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創新研究

2022-05-25 06:37張君博霍學浩高宇星
江蘇高教 2022年5期
關鍵詞:導學導師共同體

張君博 ,霍學浩 ,高宇星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a.馬克思主義學院;b.黨委研究生工作部 西安 710126)

研究生教育作為最高層次的國民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才兼備高層次人才和開展創新創造的重要使命,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也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導學團隊是導師和研究生共同參與組成的學術性群體,是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學術研究為依托、以導學關系為紐帶的師生群體,凝結著團隊師生共同的學術方向、價值理念和文化傳承。導學團隊不僅是導師和研究生開展學術研究、科研攻關和互動交流的重要載體,也是承載師生學術理想、科研追求和精神家園的育人共同體。加強導學團隊建設是高校依據研究生培養特點和規律,推動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

一、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的內涵

共同體(Community)一詞最早由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提出,將共同體定義為充滿溫情、相互信任和高度認同的生活空間[1]。20世紀90 年代,塞吉·歐維尼將“共同體”一詞引入教育領域,提出“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y)”概念。對于學習共同體的研究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它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知識是社會建構的,學習是實踐當中的意義協商”這一觀點相對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的獲取是主動建構而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個人在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時,必須要與群體或者共同體進行有意義的溝通和協商,從而在互動過程中追求知識建構的合理性,即“所有合法性的知識都需要經過協商”[2]。知識的建構方式包括個體建構與協作建構,學習者之間的互動和所處情境對于個體建構與協作建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建構主義理論的影響之下,學習者組成的共同體即“學習共同體”成為教育改革與實踐的熱點問題。

不同于本科階段以課程學習為主、輔以實習與實踐環節的培養模式,研究生培養模式以導師制為依托,研究生在學習中立足于以導師為核心的團隊內部互動,通過團隊合作進行研究性學習,重點是培育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研究生所處的學習共同體“可以促使群體基于對一系列問題的共同關心或者是對一個主題的興趣,產生持續的交互關系,發展質疑精神,從而加深他們的專業知識,并對共同體產生歸屬感”[3]。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是在學習共同體的“意義協商、價值共享、文化傳承”的理念上形成的,以“導師+研究生”的導學團隊作為促進師生發展的共同體,是在學習共同體之上的延伸,包含著主體之間和主體內部多種層次的共同參與。導師和研究生對導學團隊有著天然的認同、依附和歸屬關系,使導學團隊成為自發或有組織生成的、相對穩定的、兼具繼承性和發展性的育人共同體。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不僅是學習共同體,還是承載團隊集體記憶的情感共同體、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的學術共同體、共享團隊價值觀念的文化共同體、助力研究生全面發展的成長共同體四個維度(見圖1)。

圖1 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的內涵

1.承載團隊集體記憶的情感共同體

導學團隊承載著師生共同的集體記憶,良好的導學團隊氛圍是師生共同集體記憶生成和存續的現實基礎。師生對于導學團隊具有主體間性,在共同參與團隊建設、活動組織、交流研討的長期過程中,能夠構筑起基于信任與認同的共同情感和師生之間“理性的親密”關系[4],通過積極正向的情感體驗促進導學團隊成為維系師生關系、共享師生情感、承載團隊集體記憶的情感共同體。

2.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的學術共同體

良好的導學關系是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依托。導學關系作為研究生階段核心的社會關系,存在于導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過程中[5]。導學關系既是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也是一種相互合作、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伙伴關系。師生共同開展原始創新和顛覆性創新,是導學關系中師生學術追求的至高使命[6]。導學關系使師生之間從以課堂為載體的單向知識傳授向以導學團隊為載體的師生雙向賦能轉變,使導學團隊成為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的學術共同體。

3.共享團隊價值觀念的文化共同體

團隊優秀文化是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傳承和發展的內生動力。導師既對研究生在做人、做事、做學問方面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又會與研究生所持有的文化相互交織形成共同體內獨有的隱性文化[7]。導學團隊通過師生長期在研究領域的持續努力,在學術研究層面不斷積累沉淀的同時,在價值層面持續凝練和升華,必將產生共性的價值追求、行為方式、團隊理念等基本共識,在文化層面創造出共性與個性并存,具有豐富內涵和特色的導學文化,構筑激發團隊師生努力奮進和超越自我的精神家園。

