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運動康復聯合關節松動技術治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效果

2022-05-26 19:17許廣軍
健康護理 2022年5期

摘要:肩峰下撞擊綜合征是肩關節常見病變,臨床已經對該疾病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內源性機制是導致患者發病的重要因素,即原發性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發生率高。本文對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發生原因進行綜合分析,研究該疾病的診斷方式,提出醫學運動康復聯合關節松動技術治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方法,明確其治療效果,為臨床治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醫學運動康復;關節松動技術;肩峰下撞擊綜合征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SIS)是臨床常見肩部病變,該疾病又名卡壓綜合征及肩疼痛弧綜合征,該疾病在1972年Neer提出,是多種因素影響下的肩峰間隙窄小病變,病情加重會導致患者肩峰滑囊無菌病變或者肩袖損傷及撕裂,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1]。SIS在肩關節疾病發生率中占比40%左右,隨著我國醫療水平不斷提升,影像學技術高速發展,臨床對該疾病的研究比較深入,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發生率提升。SIS疾病發生原因復雜,臨床診斷疾病難度較大,加之臨床治療方法具有多樣性,為幫助患者認識SIS,還需自疾病發生原因角度著手,針對病因及診斷技術,采取醫學運動康復聯合關節松動技術治療,提升疾病治療效果。

1.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發生原因

自病因學角度進行討論,將SIS分為原發性疾病及繼發性病變。本文針對兩種病變的發生原因針對性分析:

1.1原發性撞擊綜合征

原發性撞擊綜合征(SIS)與人體骨結構異常相關,主要是患者肩峰下間隙大小肩峰分型及劍鋒指數等較高。肩峰下間隙大小直接影響SIS是否發病,臨床報道顯示,肩峰下間隙在0.7cm以內時,診斷SIS及肩袖損傷的準確率比較高。一旦肩峰下間隙在0.5cm以內,提示患者發生廣泛性肩袖撕裂。對此,肩峰下間隙大小與SIS具有相關性,狹窄程度小,發病率高。在肩峰分型上,肩峰的形態比較統一,多采取Bigliani分型標準。I型是平直型、肩峰形態比較平直,下側較為光滑[2]。II型是呈現彎曲態,肩峰形態為凸面向上,下側表面光滑。III型是鉤型,肩峰末端呈現鉤狀,下側不平整。III型肩峰發生SIS的概率高,主要是III型肩峰前側的鉤狀位置使肩峰下縫隙小,肩峰對肩袖、下滑囊長期擠壓,導致患者發生損傷,最終形成SIS?,F階段,臨床對肩峰傾斜程度引起關注,關節盂最大直徑上,將關節盂作為中心點,在中心點水平方向劃線,自肩峰下表面引出一條線,可觀察垂線與直線是否存在傾斜角,傾斜角度也是診斷患者SIS的重要因素。正常人群的肩峰傾斜角為33.5°,SIS患者的傾斜角度為28.5°。肩峰傾斜角度小,則發生SIS的概率高。肩峰指數是患者仰臥在病床,手臂貼在兩側,自中立位下對肩峰外側到關節盂平面的距離進行對比的比值,肩峰指數在0.76±0.08范圍發生SIS的概率高[3]。原發性撞擊綜合征與軟組織因素具有相關性,肩袖損傷后,人體肌肉能力減退,肩關節的穩定性降低,肩關節在活動過程中會發生撞擊與磨損,使肩袖損傷不斷加重。

1.2繼發性撞擊綜合征

人體肩關節反復過頂運動容易導致盂肱關節穩定性降低,肩部過頂運動也容易導致肩袖與喙肩弓發生撞擊,導致肩峰下滑囊及肩袖損傷,誘發SIS。長期過頂運動的群體發生SIS的概率高,尤其是長期游泳及長期投擲的群體。自總體上看,原發性SIS的發生率高,主要是其發生因素復雜,而繼發性SIS的影響因素小,便于診斷疾病。

