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以人民為中心”看傳統民本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2022-05-30 10:48田艷何馨
大學教育 2022年11期
關鍵詞:群眾觀民本思想以人民為中心

田艷 何馨

[摘 要]“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是中國共產黨近百年革命、建設、發展秉持的基本原則,凸顯了人民在共產黨人心中的位置,更深深根植于傳統文化之中。在《周易》《尚書》《左傳》《論語》等著作中,都能窺探到民本思想的萌芽、傳承與發展。新時代,共產黨人在了解人民的基礎上,熱愛并尊重人民,最終服務于人民,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共產黨人的初心,民本思想歷久彌新。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傳統文化;民本思想;群眾觀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11-0018-04

從古至今,論及施政,“民”總是最核心的話題。不論是以神為尊的上古時代,還是以皇權為中心的封建時代,抑或是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施政為民始終是思想家、政治家們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努力遵循的原則和追求的目標。新時代,作為對傳統民本思想的批判性繼承,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是數代共產黨人不斷革新進步的思想結晶。

一、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古代民本思想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中蘊含豐富的民本思想、精神和理念,它們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改造世界,更好地治理國家。幾千年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的寶貴財富,它們在潛移默化地刻畫著民族性格,更在接續傳承中為我們提供經驗啟迪。若追溯歷史,我們亦可以窺見,“以人民為中心” 的思想早在中華傳統文化發源之初便有了雛形。

儒家經典著作中都有古代思想家對“民”與“政”之間關系的思考,這是我國古代的民本思想,也是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文化淵源。

《周易》本是產生于周代的占卜之書,后因《易傳》出現而成為儒家“五經”之首?!吨芤住氛J為,世界是天、地、人統一的系統,宇宙世界充滿了生機,生命代謝,天地變化,天地人統一于其中?!肚贰独ぁ穬韶詮娬{了為君應當重視自我修養,要修身有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同時,要順應天地運轉的規律,天地順應自然規律,而圣人、明君順應民心以成。由此可見,《周易》蘊含著豐富的人道哲學。這種哲學思辨雖未直接言明治國之道,卻從始至終啟發著統治者:君子若想國家風調雨順,就應遵循自然規律,不違農時;若想保江山社稷,則需注重個人德行修養,順應民心。

《尚書》是歷代帝王從政必讀的政治課本,也是我們了解古代政治思想核心的文獻。從《尚書》中可窺見中國民本源頭,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渡袝窂乃姆矫嬲撌雒癖镜暮x: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意即民意;明德慎罰,保民教化;重農裕民,惠民用民。這些論述都體現了“民”的重要性,“民惟邦本”,民意是國家政權之基,民生是治國的落腳點??梢?,《尚書》重視民意的思想與我們今天以民為本的思想有關。

春秋時期,隨著生產工具的進步和生產力的提高,井田制已經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井田制的瓦解也使得以其為基礎的分封制根基不穩,周天子的地位受到挑戰,戰亂紛起,周禮崩壞?!墩撜Z》記錄了孔子對于當時歷史的反思??鬃右赞k學、游說的形式,以“仁”和“愛”的思想,希望可以挽回封建禮樂?!皭廴恕笔强鬃雍诵乃枷搿叭省钡膬群?,“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臣要愛君,君亦要愛臣,愛民以施仁政,孔子重民、愛民的思想正體現了他與時代相抗衡的堅守,而正是這種堅守使得中國民本思想得以綿延不斷 。

《左傳》中記述了春秋戰國期間民本思想的發展?!安豢梢詿o民,也不可以無君。立君為民,民為目的,是重要的;但是無君無以達到為民之目的, 所以君也是重要的”[1],其中便蘊含著以民為本的重要思想?!蹲髠鳌は骞哪辍酚涗浟诵l國人趕走其君主衛獻公的事件,晉侯認為衛國人行事過分,問晉大夫師曠:“衛人出其君, 不亦甚乎?”師曠卻反駁說,“養民如子”的君主是好君主,民眾自然敬其如父母,但君主暴虐,人民為何不能反抗呢?齊景公向師曠詢問政治之道時,師曠也以“君必惠民”回復?!蹲髠鳌芬粫忻鑼懥嗽S多大大小小的戰爭,不順應民意、君子不德則是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通讀《左傳》能發現,作者所認為的明君是保民、為民、惠民的君主,作者認為的賢臣是直言進諫提醒君主保民、為民、惠民的臣子。

