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陜交流:通州區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暨文旅融合發展策略研究

2022-05-29 04:58郝明森
百花 2022年1期
關鍵詞:通州區文旅融合服務體系

郝明森

摘 要: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依托文化資源稟賦,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初步探索出一條“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企業參與”的發展之路,因文化而富有活力和靈氣,形成獨特的“文化通州”現象,頗為引人注目。

關鍵詞:通州區;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旅融合

為了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文旅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深入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傳達“深入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協調發展機制、以文化繁榮助力鄉村振興、創新培育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精神,努力實現“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狀況、群眾需求相匹配,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要求,筆者于2021年9月26日深入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海安市、如東縣等地部分鄉鎮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成效:彰顯“六新”

近年來,通州區按照江蘇省委省政府的精神要求和南通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享共建、改革創新,全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總體上已進入整體推進、科學發展、全面提升的新階段。

(一)文化基礎建設取得新進展

南通市通州區位于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入??诒卑?,東臨黃海,南依長江,與蘇州隔江相望,和上海燈火相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文化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素有中國“紡織之鄉”“建筑之鄉”“教育之鄉”“曲藝之鄉”之稱,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全區設4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8個行政村,6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5個農場,戶籍總人口125.37萬人。近年來,區文廣旅局堅持以人為本,重在建設、優化管理,不斷鞏固創建層次和水平。該局把公共場所服務優化提升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強化組織保障,為廣大市民提供公共場所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和規范化的服務。統籌建設文化通州云平臺、智慧文旅平臺,為群眾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旅游服務。實現文化活動預約報名、文化場館預定使用、“點單式”服務供給等數字文化服務,公共文化服務實現“零距離”配送。

(二)文化惠民取得新成效

1.公共文化服務單位陣地開放成效顯著。區圖書館、文化館、忠孝博物館等單位立足自身陣地建設,扎實做好讀者服務、陳列展覽、社會教育、開放運營和內部管理等工作,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人均接受文化場館服務次數位列全市第三。

南通市通州區圖書館新館大樓于2011年開工建設,2016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主樓高5層,建筑面積8812平方米,總投資8000余萬元。設有圖書采編室、成人借閱室、開放展廳、報刊閱覽室、少兒借閱室、親子閱覽室、全國文化共享工程通州支中心(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欣賞室、3D圖文體驗室、24小時自助借還屋、視障閱覽室,另設有地方文獻展廳、通州名人文庫、古籍書庫等專題閱覽部,以及一個可以容納270人的學術報告廳。

圖書館自2008年10月1日起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為方便讀者借閱,雙休日也正常對外開放,節假日不閉館休息,每周開館時間達55小時。

圖書館全年采購分編各類新書3.35萬冊,全年圖書外借流通達32.31萬冊次,開辟“黨史學習教育”圖書專架,購置AI光影閱讀機,對二樓大廳整體閱讀氛圍進行提升,并將少兒借閱室外墻面打造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陣地,“領讀者”講師團、美詩文吟誦社、“布谷鳥”等志愿者隊伍積極開展各類志愿服務,助推全民閱讀。

通州區文化館,國家一級文化館,是國家公益性全民文化事業單位,核定編制21名,現在崗職工20名。單位內設培訓部、活動策劃部、創作調研部等5部室,以及舞蹈室、書畫培訓室、電子閱覽室等30多個功能活動室。其職責主要為組織開展全區鎮(街道辦)文化陣地活動,豐富群眾業余生活;組織群眾文藝作品創作和藝術作品參賽;組織、培訓文藝團隊;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搜集、整理與保護傳承;開展對外社會文化交流;舉辦各類藝術培訓、輔導展演、展覽活動,建立健全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等。通州區文化館曾先后獲得全國“服務基層、服務農民”文化建設先進集體、江蘇省巾幗文明崗等榮譽,連續多年被評為南通市文明單位。

區文化館“金種子·送藝培訓”共開設15個門類的專題培訓,“群文講壇”等主題講座36場。圖書館和文化館86號空間均被列入江蘇省“最美閱讀空間”打造計劃。

南通市通州忠孝文化園(忠孝博物館)籌建于2006年初,2008年11月竣工開園。該園位于東社鎮鎮區北側500米,占地面積160余畝,分為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設,總投資3.2億元。以陸鳳彬將軍的祖宅為基礎建設而成。上海同濟大學設計,具有明末清初時期江南園林的建筑風格特點。

通州忠孝文化園開園至今一直免費對外開放,已先后接待了50余萬人前來參觀學習,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并先后被授予了“南通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通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南通市文化產業基地”、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等26個榮譽稱號。忠孝博物館在黨史學習教育期間,發揮自身資源優勢,與全區各部門和單位共同開展“忠孝講堂”“聽將軍講黨史”等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全年共接待200余個單位及學校團體開展主題活動,助推了全區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潮。

