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貿易區背景下海南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

2022-05-30 06:06周密侯亞麗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10期
關鍵詞:農業發展前景現狀

周密 侯亞麗

摘 要 海南省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創新、研究、發展基地。自2018年正式確定建設海南自由貿易區以來,海南農業的發展就承擔了重要的示范意義和新的時代使命,同時面臨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主要從海南農業發展的意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發展對策進行剖析,進而從天然優勢、人才培養、農機農藝、產業融合、特色農業發展等角度對自由貿易區背景下海南農業發展前景做出了初步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 海南自由貿易區;農業發展;現狀;前景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9.041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糧食安全都是立國之本、昌盛之基?!笆场钡膩碓醋匀浑x不開農業的發展。自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1],三農問題提上日程,農業的發展及現代化農業下的無害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都成為了研究的熱點。

海南省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創新、研究、發展基地,海南農業在我國農業發展歷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宣布黨中央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建設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2-3]。2018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2018年6月,中國海南自由貿易區(港)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從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為自貿區的建設進行深入探討、出謀劃策,在保證其改革開放政策的超前性、邏輯性和相對穩定性下,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區(港)[4]。

近年來,新冠肺炎的全球性沖擊、世界經濟體系變革下的經濟貿易戰、中國深化改革開放下的“再出發”等,都給海南自貿區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難題和潛在的隱患。但是,海南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地理等資源,是發展特色熱帶農業的黃金寶地。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海南正躋身于世界舞臺的中央,面臨著空前的機遇與挑戰。

1? 海南省農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農業是國民經濟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海南省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遼闊的地域、豐富的資源和生態環境,適宜不同作物生長的氣候特征,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5]。海南省天然的氣候條件使海南農業作物模式分化、種植品種多樣、研究范圍廣泛,特色農業帶動特色旅游業的發展,生態農業發展優勢巨大,農產品占出口貿易的比重巨大,推動海南農業、經濟高新產業的變革與發展,且待挖掘潛力不可估量。以自由貿易港的制度體系探索引領一流農業發展環境,打造對外開放門戶,對于海南意義非凡。

2? 海南省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作物多樣,難于規范管理

海南省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突出,為熱帶水果、天然橡膠、花卉、藥材等提供了適宜的溫濕度、光照及營養?!爸袊r資看海南”,這體現了海南農作物的多樣性[6]。對于一些經濟效益高的經濟作物和受環境限制的農作物(環境惡劣無法生產、氣候不適多年一茬或一年一茬等),海南省成為種植地的最佳選擇。還包括一些特色農業產品的競爭,如綠橙、香瓜等[7],都成為本土作物的競爭對象,也造成本就多樣化的海南農產品市場混亂,無法統一標準。從生產、收獲、加工、運輸、銷售、出口都帶來了不小的難題,難于規范管理,包括種植業、牧業、林業、漁業、副業在內的農產品打破市場平衡甚至超負荷,造成土地資源過度使用,環境壓力變大,諸多問題不容忽視。

2.2? “小農戶”意識薄弱,城鄉差距過大

隨著海南經濟特區下經濟的迅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旅游業、教育業及一些新興產業等都掩蓋了農業的發展和被重視程度。城鄉分配不均和鄉村靠攏城市的政策[8],更使農業發展倒退現象加劇,農田閑置、農田轉讓、農作物“望天收”等現象變得普遍。僅剩的部分“小農戶”多依靠經驗經營,科學管理意識薄弱,科學使用農藥意識差,面對生產利潤低薄、高新技術管理成本高的現狀,更不愿意學習改善。

2.3? 技術發展欠缺,產業鏈供應不足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發展面臨農產品價格“天花板”封頂、生產成本“地板”抬升、資源環境“硬約束”加劇等新挑戰,導致產業鏈供應不足[8]。同時,農業技術開發、農業資源利用技術開發欠缺,農業多樣化應對技術欠缺,病蟲害及災害防控技術欠缺,技術人才欠缺等。