2.SIS診斷方法

患者常見的表現是肩部疼痛及活動量不足,疼痛一般在肩峰下間隙及肩部前側發生,患者在舉上臂及外展時可能發生疼痛,臨床還需及時診斷SIS患者的體征,患者取坐位,手臂在肩胛骨平面強制抬高及內旋,發生疼痛則代表Neer為陽性[4]?;颊咴谧粻顟B下,肩部被動運動前屈90°,對患者肩部強制內旋分析,一旦患者出現明顯的疼痛,則代表發生病變?;颊咧鲃油庹辜绮?,活動范圍在60-12°時,肩部發生疼痛則代表發生病變。取患者坐位,對患者患側肩胛骨施壓,適當抬高肩胛骨上臂,一旦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撞擊后發生明顯的疼痛,則代表發生病變。上述檢查方式一般是生理性檢查,影像學技術等檢查效果比較顯著。比如,通過關節內鏡檢查,觀察患者的肩峰形態及是否出現骨贅等,判斷患者是否發生病變。關節鏡是有創檢查技術,臨床往往在治療疾病時使用,使用率不高,肩關節造影是診斷肩袖損傷的有效方法,但可能存在假陽性或者假陰性的問題,缺陷也比較顯著。針對一些特征比較明顯的SIS患者,通過X線檢查可觀察患者病變情況。X線檢查操作比較方便,病人吸收的射線量比較低,但可以自特定的方向對肩部進行檢查,判斷肩峰形態及肩峰下狹窄程度。CT檢查功能不斷完善,通過容積再現功能可以對關節骨性進行分析,自任意角度對肩關節進行觀察。CT操作方法相比MRI更為簡單,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MRI檢查優勢較高,主要是該技術的分辨率高、無輻射、成像清晰,可觀察病灶位置的病變程度,分析關節滑膜再生情況及骨質信號,對肌腱損傷程度進行分析,適合早期診斷SIS。

3.醫學運動康復聯合關節松動技術治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方法及效果

現階段,臨床對SIS疾病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常見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及保守治療,但手術治療風險大,針對病情相對較輕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療,包括口服消炎藥等治療方法,但單一藥物治療往往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采取醫學運動康復聯合關節松動技術治療技術有利于 提升疾病治療有效率,具體方法如下。

3.1醫學康復運動治療

醫學康復運動治療作為一種標準及系統化的康復體系,是現階段先進的醫學技術,康復治療師通過各類運動康復療法,對患者有計劃性的指導,通過主動練習及訓練方法,達到激活患者機體功能的目的,促進患者病情康復?,F代醫學康復運動治療理念起源于1980年,美國將這種治療理念稱之為練習治療[5]。在應用醫學康復運動治療前,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完善相關的功能檢查,并對患者的肌肉力量及耐力等綜合評估。訓練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熱身,隨后是專項訓練,最后是放松訓練。訓練頻率及時間一般是康復治療師制定,通過嚴密的康復運動治療計劃,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醫學康復運動治療在臨床骨關節疾病中廣泛應用,尤其是對兒童及青少年具有良好的干預效果,通過醫學康復運動治療有利提升年輕人機體功能,保持最大骨量。絕經前后的女性采取醫學康復運動治療也能改善骨量流失的情況。常規醫學康復運動治療可提升患者肌肉力量及骨量。

3.2關節松動技術

該技術基本手法包括擺動、滾動及旋轉、分離與牽拉,操作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對關節進行牽引,關節松動技術分為兩種手法。第一種是Mait-land四級手法,第二種是Kaltenborn三級分法。Mait-land四級手法相對完善,應用范圍比較廣泛。I級與II級手法一般是針對關節活動受限及疼痛。III級手法針對關節堅硬及疼痛,IV級手法針對關節周圍粘連及組織痙攣引發的關節活動受限。手法分級在關節附屬運動及生理運動中廣泛應用。在頸椎病治療中,Mait-land手法治療有利于減輕患者頸椎壓力,且安全有效。關節松動技術的力學作用是促進關節液流動,增加關節軟骨營養,避免患者發生關節退行性病變,松解患者組織粘連,保持較好的延展性,改善患者關節活動范圍,解除神經血管受壓的情況。關節松動技術在臨床已經廣泛應用,比如,治療肩周炎,根據患者肩部病變情況,選擇不同的手法進行分級治療,單獨關節松動術治療的較少,往往是配合其他治療方法或者藥物治療[6]。

