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情真知真理 立德立功立言

2022-05-29 13:59劉亞勤
課堂內外·創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祖母生活

劉亞勤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惫湃藢⒆约旱娜松形?、事理思考、情感體驗等訴諸筆墨,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散文名篇。這些佳作名篇包含著大量的歷史文化知識,蘊藏著豐富深邃的智慧,展現出古人的美好品格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是中國古代文學殿堂中的瑰寶,閃耀著永恒的藝術魅力。

高中語文統編教材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三單元專門設置了“古代散文”內容,選取了魏晉到明代的六篇經典散文,它們時代不同、文體不一、風格各異,所抒發的感情也各有不同:有無法割舍和忘懷的親情,有回歸田園的樂趣,有寄情山水的幽情,有對民生疾苦的體察,有對生死大事的感慨,有對生活事理的哲思。這些文章或娓娓道來、質樸自然,或卷舒自如、辭暢韻諧,或委婉深雋、耐人尋味……它們都是古人真情實感、真知灼見的自然流露,并通過其豐富多彩的形式技巧和優美生動的語言文采,達到了言語和情感的完美融合。

在本期雜志中,我們將帶領大家一起品鑒這些散文佳作,領悟古人深邃的人文思想,感受其人格魅力,從中習得可貴的人生經驗和深遠的文化意義,并從寫作角度進行相關的課外拓展,以期能讓大家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文學修養,以及對現實生活、對未來產生更清晰的認識和更堅定的信念。

尊奉孝道 眷戀家園

中國文化在社會生活方面的一個特點就是家庭本位,重視家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尊奉孝道,眷戀家園”乃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李密的《陳情表》標舉孝道,情真意切?!白x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墜淚者,其人必不孝”的古語,點出了這篇文章所承載的孝文化觀念。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表現了對親人的深厚感情,把一段悲喜交加、令人感喟不已的親情呈現在僅“方丈”大的書齋微縮舞臺上。這兩篇文章所展現出“孝老愛親”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體現了人之為人的倫理性與社會性。下面,我們就以李密的《陳情表》為例,一起來體悟情真意切的孝文化。

課本點擊

陳情表(節選)

李 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作者簡介

李密,一名虔,字令伯,犍為武陽(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人。祖父李光曾為蜀國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祖母劉氏親自撫養。及長,侍奉祖母極為孝順。李密師事譙周,尤長于《春秋左氏傳》,譙周之門人認為其很有才華,把其和孔子的弟子子游、子夏并列。曾任蜀漢尚書郎,曾出使吳國,吳人稱其有才辯。所著被后人輯為《李密集》,其中以《陳情表》《述理論》最為知名。

寫作背景

蜀國滅亡后,李密屏居鄉里,累舉不應。泰始三年,晉武帝立太子,征李密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他為此上《陳情事表》,即《陳情表》。在此表中,李密陳述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暫時不能應詔的苦衷,把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和兩難的處境寫得婉轉凄惻。武帝覽表感動,命郡縣供其祖母奉膳。劉氏死后,李密服喪期滿,應征為太子洗馬、尚書郎,出為溫縣令。李密為政清慎,有才能,常望回朝廷任職,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后因忤逆武帝而免官,卒于家。

全文賞析

《陳情表》自問世以來,以其高超的陳情藝術而備受矚目,“情”是其文眼。

1.凄婉真摯的孝情。文章以作者李密和祖母的苦情展開。開篇即先敘自己出生以來的各種不幸遭遇:慈父亡故,母親再醮;體弱多病,微弱孤單;家門衰微,伶仃孤苦。作者幼年失去恃怙確實讓人同情,而幸得祖母劉氏憐憫撫養,直至長大成人。行文間既洋溢著作者身世之心酸與悲苦,也有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凄楚情狀,更是表達了作者對祖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再敘祖母久患疾病,常年臥床,需要自己侍奉,不能離開;況祖母年老病重,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保夕。祖母晚景凄涼,不能沒有自己的照顧,自己是祖母晚年唯一的生活依靠和精神支柱。這里既有祖母晚景凄楚哀婉、惻然動人的真情實狀,又有依戀祖母、不能廢養而遠離的報答之情,表明“盡孝”的情況屬實,并非托詞,以消除晉武帝的疑惑。最后搬出晉武帝以“孝”治國的施政綱領,為孝敬祖母找到理論依據。

