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種植密度對薏苡生長及氮吸收的影響

2022-05-30 13:34張小明李廣麗王健健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9期
關鍵詞:薏苡種植密度生長

張小明 李廣麗 王健健

摘 要 以“興仁小白殼”薏苡為試驗材料,設置4個種植密度處理,即K1(4 577株/667 m2)、K2(9 154株/667 m2)、K3(14 000株/667 m2)、K4(18 846株/667 m2)處理,分析種植密度對薏苡生長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結果:1)種植密度對薏苡株高有顯著影響,株高表現為K1>K3>K2>K4,莖粗隨著種植密度增大而顯著減小;2)不同種植密度下的薏苡葉片長度無顯著變化,但葉寬和葉片數均隨著種植密度增加而顯著減小;3)薏苡主根數隨著種植密度增加呈先增多后減少的趨勢,而根粗和根長表現為K1>K3>K2>K4;4)薏苡葉、莖、根及總生物量均為K1>K3>K2>K4;5)種植密度顯著影響薏苡分蘗能力,薏苡分蘗枝數、分蘗枝角度、分蘗長度均隨種植密度增加而減小。綜上,K3密度(14 000株/667 m2)下,薏苡生物量較大,分蘗數最多,氮素利用率最高,表明14 000株/667 m2為本試驗最佳種植密度。

關鍵詞 薏苡;種植密度;生長;氮素吸收

中圖分類號:S516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7.019

薏苡是貴州省重要的經濟作物,黔西南州興仁縣更是有“中國薏仁米之鄉”稱號[1]。截至2017年,貴州薏苡種植面積達5.13萬hm2,占全國薏苡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僅興仁縣的種植面積就達2.33萬hm2[2]。貴州薏苡產量高,品質優,流通量最大[3]。2019年,薏苡成為貴州省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中藥材產業的重要單品之一,在產業扶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

目前,對薏苡的研究多集中在品種篩選、施肥量優化、病蟲害防治等方面[4],關于不同密度對薏苡生長及產量的影響研究報道較少。本試驗通過調查不同種植密度下的薏苡株高、葉片數、葉寬、葉長、莖粗、生物量、分蘗能力、根長、根粗、根顏色等指標,分析不同種植密度下的薏苡生長狀況;通過測定薏苡氮含量,分析不同種植密度下薏苡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情況,揭示種植密度與薏苡生長和氮素吸收利用之間的關系,以期為改良薏苡種植技術、提高薏苡產量提供依據,為貴州薏苡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地點

試驗于2020年4月10日在貴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基地開展,9月10日結束,共計5個月。

1.2?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興仁小白殼薏苡。

1.3? 試驗設計

本試驗設置4個種植密度處理,采用盆栽試驗(花盆規格49 cm×21 cm),密度設置為4 577株/667 m2(K1)、9 154株/667 m2(K2)、14 000株/667 m2(K3)、18 846株/667 m2(K4),播種前每盆施加3 g尿素和3 g磷酸二氫鉀。

1.4? 測定項目

薏苡地上部分形態特征指標測定:用直尺測量株高、葉寬、葉長,葉片數、有效分蘗數直接計數,用游標卡尺測量莖粗;薏苡收獲后在60 ℃烘箱內烘干,再用電子天平測定其生物量。

根系測定指標:主根數直接計數,根長用直尺測量,根粗用游標卡尺測量。

薏苡各部分的氮含量采用靛酚藍比色法測定。

單株氮含量和氮吸收效率計算:

氮含量=作物總氮含量/作物總生物量×100%

氮肥利用率=作物吸氮量/施氮量×100%

1.5?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進行整理,利用GraphPad Prism6分析統計和繪制圖形。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植密度對薏苡分蘗的影響

由表1可見,不同種植密度對薏苡分蘗枝數量、分蘗枝角度、分蘗枝株高均存在影響;種植密度越大,分蘗枝數越少,分蘗枝之間角度越小,分蘗枝株高越小。其中K1處理的分蘗枝數最多,達到4.8枝;K2、K3處理的分蘗枝數相差不大,K4的分蘗枝數最少,平均只有2.3枝;K1與其他處理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K2、K3之間差異不顯著,說明種植密度對薏苡分蘗能力有一定影響。分蘗枝的株高反映薏苡的生長狀況,也影響薏苡的最后產量;分蘗枝株高也受種植密度的影響,K1處理的分蘗枝株高平均為45.3 cm,分別比K2、K3、K4處理高16.11%、13.91%、37.90%;K2、K3之間差異不顯著。不同處理的分蘗枝之間角度也有差別,其中K2的分蘗枝角度最大,最大可達40°,K4的分蘗枝角度最小。綜上,種植密度影響薏苡的分蘗能力,可通過合理密植,提高群體分蘗數量,增加群體收獲穗數,從而提高薏苡產量。

