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蔗套種馬鈴薯多種密度栽培技術研究

2017-01-21 14:47徐文果張磊巖所黃廷祥車宏志張曉
熱帶農業科學 2016年11期
關鍵詞:種植密度甘蔗馬鈴薯

徐文果+張磊+巖所+黃廷祥+車宏志+張曉梅+屈再樂+尹必天

摘 要 為研究甘蔗套種馬鈴薯的最佳播種密度,提高土地復合產值,實現種植效益最大化。通過連續2 a開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種馬鈴薯多種密度栽培試驗,研究不同種植條件下甘蔗和馬鈴薯的產量、品質及經濟效益。結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馬鈴薯的最佳套種密度為4.5萬粒/hm2,宿根蔗田中馬鈴薯的最佳套種密度為3.9萬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馬鈴薯產量達35 275 kg/hm2,甘蔗產量增19.9%,糖錘度提高1.2個百分點,土地復合產值增99.7%,新增純收入126.3%;宿根蔗田馬鈴薯產量達24 115 kg/hm2,甘蔗產量增19.2%,糖錘度提高1.3個百分點,土地復合產值增89.9%,新增純收入110.5%。

關鍵詞 甘蔗 ;馬鈴薯 ;種植密度 ;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 S352-3 文獻標志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11.002

Abstract The best planting density of sugarcane interplanting potato, improve the land composite value, realize the maximum benefit of planting. Through continuous 2 years to carry out the new plant cane and ratoon sugarcane interplanting potato variety of planting density test, on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planting sugarcane and potato yield, qua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planting sugarcane in potato optimum planting density for 4.5 million grains/hm2, potato in ratoon sugarcane optimum planting density is 3.9 million grains/hm2. Among them, the new planting potato yield in sugarcane field of 35 275 kg/hm2, sugarcane yield increased by 19.9% and brix increased 1.2 percent, land composite value increasing 99.7%, increased net income increased by 126.3%; ratoon sugarcane potato yield reached 24 115 kg/hm2, sugarcane yield increase of 19.2%, Brix increased 1.3 percent, land composite value increase 89.9%, increased net income increased 110.5%.

Keywords Sugarcane ; Potato ; Planting density ; Economic benefit

甘蔗是我國主要糖料作物之一,其產糖量占全國總產糖量的90%以上[1]。我國甘蔗種植面積和產量排名居世界第3位,僅次于巴西和印度[2]。德宏州是云南省最大的糖料基地,蔗糖產業是德宏州的傳統支柱產業,是德宏州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全州甘蔗種植面積6萬hm2以上。德宏州也是云南省最大的冬馬鈴薯生產基地,全州冬馬鈴薯種植面積1.2萬hm2以上。德宏州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春季節熱量充足,降雨少,冬馬鈴薯病害輕、產量高、品質好,平均單產30~52.5 t/hm2,全州高產記錄為64.29 t/hm2。德宏州冬馬鈴薯品種以菜用型品種為主,產品以外銷為主,上市時間主要集中在我國春節至清明節前后,平均單價3.0~4.5元/kg,最高年份達5.3元/kg,高產田塊產值達到1萬元/hm2以上,經濟效益較好。由于德宏州冬馬鈴薯適宜區與傳統優質蔗區重疊,馬鈴薯憑借比較效益高、生長周期短、見效快的優勢,迅速占領了產業競爭的高點,蔗區農民紛紛翻耕蔗田改種馬鈴薯,傳統優質甘蔗田塊遭到擠占,水田甘蔗種植面積呈現連年下滑的趨勢,糧蔗爭地矛盾十分突出。

研究表明,在較低的生產水平下,間套作可提高作物產量的穩定性,減少農業投入,培肥地力;在較高的生產水平下,間套作可以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土地資源,增加作物總產[3]。甘蔗與豆科牧草套作,可以改善飼草的營養價值,提高單位面積的飼草產量和質量[4]。春植甘蔗套種短期作物不但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而且能實現節本增效的目的,能產生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5]。秋植蔗套種豌豆并不會影響甘蔗產量,而套種蕪菁雖對甘蔗產量有一些影響,但套種總體的經濟收益都有明顯增加[6]。筆者對新植甘蔗套種馬鈴薯的套種模式和播種密度進行過研究[7-8],結果表明,新植甘蔗套種馬鈴薯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糖料蔗生產的傳統耕作模式,有效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經濟效益明顯,對解決產業爭地的矛盾具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糧經作物間套種能產生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但是,由于新植蔗與宿根蔗的田間環境差異較大,套種馬鈴薯的密度、產量和經濟效益也存在很大差別,目前未見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種馬鈴薯的同田對比報道,本試驗通過連續2 a開展同田對比試驗,成功總結出不同套種條件下的馬鈴薯最佳播種密度和綜合經濟效益,其研究結果對甘蔗套種馬鈴薯生產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試驗區概況

