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職業狀態的實證研究

2022-05-30 13:50趙蘭芳董海軍
關鍵詞:輔導員研究

趙蘭芳 董海軍

摘? 要:輔導員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骨干力量和關鍵實施者。高校輔導員的職業狀態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關系到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為了解2017年教育部43號令頒布以來輔導員隊伍的最新狀況,研究抽取廣東省500多名輔導員進行實證研究。調研結果顯示:輔導員隊伍規模不斷擴大,專業水平不斷提高,整體積極向上。輔導員有較強的職業認同和責任意識,學習主動且注重實用性,但是,在職業發展愿景、職業獲得感、幸福感方面還有較大提升和優化的空間。

關鍵詞:輔導員;職業狀態;研究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對輔導員的職業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和保障更為全面具體。輔導員是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骨干力量和關鍵實施者。輔導員的職業認同、責任意識、職業自信、職業獲得感、幸福感等職業狀態,不僅關系到輔導員隊伍的職業發展,更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關系到國家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偉大使命,關系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偉大目標的實現。2017年教育部43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要求,把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隊伍的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保證輔導員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提高輔導員的職業認同和責任意識將有利于提高輔導員隊伍建設水平,為培養擔當時代重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重要作用。

為了解教育部43號令頒布以來,廣東省高校輔導員隊伍的職業狀態,課題組隨機選取8所高等院校500多名高校輔導員教師,進行隨機抽樣調研。調研顯示: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整體上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性質、作用和意義等都有明確的認識,并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但受多種因素影響,部分輔導員,特別是有少部分青年輔導員還存在信仰弱化和職業認同感和責任感弱化、職業歸屬感不強、職業不夠自信等現象。

一、調研對象的基本情況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及問卷編制

針對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教師隊伍建設呈現出的新現象、新問題、新態勢、新特點,課題采取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問卷調查(紙質和網絡調查等方式)、座談會、電話和微信訪談等方式進行調查研究分析。調查問卷由48個封閉式問題和3個開放式問題組成,采取隨機抽樣的形式進行。調查的內容主要有高校輔導員的基本情況、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認同、職業期望、職業責任意識等職業狀態方面。

(二)調研對象的基本情況

抽樣調研顯示,參與本次調研的輔導員基本情況如下;年齡結構以30-40歲為主,其中36-40歲占45.16%。學歷以碩士為主,占83.87%。專業背景主要為思政類、文科類、理工類。工作經歷方面,90.32%受訪對象在大學期間有社會團體經歷,曾擔任團總支、學生會或班干部等職務,絕大多數為事業編制。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一些高校由于編制受限,一開始輔導員的招聘形式是以人事代理、合同工的形式,幾年后輔導員通過考核可轉為事業編制。目前多數高校輔導員的選拔主要是通過招聘上崗,也有少部分來源于校內轉崗和學校安排。整體上從事輔導員工作時間較長,超過10年的占多數,約占54.98%,5-10年的占9.68%,1-3年的占19.35%。職務為科長的占78.9%。職稱為講師的占72.76%,副高的占9.68%。

二、高校輔導員職業工作現狀

抽樣調研顯示:輔導員隊伍規模不斷擴大,專業水平不斷提高,整體積極向上。輔導員有較強的職業認同和責任意識,學習主動且注重實用性。

(一)輔導員隊伍規模不斷擴大,專業水平不斷提高

根據教育部43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高校應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目前各高校想方設法采取多種方式在數量上配齊輔導員的崗位。鼓勵新引進教師、近3年需要晉升職稱的教師擔任輔導員。大量專業化的教師補充進輔導員隊伍。輔導員專業化水平整體上在提升。調研顯示,輔導員普遍每年都有參加培訓,其中集中培訓超過20學時的占56.78%。89.6%輔導員表示,能夠運用專業知識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86.8%輔導員表示,在對學生開展談心談話過程中能夠運用專業知識提升溝通效果,認為結合專業知識的教育引導,效果非常好或好占89.8%。

(二)輔導員隊伍整體積極向上,職業的認同感不斷增強

職業選擇、職業愿景等因素是影響人的職業狀態的重要影響因素。多數受訪對象認可輔導員的工作,多數是自愿選擇輔導員職業。當初選擇輔導員職業,多數是因為喜歡高校的環境或喜歡輔導員工作。82.15%受訪對象認為輔導員在學校工作中重要:認為當輔導員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人生價值;以自己能當一名輔導員為光榮;認為輔導員對學生的思想、學習、工作進步影響和幫助較大。這說明輔導員隊伍的職業認同感比較高,整體上是積極向上。

