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桉樹-紅錐混交造林撫育技術在廣西國有六萬林場的示范效果初探

2022-05-30 06:06邱方鴻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10期
關鍵詞:測土配方施肥桉樹

邱方鴻

摘 要 為探究桉樹科學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式,選擇廣西國有六萬林場為試驗區,按照隨機區組設計方法劃分出兩塊20 hm2的樣地,分別設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選擇常規桉樹純林造林撫育方法,試驗組選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桉樹-紅錐混交林”技術進行造林撫育,對比研究兩種造林撫育方式對桉樹植被性狀、生長因子、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結果顯示,試驗組桉樹的樹高、胸徑指標提升率分別為14.82%、10.31%,草本植物數量和群落生物量指標提升率分別達32.62%和22.91%,土壤理化性質中多項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且蟲口密度更低。因此,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桉樹-紅錐混交林”技術的營林方式值得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桉樹-紅錐混交林;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廣西玉林市

中圖分類號:S725.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9.046

桉樹屬于桃金娘科植物,樹高約20 m,樹皮有不規則裂紋,厚度約2 cm;幼態葉對生,側脈多而明顯,嫩枝有棱角;成熟葉和成熟枝呈披針形,葉柄長2.5 cm;花藥呈橢圓形,花期在4—9月。桉樹在我國云貴地區、川渝地區、兩廣地區常見種植,其耐腐蝕性強、速生性強,且木材可供藥用,因此市場需求量較大。營造桉樹混交林可進一步發揮桉樹速生豐產特性,優化林間樹種比例,提高林間生物多樣性,降低病蟲害發生率,有助于進一步發揮桉樹林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廣西國有六萬林場(以下簡稱林場)始建于1951年,總場位于廣西玉林市,是自治區林業局直屬國有大型林場。林場土壤主要為砂礫巖和砂巖風化而成的赤紅壤,呈中性和微堿性,現有經營面積59 333.3 hm2,森林活立木蓄積量517萬m3。林場區位條件優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熱量充足,降水豐富,夏長冬短,季節性變化顯著,但該地區在夏季易受到臺風和暴雨影響,桉樹造林地易產生洪澇。林場內大部分地勢較高,海拔在300 m以上,但部分地區呈盆地地形,加劇了洪澇災害發生率,易暴發青枯病和卷蛾蟲害。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桉樹苗為2年生優良無性系大苗,苗高約120 cm,冠幅約60 cm;紅錐苗為2年生大苗,苗高約100 cm,地徑約0.8 cm。

1.2? 方法

試驗開始日期為2015年3月15日,按照隨機區組設計方法劃分兩塊20 hm2的樣地,分別設為對照組和試驗組,且樣地坡度均勻一致,土壤中有機質含量、pH值、微生物含量、土壤理化性質基本一致。對照組選擇常規桉樹造林撫育方法,試驗組選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桉樹-紅錐混交林技術進行造林撫育,具體操作如下。

1.2.1? 對照組造林和撫育方法

1)選種整地。選擇優良無性系和優良家系品種,培育優質桉樹大苗進行定植,且定植前做好整地清理工作。采用煉山方式清除林場內雜草和雜灌,消除土壤內病菌[1]。

2)期間管理。采用溝施法,在桉樹種植前7 d施加基肥(優質氮磷鉀復合肥0.50 kg·株-1),分別于幼樹樹高達1 m后、造林第2年進行追肥,追肥量為復混肥料0.25 kg·株-1+桉樹專用肥0.50 kg·株-1,其中復混肥料于5月施加,專用肥于10月前施加。在施肥時,清除林間雜草,并對死苗、弱苗進行補植[2]。

3)病蟲害防治。林場常見的病蟲害為桉樹青枯病和桉小卷蛾,采用化學藥劑防治法進行控制,如可用72%農用鏈霉素3 500倍液、25%青枯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抑制青枯病菌繁殖;利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樂果乳劑1 0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2 500倍液噴施防治桉小卷蛾。

1.2.2? 試驗組造林和撫育方法

1)選種整地。選擇2年生優良無性系桉樹大苗和2年生紅錐大苗進行定植,根據地勢、地形、坡度、坡向科學選擇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方法后挖定植穴。桉樹與紅錐的挖穴規格均為50 cm×50 cm×30 cm,其中桉樹行株距為3.0 m×2.5 m,種植密度為89株/667 m2;紅錐行株距為5.0 m×6.0 m,種植密度為23株/667 m2左右;桉樹與紅錐的混交比例約為4∶1[3]。

紅錐前5年生長速度緩慢,大徑級林木采伐需30~35年;桉樹生長速度較快,大徑級林木采伐一般不超過10年。為保證二者生長趨于一致,紅錐的定植時間應早于桉樹,本次試驗中紅錐定植時間為2012年3月中下旬,即比混交林中的桉樹早定植3年。

2)期間管理。定植前7 d施加基肥。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對桉樹造林地的微生物、酸堿性、有機質含量、氮磷鉀含量等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結合土壤保肥能力、蓄水能力和桉樹需肥規律,針對性施加基肥。運用科學有效的手段測定土壤養分,以此掌握各個生長期間桉樹、紅錐對氮磷鉀的需求量,根據土壤養分校正系數和肥料利用效率,為后期肥料施加提供科學依據。

本次試驗中,桉樹每穴施m(N)∶m(P2O5)∶m(K2O)=20∶10∶16優質氮磷鉀復合肥500 g作基肥;幼樹樹高達1 m后,施加專用肥(總養分≥48%)500 g·株-1;造林第2、3、4年進行一次春季追肥,追肥量為250 g·株-1(復混肥料)。紅錐每穴施m(N)∶m(P2O5)∶m(K2O)=18∶7∶10氮磷鉀復合肥500 g作基肥,并于定植后第2年再次施用上述復合肥500 g·株-1,第3年和第4年繼續追肥,追肥方法、追肥周期、追肥量與桉樹一致,并根據當地降水情況靈活補水,維持合適的林間持水量。