我們也可以從古代的法律制度中看到刑法對于民本思想的維護?!吨芏Y》 是記錄國家典制的書籍,其中記錄的“五聽”制度就是一項探求民情的好方法。孟軻向梁惠王等諸侯王提出“行王道”“施仁政”的建議。

總之,不論是在對以民為本、君民關系的認識上,還是在政治決策時順應民意,在頒布政令時安民心、富民生,在實施刑法時審慎公正,都體現了我國古代對于人民的重視。

二、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對傳統民本思想的繼承

“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本質就是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社會主義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并不是傳統民本思想的新提法,而是對民本思想的批判性繼承與創新性發展。其以民為本的本質,與傳統民本思想、 儒家文化同源,但又帶有鮮明的社會主義色彩。

(一)實踐基礎:中國共產黨為人民奮斗的偉大探索

中國共產黨誕生于中華民族水深火熱之時,諸多道路都無法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站了起來。在發展的道路上,共產黨人艱難探索,經歷一系列考驗,始終未忘初心,做人民的黨,建設人民的社會。

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趕走了帝國主義,建立了新中國。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對中國的國情進行了分析,對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對未來的革命和建設提出了綱領和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走向民族獨立和統一的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面對國內社會的動蕩,黨的中央領導集體把民主集中制作為群眾路線在黨的政治生活中的應用,將民主集中制貫穿新中國建設的始終。中國革命是為了廣大人民的自由,人民的敵人就是革命的對象,革命的勝利靠的是人民的團結協作。為響應廣大人民向往自由平等的呼聲,中國共產黨努力奮斗,并從自身建設方面開創性地提出了群眾路線這個政治路線和優良作風。如果說書面文件終是無力,那么中國共產黨以一系列的實踐成果為中國人民交出了高分答卷,抗戰勝利、解放戰爭勝利、社會主義改造完成,這些都是民本思想的生動體現。

社會主義改革是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基礎上,正確分析主要矛盾后做出的重要決定。依靠人民并為了人民,社會主義最終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全面勝利,實現了經濟復蘇、政治民主和文化百花齊放。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遵循利于人民的發展方向,積極進行艱苦卓絕的偉大探索,經過數代共產黨人的不懈努力,“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不斷發展,歷久彌新,依然煥發著青春活力。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在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礎上批判性繼承并大膽創新的制度,是人民自己主宰命運的必然選擇[2],是切合實際、保障有力的為人民、代表人民的好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加切實、更有成效地實施人民民主”[3],更是在政治層面強調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性。改革開放40余年來,當家作主的中國人在改革和社會建設中表現出極大的創造性和能動性。新時代,人民當家作主絕不是空洞的口號,要把人民滿意與否作為一切工作成敗的標準,全力解民意、解民難、解民困。為人民辦實事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政績,造福人民是共產黨人事業永恒的努力方向,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變的執政理念和真切實踐,而這些都是人民情懷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指出,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4]。在參加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對黨的奮斗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5]。

(二)思想內涵:“以人民為中心”是民本思想的新時代新提法

馬克思主義的人民史觀告訴我們,人民才是社會實踐的主體,而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也深刻地印證了這一點。具體而言,可以將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內涵概括為以下幾點。

人民群眾的主體力量。人民群眾是創造社會歷史的不竭動力,也是黨和國家的“閱卷人”?!按簌i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敝挥屑忻窳εc民智,才能創造歷史偉業。離開了人民這個英雄,我們就無法創造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無法書寫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無法創造輝耀世界的華夏文明,無法培育浩然長存的民族精神。老百姓是天也是地,他們既了解實際情況,又是具體的奮斗者和踐行者。