通州歌舞團(通劇團)始建于1970年,屬社會公益型事業單位,現有演職人員38人。建團50年來,該團排練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舞臺劇節目。舞蹈《荷花盤子》《抬判》曾二進中南海,受到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演出團隊還先后出訪過韓國、日本等國家。

2.服務內容更加豐富。組織開展“永遠跟黨走”第二十六屆“通州之夜”系列廣場文藝晚會、“永遠跟黨走,幸福舞起來”第十一屆通州區群眾廣場舞展演,依托“我們的節日”組織“歡樂江海行”送戲下鄉、“永遠跟黨走,啟航新征程——慶祝建黨100周年群文精品展演”等貼近時代、關注民生的系列活動,開展“送藝下鄉”“藝術培訓進學?!钡然顒?,5000余人次接受專門培訓。圖書分館培訓小組,對各個鎮(區、園)街道分館及村(居)農家書屋的力博系統進行安裝與指導,開設科普課堂,開展少兒紅色經典故事漂流、圖書漂流等多場閱讀拓展和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活動,舉辦“顧浩詩墨跡展”、“百名老將軍忠孝書法展”、“書忠孝、繪國防、頌黨恩”少兒書畫展、“江海藝魂”南通革命美術作品圖片巡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紅色足跡”南通市美術書法作品巡展等主題展覽十余場次,普及社科知識,提升人文素養;在行政中心設立“通州區圖書館Mini”,持續推進“你閱讀我買單”活動,助推書香通州建設。

3.服務品牌效應擴大。文化館推出“古沙墨華”“古沙藝苑”“古韻遺珍”“水街19點,樂享南通州”等“百年百藝”系列文旅融合活動新品牌,共舉辦19期“古沙墨華”通州美術、書法精品系列線上線下展,文旅融合新品牌“水街19點,樂享南通州”演出14場,成為2021年夏天最受群眾歡迎的文化品牌。充分發揮“曹用平藝術館”的陣地作用,讓藝術走進萬達、維景、文峰大世界,走進人民群眾身邊。

圖書館推出“古沙讀書節”活動品牌,常辦常新,重點打造了“新華書店杯·閱讀悅美”擂臺賽之革命故事我來講、“紅領巾”讀書征文等系列活動,“知識銀行”等精品項目影響力得到較大提升,通過“丹丹國學講堂”“樂高樂園”“果果老師講繪本”等,著重打造精品閱讀活動。

(三)推進文藝精品創作新成果

為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謳歌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業績和偉大成就,引導系統內文藝工作者創作出更多反映時代主旋律的優秀作品,彰顯張謇先生家國情懷的歌曲《一座城,一個人》、反映鄉村振興的歌曲《村里那條路》、倡導文明新風的歌曲《就地過年》、廉潔教育微視頻《春·廉》等多個作品登上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多個門類作品參加了各級各類展演、慶?;顒拥?,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1.結合重大賽事抓好主題作品推選。創作情景劇《春·廉》赴上海參加“2021中外家庭戲劇大賽復賽”,獲“最佳人氣獎”;組織參加“家有好戲”2021南通市中外家庭戲劇大賽決賽,獲三等獎。創作小品《闖世界》參加“黨旗耀江?!薄贤ㄊ袘c祝建黨100周年大型主題文藝晚會。排練舞蹈《紅色娘子軍》《天山情》《一抹藍》等參加南通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

2.結合區域交流活動抓好作品展示。版畫作品《唱響八路軍歌》入展江蘇省“百年百場”優秀群眾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漆畫《不可忘卻的那些追夢人》入選“信仰·力量·輝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省群眾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情景劇《追尋》參加由南通市委組織部主辦的“不忘初心,我的入黨故事”主題展演活動;作品《老街坊》等亮相“江風海韻北上?!?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南通主題日專場演出;油畫《并肩》《珍愛動物》《陽光》、國畫扇面《花鳥》、版畫《殘者·搏者·強者》《擋不住的喜悅》、連環畫《水鄉女俠》等入選市級各類書畫作品展;歌曲《一座城,一個人》、舞蹈《藍》參加“5·18國際博物館日”江蘇主會場專場文藝演出;小品《餐館奇緣》、歌曲《不朽功勛》、舞蹈《龍鳳被》成功入選“慶祝建黨100周年南通市群眾文藝新作品改稿會”。

