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改革支持農村三產融合問題探究

2022-05-30 05:17鄒譯萱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10期
關鍵詞:三產融合金融改革鄉村振興

鄒譯萱

摘 要 三產融合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村金融改革是農村經濟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始終貫穿于農村三產融合進程中。農村金融改革能為農村三產融合提供更好的金融環境和金融服務,同時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和實現鄉村振興。但目前農村產業融合正處于初級階段,農村金融改革尚存在改革進程緩慢、貸款長期供給不足、金融產品缺乏創新性等問題。為解決當前金融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促進農村三產融合,提出了完善征信體系、推動農業生產要素變革、加強農業保險建設、健全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及強化金融助農政策支持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金融改革;三產融合;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9.025

自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后,我國農村金融機構不斷創新與發展,涉農貸款供給量持續增長,金融服務能力日益增強,農村地區經濟得到了有力發展。在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新時期,農村三產融合對農村金融結構與金融服務、農村資源利用率、農業風險保障等金融改革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此,本文結合金融改革中對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有益的現實成果,分析現階段農村三產融合進程中金融改革存在的問題,從農村信貸體系、基礎設施、要素供給等方面提出建議。

1? 農村金融改革發展成效

1.1? 農村金融體系不斷完善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機構不斷豐富,正規金融機構與非正規金融機構形成優勢互補,正在以邊際報酬遞增效應形成新型的多元化農村金融體系。自2003年開展農村信用社改革以來,農村信用社的資產質量、盈利能力、支農資金實力、可持續性經營能力均得到明顯提高。2020年,我國農村商業銀行1 539家,相比2012年增加了1 202家。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和服務覆蓋率持續提升,截至2020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3.02萬個鄉鎮,覆蓋率達96.68%;基礎金融服務覆蓋53.00萬個行政村,覆蓋率達99.96%。農村商業銀行作為小微貸款供給的主力軍,不良貸款率從2019年的1.86%降至2021年的1.73%。

1.2? 涉農貸款量持續增長

在國家支持“三農”事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我國涉農貸款正在穩步增長?!吨袊鹑谀觇b(2019)》顯示,2018年金融機構本外幣涉農貸款金額達326 806億元,比2015年的263 522億元增長了24%。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截至2020年底,涉農貸款余額達32.95萬億元,比年初增長3.94萬億,增速13.6%。其中,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7.56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14萬億元,增速17.8%,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5.11%。2018—2020年,涉農貸款增速持續高于銀行業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1.3? 農村金融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

1)政府針對“三農”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稅收減免政策。在農民參與專業合作社、銷售農產品時免收增值稅;對用于農業生產服務的農用建設用地不征收耕地占用稅;對涉農金融機構減免增值稅;對農業保險保費提供財政補貼等。2)為涉農金融機構提供財政政策支持。針對不同的金融機構采取差異化的存款準備金率,審慎評估涉農金融機構,適度降低再貼現率,結合再貸款、抵押補充貸款等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涉農金融機構的扶持力度。

2? 農村金融改革困境

2.1? 信貸供給量不足

我國農村三產融合還處于初級階段,農產品產業鏈各環節及融合發展下形成的新產業對資金需求強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產業融合主力軍仍面臨著信貸約束問題。且目前金融機構提供的農業產業貸款大多是小額、短期貸款,不利于農村三產融合優化升級。

信用體系的不健全是影響信貸供給的主要原因。1)我國農民及農村生產經營主體的信用信息采集不完善,未全面建立信用檔案,未形成系統的信息數據庫,導致農民或農村生產經營主體貸款時由于信用信息不完善,貸款大多為小額、短期貸款。2)農村地區教育水平落后使得農民不了解國家政策,不了解向金融機構借款的便利性,且由于缺乏信用意識和法律意識,信用違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農戶和農村生產經營主體信用等級不足,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意愿不強。

