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思辨思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

2022-05-30 10:48施鴻
名師在線·下旬刊 2022年9期
關鍵詞:教學探究道德與法治

摘 要:初中階段是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诔踔械赖屡c法治課程的學科特點及學科素養,具備思辨思維是本學科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之一,亦是提升本課程學習品質的重要因素。文章指出,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敢于直面當前本學科思辨思維培養缺失的狀況,明晰基于思辨思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特征,并不斷探索思辨思維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思辨思維;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2)27-0034-03

引 ?言

思辨思維體現在具體的生活、學習情境中,指能夠運用邏輯推理和質疑辨析的思考和探究技能,甄別、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性思維習慣和能力[1]。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科特點和素養要求,決定了學生的學科學習潛力與思辨思維有著極大的關聯。道德與法治課程重在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與思想態度,面對復雜的社會關系,能用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理性地加以思考、辨別和分析,處理好自我與外部世界的各種關系。因此,具有學科特點的思辨思維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基于思辨思維培養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展開研究和探討。

一、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思辨思維缺失現狀

當前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在思辨思維培養方面存在缺失,主要表現在:一是很多教師的教學固化于教材,一般以單一的標準來評判學生的學習認知,導致學生唯課本論,機械學習和復制教材知識,缺乏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見解;二是學生受限于年齡和生活閱歷、學習經驗,認知淺顯化,缺乏客觀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對復雜問題不懂得綜合評判。究其原因,可歸納如下。

(一)教師方面

教師的教學理念普遍傳統守舊,多是通過直接講授的方式實施教學,強勢把控課堂,強硬灌輸教材知識點,剝奪了學生參與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的機會。同時,教師自身思維的較局限和單一,無法深入、有效地啟迪和引導學生的學習。

(二)學生方面

一些學生錯誤地認為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只要死記硬背即可,沒有意識到這一科的學習同樣需要思維含量。受升學考試政策影響,道德與法治學科在中考總分中所占比重較低,對總分貢獻不如其他學科。學生功利心重,不愿多花時間和精力在這一學科上,缺乏學習興趣與探索熱情,面對稍顯復雜的問題也不愿多做深入透徹的思考。

以上這些原因單獨作用或者共同作用,都無法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環境,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不能起到相互激勵、相互促進的作用,自然也無法激起思考辨析的思維火花,教學上缺乏良好的思辨氛圍,對構建思辨的道德與法治課堂無疑會造成重重阻礙。

二、基于思辨思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呈現

縱觀以上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思辨思維培養缺失的現狀,結合本學科素養的要求,筆者認為,思辨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立足理性與生活的統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與能動性,引導其面對深層次挑戰性問題,通過質疑或推理,透過現象看本質,做出學科性的思考和探究,形成全面、客觀、辯證的理性思維和科學精神[2]。

(一)教師的“教”

教師能提煉出獨具道德與法治學科特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架構兼具真實性與思辨性的教學情境和設問,對學生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點撥、引導和評價,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指導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要勇于思考、善于辨析,打造思辨的學習氛圍。

(1)關于教學目標,教師能深刻領悟學科的核心素養目標,將知識學習、能力培養、情感升華進行有機融合,在教學活動中立體地實現三維目標,而不是簡單地將三維目標獨列。

(2)關于教學設計,教師能整合單元主線進行整體設計,把握關鍵內容,提煉并重組核心知識,有效地幫助學生架構知識脈絡,形成宏觀思維。

(3)關于教學資源,教師能選用真實而嚴謹的生活素材,有理有據地佐證教材知識,確保素材內容有一定的思想性、開放性、時效性,既能引起學生關注又能激發學生深入思考、多角度探究。教師能有效捕捉并靈活處理課堂生成性資源,對學生的“奇思妙想”多加點撥,發散追問,善于拋磚引玉,引發學生的質疑勇氣和思辨精神。

(4)關于教學方法,教師能根據不同的課型和教學內容,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新課教學時采用情境探究、辯論、時政點評等方法,練習講評時運用變式訓練、學生參與評判等方法,課外延展時運用研究性學習、社會調查等方法,以豐富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思考、辨析各種信息。

(5)關于教學評價,由單一性評價邁向多元化評價,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不同形式的成果反饋給予全方位的點評和肯定,保護好學生的求知欲和科學探究的精神。

(二)學生的“學”

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愿意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理性質疑、甄別、推理和判斷各類社會新聞和生活現象,運用邏輯和辯證的思維,多角度、立體地觀察事物,透過現象看本質,呈現出一種分析、解釋、推導和校準的綜合性思維過程。具體表現如下所述。

(1)學習態度上,學生能隨時跟進教師的引領,

主動參與學習,勤于思考,勤學好問。

(2)學習過程中,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甚至是困惑,善于和教師以及其他同伴相互交流,思辨探究,求同存異。

(3)學習成果上,學生樂于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和學習成果,并具備一定的自我反思與評價的能力,能通過他人評價和自我反思有效校準自己的思維偏差,保持客觀且清晰的思考邏輯。

(4)實踐生活中,學生的行動能及時跟進,懂得運用思辨思維理性思考、判斷和分析各類社會信息和生活現象,辯證看待問題,正確處理成長中的難題。

(三)教學生態環境

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敢于相互質疑,互相啟迪、互相激勵,共同成長。教師善于啟智,學生積極反饋,在“教”與“學”中不斷生成共同學習的新資源,教學氛圍民主化、評價多元化、思維活躍化,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教學生態。

三、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思辨思維培養的具體策略

(一)精用課本內容,挖掘思維深度

初中道德與法治新編教材每一課每一框都設計了多類活動小欄目,這些小欄目是解讀正文的有效輔助工具。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挑選一些能激發探討興趣、引發深度思考的小欄目,組織學生深入辨析和討論,增強學生思考的深刻性。

正如七年級(下冊)第七課第一小節“單音與和聲”中有這樣一個“探究與分享”:不合理規則被修改前,執行規則重要還是修改規則重要;死守規則是僵化,無視規則是放任嗎?