(三)輔導員隊伍整體責任意識較強,總是想方設法解決問題

受訪對象的責任意識較強。當學生工作出現問題,輔導員們在面對困難時一般都能冷靜處理,主動想辦法解決,而不是被動等領導幫忙解決。輔導員經常深入課堂、深入寢室、深入學生活動中,經常參加班級活動,或主動到宿舍進行交流、檢查督導。一個學期與班級學生見面、召集班級會議次數2-6次占79.65%,用微信、QQ、電話網絡等各種方式與班級學生進行溝通交流51次以上的占54.84%,20-50次占32.26%。他們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成長,多數認為學生遇到困難會主動找他們幫忙解決。關注學生問題前三位為關心學生的政治思想、心理問題和學習問題,其次是安全、就業、經濟等問題。輔導員認為面談是最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式手段,多采取面談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

(四)輔導員隊伍整體上有學習的主動性且注重學習的實用性

調研顯示: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化、智能化、知識化的快速變化,多數輔導員深感自身能力不足,認為需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主要希望通過加強培訓、參加繼續教育、參與教學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專業化、職業化水平。參與調查的輔導員認為從事輔導員需要考取心理咨詢師、職業生涯規劃師,還要不斷拓寬知識面,加強心理、安全、法律、黨史、互聯網等知識。多數輔導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較為高漲,多數輔導員的培訓工作開展正常,半年內參與過培訓的超過7成。輔導員認為目前最需要開展的知識,前三位為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校園危機事件預警應對、新媒體應用和網絡文化活動指導;其次依次為職業生涯指導、法律知識、黨史黨建、輔導員工作室、網絡思想政治等。這說明多數輔導員偏重學習的實用性,注重解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問題。

三、存在問題

輔導員隊伍建設雖然取得顯著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在人員配備,職業發展、職業獲得感、幸福感方面還有較大提升、優化的空間。

(一)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幸福感、獲得感有待進一步提高

輔導員的職業認同、職業適應、職業自信等職業狀態是輔導員對職業的認同和幸福感的顯性表現形式。受訪對象多數認為家人支持他們的工作;67.34%輔導員認為,職業能帶來幸福感和成就感,但普遍認為輔導員地位有待提高;認為地位較低的占54.84%,中等占38.71%,比較高的只占6.45%。認為地位不高的原因前三位:職務職稱晉升渠道狹窄且慢的占83.87%;輔導員工作瑣碎、專業性不強的占80.65%;經濟收入低的占48.39%;社會評價低的占29.03%。有約6成受訪者認為自身勝任輔導員工作,但職業自信有待提高。認為目前工作狀態處于形成能力階段和成長階段的占61.29%,其中處于形成能力階段占35.48%;成長階段(工作熱情高,研究反思能力強)占25.81%。工作狀態處于開始適用工作階段的占16.13%,處于職業受挫、停滯的階段占22.58%。認為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排前三的是,第一位的是工作量大,占58.06%;第二位是職稱評審,占25.81%;第三是工作能力不足的占6.45%。

(二)輔導員隊伍的穩定性有待進一步加強

輔導員隊伍的穩定性關乎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穩定性。受訪對象普遍認為輔導員工作崗位的工作量大,有機會就轉崗,一般愿意留任3-5年。轉崗意愿為專任教師、行政人員等。受訪對象認為輔導員工作零碎,職責不清,在學校地位不高。普遍認為輔導員的工作量過大,直接負責的學生班級多,學生事務性管理中的各類報表、學生的生活、學習、心理問題、突發危機事件等復雜多樣。普遍認為輔導員工作事務瑣碎和繁雜,工作時間沒嚴格界定,996、白加黑是常態。愿意留任輔導員崗位的年限:1-2年的占19.35%;3-5年的占25.81%;6-10年的占6.45%;一直留任的占25.81%。有機會就轉崗的占22.58%,其中希望轉崗專任教師的占54.84%,轉其他部門行政人員的占25.81%,其他的占19.35%。

(三)輔導員隊伍的職業發展規劃有待進一步提升

輔導員忙于事務性工作,整體學術能力和科研能力偏低,整合資源能力、職務職稱等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新時代輔導員隊伍是“雙線”晉升,既屬于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又屬于行政管理隊伍范疇。晉升渠道比一般專業教師或行政人員寬,多渠道同樣意味著面臨多重管理和專業性不夠強的問題。受訪對象參與職稱評審的意愿性強。輔導員雖關注職稱評審工作,但對很多的方針政策了解不夠。受訪者對本校輔導員的職稱評審是否單列不太清楚的占29%。多數輔導員認為職稱評審中校內輔導員的名額不多,每年的通過率不高。與此同時,輔導員雖然有參與授課,但面授學時少于6學時的占61.29%。授課類型主要是就業指導課、心理健康教育、其他選修課、黨史黨建課等。

四、對策建議

(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增強輔導員的職業自信和責任意識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培養什么樣的接班人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高校輔導員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實施者,輔導員隊伍的思想政治狀況、理想信念及責任感、使命感如何將直接關系到高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偉大目標的實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是高等教育的應有之義。要用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加強輔導員隊伍的理想信念教育,補足思想的鈣片、筑牢思想政治建設的總堤壩,提升輔導員隊伍的職業認同感和責任感建設。