2.感恩戴德的忠情。作為蜀漢舊臣,李密首先表達了對晉武帝的頌揚和感恩。謂晉為“圣朝”,稱蜀漢舊國為“偽朝”,一“圣”一“偽”,態度鮮明。況圣朝教化清明,以“孝”之大義治國,愛惜人才,多次征召和提拔自己,器重和眷愛自己,可謂君圣臣賢、政治清明、眷顧舊臣,而自己“辭不就職”的隱情只是“劉病日篤”的實情,在盡忠與盡孝的兩難處境中,自己實在狼狽。這幾句情真意切而含蓄精當的敘述,句句入情入理,使人信服。其次,他提出了一個盡孝與盡忠的折中辦法——先盡孝,后盡忠。用自己只重名利的說辭,借“報養劉之日短也”的事實和對晉武帝“結草銜環”的忠心之情,通過環環相扣的懇請和入情入理的分析,最終取得了晉武帝的認同和支持。

學習札記

表達與文氣

“氣”是中國美學史上一個基礎而寬泛的概念,經曹丕、劉勰、韓愈、蘇轍、劉大櫆等古代文論家的一系列論述,逐漸完善為一個獨立的理論體系,內容涵蓋創作主體之“氣”和藝術作品之“氣”。在此,筆者重點談談藝術作品之“氣”中的氣勢和風格特征。

藝術作品之“氣”,需憑借獨特的技巧和言語來表達。如明人歸有光的散文《項脊軒志》,作者借“百年老屋”的幾經興廢,表達對家道中落的無限惋惜及對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深切懷念,寄寓了作者平生功業無成的感嘆。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細節和場面,如祖母看望和勉勵自己的一個感人場景?!拔醿?,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語氣親切、詼諧,生動貼切地表現出祖母對孫子的疼愛與關心。臨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一個輕輕的動作,幾句喃喃自語,更細致入微地表露了祖母的喜悅以及對孫子的贊許和期望。隨后,用一象笏來激勵孫子為改變家庭狀況而奮發學習。作者抓住這些看似平常、實則感人肺腑的細節和語言,運用傳神之筆,一方面使祖母、母親、妻子的言談舉止,甚至復雜的心理活動,全都躍然紙上;另一方面則是情感的層層渲染和表達過程,由文章開頭“借書滿架,偃仰嘯歌”的讀書之喜,到“余泣,嫗亦泣”的懷念感傷,再到“令人長號不自禁”的恣肆奔放,最終到枇杷樹“亭亭如蓋也”的回腸蕩氣。歸有光多寫生活瑣事,用簡潔樸素的敘事技巧表達溫婉內斂的情感,形成了一種“于無意間感人”、溫潤典麗的文氣特征。

表達與文氣互為文章的表里——表達體現文氣,文氣決定表達。每一篇文章自有其文氣特點。散文如是,其他文學形式亦如是。比如,杜甫后期律詩多是對山水、云天、風月、鳥獸、舟船等眾多宏大壯闊類與渺小孤寂類意象進行組合,從章法上形成了一種宏闊與逼仄相襯托的意境特點,用大自然的波瀾壯闊襯托個體生命的飄零孤寂之悲,從而形成了一種沉郁頓挫的詩歌美學風格。

體悟自然 感悟生命

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對生命的沉思是人類文明史上的永恒話題。魏晉時期“是強烈、矛盾、熱情、濃于生命色彩的一個時代”(宗白華),既是“人”的覺醒時期,又是“文學的覺醒”時代。動蕩的時代和多難的人生共同促成了當時文人對生命的沉思和著意的保護。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直面人生苦短、終有盡時這一令人無比痛苦的事實,徹底否定老莊“齊生死”的觀點,樹立自己的生命意識。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敘寫田園生活風貌和樂趣,文字背后飽含作者從官場退出后的沉痛反思和過來人的切身感悟。下面,我們就以《蘭亭集序》為例,一起來感受魏晉時期的文人是怎樣體悟自然、感悟生命的。