試驗地位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屬于低緯度高原,太陽輻射量大,是全國的光照高質區之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年無霜期326~363 d;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較少,冬、春干旱突出。種植田塊土壤類型為壤土,具備良好的灌溉排水條件。

1.1.2 供試品種

馬鈴薯品種“合作88”系會澤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云南師大薯類所選育,目前在云南省大面積推廣應用[9];甘蔗品種“粵糖93/159”是系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選育,目前已在廣西、云南等省區進行繁殖推廣[10]。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采用三重復同田對比試驗,試驗小區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6.7 m2,播幅1.3 m,行長5.2 m。馬鈴薯設4種密度處理,宿根蔗套種馬鈴薯時,受田間肥料條件下降、甘蔗發苗較早等因素影響,馬鈴薯密度須適當減小。新植甘蔗小區下芽量均為70芽。詳見表1。

1.2.2 研究方法

1.2.2.1 馬鈴薯商品率

馬鈴薯50 g以上薯塊為商品薯,50 g以下薯塊為非商品薯。商品薯計算產值,非商品薯只統計產量,不計算產值。計算公式為:商品率=商品薯重量(kg)÷總重量(kg)×100%。

1.2.2.2 甘蔗產量

根據甘蔗公頃有效莖數與單莖重量計算出甘蔗每公頃的理論產量。單位為t/hm2表示。公式為:甘蔗產量(kg/hm2)=有效莖數(條/hm2)×單莖重(kg/條)。

1.2.2.3 甘蔗糖錘度

采用CH型糖錘度測定儀測定甘蔗糖錘度。每個實驗小區取15株,每株測定上中下3個點,計算其平均值。

1.2.2.4 經濟效益

投入:馬鈴薯種薯投入1 800 kg/hm2,按2.3元/kg計算,價值為4 140元;氮磷鉀含量為15∶15∶15的三元復合肥900 kg/hm2,按3.6元/kg計算,價值為3 240元;硫酸鉀80 kg/hm2,按5.0元/kg計算,價值為400元;農藥投入為1 200元/hm2;人工投入為4 100元/hm2。以上各項合計13 080元/hm2。

產出:馬鈴薯單價按當年當地市場批發價3.1元/kg計算;甘蔗經濟產量按實際產量減去1%的雜質計算,單價按糖廠收購價0.43元/kg計算。2013年4月,第一季馬鈴薯收挖測產,同年11月新植甘蔗砍收測產;2014年4月,第二季馬鈴薯收挖測產,同年12月,宿根甘蔗砍收測產。

1.2.3 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利用農業田間試驗統計分析軟件(SAE5.0)和Excel軟件進行統計和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套種密度對馬鈴薯和甘蔗出苗率的影響

在新植甘蔗套種馬鈴薯中,4周后馬鈴薯零星出苗,至第5周出苗速度加快,至第7周分別達到99.2%、96.7%、98.1%、98.2%;在宿根甘蔗套種馬鈴薯中,3周后馬鈴薯零星出苗,至第5周出苗速度加快,至第7周分別達到96.5%、98.5%、94.3%、97.7%。說明馬鈴薯出苗率不受套種條件的影響。從表2可以看出,套種馬鈴薯后新植甘蔗出苗率下降3.3%~10.4%,宿根甘蔗出苗率下降3.5%~11.4%,說明馬鈴薯密度高時甘蔗出苗率將下降,只有在適宜密度下,甘蔗才能獲得高產。

