實際生活,創設生活情境,強化課后訓練,在新課導入、課堂教學、課后作業等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思維的滲透與培養,才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認識了數學與生活的關聯性,發現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數學能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作用,就會不自覺喜歡數學課,樂于在生活中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進而提升自身的數學學科能力。

[參考文獻]

郭聰斌.生活化教學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才智,2017(18):125.

劉想赟.生活化教學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探討[J].成功:中下,2018(01):149.

張潔.生活化教學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上),2018(08):164.

盛驟.生活化教學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探討[J].考試周刊,2017(A4):93.

猜你喜歡
數學教學
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直維能力的培養
踐行生活化原則,優化初中數學教學
思維導圖軟件輔助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研究
小學中段學生數學應用題教學方式解析
探究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數學教學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
數學教學中引發創造性思維的技能探究
例談數學教學中辯證唯物主義的滲透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基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的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