課本點擊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作者簡介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著名文士。祖父王正,官至尚書郎;父王曠,曾任淮南太守。王羲之為人率真、灑脫,有傲骨,雖出身名門,卻性情恬適、不樂仕進,三十五歲即辭官歸隱。曾官拜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好隱居,與清談名士交游,以山水吟詠為樂。家學淵博,幼時即從父輩學習書法,稍長師從衛夫人,后精研書法,博取眾長,獨創一體。其書法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被譽為“古今之冠”,有“書圣”之稱。

寫作背景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王彬之及其子王凝之、王徽之等四十一人,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此次聚會名流薈萃,規模宏大。聚會的目的是欣賞山水,飲酒賦詩。王羲之、謝安、孫綽等十一人作五言詩、四言詩各一首,王豐之等十五人各成詩一首,謝瑰等十六人作詩不成而罰酒三巨觥,共成詩三十七首,編為《蘭亭集》。王羲之因而作序,以記其事,并抒感懷。

全文賞析

《蘭亭集序》共四段,由景入情、因情說理、推理作結,是行文的最大特點。

第一段著意表現蘭亭風光的清雅。開頭兩句點明集會的時間、季節、地點、事由、參加者。接下來的三個短句寫蘭亭之景——崇山峻嶺的山景、茂林修竹的竹景、清流急湍的水景,緊接著于“流觴曲水,列坐其次”的“一觴一詠”中引出人物行為。與其說是清雅的景致將人帶入了深邃、微妙、自如的境界,足以暢快地抒發深遠高雅的情思,不如說是作者用內心的嫻雅自如、從容不迫點染了蘭亭的客觀之景。對山水質樸簡潔的描寫語言,雖無絲竹之樂的清雅,卻能使讀者感受到群賢對自然的灑脫、超然的深情。

第二段抒發游目騁懷的愉快之情。作者從寫具體的景物氛圍轉向整體的天氣、環境,從列坐山水之間,到暢觀宇宙萬物,文章的境界陡然變得開闊。

第三段抒發人生有限的深邃體悟。作者先言包蘊“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的個性和追求(即使能達到“快然自足”的境界,也會厭倦和感慨),后抒生命短暫有終、聽憑造化的悲痛。作者沒有沉浸在死亡可怕的悲痛與恐懼中,而是真切地直面“死生”問題,思考如何認識這一終要降臨的大事。本段由樂而嘆,由樂而悲,悲中含有一種理性的清醒認知。

第四段訴說文學永恒的真誠感受。作者認為莊子把生與死、長壽與短命等同的一味達觀的“生死觀”是虛誕和妄造的,進而闡述自己在閱覽古人對生死發生感慨的詩文時,時常會發出“若合一契”的“臨文嗟悼”,最后回到序文的正題上來——將這次詩會的作品集結起來,以期“后之覽者”也來體悟生命的生與死、樂與痛的矛盾。

學習札記

文學評點對高中語文學習的積極作用

文學評點,簡稱評點,始興于宋代,是古代的一種文學批評樣式,是古人品析詩文的常用方法,是閱讀作品時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和感悟,以短小精悍、生動活潑、富有個性化的語詞批注在文本中的一種品評方式。