3)病蟲害防治。使用熒光假單胞桿菌制劑(有效菌數≥5億·mL-1)防治桉樹青枯病,施用量為80 mL/667 m2。該菌劑可在土壤中快速繁殖,有效控制青枯病病原菌數量,抑制立枯絲核菌生長;假單胞桿菌可長期存活,適應性較強,可促進桉樹根系生長,且本身安全無公害,是常用的綠色植保藥劑。使用生物防控法防治桉小卷蛾,如在林間釋放啄木鳥、姬蜂、赤眼蜂等益蟲益鳥類害蟲天敵,控制病蟲害蔓延。

1.3? 觀察指標

2021年3月中下旬對兩塊試驗樣地的森林植被性狀、生長因子、土壤理化性質進行測定與觀察,具體指標如下。

1)樹高。使用測高器測定樹高。2)胸徑。使用胸徑尺測量胸徑。3)灌木層植物特征。記錄造林地草本植物的種名、數量。4)群落生物量。利用刈割法將樣地植物割下稱重(按照水平線高度剪割),測得特定時間內現有活有機體干物質總質量[4]。5)土壤理化性質。主要包括pH值(利用pH計測量)、土壤含水率(利用重量法測定)、土壤容重(采用環刀法測定)、有機碳(用K2Cr2O7-H2SO4外加熱法測定)、全磷(采用鉬銻抗比色測定)、全氮和有效氮(利用連續流動分析儀測定)、總孔隙度(毛管水質量/土體容積×100%)、排水能力(利用土壤水分溫度儀測定)、土壤酶活性(用酶標儀測定)和光合強度(用光譜儀測定)。

1.4?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對比用t、x2檢驗,利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表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知,通過兩組樣地桉樹植被性狀、生長因子、土壤理化性質等指標的對比分析發現,與常規桉樹純林造林撫育模式相比,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桉樹-紅錐混交林技術模式下,桉樹的樹高、胸徑指標提升率分別為14.82%、10.31%,草本植物數量和群落生物量指標提升率分別達32.62%和22.91%,土壤理化性質中多項指標顯著優于桉樹純林,且試驗組蟲口密度更低。

3? 結論與討論

桉樹作為我國南方地區常見速生樹種,種植范圍較廣,產業發展速度快,現已成為廣西推進鄉村振興、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柱產業[4]。但在常規桉樹營林和病蟲害防控過程中,可能出現品系過于單一、種植布局不當、生物多樣性不豐富、連片純林過大、化肥農藥施加過多、病蟲害嚴重等問題,不利于持續推進桉樹產業科學發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引發一系列環境問題。因此,相關部門應優化營林發展方式,統籌兼顧生態和經濟等多個方面,強化生態防控措施,構建多目標營林策略,以此發揮桉樹林地最大生產潛力,將“速豐林”變為“永豐林”。

趙子麒等對桉樹混交造林技術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認為混交林不同樹種間存在不同生長機制,混交樹種之間存在競爭關系,但混交林樹種之間的競爭低于純林,且生物量和生產力大于純林,植被對病蟲害的抵抗力更強[5]。在本次試驗中,雖然兩組樣地均采用優良無性系和優良家系桉樹樹種,但試驗組樣地利用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結合的方式,避免了火燒煉山法對土壤理化性質造成的不利影響。根據桉樹生長規律,定植后4年內對桉樹進行針對性施加基肥與追肥,并按照1∶4的比例用紅錐與桉樹進行混交,混交林中有益昆蟲食物來源得到擴充,達到林間生態的相對平衡;混交后區域被片狀分割,不利于病蟲害蔓延,加之使用了綠色植保藥劑,避免了病蟲對藥劑產生抗藥性。因此,試驗樣地桉樹主干通直、圓滿,生物學特性更加顯著,各項林業指標均優于對照組造林地。

綜上所述,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桉樹-紅錐混交林技術進行桉樹造林撫育,其森林植被性狀更佳,生長因子更明顯,群落生物量更加豐富,病蟲害發生率更低,該技術值得大規模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崔俊峰,唐健,王會利,等.連栽對桉樹人工林土壤有機碳含量影響的Meta分析[J].桉樹科技,2022,39(2):1-8.

[2] 段文軍,李達,李沖.5種不同林齡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樣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生態環境學報,2022,31(5):857-864.

[3] 莫雪青,肖納,譚許脈,等.固氮樹種對桉樹人工林土壤團聚體酶活性及其化學計量比的影響[J].廣西植物,2022,42(4):569-579.

[4] 羅蜜,黃昌謀,韓華,等.袋控緩釋肥對桉樹和杉木人工林生長及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林業資源管理,2021(5):104-111.

[5] 趙子麒,李一華,黃康庭,等.桉樹人工林土壤細菌群落對不同免煉山林地更新模式的季節動態響應[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22,42(3):39-52.

(責任編輯:張春雨? 丁志祥)

猜你喜歡
測土配方施肥桉樹
彩虹桉樹
桉樹茶飲
沿淮小麥優質高產高效測土配方施肥栽培技術
SMF樹脂在桉樹定向刨花板的應用
鋁脅迫下不同桉樹無性系葉差異蛋白表達分析
桉樹枝枯病菌生物學特性
3個桉樹品種對桉樹枝癭姬小蜂抗性研究
鐵嶺市中部平原區水稻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簡述玉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推進測土配方施肥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