3.結合地方特色創作文藝精品。圍繞“火燒竹籬笆”故事創作的通劇小戲《花燭夜》、通劇折子戲《江姐·拒降》、歌曲《不朽功勛》、舞蹈《閃閃的紅星》等作品在各級各類活動中展演。通劇小戲《瞧這兩親家》獲第三屆“華東六省一市現代地方小戲大賽”銀獎,入選“百煉成鋼”江蘇省第三屆“戲劇小戲小品”展演并獲優秀導演、優秀編劇、優秀演員、優秀劇目獎。小品《封城之前》入圍第九屆江蘇省文藝大獎、曲藝獎節目獎終評。南通方言說唱《十二月花名夾古人》入選中國曲協主辦的“牡丹花開心向黨”第六屆“南山杯”全國曲藝新人新作展演。通劇小戲《你想要什么》入圍第五屆江蘇省文華獎終評,何婷婷獲表演獎。小品《半夜雞叫》參加了央視綜藝頻道《我愛滿堂彩之好戲連連看》欄目錄制。通劇大戲《瓦匠女人》、小品《追尋》參加2021年南通市舞臺藝術優秀?。ü潱┠空寡?。

4.文化交流有效提升通州形象。廣場舞《我們是自豪的建設者》參加2020“南翔杯”長三角健身排舞線上邀請賽,獲“最佳表演獎”和“最佳形象獎”。2021年精心打造的通劇小戲《瞧這兩親家》參加第三屆“華東六省一市現代地方小戲大賽”,也是江蘇省八件入選作品之一,是南通市唯一入選的作品。

(四)群眾文化品牌創建收獲新成果

文化活動與群眾需求有效對接。注重文化活動變“我給你接”為“你需我送”,結合老百姓身邊的故事創作文藝作品,根據老百姓的喜好組織文藝活動,做到“接地氣、冒熱氣、添生氣”。近年來,由“通州之夜”大型群眾廣場文化,到“水街19點,樂享南通州”、村民文化廣場舞蹈,由“金種子·送藝培訓”進校園、進社區(村),到遍布城鄉的百姓舞臺,豐富多彩的城鄉文化使這里的人們更具激情與活力。通州區老體協江海藝術團、通州區百花藝術團、通州區萬年青藝術團3支群眾文化團隊入選2021年度江蘇省“優秀群眾文化團隊”。這些群眾文化團隊在文化館的組織下,舉行送戲下鄉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軍營、進企業五進活動,促進了通州城鄉形成不同層次、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地域文化品牌鏈條,把簡單的文化現象拓展升華成為群眾文化品牌。

(五)深化全域旅游發展邁上新臺階

1.全力項目招引,推動項目建設。策應文旅市場需求,將沿江生態景觀帶建設項目納入市級文旅招商項目手冊。借助南通江海國際博覽會、省市文旅招商推介會、文旅特色節慶等招商平臺,吸引長三角優質文旅投資商前來洽談合作。聯合區項目辦、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與五接鎮定期會商,著力解決洲際夢幻島項目的土地規劃調整、占補平衡等用地瓶頸問題,加快推進游客中心、旅游廁所、生態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快跟進綠洲皇冠度假村綜合樓項目,目前,該項目已步入實質性建設軌道。

2.推進標準化建設,著力品牌培育。今年年初,通州區被列入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文廣旅局積極學習周邊縣市區好的經驗和做法,不斷豐富觀光游、文化游、鄉村游、度假游等文旅體系,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南山湖水街創成全省首批省級旅游休閑街區;維景國際大酒店創成國家四星級旅游飯店品牌;全力推進希爾頓歡朋酒店申創國家四星級旅游飯店、途居營地創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五接鎮開沙村創建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積極打造通州精品旅游線路,助力旅游高質量發展。

3.提振發展信心,推進政策扶持。一方面,該區進一步優化和調整《通州區推動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意見》,有力地調動了疫情期間行業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完成2020年度區級旅游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項目申報、審計、評審工作,3個旅游項目獲補助資金34萬元,相關資金及時撥付給企業;另一方面,向上爭取資金支持,積極組織行業企業申報省市旅游專項引導資金,洲際夢幻島項目獲得南通市級旅游專項補助資金500萬元。大力實施旅游廁所建設工程,綠博園、鮮花小鎮等重點企業增建8個新改擴建廁所。

4.全力宣傳推廣,提升對外形象。完善全區旅游規劃體系,盤點全區現有文旅資源,精心制作全域旅游手繪地圖,借助鐵路12306等智慧平臺,全力宣傳推廣通州文旅資源。精心策劃舉辦2021年通州文旅融合成果展暨5·19中國旅游日主題宣傳活動,組織行業企業參加2021南通市鄉村旅游節,不斷加大通州傳統美食的宣傳推廣力度,石港窨糕、西亭脆餅等作為鄉村旅游美食小吃在旅游節上亮相。參加2021南通文化旅游(上海)推介會暨張謇文化旅游線路發布儀式、“乘著高鐵游阜寧”旅游推介活動,有效促進長三角地區旅游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