2.2? 土地制度不完善

我國日益緊張的農用地資源限制了農業總體發展,合理規劃利用土地資源是促進農業總體健康高速發展的基礎條件。1)土地資源利用現狀。當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農業用地還是以小規模分散化經營為主,還存在部分閑置用地,這與三產融合的規?;?、組織化經營相背離。2)信貸抵押現狀。當前農村耕地和宅基地只具有承包權和使用權,不能作為資產申請抵押貸款,且農村住房和耕地缺乏流轉路徑,流轉的相關法律依據還不健全,農戶貸款融資難度較大[1]。

2.3? 金融產品創新不足

從農村三產融合的現狀來看,不同地區的產業融合程度、融合速度差異較大,東部地區的金融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和產業結構均優于中西部地區,三產融合效果較好。以往的涉農金融機構貸款門檻高、產品單一,農業貸款主要投向收益前景看好的農村企業,而農戶由于信用等級不夠,其資金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此外,以期貨為主要代表的金融避險工具,目前還是以大宗商品交易為主,其他類型的農產品期貨還有待開發。

2.4? 保險發展滯后

農業作為三產融合的基礎性產業,具有先天的脆弱性,自然環境的不確定性、農產品生產周期與生產質量的差異性、較小的農產品供需彈性都使得農業經營主體面臨較大風險。而在產業融合初期,資金投入大,風險較為集中,經營主體的保險需求較為迫切,同時,由于產業融合模式較為多樣,對保險產品的多樣性需求較高。但當前保險機構在鄉鎮覆蓋不全面,保險產品單一,保險市場開發不充分,保險產品主要面向種植業和畜牧業等基礎產業,對有附加值的農業加工業保護不足,無法發揮保險的“安全墊”作用,難以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保險需求。

3? 對策建議

3.1? 完善征信體系

1)建立完整的農村數據庫和農戶信用檔案,及時登記、更新農戶信用記錄,以保障農戶信用評估的準確性。2)加強信息共享,促進各類組織機構緊密合作。確保農戶資產信用狀況的真實性和透明度能降低金融機構對農戶信用調查和信息搜集的難度,各金融機構可根據數據庫信息對農戶貸款額度與信用級別進行準確匹配,降低不良貸款率[2]。3)鼓勵金融機構為信用良好的經營主體提供更優惠的貸款利率和更高的授信額度。同時,對其生產經營進行“貸前評級,貸中動態管理,貸后監督”,確保支農資金服務于農業產業,保障農村產業融合長期發展。

3.2? 推動農業生產要素變革

3.2.1? 土地資源

1)合理規劃現有農業用地,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明確土地產權結構,加快推進土地“三權分置”改革,鼓勵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從事產業融合項目[3]。2)完善土地流轉政策,健全土地流轉的法律法規,減少土地糾紛,以市場化為導向推動土地規?;洜I,為農村三產融合提供優質的用地條件。3)推動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實現抵押擔保,擴大農民資產抵押范圍,提高經營主體貸款可獲得性。4)農民自愿退出的閑置宅基地優先用于產業融合發展建設,同時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增加農民收入。

3.2.2? 勞動人口

由于我國長期存在城鄉二元結構,導致大量農村勞動人口涌入城鎮,農村“人走屋空”現象嚴重,造成部分地區耕地、林地利用效率低,阻礙了農村三產融合發展。1)對現有農村勞動力開展職業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和素質水平,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2)政府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為高校畢業生、農業農村科研人才提供優厚待遇。3)培養一批綜合型人才,構建創新團隊,運用高新技術帶動產業融合發展。

3.2.3? 資本投入

1)完善農村產業投融資機制,創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創新授信模式,根據地方資源特點、發展規劃等提供金融產品。如2020年,中國農業銀行開發了“特色產業鏈+農戶”授信模式,為農戶提供專門的種植業貸款。2)支持地方龍頭企業拓展融資渠道,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入市或通過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等渠道進行直接融資[4]。3)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的積極性,探索高質量產業融合項目,增強機構投資意愿,減少信貸資金外流??商剿鞴溔谫Y模式,通過對資金流、信息流、物資流的有效控制,提供全鏈條一體化融資解決方案。4)積極開拓期貨市場,增加可進行期貨交易的農產品種類,推廣“保險+期貨”交易。探索市場化運營機制,使農產品價格合理化,保證農民收入,降低投資風險,形成現代金融服務體系。

