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中山國的源起及文化研究

2022-05-23 13:47李喬杉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26期
關鍵詞:民族融合

李喬杉

摘要:燕趙大地,古來輝煌,然而歷史上華北平原這片遼闊的土地除了出現過燕趙兩國之外,還有一個神秘的中山古國。中山國在華夏大地存在的二百多年,有著鮮明的文化特色還遺留著民族融合的印記,是周文化體系的一部分,也是華夏和北狄文化碰撞和交融的結果。筆者通過多次實地到訪與文獻查閱,重點闡述古中山國的神秘文化,以及對于當下河北博物館的發展意義對未來的思考。

關鍵詞:中山文化、 游牧風格、 民族融合、

1.源起

1.1發現

河北博物院有兩個常設陳列展,一個是《戰國雄風——古中山國》,一個是《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它們所展示的是兩個性質的中山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真正的國家,漢代則是一個同姓諸侯王的封國。古中山國坐落在今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東面山麓,是由北方少數民族白狄族鮮虞部建立的諸侯國,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很強的自主性,它持續了200多年的時間,被中原諸國滅掉過,但是也曾經成功復國,也因歷史短暫,史載記錄不多,故2000多年來鮮為人知。由于歷史短暫關于其記載只在《左傳》中只有一句關于中山國的記載:白狄始來。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通過考古工作者的不斷挖掘,在河北平山縣勘探了中山國都靈壽古城,發掘了五座中山王族墓,共出土文物兩萬余件,戰國雄風再現于世。中山國的王陵墓,共有七座王族墓,現已發掘中山成公墓,中山王厝墓。遺憾的是,墓穴已經被盜和燒毀許多,但是卻仍留有很多重要的文物。經過考古隊的進一步調查發掘,中山國被證實是從陜北起家,到晉北繁衍生息,最后跨越太行山來到滹沱河北岸。

1.2興衰

公元前770年,白狄族鮮虞部建都于新市(今正定縣新城鋪)。石是中山國先民的活動區域,因此地是周王朝統治薄弱的地區,鮮虞人于此找到了棲息之地便日漸強盛起來。而中山之名第一次出現則首見于《春秋》記錄的中原各諸侯國舉行的昭陵盟會上,提及“中山不服”,是中山第一次作為國名出現在正史上。公元前457年,中山國遭晉國征伐受重創,更是在后幾十年的征戰中受到了致命打擊,國立衰弱。直到公元前407年,魏國滅掉中山國。而七年后,中山武公重復國力,仿效華夏諸國的禮制,對國家進行了初步治理,但武公不久便辭世,桓公即位,但桓公尚小又不懂國政,因此又遭到了晉國的重擊,中山國因而又退入太行山中。后幾經起伏的中山國在公元前380年前后由桓公成功復國,在被滅的20多年間,桓公勵精圖治、臥薪嘗膽、終于重新復興了中山國,之后趙國曾兩次進攻中山國,但是都沒有成功,中山國力漸達鼎盛是中山國君厝繼位時期,在位時期帶領國家克敵燕國,擴地百里并掠奪大量財富,一時之間中山國國力到達了頂峰。但中山國輝煌是短暫的,隨著燕國國力日漸恢復,陸續收復了部分被中山國占領的土地,此時的趙國自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之后國力大增,且趙國一直視中山國為心腹大患,征伐中山國只是時間早晚,經過200余年的征戰時間,趙國最終滅亡中山。

2.文化

2.1軍事

古中山國有著豐富的武器裝備,從遺址出土的各種器具也充分證明了中山國的文化以及制作工藝有著很高的文化參考價值,中山國兵器做工精致,攻擊和防御的器具有很多,且不斷地精進和改良。同時車馬器也是一大亮點,中山國雖然面積不大,卻也被成為“千乘之國”,說明其有一定的軍事實力和地位。中山國鮮虞人是游牧民族,游牧文化在軍事武器中也多有體現,中山國國力強盛時,便有兵強馬壯之名,其出土的戰車十分精美,和其他的諸侯國不同的是,其車馬整體偏小,長寬比例也和其他國不同,是由于中山國位處山地,小車,便于行駛和作戰,從這也能反映中山國與其他中原國家的文化差異。豐富且精美的武器裝備,靈活多變的作戰術,巧妙的城防設施,使中山國可以不斷地開疆拓土。同時作為游牧民族的先民們,他們作戰靈活多變,城市設施巧妙布局,中山國雖面積小,卻可以在當年開疆拓土,與中原抗衡,也充分說明了其軍事力量強大。

2.2文化

中山國是一個由鮮虞族結合本地建立的游牧部落背景的諸侯國,中山國遷入后努力和中原接軌,接受了中原文明,也遺存了一些自身特有的文化習俗。卻擺脫不了戎狄部落骨子里的天馬行空。中山國保留了山神崇拜,國都外有用牲畜和玉器進行祭祀的專門的祭祀場地,從出土的大批書寫或刻印有文字符號的文物也可以看出其文字與中原地區相同。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山王錯墓出土《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頗具代表性:此方案座以精美著稱,出土時只剩下了案座,案座底部為圓環,由四只神態溫和、四肢蜷曲的梅花鹿承托,底座外壁上裝飾連云紋,柔中帶剛、雅麗娟秀。底座裝飾卷云紋,站立四條獨首雙尾的神龍,整件案座結構復雜,龍飛鳳舞,體現了中山國人做事如敬神,還體現的是國相邦對王的忠心耿耿;它并不只是一件精美至級的青銅方案,更是錯金銀工藝中的一件瑰寶。

中山人崇山,并把山的形象賦予到了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他們的城邑依山而建,房屋上裝飾著各種山形圖案?!吧健弊中纹饕沧鳛閲叶Y器展示了中山王宮文化的特點,顯示出了中山國王的權威、身份和地位,彰顯了不可侵犯的雄偉氣勢。較具代表性的有《山字形青銅器》,以巨大的體量,格外引人注目,這種山形器作為一種祭祀禮器,從商周時期就已經普遍流行于我國中原地區了。

3.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經濟文化跨越式發展,人們在文化旅游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已經不滿足于自然風光和景區名勝,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轉向博物館紀念館。河北博物院成立時間較長,經過多年來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古中山國文化作為石家莊地域文化的根基和靈魂,不斷進行挖掘和弘揚;也和西柏坡文化一道結合起來打造石家莊的歷史名片和文化品牌?!吧健弊中纹鳂酥驹谑仪f,已經做為地標存在,在對外宣傳以及特色產品上也充分挖掘和發揚中山文化,具體包括石家莊的中山路以及其路標,由此,中山文化歷史的厚重熏陶每一位石家莊人。

總結

河北地形地貌千姿百態,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歷史文化異彩紛呈中山文化是河北的歷史文化名片,中山文化燦爛獨特,河北博物院的館標“山”字形器和北正門的那對錯金銀雙翼神獸均是中山國王陵出土的文物,彰顯了中山歷史文化在省會石家莊的重要性。中山國這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千乘之國,能和萬國比肩而立,除了其深深植根于先民和后民的民族情感外,更有風姿多彩厚重綿長的文化內涵。

猜你喜歡
民族融合
道德風俗的嬗變與渤海民族的消亡
淺析秦漢到魏晉南北朝印章藝術風格變化的原因
普通話是我國民族融合的產物
元代科舉中實行民族傾斜政策的原因分析
淺談古代少數民族改漢姓
淺談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淺談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政策對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的積極作用
試論金代法律情理觀念
淺析中國古代南北戰爭中的歷史地理因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