5.聚焦文旅產業發展,推進產業高質量運行。通州文廣旅局圍繞高質量考核工作的目標任務,奮力推進全區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區規上文化產業單位共65家,同比增加1家,同口徑數據顯示,營業收入28.86億元,同比增長23.7%,其中,收入列入文廣旅行業監測的企業共9家,累計營收6825.6萬元,增幅58%。規上、規下企業工資總額列入文廣旅行業監測的企業共16家,其中規上企業工資總額增幅94%,位列全市第一;規下企業工資總額增幅30.93%,位列全市第三。他們的做法如下:

一是抓好市級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南通洲際夢幻島、水街文創街區二期、南通澤宥文創園、開沙島綜合服務中心、南通綠洲皇冠游客服務中心、南通妙吧原創動畫《瘋狂的病毒》《青年張謇》、南通進鮮港琺桐休閑山莊、江蘇友時利音響設備貿易倉儲、張謇故居修繕、張氏墓祠修繕等10個南通市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建設,總投資25.64億元。通過跟蹤協調,對照計劃安排、形象進度、工程質量等要求,加大現場督查力度,確保項目按時序進度順利推進。

二是發揮引導資金的杠桿作用。嚴格按照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在文化產業政策上力求精確施策扶持和引導產業。2020年度的區文化產業引導資金在區紀委的全程監督下,由區委宣傳部牽頭,文廣旅局連同區級相關部門通過前期項目申報、資料初審、實地考察、額度評審、公開等流程,對符合條件的文化產業項目提供扶持,共評出16個項目,總計獲得236萬元扶持獎勵。指導南通市通州區君瑞有限公司、南通進鮮港琺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文化產業主體申報2021年南通市文化產業重點項目資金扶持工作,推動優勢文化企業拓展市場。

三是打造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品牌。為發揮骨干文化企業的示范、窗口和輻射作用,文廣旅局積極申報省、市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目前為止,通州區有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家——南通市中國家紡創意產業園,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9家。示范園區(基地)的建設催生出了一批有較強實力、競爭力、影響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文化企業,為全區文化產業的發展樹立了標桿、做出了示范。

(六)強化市場監管,確保文化市場新活力

1.聚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著力深化宣傳和教育。與行業主體建立疫情防控應急工作微信群,每日不定時轉發官方通報以及防治手冊、注意事項,及時準確發布疫情信息和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督促文旅行業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檢查重點突出文化經營單位、涉旅行業、公共文化3個重點領域,緊盯重點時段、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特別注重強化疫情防控指南落實情況,發現疫情防控措施不完全到位存在漏洞的22家,當即進行了整改,對防控完全不到位的責令停業。

2.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完善“一單兩庫”管理,用雙隨機抽查的方式取代日常監管和原有的隨意檢查,形成常態化管理機制。2021年共形成雙隨機抽查事項清單8項(網吧、KTV、游戲游藝、景區景點、旅行社、星級賓館、民辦非、廣播電視),確保了文旅行業全覆蓋、監管內容全方位。制定部門單一抽查和聯合抽查年度工作計劃,重點將網吧、KTV、旅行社納入跨部門聯合抽查實施范圍。

3.明確責任,全力推進政務改革進程。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在更大范圍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省政府印發的《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意見》,完善調整全省一張網建設、互聯網+監管建設、部分權力向鄉鎮延伸、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不斷完善信息共享,增加審批—監管—執法互通,對本部門條線行政權力進行再梳理、再調整、再確定等,在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創業的同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理順各單位各部門的審批環節程序,同時積極探索建立聯動協同、強化部門協作配合,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信息互聯共享、社會共治共理格局。

4.精準執法,提升文化市場監管質態。采取定期與不定期、分散與集中、白加黑、“雙隨機”、聯合執法等多種形式開展日常執法巡查,共出動執法人員近5000人次(其中夜間行動約1000人次),檢查文旅市場經營單位759家次。一是結合上級部署的文化市場經營場所專項整治、文旅市場無證經營專項整治、掃黑除惡、“掃黃打非”、低價游整治等工作,集中開展網吧、娛樂場所、印刷企業、體育、旅游市場的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打擊“黑吧”“黑店”“黑社”“黑導”“黑車”等,查處了一批案件,有力震懾了違法違規行為。二是立案辦理一般程序行政處罰案件24件,罰款總額68000元;責令整改26家,取締非法演出場地1家,取締無證經營場所、地攤6家,處理旅游投訴4起,現場調查取證印花布侵權3次。其中辦理的5宗旅游市場案件、1起藝術考級案件,均實現了該區旅游市場及藝術培訓考級市場執法零的突破。三是以創建國家文明典范城市、文明網吧文明景區創建等為抓手,對文化娛樂場所環境衛生、控煙、安全生產等環節努力形成閉環。同時,堅持不懈抓好文旅市場疫情防控,以常態化開展“掃黃打非”網絡巡查為切入點,嚴格守牢網絡意識形態主陣地。

