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江縣南部地區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及建議

2022-05-30 06:06何茂雪姚茂權代松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10期
關鍵詞:林下經濟對策建議發展現狀

何茂雪 姚茂權 代松

摘 要 林下經濟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從而使農林牧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發展林下經濟可以縮短林業經濟周期,促進林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增加林業附加值,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銅仁市印江縣南部地區的森林覆蓋率高達81.19%,農民人均林地面積1.73 hm2,發展林下經濟的優勢明顯、前景可觀。介紹了印江縣南部地區林下經濟發展現狀(林下經濟初具規模、生產主動性逐步提高、科技力量逐步加強),分析主要存在產業選擇困難、技術力量薄弱、基礎設施較落后、發展思維有待轉變、產業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提出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建議:抓住機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因地制宜,合理選擇產業;加強管理,加大培訓指導;示范帶動,培育經營主體;創新思維,促進融合發展。

關鍵詞 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對策建議;印江縣南部地區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9.042

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集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為一體的新型生產模式,既包括林下產業,也包括林中產業,還包括林上產業[1-2]。林下經濟是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集體林地承包到戶,農民充分利用林地,實現不砍樹也能致富,科學經營林地,在農業生產領域涌現的新生事物。通過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3-4],從而使農林牧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近年來,銅仁市堅持以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石漠化綜合治理、森林質量提升等重點生態工程為抓手,大力實施全域綠化“六綠”三年攻堅行動,全面加快國土綠化進程,強化生態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森林覆蓋率穩步增長,圍繞“四新”抓“四化”,高質量推動林下經濟發展,全市林下經濟加速推進,取得了較好成效。

印江縣位于貴州省黔東北、銅仁市西部,屬于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斜坡地帶的黔東低山丘陵區和黔東北中山峽谷之間,形成東高西低、東南向北西傾斜的地形地貌。印江縣南部的峨嶺街道、合水鎮、纏溪鎮、楊柳鎮、洋溪鎮是典型的山區鄉鎮,森林覆蓋率高達81.19%,農民人均林地面積1.73 hm2,發展林下經濟的優勢明顯、潛力巨大、前景可觀。發展林下經濟有利于把綠水青山實實在在變為金山銀山,帶動廣大群眾增收致富,對縮短林業經濟周期、增加林業附加值、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開辟農民增收渠道、發展循環經濟、鞏固生態建設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

1? 現狀

1.1? 林下經濟初具規模

各村發展林下經濟的意識逐漸加強,積極探索林下經濟新模式,全縣逐步形成了以林草、林菌、林下養殖、林藥等為主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其中,林藥模式0.55萬hm2,以林下種植黃精為主,主要分布在刀壩、楊柳等鄉鎮;林菌模式0.04萬hm2,以種植近野生菌為主,主要分布在纏溪、合水等鄉鎮;林禽模式養殖量30萬羽,以林下養雞為主,在全縣17個鄉鎮(街道)均有分布;林蜂模式養殖0.55萬箱,主要分布在纏溪、楊柳等鄉鎮;林下采集5.53萬hm2,在全縣17個鄉鎮(街道)均有分布。切實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輻射帶動效應和橋梁紐帶作用,通過構建“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引領廣大農戶真正融入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產業體系中,分享優勢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所帶來的收益。如峨嶺街道黔溪村馬岡鵝養殖基地與貴州省鵝司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目前建有鵝種區、繁育區、中鵝區、商品鵝區等多個分區,形成產業化管理,公司負責提供鵝種及技術,產品主要銷售到廣東省江門市,屬于訂單生產,銷售渠道有保障。

1.2? 生產主動性逐步提高

近年來,農戶發展產業的思想有所轉變,主動性越來越高,從注重規?;瘮U張向統籌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轉變,通過利用本地資源優勢,發展出多樣化的綠色經濟產業模式,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和空間,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經濟產出。如楊柳鎮中山村有蜂糖李、青脆李、紅脆李等品種栽培面積13.3 hm2,農戶個人在林下套種黑麥草,用于畜牧養殖,長短產業結合,不僅減少了果林的管護費用,還增加了農戶收益。合水鎮高寨村豐華生態林下養殖基地,發展林下養雞6.7 hm2,輻射帶動周圍十余人就近務工,增加經濟收入。