奮斗目標的執著堅守。中國共產黨將人民的向往追求作為奮斗的目標,把人民的幸福需求作為工作的重心,體現了人民的立場,把人民群眾放在首位,回答了黨的奮斗“為了誰”這個基本問題。

“無我”狀態的忘我真情?!拔覍o我,不負人民”,這不僅是忘我舍我無我的為民奮斗,而且是飽含報國為民的赤子情懷,是“功成必定有我”的鞠躬盡瘁,是對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矢志堅守。

共同富裕目標的現實需要。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富裕,在教育、收入、工作、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居住條件、生活環境等方面保障全中國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都不掉隊,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

群眾路線的生動詮釋。群眾路線的堅持讓我們的戰斗持續有力,正是這種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讓我們走向勝利、走向富強、走向繁榮昌盛。中國共產黨集中民智做出正確的決策,并在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活動中檢驗政策的正確性和準確性。

民本思想的本質是“民”,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內涵也從“民”出發,與人民緊密相連,與傳統民本思想一脈相承。

(三)古為今用:習近平總書記的用典

如果說“以人民為中心”的民本思想從西周萌芽、在春秋發展,那么之后的幾千年一直在傳承發展,是我國現代政治思想的根基所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是幾千年來綿延的傳統文化積淀,新時代,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許多報告講話中我們都能看到民本思想的影子。

鄭板橋曾在山東濰縣擔任知縣,當時當地正在鬧災荒,鄭板橋在家中聽到風吹竹葉的蕭蕭聲,以為是民間的哀怨聲??梢娝櫮蠲裆部?,真正將民生放在心中,官職越小,離民心越近。為民服務不分等級,自古以來便是如此。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蘭考縣專題民主生活會時便引用了鄭板橋為此而作的詩《墨竹圖題詩》,“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雖然時空跨越百年,但關乎民生一枝一葉的情懷是一樣的,一點一滴都能顯示出為民的初心,愛民的真心。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這句話引自《管子·牧民》,它恰好回答了在新時代為何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問題。政權的興衰與其所轄的人民息息相關,所謂“順民者昌,逆民者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此,政興在于順民心,政為舟,民為水,只有順應民心,以幫助人民解決困難、造福人民為己任,才能得民心。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就是說利民無小事,要躬做;害民無小情,要力除。習近平總書記這段話的引用出自于清代學者萬斯大的《周官辨非·天官》。事關百姓之事無大小,政府如何為人民謀福利,正是體現在日常生活點滴之中,有力之事要多做,謀私利之事要杜絕。

以上三句分別從“什么是”“為什么”“怎么樣”為民三個角度闡釋“以人民為中心”的主題,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如為以蒼生保暖而出山林表從政初心;以天地之中先黎元表明須順民心、使民安樂,保障不同社會群體生存;體察民之疾苦才能使民安,民安才能實現政之治;“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憂其憂?!薄白愫畟?,民寒傷國?!比嗣袷鞘肿?,大臣是股肱,國君為元首,傷了人民利益就會寒了民心,傷了民心就是傷了國之根本;“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住在房子里的人才能知道房屋是否漏雨,只有民間老百姓才能知道施政是否有缺失。這告訴我們草野和江湖蘊含著人民的智慧,一定要到民間去聽取人民的意見;“治國有常,利民為本”表明現行政策應基于對人民訴求的滿足。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報告中表明我國古代政治中對“民”地位的重視,啟示我們要不忘歷史給我們的經驗和教訓,要敬民愛民、為民憂為民想,只有這樣,才能讓民之水托起黨和制度之船。