2.4? 景觀尺度多元,農業機械化水平瓶頸

海南長期以來實施“生態立省[9]”戰略,從景觀尺度上足以看出海南省生態多樣性豐富,生態農業系統復雜多樣,地理位置復雜多變,斑塊化程度在不同維度上也表現不一。種植多元化,品種豐富度極高,面對病蟲害自我調控、自我恢復力強,而對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及應用是一個巨大的難題。熱帶水果、烤煙、花卉、甘蔗、橡膠、劍麻、玉米、水稻等多元化作物品種,對于實現農業機械化播種、除草、打藥、收獲及運輸的難度極大[10]。

2.5? “島嶼化”現象加劇,災害預警體系匱乏

隨著技術的革新、信息化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加劇,海南島的天然地理格局逐步被打破,生態景觀下的“島嶼化”現象加劇,生態系統被分割破壞。自然生態系統具有的自我恢復和調控力被削弱,病蟲害及災害防御機制減弱,再加上海南島臨近海洋且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對于自然災害和外來入侵生物的抵抗力大大減弱。在人們無意識的破壞下,病蟲害暴發、自然災害頻發[11]成為一大難題,且尚未有健全的災害預警體系[12]。

2.6? 田間管理粗放,“土地承包”爛尾

土地是農業發展之基,田間管理意識薄弱,不僅導致土地荒蕪、農作物減質減產,而且可能引起病蟲害傳播范圍和渠道擴大、跨寄主發生、甚至大暴發。玉米螟主要在莖稈中產卵越冬,如不能及時清除田塊,秸稈還田或者是由于土地流轉導致對前茬作物的種植管理絲毫不知,均會致使來年玉米螟大暴發[13]。

由于土地種植利潤薄弱,大片農田被流轉或是承包,多用于生產種植和試驗研究。一些組織、機構借助海南省獨特的環境優勢進行田間試驗,往往只注重于試驗結果,對土地的破壞十分嚴重。一些作物成熟而不收獲,往往被不知情的“小農戶”采收販賣,未經檢驗流入市場。同時,對后續的田間管理不重視,都帶來了諸多潛在危害。

2.7? 自貿區和5G時代下的潛在風險

隨著自貿區的建設,海南省經濟迅猛發展,各產業齊頭并進,農業生產市場化水平不斷提升,產銷對接也成為制約海南熱帶農業發展的先導因素[13]。農業信息化的發展逐步成熟[14],農業物聯網技術的使用不僅成為熱點、成為必然、更成為一把“雙刃劍”[15],5G時代的到來,網路暢通,萬物互聯,新技術的應運而生,對現代農業的標準化、規?;?、市場化、集約化進程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16]。一切繁榮景象的背后,技術體系構建、技術應用與推廣是否能夠適應發展,頂住壓力與沖擊;是否能夠獨樹一幟,展示海南特色、海南標桿,充滿未知與挑戰。

3? 自由貿易區背景下海南農業發展對策

3.1? 加快海南熱帶特色無害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發展

海南熱帶特色農業的發展是海南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更是自貿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的發展向來是從解決溫飽向吃得安全健康、吃得綠色有機過渡的,依托海南的資源優勢建立起的熱帶特色農業,正是我國社會發展基本理念同農業生態化發展高度契合的必然[16]。海南作為生態立島的典范,在未來應高度重視發展生態農業,創建最適合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農業新模式,立足市場,使農業經濟、社會和環境三者協調互惠,共同發展[17]。

3.2? 加強技術、產業革新和人才培養,推動城鄉雙向融合

海南復雜的特色農業發展前景,離不開技術的革新和產業化的推動。自貿區建設帶來了政策與資金支持、技術扶持,以及人才引進、國際交流合作平臺。要進一步提高農民基本意識,加強城鄉發展融合,縮小貧富差距,應用包括智能傳感技術、無線傳感網、通信技術、智能處理控制技術等的物聯網技術[18],推動構建農業發展體系,加快農業科技研發,促進市場化交流步伐,優化農業信息化產業布局,調整農業結構,破除“小政府、大社會”和“一省兩地”的理念[19]。同時,加大創新力度,提高創新技術水平,加快應用創新模式,建立海南特色農業創新標準。