評點的內容既可包括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也可包括具體分析。文章的思想情感、內容選材、章法結構、起承轉合、遣詞造句、藝術特色等皆可評點。評點的具體方式是批語、圈批、抹畫相結合,以批語為主,有總批、讀法、眉批、側批、夾批等。評點法是我國古代文人讀書的傳統方法,對今天高中生的語文學習依然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首先,促進閱讀。有的評點是基于全篇的,對文本做提綱挈領式的精要評述,往往對文本的理解起著綱舉目張的作用。如清人梅曾亮在對《項脊軒志》的評點中說:“借一閣以記三世之遺跡也?!边@樣的評點能讓閱讀者迅速把握文章“記物以敘述、抒情”的特點,從作者看似平淡的敘述中體悟到其對與項脊軒相關的親人的深切懷念和對家庭、家族的珍視。有些評點能廓清文本解讀的障礙和難點,將凌亂的內容有機整合,增強文本內容甄選的有效性,使閱讀過程清晰而有序,凝練而深入。有些評點隨著經典的文學作品而具有了更鮮活的生命力,如金圣嘆評《水滸傳》,脂硯齋評《紅樓夢》等,它們都達到了評點者與作者的心靈融合,使閱讀者能更細致、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旨意與妙處。還有些名家評點相互碰撞、各有千秋,能起到提升讀者辯證思維能力的作用。

其次,提升寫作。評點者從各個方面對作品進行評點,不僅要關注文本“寫了什么”,也要關注“怎么寫的”“寫得怎樣”等問題。所以,閱讀評點的過程,也能積累更多的寫作知識,提升表達能力。如清人林云銘《古文析義》中評點《石鐘山記》云:“篇中辯駁過而敘事,敘事過而議論,議論過而斷制,按節而下,其起落轉換,融成一片,無跡可尋?!币簿褪钦f,閱讀者閱讀《石鐘山記》,除了可以學習敘議有效融合的手法外,還可以學習如何寫作駁論文。

關注民生 質疑求實

中國的知識分子,從孔子發端,一直都保有關注民生疾苦、格物致知的求實精神,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和立世準則。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規諷為政不可擾民,主張順應自然,讓百姓休養生息,既切中時弊,又含有作者對“養民之術”的深切感悟;蘇軾的《石鐘山記》圍繞“石鐘山因何得名”的問題,因懷疑前人的說法而親自探究其得名原因,體現了作者重視直接認識,不滿足于間接認識的思想,表現了作者的質疑求實精神。下面,我們就以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為例,一起來體悟古代知識分子的人文情懷,思考政治與民生的關系。

課本點擊

種樹郭橐駝傳(節選)

柳宗元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Q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眰髌涫乱詾楣俳湟?。

作者簡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現山西省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出身河東柳氏(河東柳氏與河東薛氏、河東裴氏并稱“河東三著姓”),祖上世代為官。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并稱“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有《河東先生集》。

寫作背景

柳宗元自幼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與動蕩都有所見聞和感受,后曾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他所寫的一些關于社會政治的文章,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體反映。中唐時期,豪強地主兼并掠奪土地日益嚴重,“富者兼地數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僅有一點土地的農民,除了交納正常的捐粟外,還要承受地方軍政長官攤派下來的各種雜稅?!斗N樹郭橐駝傳》可能是柳宗元早年在長安任職時期,針對當時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現象而作的。

全文賞析

《種樹郭橐駝傳》表面上看是一篇人物傳記,實質上是兼有寓言性質的人物散文。作者柳宗元借郭橐駝種樹之法闡明了治民之道在于順民之性,無為而治;為政者不可政多令煩,以致擾民生禍。本文突出的藝術技巧有二:

1.以寓言的方式寫作,說理簡明而形象。全文共五段,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三段,展現了郭橐駝“順應自然”的生活智慧和“順木之性”的種植技術。郭橐駝身有殘疾、身份低微,甚至連原名都不可知,但他能淡然接受自己生理的不足,能坦然面對他人“橐駝”的輕視和嘲諷,顯然是一位樂觀豁達的智者。他憑借“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種樹技藝,種出“碩茂”且“早實以蕃”的果木,令他植者“窺伺效慕”卻“莫能如也”。第二部分是后兩段,把種樹之理移向政務。寫做官者政多令煩,與第一部分中他植者的“愛之太恩,憂之太勤”的做法如出一轍,而百姓卻深受其擾、疲憊不堪。寫法上,從“養樹”說到“養人”,讓道理寄寓其內,出乎其中。

