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2022-05-30 17:33金春華呂曉敏王暉
中國大學教學 2022年11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

金春華 呂曉敏 王暉

摘 要:數字智能技術正在對會計學科產生深刻變革。智能會計專業或方向能為人才市場培養既懂技術又懂專業的復合型高端會計人才,是未來高校會計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本文基于336所高校會計學專業的調查分析以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改革實踐,提出了智能會計專業或方向應遵循“信息引領+優化通識+學科交叉”的改革思路,在課程設置上突出傳統會計課程、信息類課程和智能會計融合類課程三大模塊共同發展,真正打通專業與技術雙向發展的職業通道。

關鍵詞:數字智能時代;智能會計;人才培養

一、數字智能時代會計學專業人才需求

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變革對經濟社會產生了持續且深遠的影響,也帶動了企業組織商業模式、生產方式、管理范式的變革,直接或間接地對傳統會計職能造成了沖擊[1]。面對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會計專業應當構建什么樣的人才培養體系成為一個亟須深入研究的課題。

1.會計崗位的新變化

在數字智能時代下,財務云、電子發票、移動支付等影響會計職業發展的十大信息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且上述信息技術在不斷加速企業財務活動與業務活動中融合。在“業財融合”“財務共享中心”“財務機器人”等新興內容的沖擊下,會計崗位正在逐漸發生變化。一方面,云會計技術的應用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地實現辦公[2];另一方面,財務機器人及時快速的反應和全天候無休的工作效率也替代了傳統會計人員大量重復工作[3]。這樣一來,會計人員只需要從事有別于財務機器人的特有價值工作,部分基礎會計崗位正在銳減或將面臨消失。

2.會計教育的新挑戰

在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影響下,會計學教育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方面,由于信息技術和會計學均屬于門檻較高的學科,面對機器學習等基礎核心技術及Python等軟件語言學習都具有較高難度,傳統科班出身的會計學教師對于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較為陌生;而傳統計算機類的教師掌握好會計學原理以及實務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且當前高校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與頂尖企業存在著激烈競爭。因此,同時具備會計理論知識與信息技術基礎的高校教師較為缺乏,需要經過一定時間才能逐步解決這一問題。另一方面,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產生的人才需求短缺是推動高等教育變革的根本驅動力,但目前高校會計學專業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革相對較慢,導致高等教育人才輸出相較于行業實踐發展較為滯后[4]。當前高校的會計教育仍偏重于培養傳統財務會計“票賬表錢稅”的初級會計人才,對具備會計信息挖掘以及綜合性財務分析能力的中高級會計人才還缺乏相應的培養體系。

3.會計人才的新機遇

同時具備會計核算和智能技術的人才將會在未來發展中占據優勢。其一,數字智能技術發展為會計創造了新崗位和新角色,例如利用數據分析工具對會計相關內容進行大數據分析需要數據分析師;設計運行會計財務智能化軟件需要會計基礎知識支撐的軟件架構師及產品經理等。這些新的崗位目前供不應求,薪酬待遇也較高,是未來智能會計人才就業發展的新方向。其二,數字智能時代仍有大量的會計領域無法被替代,例如財務機器人等典型“智能+會計”的產物只能完成重復性、規則性較強的任務,對于考慮組織內部和外部的各種情境因素的管理會計、戰略會計等領域,仍需要大量中高端會計人才,更需要既懂技術又懂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參與決策、分析等。因此,順應智能會計發展趨勢培養的智能會計高端人才將在未來的人才市場中具有更高價值。

二、高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調查現狀

2019年4月,教育部等13個部門開始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等覆蓋高等教育全領域的人才培養計劃?!靶挛目啤弊鳛橐粋€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呈現在廣大人文社科工作者的面前。相較于傳統文科,新文科的“新”字主要體現在文理交叉、文工融合,即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文史哲、經濟管理等人文社科領域的學科建設。圍繞國家高等教育頂層設計,國內各高校均開展了“互聯網+專業”的數字智能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本文以2022年高等教育專業評價機構最新發布的“2022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會計學專業上榜的336所院校為分析樣本,通過其官方網站及微信公眾號等渠道收集了這些高校會計學的招生計劃以及會計學專業特色及開設課程情況,調查了目前全國高校會計專業現狀以及智能會計方向改革的現狀。

1.智能會計相關專業或方向開設情況調查

當前我國336所會計學軟科上榜高校中,僅有17所高校在招生計劃中明確開設了智能會計相關專業,并納入本科招生(詳見表1)。

開設智能會計專業或方向的高校中,綜合類大學共有4所,占比23%,代表院校如中國人民大學;財經類大學共有10所,占比59%,代表院校如上海財經大學;理工類大學共3所,占比18%,具體包括武漢工程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由此可見,當前開設智能會計專業的高校主要以財經類院校為主,這也是財經院校的優勢。此外,全國有多所高校對外宣傳了其智能會計的轉型和發展,但目前還未列入本科招生計劃,如重慶理工大學和山東財經大學等。