三、“以人民為中心”是對傳統民本思想的時代創新

“以人民為中心”起源于傳統民本思想。新時代背景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被賦予了新的具體內涵和更加具體的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將“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提到了新的歷史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發展的經濟社會、顯著提升的綜合國力都在不斷鼓舞我們的斗志,深化我們的思想。在此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篇章,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并作出了一系列關乎人民生活幸福的指示。這些論述以嶄新的高度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思想內涵凝結于新的實踐中,以符合時代環境的具體舉措實行。從奮斗目標來看,新時代以人民的期待作為奮斗的向標,正是“以人民為中心”宗旨的生動詮釋。

從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來看,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共產黨人靠著人民群眾打江山、守江山、強江山、固江山,無論是革命的烽火硝煙,還是新家園的艱苦建設,抑或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所有的成就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積極奮斗和實干苦干。人民群眾是共產黨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底氣,是黨的根基,也是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堅力量。

從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看,在各個時期、各個階段都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親民愛民的公仆,如讓沙地變綠洲的焦裕祿、最愛人民的孔繁森、“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一心為民并十年如一日扎根邊疆山區的好縣長高德榮、用青春和生命詮釋初心使命的黃文秀等,他們都用無畏的膽量、無我的心態和忘我的狀態體現了共產黨人的使命和擔當。

從共同富裕的目標來看,共同富裕是新時代針對新的社會歷史條件,黨從人民出發提出的新目標。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的篳路藍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實現了物質富足和精神富裕,這一切,都源于我們黨對共同富裕目標的堅定執行與貫徹。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得益于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是黨在為人民謀福祉的考試中交出的合格答卷。從毛澤東同志的要實現共同的富和強,到鄧小平同志的少數人的富和大多數人的窮不叫共同富裕,再到江澤民同志的共同富裕不能動搖、胡錦濤同志的全體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習近平同志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共同富裕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來實現,以人民為中心恰恰是國家在發展中不忘每一個民眾的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從政雜談》中提到,共產黨始終只有一個宗旨——造福民眾。2020年,對新冠肺炎的防控讓我們看到了黨和國家保障人民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決心、毅力。這場大考,我們經受住了檢驗,也深切感受到大災大難面前人民群眾的力量。

四、小結

“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根源于傳統的民本思想,與我國傳統政治文化一脈相承。

“以人民為中心”不是空洞的口號標語,它被貫徹到了國家治理發展的全部實踐中,經濟建設確保了物質生活的持續改善,政治建設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有效行使,文化建設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社會建設全方位保障了人民的生活穩定安康,生態建設大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環境。人民得實惠、生活有改善成為我們黨工作有成效的第一標準?!耙匀嗣駷橹行摹钡乃枷胧切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立場,它從艱辛探索奮斗中凝練而成,又根源于深厚博大的中華傳統文化。這一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生動實踐和總結,是對傳統民本思想的承接與創新,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決不可拋棄。

[ 參 考 文 獻 ]

[1] 劉家和.《左傳》中的人本思想與民本思想[J].歷史研究,1995(6):3-13.

[2] 習近平.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4-09-05)[2020-04-15].http://www.gov.cn/xinwen/2019-09/15/content_5430007.htm.

[3] 習近平.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8-05-04)[2020-03-05].http://www.gov.cn/xinwen/2018-05/04/content_5288061.htm.

[4] 習近平.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EB/OL].(2020-06-01)[2021-02-03].https://m.gmw.cn/baijia/2020-06/01/33877497.html.

[5] 習近平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EB/OL].(2020-05-22) [2020-05-23].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

html?id=14405937763495830788&item_id=144059

37763495830788.

[責任編輯:陳 明]

猜你喜歡
群眾觀民本思想以人民為中心
中國改革的成功取決于科學的理論指導
《孟子》折射出的契約精神
領導干部如何錘煉過硬作風
淺析彭德懷廬山上書事件體現出的民本思想
淺議在黨建中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視域下反腐倡廉的長效機制研究
劉瑞龍的群眾觀及其當代意義
深刻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儒家民本思想淺析
毛澤東群眾觀及其現實意義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