2.采用多重對比襯托,凸顯主題,生動有趣。第二段概寫郭橐駝種樹與他人種樹結果的不同。第三段詳細而生動地描繪郭橐駝與他植者種樹之法的區別,突出郭橐駝種樹,讓根舒展,把土培平,多帶舊土,搗土結實,“勿動勿慮,去不復顧”“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種植之法。第四段寫做官者與不善種樹者相同,前后構成對應。這一段用一連串的排比句,把官吏神氣活現地促民、督民、擾民、害民的情景寫得幾乎可見可聞,其本質與不善種樹者是一致的,都是“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凸顯了無論種樹或治民都要“順天致性”的道理。

學習札記

于“立言”中“立德”

——文章與中國傳統文人的文化人格

中國歷史中有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即凡經久不衰、深入人心的文學作品,其作者必然經歷了一個群體理想的失落與個體價值的探索過程。換句話說,中國傳統文人“立言”,大多源自“立功”的失落,不得已才在“立言”中重塑“德行”。

中國傳統的文人階層有一種獨特的文化理想,其核心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其間充滿了政治與生活、理想與現實的博弈,結局往往是:或懷有文化的良知,肩挑歷史的責任和使命,在力所能及中革弊興利,造福于民;或尋找心靈的凈土,孤傲超然,或僧或道或隱,雖生活清貧,然精神富足;或在以上兩者中,徘徊掙扎,彷徨苦痛……這種博弈結局最終塑成了中國傳統文人獨特的生活人格、處事人格、政治人格和文化人格。

文化人格決定文學品格。從孔孟發軔的儒學人格形成的中國傳統文化人格必定是關注現實、洞察歷史、憂國憂民的,中國的文學品格也從來不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博大情懷和高尚追求。從屈原《離騷》中上下求索的美好理想和“雖九死其猶未悔”的不同流俗,到司馬遷《報任安書》中人之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人生領悟和“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人生抱負;從王羲之內心“死生亦大”的感慨和魏晉風流中潛藏的共同“幽情”,到陶淵明隱逸詩和田園詩中實現的精神超脫和寄情菊酒精神家園背后的倔強與孤獨;從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堅決不妥協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自信,到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崇高理想和“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憂國憂民;從蘇軾“早生華發”的現實苦痛和共享“清風明月”的超然曠達,到魯迅“橫眉冷對”的堅決不屈和“俯首甘為孺子?!钡母试阜瞰I……這些都已然超越了藝術作品和創作主體的時空情感,散發出文化的光輝,體現出強烈的人格魅力。這里,道德人格的感染力和文字文化的魅力交相輝映,赫然立世。中國文人在“立言”中“立德”,因“德行”而不朽。

技法延伸

高中語文寫作如何“說真話,抒真情”

古人言,好文章應當是“寓目寫心,因事而作”,也就是以記敘真實的經歷和抒發真實的感受為目的。寫作的“真”與“誠”,意味著作者要坦誠地吐露自己的心聲,真實地記述自己的所思所感,可以說,“說真話,抒真情”是一切作文的基本要求。而高中語文寫作中的“說真話,抒真情”應另有內涵。

1.閱讀經典,汲取智慧

經典作品,博大精深。閱讀經典,能汲取智慧、豐盈心靈,體會作品中富含文化意味的真話、真情、真理、真知。高中生閱讀經典的途徑有二,其一是教材中的經典作品,其二是課外拓展的經典作品。

閱讀高中教材中的經典作品,能獲得人生啟示,能發現并孕育美好的情感,從而成為能“說真話,抒真情”的健全的人。人們熱愛經典作品,源自作品包蘊的真情。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對自由生活的向往,歸有光《項脊軒志》中刻骨銘心的親情、愛情記憶,等等。它們雖歷經千百年,但人們仍然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誠。