4.助力研究生全面發展的成長共同體

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的目標。導學團隊的功能并不局限于輔助研究生按時完成學業,而是要為研究生成長發展提供全方位指導。對學生的全方位指導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術熱情以及科研活動的投入[8]。依托導學團隊的物理空間、儀器設備、學術積累、科研基礎等“硬資源”和導學關系、文化氛圍、共同價值、發展理念、社會影響等“軟實力”,能夠對研究生樹立理想信念、塑造健全人格、培養知識能力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幫助研究生建構起成長發展所需的現實基礎和意義世界,促進研究生內在自我的發展以達到真正成人的價值目標。

二、建設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的意義

當前我國研究生培養存在管理與教育分離未形成系統合力、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分置未達成組織合力、場域分散未構成活動合力等問題[9]。同時,在研究生管理方面,以“輔導員+學生”的行政班級為單位開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班級成員的思想狀況和現實需求不盡相同、時間和空間上難以聚集、日常交流溝通缺乏、教育活動難以組織、精細管理難以實現等問題。與單一的導學關系相比,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從“一對一”的“導師—學生”模式向多元角色團隊轉變,從導師針對學生的單向指導到團隊成員共同學習成長,價值導向從導師單一的價值觀導向向通過協商的團隊“共同精神”轉變,共同體中成員的身份從單一身份向多重嵌構的多元身份轉向,滿足了當前研究生教育合作研究、深度學習和全方位育人的三重需要。

1.合作研究的需要:從單一的知識傳遞轉向“意義的協商獲得”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知識傳遞。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作為合作研究的團隊,團隊成員在互相協助、溝通的過程中,使意義建構更為符合事物的本來面貌,最終指向“意義的協商獲得”。導師與研究生在學術上相互研討,在科研中共同合作,在平等交流和智慧碰撞中共同進步,在導學團隊共同的學術追求與科研實踐中實現教學相長。

2.深度學習的需要:從簡單的知識獲取轉向研究性的“深度學習”

對知識的深度學習是研究生培養的基本要求。深度學習包括學習者對于知識的遷移和整合,要求學習者理解創建知識的對話過程,批判性地審視知識建構的邏輯,同時對自身的學習過程進行深度反思。單一的導學關系對于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建構深度學習的能力培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處在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中的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觀察共同體中其他人的知識建構過程而對知識的形成有更加整體性的把握,在觀察他人的同時反省自身,有利于使其從簡單的知識獲取轉向研究性的“深度學習”。

3.全方位育人的需要:從狹隘的學習場域轉向“生活世界”的全面建構

理想的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的作用價值不僅局限于學習領域,而應該包括轉向導師與學生“生活世界”的全面建構?!吧钍澜纭敝饕侵浮白鳛橐环N共同文化生活背景的個體互動及實踐場域”[10]。在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的形成過程中,無論是作為導師還是學生,在主體的互動過程中會逐步共享價值理念,形成團隊特有的共同文化和團隊精神。這種共享價值和文化的“生活世界”對于個體而言有著鑄就慣習、凈化觀念、反省文化、覺察自我等潛在影響,對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實效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優秀的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作為團隊文化的載體,一方面承擔著傳承和創新團隊理念共識的重要職責,通過導學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團隊師生的價值和追求,形成導學團隊獨特的氣質和品性;另一方面能夠促進研究生的社會性情感培育,增強研究生的集體情感體驗,為研究生成長發展提供溫馨、和諧、愉悅的環境支持。

三、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架構

聚焦以合作研究、深度學習和全方位育人為指引的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強調促進導學關系、傳承導學文化和引導研究生全面發展的價值遵循與發展目標。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包含三個層級,即以良好的師德師風建設為基礎,以構建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情感共同體、基于良好培養模式的學術共同體、傳承團隊理念共識的文化共同體和體現出色管理水平的成長共同體為支撐,以突出的團隊業績成果和育人成效為導向(見圖2),為新型導學關系構建和開展研究生導學團隊建設提供了參考。

