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踐

2022-05-23 02:47顧建英
中國應急管理科學 2022年2期
關鍵詞:小學教學生活化教學道德與法治

顧建英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大部分內容取材于學生的生活。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以學生的視角為切入口開展相應的教學,并注重讓他們運用個人的生活認知,解讀知識,使他們從道德與法治的角度觀察生活,運用生活的感悟加深對此門課程的理解,最終達到提升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教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生活性的學科。教師可以以生活化教學方式為“鏡子”,讓學生在學習此門知識的過程中反思生活,糾正錯誤認知,增強行為約束能力,也能真正讓他們在知識的學習中獲得價值觀的塑造,提升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

一、道德與法治課堂開展受阻因素

1.教育思想滯后

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往往能夠使教師設計授課計劃時,更尊重學生學習規律,從而有針對性根據學科特點強化教育效果,幫助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活動中更好保證學習質量。但現實情況是,很多教師仍然受傳統教育思想的約束,所以在思想滯后的影響中,無法通過有效的教育形式豐富課堂內涵。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學生思維十分活躍,枯燥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會嚴重抑制其參與積極性,而且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內容,也使其無法與自身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既無法保證學習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在教師灌輸式教育環境的參與中,嚴重抑制自身個性發展。如果教師不積極對教育思想進行轉變,則會影響學科開展的教育意義,也會忽略學生學習要求,使無法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教學活動,影響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并阻礙道德素質與法律意識的提升,需要引起教師注意,以避免影響正常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學習態度不積極

積極的學習態度,往往是建立高效課堂的重要基礎。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價值理念,所以更需要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堅定理想信念,才能避免錯誤思想對其進行荼毒,使學生能夠始終在健康積極的環境下健康成長。而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在良好綜合素質與法治意識的養成中,為今后順利參與社會生活打好基礎。但枯燥且單一的授課形式,往往很難貼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原本比較有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活動,無法展現學科的教育意義。學生在這種無法展現自身價值觀點與自主學習意識的課堂中,往往會存在學習態度不積極的情況,不僅很少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索,也不會將其與現實生活進行緊密聯系,不僅忽略道德與法治學科自身的應用性,也使學生無法在學以致用中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從而影響教育效果,并使學生難以找到良好學習方法的同時,使教育質量與實效性大打折扣。

二、生活化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施路徑

1.教學目標生活化,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在教學目標的設定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學生的生活為切入口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生活習慣,真正發揮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作用。對此,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教學內容,觀察學生的生活,尋找兩者的契合點,構建生活化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反思個人的行為,逐漸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

2.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良好體驗情感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有些內容比較難懂,比如父愛、母愛等。對此,教師可以引入生活化的內容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真正將這種體驗理解生活化內容,培養其良好的情感體驗,促進小學道德與生活化教學質量的提升。

3.教學方式生活化,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生活化情景教學方式是教學方式生活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情景教學方式,讓學生不由自主地走入相應的情景中理解相應內容。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觀點,并據此進行相應的學習方法指導、價值觀的糾正,真正讓學生構建生活感受與知識點的聯系,促進學生規則意識的形成。

4.教學評價生活化,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部分教師往往以學生的成績入手開展評價,并不關注學生在生活中的道德表現,導致教學失去意義。對此,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表現入手進行打分,更要深入分析學生生活表現背后的動機,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獲得正確的價值觀,獲得行為約束能力的提升,最終達到增強教學實效性的目的。

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方面一,注重評價主體的多樣化。教師可以納入學生的評價、家長的評價,讓學生意識到個人行為的錯誤性,并積極地改正。方面二,分析行為動作的原因。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生活中的行為,分析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需要與學生溝通,在了解他們所思所想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引導,真正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比如,班上總有個別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影響了白天正常的學習節奏和效率,因此在上五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一課《自主選擇課余生活》時,教師就直截了當地問學生:“我們在一年級學習時同學之間起點都是相同的,差距很小,為什么有的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基本素養和學習成績的差距卻越來越大了呢?”學生經過討論和反思后終于找到了原因:是課余時間能否充分、有效利用慢慢拉開了同學之間的差距!沉溺于打游戲只能浪費時間,損害身心健康,阻礙自己進步與成長。此時學生恍然大悟,不覺激發了學生珍惜時間、熱愛學習的意識和積極性。

總而言之,生活化課堂的建立,可以很好使學生在比較熟悉的情境下進行對知識的學習,使原本比較復雜的道德與法法治知識更適合學生探索,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熱情快速提升的目的。因此,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能夠很好使其始終在積極的心態下健康成長,并有意識地對自身發展方向進行規劃,能夠在堅定的理想信念下,成長為國家需要的高素質學生。因此生活化授課方法的使用,能夠更好發揮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開展意義,值得教師進行研究與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寧.探析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9).124.

[2]柏靜然.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J].語文課內外.2019,(22).249.

[3]潘卓翡.小學品德實踐性活動”生活化”的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6).172.

猜你喜歡
小學教學生活化教學道德與法治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淺論小學課堂激勵性評價遵循的原則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