2.2? 種植密度對薏苡株高和莖粗的影響

如圖1所示,每個階段不同密度處理間的薏苡株高均有不同,但沒有明顯規律,第二周后K3處理的株高均大于K2,K4的株高始終最矮,說明不同種植密度對薏苡株高有影響。薏苡苗株高20 cm左右開始移栽,從圖1中看出,移栽2周后,各處理的薏苡株高均達到30 cm以上,開始分蘗,第二周到第四周薏苡生長最迅速;第二周時,株高K2>K3>K1>K4,K4與K3、K2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其他處理的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第四周到第六周,株高均為K3>K1>K2>K8,此期間薏苡開始拔節;第六周到第八周,K4株高依舊最矮,且處于持平狀態,說明株高已經停止生長,其他處理還在生長,K1生長最迅速,株高最高,K4與K3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其他處理間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第八周到第十周,各種植密度的株高基本沒有變化,只有K1有抽穗現象,其他處理均無,K4與K1、K3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結果表明,薏苡莖粗隨著種植密度升高而減小,即K1>K2>K3>K4,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莖粗為5.75~8.49 mm,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的差值達2.74 mm,表明種植密度是影響薏苡主莖粗細的重要因素。

2.3? 種植密度對薏苡葉片的影響

如表2所示,種植密度對薏苡葉片數量無明顯影響,對葉寬和葉長有影響,呈現出隨著密度增加而減小的規律,即K1>K2>K3>K4。葉長,處理間無明顯差別;葉寬和葉片數,K1與其他處理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K2與K3之間無顯著差異,K4與其他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葉長、葉寬、葉片數影響著葉面積,進而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所以合理密植對于薏苡種植至關重要。

2.4? 種植密度對薏苡根系的影響

根是植物吸收營養的主要器官,其生長狀況影響植物地上部分的發育。由表3可以看出,種植密度影響薏苡根的生長;其中主根數隨著種植密度增大而減小,即K1>K2>K3>K4,K1主根數最大,達27根;K4主根數最少,與K1相差15根以上,K2和K3的主根數相當。根粗即為根直徑,不同種植密度處理間沒有明顯的規律,但大致趨勢是根直徑隨密度增加而變小,K1最大,與K2、K4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K3與K4之間差異也達到顯著水平,表明薏苡根直徑受種植密度影響。主根平均長度也呈現出隨密度增加而變小的規律,種植密度影響主根長,其中K4與K1、K3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K1、K2、K3之間無顯著差異。根顏色反映根的健康狀況,薏苡正常根為灰黃或黃白色,K2、K4的根顏色分別為暗黃色、黑黃色,說明根已經出現病癥;K4的根顏色已經黑黃,說明根的健康狀況差,吸收功能減弱,表明種植密度會影響根的健康狀況。主根數、根直徑、根長度決定根體積和根面積,而根體積和根面積決定根的吸收功能,因此種植密度會影響根系生長,進而影響整體發育和最后產量。

2.5? 種植密度對薏苡生物量的影響

由表4可以看出,種植密度影響薏苡葉、莖、根干物質的積累,不同種植密度的薏苡葉、莖、根生物量均表現為K1>K3>K2>K4,K1與K4的葉、莖、根生物量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不同種植密度的薏苡單株生物量也表現為K1>K3>K2>K4,極差達14.19 g,說明種植密度影響薏苡單株干物質的積累。薏苡根冠比,4種密度的薏苡根冠比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表明種植密度對薏苡的影響不明顯。

2.6? 種植密度對薏苡氮吸收的影響

作物對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及氮素在各器官的分配情況影響著作物生長和最終產量。種植密度對薏苡中氮素分配的影響如圖2所示,不同種植密度的各器官氮含量為16.06~24.67 g·kg-1(干重)。同一密度處理下,各器官的氮含量具有差異,4個處理下氮含量最高的器官均為葉,且明顯高于根和莖,根和莖的氮含量相差不大。薏苡葉中氮含量各處理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K2與K1、K3、K4的莖中氮含量差異顯著,根氮素含量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說明種植密度顯著影響莖中氮含量,但對葉和根中氮含量的影響不顯著。

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種植密度的薏苡單株氮含量為18.83~21.37 g·kg-1,各種植密度間的氮含量有較小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表明種植密度對薏苡氮含量的影響不明顯。薏苡氮素利用率隨種植密度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其中K3密度處理的薏苡氮素利用率最高,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表明種植密度對薏苡氮素利用率有一定影響,可以通過設置合理的種植密度來促進薏苡對氮素的利用率。

3? 小結

綜合分析,在K3密度處理下,薏苡積累的生物量最高,枝數最多,氮素利用率最高,有利于薏苡產量提高,所以14 000株/667 m2(K3處理)為本試驗最佳種植密度。

參考文獻:

[1]? 章潔瓊,朱怡.貴州薏苡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5,43(4):217-219,226.

[2]? 杜家會,李家銳,郭銀萍,等.貴州黔西南薏苡產業化發展的現狀、存在問題與改進對策建議[J].東北農業科學,2018,43(2):49-53.

[3] 張滔,耿紅.貴州薏苡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技服務,2019,36(12):80-82.

[4]? 鄒軍,魏興元,朱怡.種植密度與施肥對薏苡產量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14,42(9):98-101.

(責任編輯:易? 婧)

收稿日期:2022-04-21

基金項目:貴州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黔科合支撐〔2021〕一般265)。

作者簡介:張小明(1973—),男,貴州貴陽人,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

猜你喜歡
薏苡種植密度生長
薏苡功能性酒研究進展及工藝優化
碗蓮生長記
貴州薏苡新品種(系)的性狀表現
生長在哪里的啟示
不同水溫對2種薏苡種子的萌發及黑穗病的影響
生長
種植密度對伊犁河谷移栽橡膠草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不同種植密度對棉花產量及其相關性狀的影響
甘蔗套種馬鈴薯多種密度栽培技術研究
優化種植密度下的甘薯產量形成特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