積極有效的課外拓展性閱讀,能有效彌補知識的單一化,改變認識的粗淺化。比如,學習有關蘇軾“赤壁”題材的作品時,就應該補充閱讀有關蘇軾的其他不同題材、不同時期的詩文作品。除此之外,還應該去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以及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東坡突圍》,等等。這樣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認識蘇軾其人,才能感受到蘇軾超然瀟灑的生活智慧以及超曠閑逸的文化品格。

2.閱讀生活,開闊眼界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是獲得寫作靈感的不二法門。高中生閱讀生活也有兩種途徑,一是自己的生活,二是他人的生活。

(1)挖掘自我生活。高中生的生活里有父母之愛、師長之情、朋友之義、自然之理、宇宙之妙,不過高中作文的境界是要將這些內容放在歷史的長河、社會的發展與生活的哲理中去感悟和體認,要讀出深度的生活之美。對樸素的生活素材進行沉淀,讓生活的維度多元起來,讓站位高起來,進而逐漸挖掘出樸素生活縱向的刻度和橫向的長度。

(2)放眼社會生活。社會生活是寫作廣闊而豐富的素材庫,高中生的學習生活不能只局限于學校和家庭,大家不僅要讀“圣賢書”,更要敞開心懷,放開眼界,去發現他人的生活之美、人性之光:一次次不求回報的熱心幫扶和救助,一項項利民、惠民的政府舉措,一股股甘于奉獻、勇于擔當的榜樣力量,一場場深入靈魂、陶冶情操的文娛活動,一個個鼓舞人心、促進發展的技術革新……真情、真話、真知就藏在這些通過各種社會活動和人際關系所表現出來的社會之美中。關注這些超越世俗和功利的社會之美,就能獲得心靈的慰藉和精神的鼓舞。只有參與和見證生活,心靈才能被豐盈、被凈化,從心底流淌出來的文字才能保有真摯和純潔。

3.細致刻畫,表現真實人性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情者文之經?!币馑际?,只有用飽滿的情感直叩讀者心扉,文章才能具有內在的魅力。

飽滿而真摯的情感一般可以從自身的真實生活中取材:寫自己的情感故事,選取自己生活中最能觸動心靈的人和事;訴說自己的喜怒哀樂,選取自己親身經歷的事,表現親情、友情等。但是,這種真實的生活取材畢竟是有限的,作文的最高境界是既來源于生活,又借助文學意義上的合理虛構讓作品高于生活。高中生的寫作,應重點傾向于后者。

飽滿而真摯的情感還可以借作品中的人物來抒發。經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是飽滿而立體、復雜而多樣的。寫出美好的人性固然是永恒的主題,但能表現人性的復雜、選擇的艱難、成長的磨難等更符合生活的真實。表現真實的人性,更貼合生活的本真;表現普通人真實的生活處境,展現小人物的成長領悟、痛苦掙扎等更能打動人心。如下面這幾段文字:

“媽媽,她確診了……陽性……”

轟!腦袋一陣眩暈和劇痛,那一刻,我失去了知覺,大腦一片空白?!芭尽?,冰涼的地板上,手機屏幕如蛛絲般裂開。幾個月的強撐瞬間崩塌,四肢無力、身體虛脫的我跌坐在地上。我從不愛哭,但淚水與汗水已浸透了臉部的面罩;我從不是沖動的人,可母親的病意味著什么,我再清楚不過了,她年紀大了,恐怕……喉部的嗚咽讓人窒息。

我,一個奮戰在一線的抗疫專家、人們口中的白衣天使,逆天改命地挽救了那么多人,而關鍵時刻,我卻做不了母親的天使。痛苦使我只能閉上雙眼,任由愧疚、絕望在心中游走。

醫院成了無聲的戰場,窗外凄厲的寒風將這無盡詭異的夜色逐漸吞沒,森白的燈光逐漸逼迫到角落,將那瑟瑟震顫的身影吞沒。病人的呻吟似是在吹響新戰役的號角,樓道的盡頭,那是母親嗎?此刻她躺在哪里?……堅守還是回家,堅持或是放棄,個人抑或國家,關鍵時刻、關鍵抉擇,我又該何去何從?那一夜,有過掙扎,有過遲疑,可是母親啊,對不起,我只能做出這樣的抉擇。

