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數學之美

2022-05-23 02:34王雅楠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26期
關鍵詞:美的數學教學

王雅楠

一些學生不喜歡數學,很大程度上是覺得數學枯燥、抽象,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具有有趣的情節、吸引眼球的故事,有的是重復的做題。我們的一些數學教學也確實留給孩子們這樣的印象。張奠宙教授曾說過:我們如果把數學打扮起來,就是一位光彩照人的科學女王。但是如果你僅僅把數學等于邏輯,等于枯燥的幾條公式,那么這個美女就變成了沒有靈魂的軀殼。一直以來,我們只把數學當成一門應用的學科工具,而完全忽略了它自身的美。在教學中若能讓數學回歸本真,帶領學生感悟數學文化與精神,逐步的教育熏陶中感悟數學的魅力,孩子們會發現數學的別樣風味。以下是我在數學課堂中的一些構思及想法。

一、美麗搭建,走進數學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若想達到某種教學目的,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是必要的。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首先應該創設一個數學審美的情境。其主要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整潔透亮的教室和齊全、完好無損的教學設備能夠幫助孩子們迅速進入到數學的狀態中,對美化心靈有積極的催化作用。心理環境則指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情況,身為教師為人師表,但不應該給學生一種高高在上、十分嚴肅的感覺。應該讓學生樂意親近,才不會給學生造成過大的心理負擔,利于學習目標的實施與達成。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飾不同角色,教師擔當數學教學中的審美主體,而學生擔當的是數學學習的審美主體,這樣能夠通過共同的教學活動將兩者凝聚在一起,為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美打下鋪墊。

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根據人的審美心理創造教學情境,人的心理結構具有抽象性、具體性和形象性。一些直觀、具體的事物往往會給人一種美的感受。所以,教師應把那些抽象到難以理解的知識適當的利用一些圖形或者是模具等組織直觀性教學,以便引領學生進入深度學習之中。

二.美麗引領,親近數學

教學常用手段——多媒體。具有聲、色結合的能力,通過對圖像的展現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學習中,激發學生興趣。利達芬奇說:“黃金分割是美的原則,一切符合黃金分割值的圖形都是最美的圖形”。所以我在講授“黃金比”這節課時,先展示了一段視頻:楊麗萍的孔雀舞??赐旰蠼o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舞跳得怎樣?楊麗萍長得怎樣?舞美效果怎樣?同學們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美!然后我又提問:”想知道為什么美嗎?”,于是我出示了幾個數據:楊麗萍身材各部分的數據,舞臺中心與舞臺背景及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同學們計算它們的比值,發現有什么結果?同學們的好奇心被激發起來,我趁勢引入了“黃金分割”這個概念,帶領學生一起領略了“黃金分割”的美。這節課在多媒體創設的美的境界中使學生感悟數學之美,達到了“我要學”的目的。

又比如在學習工程問題時,我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分析題意;在學習分配等問題的應用題時,我又采用列表或圖形來幫助學生分析題意,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中富有秩序的美,并在這種美當中輕松地解決了較繁瑣的數學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挖掘教材深層次的多元教育因素,有意識地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使美的情感得到升華,促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提高和發展。

三.美麗導航,內化數學

數學問題往往來源實際生活,成為每個人不可缺少的工具。計算自家的地面面積,若想鋪一種規格的地磚,需要鋪多少塊;學習黃金比后,對美有了更加深入的感知,回家給媽媽量身高,根據黃金比測出媽媽穿多高的鞋子會給人更美的視覺效果。如教學《探究規律》時,把游戲“空當接龍”搬進了課堂。我把找數字規律的,圖形規律的問題設計成不同的空當接龍,分配給各個學習小組。在“玩”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變化的基本特征及找變化規律的基本方法,不僅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又體驗到數學活動中的探索與創造。這樣有意思的應用會促進學生在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直到解決問題。學生會發現數學給人帶來的美,體會它存在的價值。

四.美麗落實,應用數學

據說古希臘數學家帕普斯是丟番圖最得意的一個學生。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跟隨丟番圖學習數學。有一天,他向老師請教一個問題:有四個數,把其中每3個數相加,其和分別為22、24、27、20,求這四個數。這個數學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具體做起來卻有一定的復雜性。帕普斯請教丟番圖有沒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解答這個問題。于是,丟番圖提出了一個巧妙的解法,他不是分別設四個未知數,而是設四個數之和為x,那么四個數就分別為x-22、x-24、x-27和x-20,于是有方程x=(x-22)+(x-24)+(x-27)+(x-20),解之得x=31,從而得到四個數分別為9、7、4、11。帕普斯對老師這種漂亮的解法佩服的五體投地,從而更加堅定了畢生研究數學的信念。直至后來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數學家。這就是“出人意料”、“令人震驚”的美,解出這樣的題真的是一種極大的精神享受、一種美的體驗。

在本學期我講授的《黃金比》這節課中,在應用黃金比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環節上,我選用了這樣一道題:一位女明星打算走紅地毯,已知她的身高為160厘米,她的軀干與身高的比為0.58,要使得這一比值恰好接近0.618,從而獲得最佳美感,她應該穿多高的高跟鞋?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擔當設計師的情景,孩子拿到這個題,很有興趣的動起筆開始算,當我解開答案的那一刻,學生為做出這道題而獲取了滿足感,同時對黃金比帶來的美的享受更加深刻。最后,我提出了要他們回家給自己的媽媽設計一下穿多高的鞋子更漂亮,他們都很樂意,有不少學生第二天來向我交流他的媽媽適合多高的鞋子。這使我覺得我講的這一節課是很有價值的,孩子們將課上所學應用到了實際生活中,在生活中創造美,體會美的存在。

五.創新精神,美麗數學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從這個層面上理解,在數學的教學中,通過對小學生實施教育和影響,促使他們去認識數學領域的新發現、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數學的一般規律,培養一定的數學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數學素質基礎。教學中,應實現由“教”引渡到“學”的過程。創造一個適合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在不斷的自主創新中,享受數學之樂趣,深入感悟數學之美。

《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也指出:作為數學欣賞,使學生感受數學教學中數學的思想方法,領略數學命題和數學方法中美的價值。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有必要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教學的美育功能,這樣不僅可使學生獲取美的享受,還可以汲取知識,開發智力,促進“德、智、美”諸方面的協調發展。

猜你喜歡
美的數學教學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這美的朋友 這美的如畫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教育教學
炫美的花在這里悄然盛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