5.壓實責任,鑄牢安全生產責任鏈條。制定了《通州區娛樂場所、營業性演出場所危險化學品使用安全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在全區16家娛樂場所、營業性演出場所開展了全面檢查,未發現違規使用?;非闆r。緊盯“兩會”、七一、國慶節假日等重點時段,緊盯文旅場所消防、燃氣、旅游包車、食品安全等薄弱環節,強化隱患排查治理,嚴防各類事故發生,2021年共排查相關隱患88項,已整改88項。進一步深化文旅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告知承諾機制,集中力量全面組織開展告知書、承諾書送達簽訂工作,并督促企業對告知承諾內容進行社會公示,確保了告知書、承諾書送達簽訂全覆蓋及告知承諾公示全覆蓋。

二、經驗:借鑒“六啟示”

文化繁榮是一個地區發展繁榮的重要標志。通州歷來人文薈萃,吳越文化、荊楚文化、齊魯文化在此融匯,形成了江海平原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風情。發揮文化資源優勢,用簡單的文化現象凝心聚力、激發活力,用獨特的文化現象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其經驗彌足珍貴,帶給我們以下六方面的啟示。

(一)科學決策,夯實文化發展責任

通州區立足歷史文化資源,轉變思維、審時度勢,在深入分析區情、廣泛論證基礎上,提出把文化建設作為發展轉變方式,建設富裕、和諧、美麗新通州的突破口,歷屆區委區政府堅守信念,舉全區之力、集全民之智,打造特色文化強區。通州區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并且每年將文化惠民工程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為此,通州區專門成立了區農村文化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負責統籌城鄉區域文化發展的工作,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指導。成立了通州區"文化精品工程"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推動文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提供組織、人才和資金保障。為推動政策創新,通州區積極深化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制度建設。相繼制定出臺了《轉發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的通知》《關于印發通州區文學藝術獎試行辦法的通知》等政策規劃。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文化建設新體制。區委區政府每年同部門、鎮(街道辦)簽訂文化建設目標責任書,落實建設任務,夯實建設責任。各鎮辦把文化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把責任落實到各領導,推動文化發展實現了一次又一次飛躍。通州的經驗給我們兩點啟示。一是優化環境,加大文化建設投入。按照上級部門出臺的相關政策,不斷加大公共文化資金投入力度,逐年提高文化支出的比例,每年安排一定數額資金,以獎代補扶持文藝創作獎勵基金,重點扶持文學、舞臺藝術等文藝精品創作。二是突出特色,打造文化品牌。通州區文化部門始終堅持“送文化”與“種文化”相結合,充分發揮區直文化單位的帶頭作用,組織文化工作者組成10余支群眾文化輔導組,常年深入基層給群眾送戲送文化,指導農村文化活動。書法、繪畫、歌舞等20多個群眾性業余文化表演隊,常年活躍在農家院落,自編自演具有地域風情的通劇小戲、小品節目,采取“政府搭臺、部門唱戲、企業參與、群眾共享”的方式,成為播撒文明、促進和諧發展的生力軍。

(二)堅持文化民生理念,解決好服務問題

共享文化發展改革成果是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衣食足,思禮樂。過去,文化是群眾生活中的點綴;現在,文化已成為群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群眾求智、求樂、求健康、講文明、展現自我的形式。群眾需求的改變要求我們的服務順勢而為,轉變形態?;鶎游幕找匀罕姙橹黧w,政府的角色要由原來的“主體”轉變到“服務”上來。通州的經驗啟示我們:只有牢固樹立文化民生理念,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以市縣文化單位為龍頭、鎮文化站為骨干、村(社區)文化室和農家書屋為基礎、文藝社團為補充的基層文化服務網絡,才能適應基層文化發展的新要求,不斷適應群眾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優質化、便捷化,科學合理配置文化資源,促進優質資源向基層延伸,發揮不同文化資源相互補充、相互利用、相互促進的作用,解決公共文化設施分散、服務不到位等問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群眾需求之間的有效對等,確保服務體系既建得成,又用得好,使群眾在文化熏陶中精神更充實、情操更高尚。

(三)把文化人才培育放在重要位置才能解決好隊伍問題

文化的繁榮發展,必須靠文化人才的支撐。通州的經驗啟示我們:要提升文化發展軟實力,必須注重文化人才的培養選拔,既要注重文化高層次人才的選拔,也要注重培養鄉土人才,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的基層文化人才隊伍。

(四)凝聚社會力量辦文化,解決好投入問題

基層文化建設線長面廣,群眾文化需求多樣,建設內容多樣,必須凝聚社會力量辦文化,切實解決好文化建設的投入問題。通州的經驗啟示我們:只有走“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道路,在不斷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運用市場手段,動員和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基層文化建設,形成基層文化建設投入主體多元化,才能實現基層文化服務方式的多樣化,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五)必須走特色文化發展之路,解決好抓手問題