圖2 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的層級劃分

1.基礎層級

良好的師德師風是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睂熓茄芯可砷L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也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更是導學團隊運行發展的主導者。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同樣也是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的關鍵核心。良好的師德師風一方面能夠引領導師隊伍素質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能夠促進研究生群體的健康成長,是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導學團隊落實培養任務的根本保證。導師應當以“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和“四個”相統一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響學生,做學生為人為學的表率。

2.支撐層級

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的支撐層級涵蓋和諧的師生關系、優秀的培養模式、先進的團隊文化和出色的管理水平四個方面,分別在凝聚師生集體記憶、促進師生教學相長、推動團隊文化傳承和加強團隊日常管理等方面為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建設提供內在支撐。

一是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的情感紐帶。作為一種互動關系形態,師生關系是導學團隊存續和發展的重要支撐。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開展知識學習與學術研究,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時,通過導師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思想認知、價值理念、理想信念、健全人格等方面獲得成長和發展。在此過程中形成和諧的導學關系,體現了導師和研究生之間在信任基礎上的相互理解,在平等基礎上的相互尊重和在認同基礎上產生深厚的師生友誼。

二是優秀的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是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的重要任務。導學團隊作為高校研究生培養的基本單位,是孕育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載體。一流的大學要以培養一流的人才為己任,一流的人才得益于優秀的培養模式。優秀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一般具有三個方面的共性要素:首先,有導師的系統指導,引導研究生進入科學前沿,指導研究生開展研究工作;其次,為研究生提供參與學術研究和科技實踐的機會,指導研究生在學習實踐中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和規范,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再次,搭建豐富的學術交流平臺,引導研究生關注學術前沿,拓展研究生學術視野和格局。

三是先進的文化傳承。團隊文化是導學團隊在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學術理想、價值追求、工作方式和行為準則等的復合體,也是指引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發展方向、激發師生團結奮進的內生力量,更是導學團隊師生共同守望的精神家園。和諧奮進的團隊文化能增強導學團隊的凝聚力,促進導學相長,提升導學團隊的外在形象,是導學團隊育人內涵的重要體現。先進的團隊文化內在體現出鮮明的理念共識,能夠引導師生面向國家和社會重大需求,樹立遠大的學術理想和人生志向;外在體現為各具特色、內涵豐富且具象化的團隊文化,作為團隊特有的標簽,能夠充分展示團隊形象,強化師生對團隊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長期體現在一代代師生對團隊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使團隊文化不斷得到認同、豐富和發展,逐步內化成為團隊師生身上所特有的品性。

四是出色的管理水平。管理機制是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的運行保障。出色的管理水平是保障導學團隊內部各項事務正常運行,充分發揮成員間的互補優勢,促進個體和團隊協同發展的重要基礎。出色的管理水平一是體現在完備的規章制度,明確師生在團隊中的角色定位和行為規范,降低團隊組織和運行成本,提高團隊效率;二是體現在科學的激勵機制,能夠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激發團隊的內在潛能,促進團隊創新能力的提升;三是體現在嚴格的學術規范,恪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是師生應當始終堅持的底線,也是團隊推進各項工作和開展日常管理的基本遵循。

3.導向層級

突出的團隊業績是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建設成效的直接體現。團隊業績是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在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成果、實現的進步以及做出的貢獻總和,是對導學團隊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最直觀、最顯性的表征。導學團隊是高校開展科學研究和研究生培養的基本單位,產出重大科研成果、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導學團隊的根本使命。優秀的科研成果必然要解決制約科學和技術發展的重大問題,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優秀的創新人才必然要為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因此,豐碩的科研成果、卓越的育人成效和積極的社會貢獻是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建設發展的重要導向。