3.3? 農機農藝結合,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業機械化難以適應海南復雜多變的種植結構,農技推廣工作難度巨大。如甘蔗等熱帶作物的耕種收機械、熱帶水果的深加工機械,一直是困擾農戶耕收和農業發展的難題;改進劍麻加工機械,提高其技術含量,以適應劍麻和橡膠的發展需要等也是亟待解決的難題。立足海南實情,發展海南特色農機[20],農藝種植從基礎水平、環境、運輸、現代化農機水平、發展潛力等多方面綜合考量,不能僅從農業生產出發而忽視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性,也不能僅從農業機械化角度出發而強行推廣農業機械。推進種植業區域化布局、規?;l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農機農藝結合體系[21-22],進而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產業鏈優化升級,鞏固海南省特色農業在全國的戰略地位,推動海南特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土地是農業發展之源,要加強政府監管,加大政策執行力度,重視田間管理,更好地發揮土地、生態的絕對優勢。

3.4? 促進農業品種多樣化、農業發展形式多元化

海南特色農產品眾多,不僅包括其熱帶季風氣候決定下的熱帶經濟作物、糧食作物、農林漁牧等產品,而且包括有非本土的反季節作物、引進作物品種、科研試驗試點作物、滿足國家糧食戰略安全生產需要的糧食作物、滿足進出口貿易需求的外貿農作物。自貿區的建立有利于海南特色農產品貿易的長遠發展,要進一步加強品牌建設,有效降低海南涉農企業對外貿易成本,提升海南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23]。

此外,農業發展形式要多元化。1)設施農業。以農作物加工生產為主,包含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等;2)休閑農業。以“開心農場”“開心牧場”等的形式,提高人們對農業的新認知、新體驗,提升高雅的生活情趣,發展新興產業,間接帶動海南特色農業發展;3)旅游農業。以農業為載體,田園景觀、海南農業發展史、農業博覽會、農業文明為內容,發展創新旅游業[24]。

3.5? 完善學科體系建設,促進各領域合作互通

近年來,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生態農業變為一種時代潮流,農業學科的發展也開始嶄露頭角。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學科的發展,更離不開理論聯系實際的探索,從種植、收獲、加工到進入市場,不僅需要農業科學的力量,更需要多學科交融、多產業互通,進而形成一條系統化、成熟化、特色化、多樣化的產業結構鏈。海南特色農業發展之路當下所面臨的最迫切、最重要的問題是完善學科體系構建,促進各領域合作互通、協同發展。

3.6? 健全災害預測預報體系,建立特色生態屏障

災害預測預報體系的完善,在農業生產加工和國家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5]。外加海南島特殊的地理位置,健全災害預測預報體系,極大程度上可以監測病蟲害的發生并進行及時的管理防治,針對海洋災害等自然災害及早做出預防措施,以減少農業的損失和對生態的破壞程度。在“大數據”時代下,要建立健全農業信息數據庫、菌源庫、標本館、預測預報網絡系統,從調查分析、產業環境、育種培苗、打藥收獲、交通運輸、集成加工、產業經營、對外貿易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如鳳眼藍[26]、草地貪夜蛾[27]等生物入侵就給我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潛在的風險。健全災害預測預報體系也能為印度洋、太平洋的災害預測、生物入侵等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屏障,做到把危險杜絕在國門之外。

3.7? 大背景下經濟、市場與特色農業

在海南自貿區建設的大背景下,建立多元化、多功能、多渠道的海南特色農業發展模式,是世界經濟體系變革下的推動,是國家政策下的期望,是歷史的必然選擇。然而,海南特色農業的發展不能局限于本土特色的發展,要多維度、多方式的集成發展,讓經濟發展帶動市場需求,讓市場需求推動農業發展,做到相輔相成、不斷完善。充分利用好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扶持,堅持走綠色生態高質量循環發展道路,提升熱帶特色農產品的“特色”“量”“質”與市場競爭力,既要“步子大”,也要“步子穩”,建立品牌效應,制定海南標準,提供海南模范,做出海南貢獻,發揮自身特有的農業經濟、學術和政治價值[28]。