發揮資源優勢,培育文化個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是充分發揮文化凝聚人心、激發活力作用的重要抓手。通州的經驗啟示我們:要加強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傳承、保護和發展,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個性基調,明晰文化發展定位,形成個性文化特色,以特色文化提升群眾文化的品位。只有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增強文化的吸引力,提高廣大群眾的參與度,提高地域文化的影響力,防止低俗文化的污染,才能增強基層文化發展的凝聚力,形成凝心聚力的旗幟,轉化為發展活力和后發優勢,才能使基層文化常抓常新,富有活力。

(六)必須創新基層文化建設發展機制,解決好保障問題

不斷創新機制,是基層文化繁榮發展的關鍵環節。通州的經驗啟示我們:要強化組織保障,牢固樹立抓發展必須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發展的理念,構建黨委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社會積極參與的基層文化發展工作機制。建立完善文化建設考核激勵機制,不斷創新基層文化人才的引進、培養、選拔機制和文化建設的多元投入機制。只有不斷創新基層文化建設的體制機制,強化組織保障、制度保障、投入保障、人才保障,充分發揮文化凝心聚力的作用,使廣大農民“多學一門技術、少打一張牌,多一個球場、少一個賭場,多一場演出、少一場糾紛”的農村文化價值充分顯現,才能極大地調動群眾參與文化的積極性,促進基層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三、問題:表現“六不”

雖然通州區的文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與鎮巴縣存在的共性問題是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相比,與中央和省、市要求相比,其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服務水平和服務保障都還有不小的差距。

(一)兩地經濟發展支撐不夠有力

通州區屬于東部較發達地區,重抓大型項目建設,對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鎮巴集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于一體,基礎差、人口多、底子薄、經濟欠發達。受經濟條件的制約,文廣事業建設財政投入不足,民間資金投入幾乎沒有。

(二)少數基層領導認識不夠到位

綜合文化服務站體制不健全,職責不明確,業務工作不好開展。通州區轄區內16鎮(街道)均有文化站,只有3個鎮辦配備有專職文化站長,其余都是兼職人員。鎮巴全縣20鎮辦,15個鎮辦有專職文化干部,但部分鎮辦只是把站長作為解決干部享受副科待遇的方式,幾乎一年一換,文化工作不能長久有效開展。通州和鎮巴的共性是部分鎮(街道)的黨政領導,還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文化建設既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權益的一個重要方面,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因而缺乏抓好文化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重經濟、輕文化,重工程、輕服務的現象仍然存在。

(三)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分布不均

縣城及經濟較為發達的鄉鎮文化設施相對集中,而一些偏遠山區,其公共文化設施則相對較少。鎮與鎮之間發展不均衡,城鄉發展不均衡。同時,部分設施場所(如農家書屋、鄉村大舞臺)由于建成時間較長,還需要修建和完善。

(四)農村文化服務效能不高

鎮(街道)圖書室藏書量普遍不足、借閱者不多。鄉鎮綜合文化站除廣場外,其他設施如圖書室、練功房,因圖書量少、設施不全、缺乏活動組織者等原因,少有群眾使用。農家書屋在一次性建成后,由于沒有后續投入,出版物不能及時更新。從查看到的借閱記錄反映,在很少的借閱者中,主要是村干部和村小學老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建成的鄉鎮基層服務點、村級基層服務點,管理人員多是兼職或志愿服務,開放時間難以保證,使用率也不高,甚至成為沒有設備設施的空殼。農村文體廣場開展活動較少。

(五)文化專業人才不足不專

鎮巴的文化專業人才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主管部門用人不專,包括縣重點文化部門的配置負責人沒一個是相關專業,出現外行管內行的情況,導致工作沒亮點,打消專業人才工作積極性。二是由于現行人事體制機制的制約,文化服務機構難以及時補充新鮮血液,缺乏活力。如現有的鄉鎮文化工作人員大都不是專職,且由鄉鎮管理,一人多用、身兼數職,造成基層文化干部更迭頻繁,存在穩定性差、專業性不強、整體素質不高等多方面問題,難以滿足崗位要求。

(六)人員經費保障仍顯不足

由于財力限制及認識不到位的影響,鄉鎮文化站普遍遇到不被重視、財政投入不足的瓶頸,其經費處于“吃不飽、餓不死”的境地。文化設備陳舊老化,閱覽室、娛樂室等文藝場所無力更新,辦公、活動等經費更無著落,而文化站在目前情況下還無法完全和市場經濟接軌,走“以文養文”道路的條件還不成熟。在這種情況下,無法提供鄉鎮文化站的財政供給,只能造成文化站經費緊張,運轉困難,體弱難支。

四、建議:推進“六強”

針對鎮巴縣的現狀,應抓重點,攻難點,補短板,逐項落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進一步強化工作落實