(二)健全輔導員考評機制,穩定和優化輔導員隊伍

良好的考評機制是檢驗隊伍建設的成效的重要依靠,起到穩定和促進隊伍建設的作用。高校要結合實際,建立明確的輔導員工作考核和評價體系。堅持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注重過程考核和全員考核,工作業績量化考核與師德師風、育人成效考核相結合,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為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量身定做專門的考核方案。此外,要強化督導檢查工作。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對教育部43號令、24號令等文件的貫徹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在人員的選拔配備、培訓交流、評選表彰等方面加大檢查督導和支持的力度。此外,要積極探討保障輔導員“雙線”晉升發展機制和完善合理流動退出機制的建設,為有意愿、有能力的輔導員設置相應的轉崗條件,滿足輔導員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穩定和優化隊伍。

(三)搭建職業發展平臺,提升輔導員隊伍的職業認同感

教育部43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要求把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隊伍的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保證輔導員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高校輔導員教師對職業的認同,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要為輔導員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讓每個輔導員都有人生出彩、充分展示才華的機會,在育人的工作實踐中實現自身的價值。要加強輔導隊伍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培訓工作,邀請相關的專家學者現身說法,多搭建交流平臺,加大輔導員工作室建設,評選名師工作坊,推進經驗交流,開展學術沙龍、優秀案例論壇等交流活動,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工作中貫徹落實好教育部43號令精神,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此外,輔導員的科研能力一般弱于專業課老師,今后需要增強科學研究積極性,鼓勵其多參與教學工作,逐步完善輔導員的職業發展規劃,提升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

(四)完善培養機制,提高綜合素質,提升輔導員隊伍的職業認同和獲得感

輔導員普遍有晉升和培訓的意愿,培訓教育是輔導員有效提升職業能力的重要方式。高校要結合輔導員成長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完善輔導員的培訓機制,完善輔導員提升計劃,鼓勵輔導員進修學習,例如,攻讀碩博學位、進行學歷繼續教育。此外,高校要挖掘和整合各種培訓資源,利用高校各大平臺,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培訓交流,用優秀的案例、典型的事跡、榜樣的力量,調動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通過完善輔導員教師隊伍的選拔培養機制,構建校級培訓、省級骨干專題培訓、全國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示范培訓等三級培訓體系,健全輔導員教師隊伍的成長發展機制,加強輔導員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建立適合輔導員隊伍的保障激勵機制等方面,探討構建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逐步提升輔導員的職業能力,不斷增強輔導員的職業自信,提升輔導員的職業認同和獲得感,穩定并優化輔導員隊伍。

(五)完善治理體系,推進協同育人的機制建設,提升其幸福感

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2035規劃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應有之義。完善高校治理體系,需要厘清高校各職能部門的職責邊界、輔導員的崗位職責邊界。落實教育部43號令,明確輔導員9項工作職責,確立輔導員的主責主業,為輔導員專心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保障。高校要配齊各崗位人員,保障高校各項事業順利運作,減輕輔導員負擔。加強輔導員職業認同感榮譽感責任感建設,需要多管齊下加強協同育人機制建設。例如,學生的安全問題,需要保衛部門牽頭推進;學生日常生活設施保障供應,需要學校后勤部門主動牽頭解決。輔導員在學生日常事務管理中起到協調作用,要厘清職責。此外,校外需探討加強與省委宣傳部、省團委、省總工會等的協同育人機制建設,校內探討黨政工團等各職能部門協同育人機制建設。

(六)加強自身建設,主動提升綜合素養,增強職業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教育者要先接受教育”,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擁有寶貴的學生資源,在科學研究方面占有資源優勢。因此,輔導員要善于利用優勢,化優勢為強勢,把思想政治工作當科研工作做、當一項事業來做。輔導員的綜合素質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三全育人的成效。教育部在2017年發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骨干力量,輔導員在“十大育人”體系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時代,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對輔導員的職業要求更為高嚴、職業保障也更為具體。所以,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要與時俱進,加強自身建設,善于發揮自身的優勢,主動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找準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實現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馮剛.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發展路徑——《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頒布十年的回顧與展望[J].思想理論教育,2016(11):4-9.

[2]王海寧.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現實審視與優化路徑——基于全國4000余名高校輔導員的問卷調查[J].思想教育研究,2020(12):151-155.

[3]郭珍磊.高校輔導員獲得感的影響因素、現實困境及提升策略[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9(01):90.

[4]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6-12-09(01).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令43號)[EB/OL].(2019-09-29)[2021-10-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責任編輯? 宋? 猛

猜你喜歡
輔導員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好輔導員這樣煉成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輔導員工作理念轉變與研究型輔導員的成長
以人為本做好輔導員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