此問題極具辯論性,學生在相互爭論中產生不同思想觀點的碰撞,有助于透過現象看清問題的本質:執行規則的目的是讓個人能保持與集體的和諧,在不合理規則被修改前,應先遵守舊規則以保持和聲之美,維護好集體的和諧;修改規則是因為不合理的規則會破壞集體的公平公正,損害集體和個人的利益,最終會使集體失去和諧;我們既不能放任自己,無視規則,也不能思想僵化,死守規則。這樣,教學就不僅僅是浮于表面的淺層知識的生硬灌輸,而是融入了思考,幫助學生形成自然的生活態度。

當然,教師還可根據教材內容,延伸創設一些具有思考深度的問題,幫助學生更透徹地領悟知識,并起到思維訓練的作用。例如,在教授《做負責任的人》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教材原有內容之上深入挖掘設問:“那么,承擔責任究竟能不能、要不要講回報呢?”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從而歸結出 “正確評估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做出合理選擇”的負責態度。這樣,學生就能通過對因果關系的分析,明確選擇都要在經過正確評估后做出,提高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能力。

(二)創設兩難情境,培養辯證視角

當今社會環境錯綜復雜,面對各種不確定性,人們往往難以判斷和選擇,陷入兩難,或不知所措,或走向極端。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沖突情境,訓練學生用辯證的眼光理性客觀地甄別、分析、處理實際問題,并予以正確的價值導向,這也是提升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教學價值的上策[3]。

例如,在完成“自信中國人的表現”的教學后,教師創設了兩個情境:一是關于語文和英語的重要性之爭;二是社交媒體上外國網友評論中國的截圖。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上述兩種情境中,一個自信的中國人應怎樣表現,才能彰顯對國家的認同、對文化的底氣、對發展的信心?”

學生容易出現偏激的言論,局限于狹隘的愛國情結中,需要教師引導糾偏。

針對第一個情境:學好語文能夠傳承文化基因,增強對祖國文化的認同;學好英語可以更好地與世界交流、展現自信中國人的風采和底氣,二者并不矛盾。

針對第二個情境:面對國外網友的批評,我們應當一分為二去看待,對于善意的批評,勇敢面對,改正不足,并對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有信心;對于惡意侮辱要理智回擊,不卑不亢,捍衛國家尊嚴。

創設復雜的兩難情境,能促使學生打破“非此即彼”“非是即否”的僵化思維模式,讓學生學會從辯證的視角看待和處理問題,避免因純粹的情感誤導價值判斷和行動。

(三)巧設開放試題,促進多元思考

多元思考是指一個人對一件事從不同角度、多層次地發散思考與分析。開放性試題無疑是考查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思辨性的有效載體。教師可以選取典型的社會熱點或生活現象編撰材料,巧設開放性問題,訓練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和辨析能力。

例題如下:

近年來,快遞行業蓬勃發展,由此也帶來“快遞垃圾”的劇增。據悉,快遞包裝常用的塑料薄膜、透明膠帶等,價格低廉,材料難以降解,缺少回收措施……

為推動快遞包裝綠色環?;?,某科研機構著手研發可降解包裝袋,推廣使用循環共享快遞箱?!吨腥A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也明確政府要促進電子商務綠色發展,商家物流要實現快遞包裝材料的環?;?、減量化和再利用。

閱讀上述材料,思考探究以下問題:

發展綠色快遞,有人認為法治是保障,有人認為創新是關鍵。你的觀點是什么?請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說明。

答案一:發展綠色快遞,既要發揮法治的保障作用,也需要重視創新。①《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的制定,有助于實現良法善治,使快遞包裝綠色環?;蟹裳?。②某科研機構研發可降解包裝袋,推廣共享快遞箱等,是借助科技創新為減少“快遞垃圾”做貢獻,讓生活更加便捷、舒適。

答案二:發展綠色快遞,需要發揮法治的保障作

用。國家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有助于實現良法善治,明確相關各方的責任,使快遞包裝綠色環?;蟹裳?。

答案三:發展綠色快遞,需要重視創新。某科研機構研發可降解包裝袋,推廣共享快遞箱等,借助科技創新為減少“快遞垃圾”做貢獻,減少資源浪費及污染,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適。創新也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

此題答案不是唯一的,學生只要能自圓其說皆可。此類試題的考查與訓練,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寬度。

結 ?語

綜上所述,基于思辨思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邏輯思考和理性辨析能力的培養,較好地體現學生主體性學習中的質疑、判斷、分析、選擇等一系列思辨過程。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持續探索有效策略,增強學生思維的思辨性,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饒樺.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環境倫理教育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6.

鄭樂安.《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生思辨力培養探索[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7(11):10-13.

夏瑩.基于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以蘇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第15課第一框《機遇與挑戰》教學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9

(28):66-67.

作者簡介:施鴻(1976.9-),女,福建福州人,任教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第一實驗學校,中學一級教師,曾獲區學科帶頭人、區教學能手、省優質課評比一等獎等榮譽。

猜你喜歡
教學探究道德與法治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研讀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究
小學生快樂作文教學探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