在開設智能會計相關專業或方向的17所高校中,華北地區的高校有7所,華東地區4所,華南地區2所,華中地區3所,西南地區1所,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還未有高校開設智能會計專業。由此分析,當前開設智能會計專業或方向一定程度上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信息技術發展水平存在聯系,華北及東部地區是國家新興技術發展的重要區域,進行產學研合作的機會較多,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高校會計專業智能化改革。

當前有開設智能會計招生計劃的高校中,共有11個智能會計專業是在會計學一級學科下設的方向,有8個是在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設的方向,有3個是在財務管理一級學科下設的方向。其中2所高校還為智能會計設立了相應的實驗班,成為學校招生的“金字招牌”。

從開設智能會計高校的專業名稱上來看,當前17所高校均在已有會計學或財務管理專業下設智能會計相關方向,以區別于傳統會計學和財務管理等專業,其中會計學(智能會計方向)的名稱采用最為高頻,共有7所院校;采用會計學(大數據會計)和財務管理(智能財務)名稱的分別有2所,其他8所各有不同。

從智能會計相關專業或方向招生計劃要求來看,當前17所高校中有3所學校要求報考學生必須選物理和歷史其中一科,有一所學校要求報考學生必須選歷史科目,另外13所高校并未限制報考要求。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智能會計的課程體系一般要比傳統會計課題體系更難,大部分的人工智能類課程需要學生具備較好的數學功底以及靈活思辨的能力。因此,限定學生報考要求也在情理之中,甚至可能會成為趨勢。

2.智能會計相關專業或方向課程體系調查

本文進一步通過官方網站查找了336所會計學軟科上榜高校的課程體系,比較了17所開設智能會計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典型院校課程設置見表2。

通過表2的比較分析發現:(1)智能會計相關專業或方向總體課程飽滿。從17所學校的專業情況介紹來看,目前智能會計相關專業課程普遍較經濟管理類其他專業的總課程和總學時多,課程設置更為細致。(2)傳統財會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特征明顯。17所高校智能會計專業或方向的課程特點大體可以歸納為在會計和財務管理基礎課程上添加計算機類課程。傳統會計課程涵蓋會計學原理、中級會計學、高級會計學、成本會計等共性課程,占比一半以上;信息類核心課程主要包括Python語言;少部分院校還開設了介紹人工智能基礎的數據庫技術、人工智能導論以及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對于智能會計專業或相關方向的特色課程,則各學校差異較大,其中商業數據分析以及財務大數據可視化課程設置較為常見??梢姰斍案咝i_設智能會計專業或相關方向更偏重于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財會領域的應用,涉及軟件設計和開發的較少[5]。

三、信息類院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實踐——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為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作為北京市重點支持建設、信息學科較為齊全的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特色、行業特色、軍工特色為標志的北京市屬高校,也是國內較早一批開展“信息+專業”改革的院校。本文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智能會計專業改革為例,討論適應數字智能時代發展的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會計學專業堅持“會計+信息”的特色,培養方案在設計時借鑒了國內主要高校會計數字化、智能化改革經驗以及本校多個“信息引領+優化通識+學科交叉”學科改革模式(如2004年開設的計算機審計專業等),在人才培養方案展現出如下特點。

一是三大模塊課程特色明顯且相互融合。專業在設計會計學(智能會計方向)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時,按照技術與專業深度融合的思路設置了三大模塊課程。其中,傳統會計類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學(注冊會計師方向)的六門主要課程以及會計專業英語等輔助課程,以六門注冊會計師教材為授課內容,強化會計學專業學生的會計準則認知以及職業判斷能力;計算機類課程主要包括Python程序設計、MySQL數據庫技術、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等信息基礎課程,旨在加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引導學生熟練地掌握Python等計算機語言;智能會計類課程是本校的創新特色課程,包括智能會計、智能審計、RPA財務機器人開發及應用、財會建模與可視化等課程,主要是在本校會計信息化發展基礎之上重新整合校內資源設置的理論和實訓課程,旨在提升學生對財務云、RPA等智能會計系統的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迅速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在課程安排上,一方面,壓縮了傳統會計學基礎課程的學時,留出更多的課時讓位于技術類和智能會計類融合課程。另一方面,補充和增加了豐富且有特色的專業選修課,如人工智能基礎、文本分析與文本挖掘、加密數字貨幣與區塊鏈經濟、大數據風險管理、Python會計數據分析與展示、數據思維實訓等。此外,本專業在智能化課程設置時,還精準協調了各門課程的學期分布,以保證智能化課程四年不斷線。

二是Python語言貫通培養體系。在課程設置上考慮到增加智能會計類課程后專業難度大幅提升,且高考報考會計學專業的學生較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數學基礎弱,因此在如何貫通智能會計類課程時,專業籌備組進行了多次探討,決定以可視化較強、編程基礎要求相對較低,且現在較為流行的Python語言為基礎,貫通整個培養方案,旨在讓學生真正掌握以Python語言為基礎的數據處理方法,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審計、財務大數據分析及智能決策等相關工作;同時降低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難度,將Python語言反復應用于不同課程中,提升技術應用熟練度。