1.3? 科技力量逐步加強

結合“三區”人才科技下鄉活動,市縣聯合下派百名科技特派員到村進行一對一聯系指導,保證每個村都有1名技術人員指導生產,實現覆蓋率100%,切實增強了基層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科技特派員已成為示范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牧民科學素質等方面的重要力量,進一步加強了基層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緊緊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及技術優勢,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水平。同時,通過引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示范基地,合作發展,加強科技支撐。如合水鎮冬蓀仿生態栽培示范基地是由貴州省林業局進行技術指導;纏溪鎮冷水溪村仿生態栽培基地有冬蓀、紅平菇、白玉菇、平菇等多個品種,與省農科院合作,科技力量得到加強。

2? 存在的問題

2.1? 產業選擇困難

農民專業合作社空殼化、不規范的現象比較嚴重,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小、散、亂”現象較為普遍,綜合能力不強,生產主體的組織化、規?;潭绕?,分散生產經營,產品相對單一、總量較小[5],生產主體與市場銜接不足。部分村莊還未確定發展哪種林下經濟,沒有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式,發展思路還不明確。如峨嶺街道同心村種有兩百畝青脆李,土壤肥力較好,未套種任何作物,目前經濟效益不高,建議套種豆類或花生等矮桿作物,可減少除草等管護成本,增大經濟效益。缺乏產業發展帶頭人,敢于大膽創新發展的能人還不多,未能充分調動農戶的積極性。農戶多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發展單一產業,獲取土地流轉費與務工費用,收益較少,循環發展思維還沒有完全形成。

2.2? 技術力量薄弱

林下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撐還不夠強,雖然每個基地都有技術人員指導生產,但實地指導的次數較少,不能及時發現、解決每個階段出現的問題。諸如林下種養殖過程中如何控制規模、如何調整常規化肥農藥用量以保障林木、土壤等生態環境不被破壞,缺少整體規劃。從農村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術人才看,缺少能夠長期扎根農村、從事農業技術研究推廣的“土專家”“田秀才”,技術力量較薄弱,服務跟不上,滿足不了農民的需求,農戶和合作社尚未掌握科學規范種植和管理的技術,產品品質參差不齊,缺乏市場競爭力[6]。如纏溪鎮冷水溪村發展的菌類林下仿生態栽培,雖然是與省農科院合作,但是在技術指導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

2.3? 基礎設施較落后

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林區大多山高、坡陡、邊遠,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成本較高,導致林下經濟機械化水平低,主要依靠人工勞作,因此發展成本較常規農業高。受多種因素影響,產業優勢效益并未充分顯現,對鄉村產業發展帶動能力不強。由于地處偏遠,交通條件不便利,無形中增加了運輸、人工等生產成本,產品市場競爭力不高,產業發展缺少持續性;分散性、碎片化土地仍占主要部分,很難形成種養大戶,不利于形成規模、形成基地,難以做大做強,樹立品牌效應。如楊柳鎮沒有一條二級路,僅有兩條彎陡窄的縣級公路過境,大宗農林產品難以運送出去,嚴重制約產業發展。

2.4? 發展思維有待轉變

印江縣森林資源較為豐富,但有許多森林資源還未得到充分利用,林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還不明顯。林業產業鏈主要集中在一、二產業,且二產加工能力不高,具有區域知名度的林業產品較少,加工轉化率不高,資源綜合利用率不高,缺乏龍頭企業帶領精細加工,局限于固有的模式,對林產品加工、森林景觀旅游等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思考的較少,將分散的森林統一規劃,通過一定方式將其與鄉村旅游相結合[7],對森林康養、生態旅游觀光等林業第三產業挖潛不夠,知名品牌創建不力,對生態環境與產業發展關系的認識還不到位,利用生態資源發展生態經濟不充分。

2.5? 產業發展后勁不足

產業發展仍然受限于農業從業人員匱乏、年齡老化,新型職業農民力量不足等問題,農業從業人員結構失衡,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推廣應用受限。一些農戶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缺少產業管理技術和經營能力,資本積累較少,缺乏再投入。部分農村存在“空巢”現象,大多數年輕人外出務工,在家的多為老人和小孩,勞動力少,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發展,發展動力嚴重不足。

3? 對策建議

3.1? 抓住機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推進美麗貴州建設。市委二屆十次全會提出大力實施生態立市工程,高質量建設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圍繞省政府投資基金積極謀劃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基金項目,積極包裝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國家儲備林項目等金融資本,大力支持林下經濟產業化、集約化發展。提前謀劃,產業項目化,一定程度上可解決部分資金問題。以政策為依托,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抓住發展機遇,用好用活政策。政府要切實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和引導力度,依托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展。