3.2.4? 科技創新

1)投入先進的農業技術裝備,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促進一二產業融合。2)推進農業與互聯網結合。在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中合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實現倉儲數字化、物流數字化等。根據消費者需求創新“電商+農業”的發展模式,以現代物流產業為依托,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農民增收。3)提高農產品價值。推動農業產業鏈縱向延伸,開發深加工產品,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創新一三產業融合模式,推進農業與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深度融合,提升休閑農業、生態農業等新型農業發展模式的發展質量。4)推進農村數字化建設。開展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構建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結合新業態開展線上醫療、教育等,共享生活服務資源,縮小城鄉差距。同時,培養新型技術人員為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

3.3? 加強農業保險建設

1)政府要加大對農業保險的統籌力度,提高保險在鄉鎮地區的覆蓋范圍??赏ㄟ^向農戶普及農業保險常識、適當降低保費、增加賠付金額等措施,增強農業經營主體的投保意愿,降低投保成本。2)通過信息數據搜集,構建風險評估模型,使保險機構可根據不同地區的農業特色打造差異化的保險產品,保障高質量農業保險供給,滿足不同產業融合模式的風險保障需求[5]。3)完善農業再保險、巨災基金、巨災風險證券化等巨災風險轉移分攤機制,減輕保險公司巨額風險賠償的賠付負擔,進而增強其開展農村產業融合保險業務積極性。4)政府應合理分配風險補貼的財政投入比例,減輕縣(市)財政補貼負擔。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增強農戶法律意識,規避道德風險問題。5)保險機構可充分利用衛星、芯片等準確估算損失量,縮短保險機構審核時間,簡化保險賠付程序。

3.4? 健全農村金融基礎設施

1)加強農村地區水利工程建設,構建防災減災系統,降低重大風險對農業造成的損失;完善交通運輸系統,加快建設物流、倉儲功能區,為企業和金融機構降低建設成本,為產業融合新模式、新業態提供后勤保障;加快農村通信網絡的升級覆蓋,為金融機構提供穩定的網絡信息共享平臺,使普惠金融落實到鄉村的“最后一公里”。2)降低農村金融市場的準入門檻,鼓勵建立新型金融機構,提高服務網點在鄉鎮地區的覆蓋率并優化布局,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環境。升級農村金融支付方式,提高結算效率,為農村三產融合提供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務。

3.5? 強化金融助農政策支持

金融改革是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而完善的頂層設計是金融改革的重要保障之一,通過健全財政、稅收、監管等層面的制度政策合理配置涉農資源,是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的重要措施[6]。1)政府要厘清和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2)充分考慮微觀主體的融資需求,給予非金融機構和民間資本充足的政策支持,通過補貼、減免稅收等方式調動其投資助農的積極性,鼓勵其發揮信息優勢創造多樣的金融產品,形成自下而上的金融改革路徑。

參考文獻:

[1] 溫濤,何茜.中國農村金融改革的歷史方位與現實選擇[J].社會科學文摘,2020(6):48-50.

[2] 蔡錦松.我國農村金融改革困境的邏輯機理分析[J].稅務與經濟,2020(4):46-50.

[3] 郭曉燕.我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金融困境與創新[J].農業經濟,2020(11):106-108.

[4] 楊慧楨.新發展理念下我國農村產業融合對經濟發展的支持研究[J].農業經濟,2020(2):43-44.

[5] 章瓏瓏.農村金融發展的現實困境、模式創新與政策協同:基于產業融合視角[J].市場周刊,2020,33(10):139-141.

[6] 孫江超.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及著力點[J].農業經濟,2020(6):33-35.

(責任編輯:劉寧寧? 丁志祥)

猜你喜歡
三產融合金融改革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諸城:工業強縣的“三產融合”之路
基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理念的農業園區規劃
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困境
我國溫州民間借貸調查分析
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小崗村三產融合續寫新篇章
供給結構失衡、信貸約束扭曲與金融改革
新常態下多維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