2.2 套種密度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在新植甘蔗套種馬鈴薯中,一定密度范圍內,馬鈴薯產量隨種植密度的加大而提高;當小區種植密度為35粒(5.25萬粒/hm2)時馬鈴薯產量最高,達36 160 kg/hm2。經方差和多重比較分析,處理1與處理2之間差異不顯著,處理1與處理3之間差異顯著,處理1與處理4之間差異顯著;處理1與處理3之間差異顯著,處理2與處理4之間差異不顯著;處理3與處理4之間差異不顯著。研究結果同時顯示,在宿根甘蔗套種馬鈴薯中,當小區種植密度為26粒(3.9萬粒/hm2)時馬鈴薯產量最高,達24 115 kg/hm2,若種植密度繼續加大,產量將下降;產量排名為:處理2>處理1>處理3>處理4;經方差分析,各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見表3。

2.3 套種密度對馬鈴薯經濟產量的影響

新植甘蔗套種中,馬鈴薯商品率在78.1%~80.9%;商品薯產量排名:處理1>處理2>處理4>處理3;經方差分析,各處理之間商品薯產量差異未達顯著水平。宿根甘蔗套種中,馬鈴薯商品率在58.4%~70.0%;商品薯產量排名:處理2>處理1>處理4>處理3;經方差分析,處理2與處理1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4之間差異顯著,與處理3之間差異極顯著;處理1與處理3和處理4之間差異均不顯著;處理3與處理4之間差異不顯著。見表4。

2.4 馬鈴薯密度對甘蔗產量的影響

在新植甘蔗套種馬鈴薯中,甘蔗產量均出現不同程度增加,增幅在5.5%~19.9%,最高產量為175 050 kg/hm2;產量排名: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1>對照(CK);經方差分析,處理2與處理3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1、處理4、對照(CK)之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處理4與處理3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1、對照(CK)之間差異達顯著水平;處理3與處理1、對照(CK)之間差異不顯著,與對照(CK)之間差異達顯著水平;處理1與對照(CK)之間差異不顯著。在宿根甘蔗套種馬鈴薯中,3個處理較對照(CK)增產,增幅在2.3%~19.2%,最高產量為190 200 kg/hm2;1個處理較對照(CK)減產,減幅為0.2%,產量164 100 kg/hm2;經方差分析,處理2與處理4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3之間差異顯著,與處理1、對照(CK)之間差異極顯著;處理3與處理4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1之間差異顯著,與對照(CK)之間差異極顯著;處理4與處理1、對照(CK)之間差異顯著;處理1與對照(CK)之間差異不顯著。見表5。

2.5 馬鈴薯密度對甘蔗糖錘度的影響

新植甘蔗的糖錘度最高為20.6%,比對照高6.2%;糖錘度排名:處理1>處理4>處理2>處理3>對照(CK);經方差分析,各處理間差異未達顯著水平。宿根甘蔗的糖錘度最高為20.9%,比對照高8.3%;糖錘度排名:處理1>處理4>處理2>處理3>對照(CK)。經方差分析,各處理間差異未達顯著水平。見圖1。

2.6 經濟效益分析

新植甘蔗套種馬鈴薯中,播種量為4.5萬粒/hm2時,土地復合產值最高,為124 130元/hm2,比甘蔗凈種增99.7%;新增純收入111 050元/hm2,比凈種增126.3%;綜合經濟效益排名為:處理2>處理1>處理3>處理4>對照(CK)。宿根甘蔗套種馬鈴薯中,當播種量為3.9萬粒/hm2時土地復合產值最高,為133 682元/hm2,比甘蔗凈種增89.9%;新增純收入120 602元/hm2,比凈種增110.5%;綜合經濟效益排名:處理2>處理4>處理1>處理3>對照(CK)。由此可見,甘蔗套種馬鈴薯后土地復合產值和新增純收入均明顯提高,且復合產值高者新增純收入也較高。見表6。

3 討論與結論

甘蔗前期生長緩慢,葉面積系數小,光能利用率低,容易滋生雜草。甘蔗間套種作為一種高產高效種植方式,通過與各種生長快、生育期短的作物組合,搭配構成多作物、多層次、多功能的甘蔗復合群體,可提高光能、養分利用效率,進而提高作物產量和土地利用率[11]。在甘蔗間套種馬鈴薯中,由于土壤得到疏松,施肥、灌水及地表覆蓋增加,蔗地水肥氣熱等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有利于甘蔗生長,因而甘蔗產量得到一定提高[12]。本研究結果表明,在甘蔗套種馬鈴薯中,馬鈴薯種植密度較高時,甘蔗前期發苗會受到一定影響。但3月20日左右馬鈴薯收挖結束,隨著氣溫快速回升,田間光熱條件充分,甘蔗集中發苗,弱苗較少,無效消耗少,甘蔗具備獲得高產條件。產量結果顯示,新植甘蔗增幅在5.5%~19.9%;宿根甘蔗增幅在2.3%~19.2%。糖錘度結果顯示,無論是新植甘蔗還是宿根甘蔗,套種馬鈴薯后甘蔗糖錘度均升高,且宿根甘蔗的糖錘度絕對值及增幅均高于新植甘蔗??梢?,甘蔗套種馬鈴薯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甘蔗產量,改善作物品質。