四、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建設路徑

1.培育導學文化

導學文化是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在導學團隊建設中發揮著紐帶、支撐和導向作用,是高校開展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建設的重要依托。從學校層面來看,培育導學文化就是要將其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將導學團隊師生在長期開展學術和科研過程中所凝聚的精神力量、理念共識和優良師德師風匯聚成為校風學風建設的重要基礎,通過加大對導學團隊育人文化的宣傳和弘揚,在校園范圍內營造出良好的導學育人風尚,讓優秀的導學團隊脫穎而出,使和諧奮進、尊師重教的導學文化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從團隊層面來看,要發揮師生在文化創造和傳承中的主體作用,深挖導學團隊所特有的文化內涵,指導和幫助導學團隊及時總結育人經驗,凝練育人特色,挖掘育人故事,注重傳承發展,使導學文化成為導學團隊師生身上所特有的文化標簽。通過學校和團隊兩個層面的導學文化培育,讓導學文化真正發揮出影響師生、塑造師生、成就師生的文化育人功能。

2.集聚育人資源

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由于缺乏育人資源,一些導師和團隊常面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從供給側出發,為導學團隊提供菜單式的育人資源服務,促進導學團隊開展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是導學育人資源池建設的初衷。首先,豐富資源內容。導學育人資源池應盡可能多地容納促進研究生成長發展和團隊建設的校內外育人資源,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咨詢與團體輔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生文體活動、校內外參觀學習、企業實踐等促進研究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資源。其次,提高資源質量。高校應按照資源類別和來源,對導學育人資源池提供的服務內容和價值導向進行嚴格把關,確保各類資源服務能夠達到良好育人效果和預期成效,建立科學的服務評價反饋機制,及時摒棄低質量育人資源,持續更新完善資源內容,提升優質資源的數量和使用率,確保資源池服務質量。最后,拓寬資源渠道。導學育人資源池的建設要充分發揮團隊師生、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育人優勢,使資源池成為匯聚育人合力,共享育人資源的平臺。

3.加強隊伍建設

思政育人隊伍建設是落實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各項職責和任務的根本保障。首先,組建育人隊伍。導學團隊思政育人隊伍應以導師為核心,根據導學團隊的規模和組織形式進行靈活選配。一方面可選拔導學團隊中政治素質強,具備一定管理能力且有意愿投身團隊公共事務的教師擔任團隊兼職輔導員,專門負責導學團隊日常建設和學生事務工作,另一方面可在研究生當中選配團隊思政助理,協助導師和團隊兼職輔導員開展工作。其次,明確工作要求。通過明確思想價值引領、心理健康教育、學術道德規范、就業創業指導、團隊文化建設、管理制度制訂、師生黨支部建設等導學團隊思政育人工作要求,形成“思政教育+學術研究+日常管理”的導學團隊育人模式,指導團隊思政育人隊伍開展工作。再次,要加強隊伍培訓。將導學團隊思政育人隊伍中的導師、團隊兼職輔導員和研究生思政助理納入培訓計劃,開展日常培訓學習,提升導學育人隊伍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最后,注重評價激勵。出臺導學團隊思政育人隊伍評價體系和考核標準,配套專門政策,劃撥專項經費,激發師生共同參與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建設的積極性。

4.注重信息化賦能

高校應重視信息技術在研究生教育培養中的促進作用,用信息化賦能導學團隊育人共同體建設,促進導學團隊各項育人工作的高效開展。首先,建立管理系統。通過信息化系統加強對導學團隊的服務和支撐,導師和團隊兼職輔導員應具備相應的系統管理權限,能夠對團隊成員進行信息查詢和日常管理,掌握研究生學習生活狀況,通過信息化手段開展團隊管理工作。其次,構建評價模型。將結果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對導學團隊各類數據的挖掘和分析,以數智結合的方式對導學團隊育人工作進行畫像,探索更加科學的導學團隊評價模型,使導學團隊評價更加準確和直觀。再次,注重展示交流。導學團隊利用虛擬現實、網上展廳等信息化手段加強團隊宣傳,展示團隊風采和育人成效,推動導學團隊間的學習交流。

猜你喜歡
導學導師共同體
執著創新 堅毅豁達——追憶我的導師郭景坤先生
愛的共同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三角函數考點導學
“概率”導學
中華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V eraW an g
導師榜
函數知識快樂導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