在這幾段文字中,作者合理地虛構疫情中“可能發生的事”,通過細膩的心理、行為刻畫和環境的有力烘托,展現出普通醫護人員可能面臨的“真實生活”中的艱難處境和抉擇,從而表現出廣大抗疫逆行者的崇高品質和人性的光輝,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4.多面挖掘,表達獨到見解

在作文中,怎樣才能做到敢說、能說、會說,說得好、說得真、說得透呢?除了觀察生活外,還要深入地思考和感悟生活。對生活中發生的事件,要培養自己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對見聞中的各種現象進行多角度分析、思考和評論。獨到的贊美、鞭撻和評論,才能體現對生活的獨特思考和感悟,只有這樣,情感和認識才會不知不覺地趨向成熟和深刻。說實在話,說自己想說的話,表達自己成熟的情感和深刻的認識,自然就能說得好、說得真、說得透了,從而避免說假話、空話、套話。要想做到這一點,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力:

(1)深刻挖掘教材文章或其他經典作品中提供的事實、觀點和思想。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經典篇目,可利用的素材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從經典作品中挖掘真誠的表達和獨到的見解。例如,可從陶淵明的詩歌《歸園田居(其一)》中挖掘出歸隱與回歸、笑看生活、固窮與任真、藝術的境界、文人品格等角度。如下面這段文字:

藝術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熱烈。陶淵明歸田園后的生活是恬淡的,他終于離開了他所厭惡的黑暗官場,回到自己所向往的生活中去了。榆樹和柳樹、桃花和李花,使這八九間草屋素淡而絢麗;極目遠眺,炊煙融入暮靄;側耳諦聽,依稀得犬吠、雞鳴,整個田園寧靜而安詳。犬吠、雞鳴都是最平常不過的鄉村景象,卻讓整個畫面有了自然的生活氣息。如此幽美、恬淡、自由的生活正是陶淵明所喜愛和追求的?!盁o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物我兩忘,讓陶淵明的詩具有了一種自然、樸素之美;陶淵明率真而超脫世俗的人生追求和理想,讓他的詩歌藝術渾然天成。

在這個文段中,作者既有對文本的準確解讀和對作者的深入理解,又有自己準確真誠的表達和獨到的見解。

(2)多面挖掘現代社會熱點中的熱詞、時事和現象。社會熱點和時事類材料時效性強,貼近生活,內容豐富,是高中生喜聞樂見的作文素材,而且,寫作中經常會遇到時事類材料作文題。多角度、深入地挖掘時事類材料,既利于增長生活經驗,也可以拓寬認識的廣度、提升思維的深度。同一事件從正面、反面、側面等多角度分析,才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發揮點,才能有話可說,有真情可抒,吐露的才能是心聲。如,《人民日報》從三個方面評論某品牌廣告引發的“瞇瞇眼”爭議:“從產品角度看,充分尊重受眾,才能贏得市場;從審美角度看,要培養健康審美情趣,涵養強大審美自信;從傳播角度看,要堅持效果導向,也要避免‘扣帽子’?!边M行多角度深入的分析,才能提高辯證思維能力,才能用獨到的見解代替不著邊際的空談。

寫作示范

課本原題

高中時代,我們會面臨重要的選擇,比如選擇什么高考科目、未來從事什么職業等。給友人寫一封信,談談自己的選擇及理由。要求說真話,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思路點撥

這一寫作任務緊貼高中生的生活實際,旨在引領高中生思考學習的意義、規劃職業的方向、探尋人生的價值,是體現高中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性題目。選材上要體現“高中時代”“重要的選擇”,重點突出“重要的選擇”是什么、選擇的原因、選擇的意義及其價值,以及如何選擇,等等。寫作時,可以自由表達,以負責任的態度陳述作為高中生的所思所想,表達對社會生活的觀察,展現自己豐富的人生體驗。根據文體和對象的要求,要用第二人稱,并符合書信的格式和語體要求;觀點明確,內容充實,布局合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佳作示例

在練就過硬本領中成長、成才

文/任 重

親愛的嘉偉:

你好!