三是理論與實訓課程配套設置。著眼于學校應用型大學的定位,專業依托北京文管綜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北京市知識管理研究基地等教學和學科平臺,對理論與實訓課程進行了配套設置,并在部分理論課內增加實訓學時,旨在加強學生理解和運用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的同時強調實訓、實習、實踐環節,以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見表3)。此外,本專業長期與7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共建“財會審產學研聯盟”創新實踐基地,旨在推進多個創新性選修課和開放性實驗項目的開發與應用。

四是課程體系融合AACSB商學院認證。對標國際精英商學院認證(AACSB)是國內各院校當前改革的重要方面。本專業課程遵循AACSB商學院認證要求,設計與國際接軌的專業課程體系,同時也在智能會計方向改革時融入商學院認證的能力和知識測評,旨在建立人才培養國際化長效機制。商學院認證能力標準實現矩陣,具體如表4所示。

五是開展本科科研啟蒙式教育。當前全國碩士研究生規模擴招,為解決學生面臨“考研熱”的需求,本專業立足于社會經濟發展對新型會計從業人員的人才需求,融合會計、金融、管理與人工智能等前沿學科的國內外優秀學術資源,在會計學(智能會計方向)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改革中還增加了本科科研啟蒙式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基本科研素養,為學生完成本科畢業論文以及考研和讀研奠定優勢,培養學生寬廣的國際視野和利用定性、定量等研究方法對財務會計、審計及相關領域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具體而言,專業開設了“統計學”“計量經濟學”“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等專業必修課,“統計軟件分析與應用”必修實踐課以及“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文本分析與文本挖掘”“畢業論文專題講座”等專業選修課。在大一的夏季小學期增加了為期一周的專業選修課“科研訓練與學科競賽導航”,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并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及大學生創新創業等學科競賽項目;在第四學期、第五學期、第六學期分別增加了為期兩周的“科研開發類項目實踐(1)(2)(3)”專業選修課,旨在將學生參與的科研類項目展示出來。最后,學生通過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來應用所學信息技術方法和科研培訓成果。

四、數字智能時代信息類高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思路

在數字智能時代,人才市場對會計學和財務管理等專業數字化和智能化提出了較高的發展需求,但從以上336所會計學軟科上榜高校的調查分析可見,當前針對“數字智能時代”市場需求變化做出應對的高校還相對較少,尤其是理工類院校。由此,本文分享信息類高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思路。

一是抓住改革機遇,調整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傳統會計專業以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通用技術幾乎已成為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共識,但要把智能會計之類交叉融合的學科辦好,需要多種資源。例如,當前一些院校雖然開設了智能會計專業或方向,由于校內不具備學科交叉的師資力量,形成了校內與校外人工智能技術咨詢培訓機構合作辦學的局面,這作為過渡尚可行,但長期而言對于學科發展會產生諸多困擾。而信息理工類院校本身具備學科交叉融合的先天優勢,如信息理工類院校因為對會計學等軟科不夠重視等原因,未能抓住機遇改革會計學等軟科人才教育,則可能錯失學科發展的重要紅利;如果信息類高校能抓住發展機遇,能使本校會計學等軟科專業人才培養轉型成功,很有可能使得這類學科在國內實現“彎道超車”,并成為校內招生及就業的優勢學科,成為學校發展的引領者。

二是內部資源整合,實現學科交叉融合。信息類高??梢愿鶕陨磙k學歷史和特色優勢,組建會計與信息技術等工科專業融合的交叉學科,有資源和能力的信息類院校甚至可以考慮成立獨立的交叉學科學院。這也是教育部2018年印發的《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文件中大力支持和鼓勵的做法。如果要將智能會計專業辦好,需要跨門類、跨學科、跨專業和跨領域整合資源,布局好智能會計課程。在此方面,信息類高校更容易建立起學科交叉的課程群,優化或豐富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強化師資力量,更能將智能會計核心課程辦出特色,更能促進智能技術與會計課程的真正融合。

參考文獻:

[1]何欣哲.“數智”時代如何實現會計人才培養改革[N]. 中國會計報,2021-12-03(11).

[2]張敏,王銀屏,李昂.智能會計(財務)專業培養方案:一個框架構建——基于AACSB認證視角[J].中國大學教學,2021(6):25-33.

[3]秦榮生.人工智能與智能會計應用研究[J].會計之友,2020(18):11-13.

[4]周守亮,唐大鵬.智能化時代會計教育的轉型與發展[J].會計研究,2019(12):92-94.

[5]王愛國,牛艷芳.智能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21(6):34-39.

[基金項目: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促進高校分類發展—教學改革—經管學院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項目代碼:5112110857);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課程建設項目資助(項目代碼:2022YKJ13)]

金春華,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書記兼副院長,教授。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
情景教學法在酒店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探究
基于“創業崗位”需求的新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從美術創作論人才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員育人的三級管理體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完善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