3.2? 因地制宜,合理選擇產業

產業選擇是第一要素,是決定產業成敗的關鍵因素,是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基礎性工作,是鄉村產業振興的基石。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首先要摸清底數,掌握各自的優勢資源所在,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堅持市場導向,選準選好產業。在產業選擇上可以借鑒外地經驗做法,先進行小規模試驗再大面積推廣。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相鄰的鄉鎮、村可以整合資源,共謀發展,更容易形成產業規模,做大做強。突出地方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掌握本地資源,選擇適合本地種植、養殖發展的項目,選擇當地農民群眾可以接受的或者通過培訓能完全掌握技術的項目。將長期、中期和短期項目相結合,以中、長期收益的項目作為主打產業,短期項目作為收益補充。

3.3? 加強管理,加大培訓指導

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村產業發展必須依靠科技支撐。1)發揮好科技局、農技站、科技特派員等資源,穩定隊伍,強化素質,加大農技培訓力度,做好入戶指導、田間培訓、網絡交流等跟蹤服務,解決具體問題。重點造就新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讓這支產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隊伍長期活躍在田間地頭,手把手地教農民群眾掌握重點產業發展所需要的技術和技能,促進產業發展壯大,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后勁。2)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與公司、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強合作,開展必要的技術培訓、交流學習,組織農民進行多種類型的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幫助具備條件的農民群眾發展電商走線上線下結合、創新農業經營之路。培育一批新型農民,發揮好農村技術能人、科技示范戶的帶動作用,切實提高科技種植水平,建立健全科研、示范、推廣體系,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增強農業科技進步能力,走出一條適合偏遠山區產業發展的道路。

3.4? 示范帶動,培育經營主體

著力培育經營主體。重點扶持和培養龍頭企業,走“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走“三變”發展道路,與農村產業發展結合起來,與農民增收、群眾致富結合起來,引進龍頭企業示范帶動。發展產業的最終目的是生產的產品要賣得出,能獲得經濟效益,幫助農民致富。自主發展產業大多是合作社自己找銷路,存在一定的滯銷風險,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強化訂單生產,可以有效避免盲目發展產業,推動優勢農產品規?;a、科學化管理、專業化經營。對規模大、效益好、帶動輻射強、科技含量高、與農民利益和產業基地結合緊密的合作社,可以加大扶持力度,采取多種方式,進一步加強基地、農戶與企業的聯系,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

3.5? 創新思維,促進融合發展

林下經濟是林農結合的新模式,需要農業農村、鄉村振興、林業、科技等部門密切配合,形成發展共識,要進一步發揮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專班的優勢和相關部門的作用,通過科學化布局、規范化搭配、差異化經營,促進農、旅等產業在林下融合發展,豐富林下產業類型,提升林下經濟綜合產出效益。善于統籌現有資源,可充分利用荒坡地、退耕還林地等資源,解決土地資源不夠的問題,在帶來生態效益的同時產生經濟效益。如楊柳鎮茶山村地處洋溪自然保護區,可以對當地的野生獼猴桃、野生板栗、野生油茶等進行管護,通過系列包裝、加工、銷售,強化品牌效應,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和知名度,實現生態資源轉變為經濟資源,加快培育鄉村產業發展新業態,推動生態資源和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參考文獻:

[1]? 王榮祖.林業生態建設與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探析[J].新農業,2021(24):10.

[2]? 趙浩君.林下經濟產業現狀及發展重點[J].中國林副特產,2021(5):99-100.

[3]? 邱中慧,魏世農,王盛鑫.貴州林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理論與當代,2021(5):33-36.

[4]? 張吉平.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南方農業,2021,15(26):50-51.

[5]? 楊章聞,候天文.貴州省林下經濟現狀與發展建議[J].綠色科技,2017(7):233-234.

[6]? 李素梅.鄉村生態旅游與林下經濟融合發展的思考[J].山西農經,2021(12):126-127.

[7]? 王偉.林下經濟主要發展模式及相關問題探討[J].南方農業,2021,15(17):85-86.

(責任編輯:易? 婧)

猜你喜歡
林下經濟對策建議發展現狀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經濟推廣的研究
天然氣儲運技術經濟分析
巨災債券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淺析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面臨困境—以麗江市為例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