感謝你的生日祝福和禮物,今天我也正式邁入了成人的行列。半年前參加你的成人生日宴,我當時只感受到了大家的快樂心情和生日宴的熱鬧氛圍;而今天,雖然因為疫情我們暫時不能相聚,但在家中長輩的陪伴下,我收到了屬于十八歲生日的別樣祝福,也體會到了當時你所說的“成年意味著責任”這句話背后的深意。

上次來信,你向我詢問高考填報志愿的事情,當時我的想法并不成熟,未予以回復。此刻,我想我可以就此事和你交流了。

現在,我們共同奮戰在備考高考的戰場上,我們剛剛慎重地選擇完自己喜歡的高考科目,又即將面臨報考哪所大學和填報什么樣的專業的重要選擇,我們已進入要自己深入思考和慎重做出選擇的人生階段了。

我想,無論做出什么樣的選擇,但至少現在我們只有抓住青春年華,下一番苦功夫,練就過硬“內功”,蓄滿青春的能量,才能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

我們身處的時代,既為我們施展才華、實現理想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加快的知識更新和層出不窮的技術革命,催促著我們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內在素質,練就過硬本領。從中國空間站的成功建設,到航天員身著我國自主研制的“飛天”艙外服出艙活動;從成功研制新冠特效藥物,到科技助力冬奧盛會……你說,哪一項事業的成功不得益于知識的助力、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呢?我想,通過學習,思維開闊了,觀念更新了,認知提升了,能力增強了,我們才能有底氣和自信做出無悔的選擇。

你曾經說“成年意味著責任”,今天,十八歲的我從你的話中突然明白了:青年人應該胸懷祖國和人民,超越小我,融入大我,這樣工作才會有意義,事業才會有價值,我們才能收獲更豐盈的人生。因為,青年人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和事業,既是個人的選擇問題,也能彰顯一代人的胸懷與境界,更能決定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高度。

歷史證明,從五四運動中力挽狂瀾的愛國青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墾荒青年,再到新時期“一切為了祖國”的科技青年,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用自己過硬的本領、以滿腔的熱血,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今天,無數年輕的駐村干部、運動健兒、科研學者、醫護人員、志愿者的無悔選擇和責任擔當,已經定義了我們的成長坐標。

生逢其時、重任在肩的我們,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積蓄青春能量、練就過硬本領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把學習放到更高層面上來,以一個更高遠的目標來激勵自己。人生有了理想就不會迷航,也就不會為報考哪所大學和填報什么樣的專業而迷惘了。

最后,借用冰心先生的話來表達我此刻的心情:“青年人,珍重的描寫罷,時間正翻著書頁,請你著筆!”

期待你的回信。祝:

冬安!

你的朋友 任重

2022年1月1日

/點評/

這篇文章有這樣幾個亮點。1.選材恰切,符合題意。圍繞高三志愿填報中報考大學和選擇專業等展開,符合“高中時代”“重要的選擇”這一要求。2.內容充實,重點突出。本文觀點明確,雖未言明所選大學以及專業的名稱,但志愿填報的依據是具體而明確的,重點談原因和做法。3.立意高遠,多維思考。文章分論點有二,一是練就過硬本領是報考大學和選擇專業的底氣,二是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是報考大學和選擇專業的依據。文章立意超越小我,胸懷家國,立意高遠,多維思考。4.文體明確,言辭得體。格式符合書信體,言辭脫離稚嫩化,體現了新時代高三學子的胸襟和追求,情理并具。

猜你喜歡
祖母生活
祖母
祖母家的夏天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Shaanxi Dialec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祖母尚能倚門望(節選)
生活感悟
水煮生活樂趣十足
模范邨
——給祖母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竅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