一要提高重視程度。建議各級黨委和政府把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和諧進步的重要戰略,與經濟社會發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組織實施、一同督促檢查。二要建立科學的制度體系。建議各級政府在結合各地實際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十四五”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的同時,把文化改革發展成效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科學制定考核內容和考評方式,將設施建設等硬件要求和人才引進、活動開展、社會效益等軟件要求列入考評內容,并加大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建設考核所占的比重。三要加大督查力度。只是靠文化部門反映情況、解決問題,往往力度有限,建議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文旅部門具體組織、有關部門分項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設的強大合力。

(二)進一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抓緊推進縣、鎮(街道)、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標準化建設,大力推進縣三館一站建設,提升三館一站服務效能。二是進一步改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條件。沒有文化陣地的鎮加快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突出抓好標準化村級文體廣場建設,切實發揮綜合服務作用。實施城市社區文化活動室設備配置、流動圖書車、流動文化車、流動演出車配備等文化惠民工程。三是轉變觀念,比如基層培訓,我們可以發調查問卷,看看群眾到底需要哪方面培訓,再制訂培訓課程,改變原來不經過調研,甚至一個培訓連續換幾個會標的應付差事的做法。送戲下鄉打破原有模式,不指定場次和固定演出地點,哪個村需要,我們多送幾場,不需要的少送,同時創作排練一二十個節目,讓老百姓自己選擇他們喜歡的節目作為送戲下鄉的節目,也可以吸收地方節目同臺演出,同時轉變觀念,惠民演出是給群眾看的,不是給領導看的。

(三)進一步強化公共文化場館標準化服務

督促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管好、用好現有文化設施,特別是積極采取措施解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利用率不高的問題。一是搞好標準化服務。組織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向社會公開服務時間、服務內容、服務標準和服務程序,認真做好窗口接待、資料提供和內容講解等工作,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二是提高免費開放水平。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化站等繼續做好免費向社會開放、主動邀請群眾參與等工作;探索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為平臺,推動數字化建設,助推縣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聯網鄉鎮綜合文化站圖書室、農家書屋共享機制,提高圖書的利用率。村級農家書屋要根據當地情況調整開放時間,加強服務和管理,多開展朗誦、征文等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三是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響”“戶戶通”。重點解決好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熱情高效服務,做好宣傳溝通,提高群眾對有線電視安裝服務的滿意度。

(四)進一步強化體制機制創新

按照五年工作目標,我們依靠現有的設施,主要在空間選址、設計、開發以及功能設置、環境布置、氛圍營造、建設方式、項目設置、活動開展、內容供給、運營管理、傳播推介等各方面進行創新,優化志愿者服務,如組建小板凳宣傳隊,先期舉辦宣講員培訓,結合黨的方針政策、愛國精神、家庭教育、安全知識、文化法律法規、孝道文化、傳統節日等內容,通過鎮巴小故事講大道理的方式闡發出來,文藝演出中有宣講,宣講中有啟發,來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基層活動模式。為了助推工作高質量發展,一是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領導小組的作用,加強溝通協調,切實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推進優勢互補,及時解決本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難點問題;二是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力度,按照國家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要求,強化服務功能、增強發展活力,推動公益性文化單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績效考評機制,健全民意表達和監督機制,增強發展活力;三是促進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通過政府采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措施,采取公益性演出補貼、商業性演出安排低價場次和門票,開展文化消費季等普惠性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引導、培育和帶動文化消費。我縣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諸多不可忽視、不得不盡快解決的問題。一是產業體系尚不健全,旅游業處于觀光型階段,產業鏈條延伸度低,餐飲、住宿、購物等配套環節薄弱,缺少精品旅游線路,游客在鎮巴逗留時間短。二是開發建設投入不足,尚未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來發展旅游,投融資體制缺少活力,旅游景區的開發建設主要依靠政府,資金投入明顯不足,造成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不齊全、不完善。三是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行業管理體系不健全,與旅游密切相關的旅行社、賓館、酒店、娛樂城等旅游服務業發展水平低,與現代旅游業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目前鎮巴還沒有一家三星級以上酒店,且一般的酒店規模也比較小,大多數酒店客房數不足100間,承辦一個中型會議或接待一個大型旅游團需幾家酒店合作,旅游旺季或黃金周期間,旅游接待能力不足,給游客帶來諸多不便。四是文化旅游缺乏軟件和硬件的平臺,導致投資、建設、管理機制滯后,引領撬動社會經濟力度弱。為此筆者思考如下:

一是政府應當立足本土企業,引導成立文化旅游集團公司,打造政府扶持引導、公司市場化運作模式,實現機制體制創新。使文化旅游設施、文化旅游資源的建設、開發、保護,旅游產業經營發展、建設融資功能實行公司運營模式,進而引導社會資金廣泛參與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更好地發揮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加快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步伐。