馬鈴薯生產中,由于馬鈴薯生長周期較短,個體生長量較小,密度對產量的影響較大。密度過低時,個體生長量達到該環境下最高,但造成土地浪費,利用率低,產量不理想;密度過高時會增加農業成本[13]。在云南大春馬鈴薯生產中,馬鈴薯品種‘合作88種植密度過高時商品薯產量下降,低密度條件下種植效益較好[14]。本研究結果表明,一定密度范圍內,無論是新植甘蔗還是宿根甘蔗套種馬鈴薯,馬鈴薯產量隨種植密度的加大而提高;新植蔗田馬鈴薯的種植密度、產量及商品率均高于宿根蔗田,但是并不存在一一對應關系。

本研究表明,新植甘蔗和宿根甘蔗套種馬鈴薯均能大幅度提高土地復合產值和新增純收入,經濟效益顯著。但是,種植田塊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由于馬鈴薯屬于地下塊莖作物,套種土壤需要選擇通透性較好的沙壤土;二是,由于馬鈴薯塊莖膨大期需要大量水分供給,而大部分蔗區冬季干旱少雨。因此,為保證馬鈴薯獲得高產,種植田塊需要具備灌溉條件。

參考文獻

[1] 李奇偉. 現代甘蔗改良技術[M].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2] 潘月紅. 2006年世界甘蔗主產國甘蔗收獲面積單產和總產排序[J]. 農業展望,2008,44(4):1-4.

[3] 陳 阜. 冬小麥/春玉米/夏玉米間套作復合群體的高產機理探討[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0,5(5):12-16.

[4] 鐘 聲. 甘蔗套種豆科牧草研究[J]. 云南畜牧獸醫,2003(3):7-8.

[5] 吳才文. 甘蔗苗期間種大豆增產增收效應分析[J]. 中國糖料,2004(1):14-17.

[6] Jayabal V, Sankaran N, Chockalingam S. Effect of intercrops and nitrogen levels on the quality of sugarcane[J]. Indian Sugar,1990,40(2): 113-115.

[7] 徐文果,巖 所,黃廷祥,等. 馬鈴薯播種密度對甘蔗產量及土地復合產值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13,29(27): 116-119.

[8] 黃廷祥,徐文果,巖 所,等. 甘蔗套種馬鈴薯寬窄行栽培耕作模式及經濟效益分析[J]. 熱帶農業科學,2013,33(5):22-25.

[9] http://www.ynszxc.gov.cn/S1/S176/S282/C3720/DV/20090410/75252.

[10] 楊俊賢,劉福業,張允演. 粵糖93-159播種密度和施肥水平的研究[J]. 甘蔗糖業,2004(2):1-3.

[11] 車江旅,吳建明,宋換忠. 甘蔗間套種大豆研究進展[J]. 南方農業學報,2011,42(8):898-900.

[12] 江澤普,廖 青,邢 穎,等. 甘蔗馬鈴薯間套種不同覆蓋栽培模式研究[J]. 南方農業學報, 2012,43(10):1 476-1 479.

[13] 張永成,張鳳軍. 馬鈴薯產量與栽培密度及氮磷鉀肥施用量的關系研究[J]. 中國種業,2010(9):68-72.

[14] 趙德柱,陳麗華,李云海. 種植密度對馬鈴薯品種合作88產量及大薯率的影響[J]. 中國馬鈴薯,2004,18(4):218-219.

猜你喜歡
種植密度甘蔗馬鈴薯
馬鈴薯有功勞
甘蔗的問題
甜甜的甘蔗
想露露臉的馬鈴薯
“火星馬鈴薯”計劃
種植密度對伊犁河谷移栽橡膠草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不同種植密度對棉花產量及其相關性狀的影響
優化種植密度下的甘薯產量形成特性研究
黑熊吃甘蔗
馬鈴薯主糧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