3.3醫學運動康復聯合關節松動技術在SIS治療的應用

臨床在SIS疾病治療中,通過醫學運動康復聯合關節松動技術治療可見到顯著的效果。①肩關節松動術治療,根據患者力量進行分析,分為I-IV級,即上述Mait-land手法。在操作過程中,醫生禁忌操之過急,關節松動術在患者輕微疼痛及放松的狀態下治療。首先,通過常規按摩手法放松患者肩部,其次,對右肱骨近端進行松動,患者呈仰臥位,醫生站在患者右側,左手魚際線固定在患者右側肩峰,右手虎口按住患者右肱骨近端,前后進行滾動與滑動,將肩部外展患者足側進行滑動,或者向頭側方向滑動,對關節進行擠壓及牽引,肩關節適當外旋及內旋。最后,對患者肩胛胸壁關節進行松動,取患者仰臥位或者側臥位,醫生站在患者面前,左手魚際線固定患者右側肩部,右手魚際線固定患者左肩胛下側,并適當下移重心,雙手與肩胛完成上回旋及下回旋,完成上提、下降及內收等運動,每次松動4組,每組松動后間歇30s,隨后繼續松動,為患者治療兩周。②醫學運動康復技術:先展開胸大肌拉伸抗阻干預,患者呈仰臥位,右上肢外展90°,醫生左手魚際線對患者胸骨進行固定,右手虎口卡主患者右側上臂,右手按住患者右側肘部的鷹嘴處,醫生在操作過程中適當將重心下移,隨后按下患者右上臂,當患者右側胸部有明顯的拉伸感時,停頓在該動作30s,隨后讓患者保持5s的胸大肌靜力收縮。其次,對患者肩關節施以拉伸抗阻術干預,患者呈仰臥位,右上肢保持90°外展,肘關節屈伸90°,醫生面對患者,身體在患者的右肩外側,右手魚際線固定患者右側肩峰,左手則握住患者的背側手腕,適當前移中心,完成內旋運動,患者右側肩部肌肉有明顯的拉伸感時,則停止身體上的移動,保持動作30s,隨后讓患者右側外旋肌靜態收縮5s。隨后為患者采取肩關節外旋激活術,患者雙手握住患者彈力繃帶,讓患者感覺到緊張,適當前屈患者上肢關節,在患者可承受的前屈角度下完成內旋及外翻等運動。每次完成3組,每組完成后間歇30s,每周為患者干預5次,共計對患者干預兩周。為患者施以前鋸肌訓練干預,患者俯臥位,雙膝及雙上肢支撐床面,胸部則遠離床面,雙手保持與床面接觸,右手掌處于床面的極限位置,循環往復完成運動。每次運動3組,一組完成后休息30s,每周完成5次,共計運動兩周。指導患者核心肌群訓練方法,取患者俯臥位,雙肘彎曲在床面支撐,肘關節及肩膀與床面垂直,患者雙腳踏地,身體脫離地面,保持軀干伸直,頭部及肩部、跨步處于同一平面,堅持盆底肌縮進,眼睛看向地面,保持均勻的呼吸,每天訓練3組,每組完成后休息30s,每周訓練5次,共計訓練兩周。在臨床一項研究中[7],將6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單一關節松動術治療,觀察組在其基礎上聯合醫學運動康復治療技術,觀察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且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高,該結果顯示出以上兩種技術聯合治療的效果。

結束語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指的是肩峰下關節解剖結構變化引發的生理性病變,肩部上舉及外展運動中,肱骨大結節間隙狹窄及撞擊會發生系列癥狀,肩袖疲勞是導致盂肱關節障礙的原因,患者臨床常見表現是疼痛,一旦發生癥狀及確診后,需要早期治療,通過早期治療提升疾病治療效果,讓患者耐受的情況下,有規律的運動,從而避免患者肌肉疲勞,并不斷恢復患者肩關節功能。

參考文獻:

[1]汪群力,程翰林. 肩關節鏡下改良前肩峰成形術治療Ⅱ型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療效[J]. 臨床骨科雜志,2021,24(04):534-537.

[2]溫財源,陳凱寧,李振宇,陳志云. 關節鏡下肩峰成形術與肩周肌群訓練聯合封閉治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療效比較[J]. 中國醫藥科學,2021,11(10):213-216.

[3]吳志峰,路瑩,唐子濱,曹雷,齊冰,王哲. 肩周肌群訓練聯合發散式沖擊波治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臨床療效[J]. 臨床軍醫雜志,2021,49(03):350-351+353.

[4]付玉平,于卓力,王帥,紀楠,湯化麒. 鎖骨鉤鋼板治療Rockwood Ⅲ型肩鎖關節脫位術后發生肩峰下撞擊綜合征影響因素分析[J]. 臨床軍醫雜志,2020,48(01):81-82.

[5]黃朝明,劉祥忠,沈權虎,鄧杰林. 肩峰下注射曲安奈德與曲安奈德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效果比較[J]. 交通醫學,2019,33(04):391-393.

[6]羅平,林鴻生. 肩峰下注射皮質類固醇藥物與肩周肌群功能訓練對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療效研究[J]. 軍事體育學報,2018,37(04):93-98.

[7]劉傳耀,陳絢,劉璐,范思佳,秦萍,黃蘭芬. 醫學運動康復聯合關節松動技術治療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 上海醫藥,2018,39(15):37-39+65.

作者簡介:許廣軍(1981-),男,漢族,遼寧遼陽人,碩士研究生,遼陽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學、康復訓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