二是打造文化名縣,必須以文旅為抓手,整合資源、規范管理,將城南現有的商業中心與現有文化單位置換建立文旅大廈。鎮巴縣商業中心是2016年鎮巴縣招商引資項目,2018年底開業,2020年1月關門至今,現在已經處于倒閉狀態。該建筑為全框架結構,分為A棟和B棟兩幢連體相通,A棟2000余平方米,B棟1500余平方米,負二層為地下車庫。如果將商業中心和文旅局(文廣局)、文旅服務中心、文化稽查隊、文化館、圖書館等進行置換,建立鎮巴縣文旅大廈,將會改變商業中心目前爛尾樓的局面,而且還能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形成漢中一大亮點的文旅中心。大廈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展示、文化產業孵化、旅游品銷售、旅游接待、藝術劇院、商務會議(滿足接待大型會議的要求和旅游接待)及公寓融為一體,從而提升鎮巴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環境水平,實現合理開發、高質利用、高效回報鎮巴旅游資源的目標,推動鎮巴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展示鎮巴“三鄉”之美。負一層建立旅游集團公司,采取企業運作模式,推廣、包裝、展示和銷售文旅產品、農副產品,每個鎮以及企業一個專區,公司監管地下車庫運營。一樓建立鎮巴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旅游項目、資源推介展示,旅行社等綜合體服務機構,與負一層的區別在于一個只管銷售,一個只管招商引資以及資源開發。一樓整體規劃以文化志愿者為主,按照“聚焦一個目標、配強一個堡壘、搭建一片陣地、培養一支志愿服務隊伍、開展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積極構建“五個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體系,確保陣地資源整合到位、體制機制建設到位、服務群眾精準到位,全面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引領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達到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的。二樓建立圖書館,三樓建設文化館,四樓為會議多功能廳,各類培訓室、書畫展覽等部室和老年大學(活動中心),五樓為文旅局(文廣局)、文旅中心和執法隊辦公區,六樓以上可以置換相關部門進入或者作其他用途,如開發高檔住宿、餐飲接待等服務項目。

(五)進一步強化文藝人才統籌

通州區文旅主管部門鍥而不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同時,把德藝雙馨作為全區的目標追求。文化單位缺乏專業人才時,全區公開招聘考試選拔,特別是三館負責人必須是專業人才考核、招聘錄用。在文化人才挖掘培養中,采取以老帶新培育,送出去學習、請進來培訓,舉辦文化賽事選拔和獎勵激勵等多種措施和辦法培養人才,壯大文化人才隊伍。組織近百人次參加省、市各類專業人才培訓。歷年來,通過文化系統老同志傳幫帶,聘請學者指導培訓,挖掘了一批文化新秀,培養了一批文藝人才,歷練出一批本土作家、藝術家、書畫家,使通州文化發展始終保持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還建立了文化人才激勵機制,對文化領軍人物、高層次文化人才實行特殊政策,對突出貢獻者給予獎勵。建議像通州一樣成立文藝創作團隊,主動對接政府中心工作,打造創作出一批在省內外叫得響的文藝作品。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文化設施建設,積極把加快推進我縣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接融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統籌做好文化設施建設、文化服務惠民各項工作。

(六)強化人員和經費保障

一是抓緊落實人員配備標準。按照《實施意見》“控制總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有增無減”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實公共文化機構人員配備標準,切實加強農村文化隊伍的統籌管理和使用,設立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配置由公共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壯大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力量。二是大力實施人才培養工程。抓住鄉鎮村文化帶頭人這一“關鍵的少數”,搞好干部遴選,配齊配好適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懂文化熟業務的專職人員,著力培育一支具有現代意識、創新意識的公共文化管理者和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三是落實文化投入和經費保障。公共文化建設的投入要按照中央、省里的文件保障標準落實到位,該投入的文化資金必須投入,該支持的項目必須支持,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加大實現兩級配套投入,制定縣鎮村三級財政投入的硬性指標,形成長效投入機制,并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增加。特別是督促文化主管部門在用好現有村級文化惠民轉移支付資金的基礎上,進一步集中財力,加大村級文化設施建設資金的傾斜力度。同時,以政府投入為主導,采取政府采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捐贈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建立多元化文化投入機制。

(陜西省鎮巴縣文化館)

猜你喜歡
通州區文旅融合服務體系
凝聚幸福感 共繪“夕陽紅” 臨平街道打造全周期養老服務體系
基于“互聯網+”的汽車養護網點服務體系
黑龍江省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產業發展
桃花正艷 授粉正忙
從“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到“公共心理服務體系”
文旅融合下文化遺產類景區體驗型產品開發研究
“文旅融合”奏響“城鄉大合唱”
狐貍的把戲(續編三)
狐貍的把戲(續編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