4? 結語

海南作為地理位置最佳、旅游資源最優、生態優勢最大的全國唯一的熱帶島嶼,在海南省自貿區建設背景下,建立多元化、多功能、多渠道的海南特色農業發展模式,是世界經濟體系變革下的推動,是國家政策下的期望,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在政府監管、市場調節、人為可控的條件下,立足市場與現實,直面自貿區建設帶來的利與弊,直面過去農業發展的不足,加快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產業鏈升級,鞏固海南省農業在全國的戰略地位[28]。適應世界大發展大變革所帶來的沖擊,利用好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扶持,堅持走綠色生態高質量循環發展道路,提升熱帶特色農產品的“特色”“量”“質”與市場競爭力,既要“步子大”,也要“步子穩”,建立品牌效應,制定海南標準,提供海南模范,做出海南貢獻,發揮自身特有的農業經濟、學術和政治價值[29]。

參考文獻:

[1]? 趙云龍,汪匯源,徐磊磊,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海南農業發展研究[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19(3):38-42.

[2]? 馬瑀.國際自貿港稅收政策比較及其對海南自貿區(港)的啟示[D].上海:上海海關學院,2019.

[3]? 張振.緊密結合海南“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 明確先行區建設總體思路——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羅文出席國新辦新聞發布會 就支持建設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的實施方案回答記者提問[J].中國經貿導刊,2019(19):4-6.

[4]? 張涵.中國海南自由貿易區(港)發展論壇(2018)在京召開[J].中國國情國力,2018(8):81.

[5]? 黃麗華,邢淑慧,姚保衛.自由貿易區背景下海南省本土導游的現狀與培養探討[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9,39(5):124-127.

[6]? 蔡智文.中國農資看海南:作物大變局,農資新“誘惑”[J].農藥市場信息,2017(26):36.

[7]? 余正,張忠雷,陳偉.海南熱帶特色農業發展道路中的幾個問題分析——以制度建設為視角[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2):44-46.

[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解讀[J].農村實用技術,2016(1):11-13.

[9]? 王明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的歷史演進及啟示[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2(4):7-14.

[10] 丁莉,劉海清,周向陽.基于比較優勢理論的海南省熱帶水果實證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8,34(5):159-164.

[11] 林新,張繼環,傅白云.海南自然災害文獻資料搜集整理初探[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25(10):33-35.

[12] 吳興文.玉米螟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9,39(12):108-109.

[13] 張治禮.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背景下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的若干思考[J].今日海南,2019(1):27-29.

[14] 雷程偉. 農業現代化過程的農業信息化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4.

[15] 李揚.5G移動網絡安全及發展需求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9(26):73-74.

[16] 姚晨虓,劉暢,孫迪,等.5G時代背景下農業創新發展探討[J].南方農業,2020,14(5):179-180,182.

[17] 周祖光.關于海南省生態農業發展的調研[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3(4):22-25.

[18] 謝錚輝.海南農業物聯網發展綜述[J].熱帶農業科學,2019,39(1):103-112.

[19] 王永鑫.認識與踐行海南經濟發展新理念[J].新東方,2015(3):55-59.

[20] 張曉東.海南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與展望[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8):17607-17608,17610.

[21] 王文,符少華.農機農藝融合在海南省農業綠色崛起中的意義與實現途徑[J].現代農業裝備,2013(1):48-50.

[22] 李建洪.海南州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探討[J].青海農技推廣,2019(3):114-115.

[23] 侯媛媛,余樹華,劉恩平,等.建設自由貿易區背景下海南農產品貿易現狀與發展對策[J].熱帶農業科學,2019,39(3):110-114,119.

[24] 劉萍男,陳明.創意農業模式在海南旅游建設中的發展研究[J].度假旅游,2018(12):17,20.

[25] 張應武,李董林.供給側視角下農業產業競爭力研究——以海南省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5):6-13.

[26] 劉鴻冉.從“水葫蘆事件”看生物入侵對生態的影響[J].決策探索(中),2019(6):80-81.

[27] 王磊,陳科偉,陸永躍.我國草地貪夜蛾入侵擴張動態與發生趨勢預測[J].環境昆蟲學報,2019,41(4):683-694.

[28] 陳秀云.海南熱帶農業信息資源開發狀況分析[J].農業網絡信息,2005(8):42-44.

(責任編輯:敬廷桃)

猜你喜歡
農業發展前景現狀
我國旅游房地產開發前景的探討
四種作物 北方種植有前景
離岸央票:需求與前景
汝南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量子糾纏的來歷及應用前景
淺議水利現代化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