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二門:令人流連忘返的露天書法展廳

2022-05-30 16:50梁厚能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22年9期
關鍵詞:永順石刻

梁厚能

距離湘西永順縣城靈溪鎮不到一公里的猛洞河畔,有一處叫不二門的國家森林公園,也是一處佛教勝地,境內怪石嶙峋、古樹參天、曲徑通幽、溫泉趵突,更有梵音繚繞不絕于耳。如果你對這里還陌生的話,那么你一定看過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和電影《湘西剿匪記》,當年很多外景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大凡佛教勝地都附會有優美的傳說,不二門也不例外,相傳這是觀音菩薩下界時派天工神匠劈山開鑿而成,為的是經由此門引領無數失意和愜意的腳步從紅塵走向天界。因此不二門亦以佛家之語稱之為“不二法門”。當然,也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指石門洞開,天下獨此一門,別無二處。

不二門內立有一高數十米酷似觀音菩薩的巨巖,素有“湘景第一巖”之稱。在巨巖下建有一座寺廟,叫觀音寺,也叫嵩山堂。有人根據不二門內八陣圖石洞中所掘戰國時代的文物推測,不二門內的寺廟應始建于春秋時代。有史可考的是,寺為清乾隆十四年(1769)鄒姓邑人所修。后來,河南孟津縣武舉許天元任永順協鎮、副將時,“贊其山水青秀,傷其廟宇狹陋,乃倡捐伐木輦石擴修其廟”。自1811年3月動工,至1813年竣工,歷時三年,耗資數萬元,建成由觀音殿、三宮殿、地藏庵、玉皇閣組成的一組瑰麗多姿、瓏玲別致的殿閣群。

不二門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吸引著遠近的游人來這里參觀、膜拜,一批批文人墨客和達官貴人在這里流連忘返,觸景生情,留下了大量詩詞、偈語和石刻書法作品。

據史料考證,不二門摩崖石刻開創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最早石刻為“眼前南?!?。此地離海數千里何能見南海?原來傳說遠古時期,這里就是南海,佛山就在這里,觀音菩薩居住在佛山之上。后來世界發生滄桑變遷,海水退去了,南海也遷到了遙遠的地方,觀音菩薩也隨遷到別處去了。

二十多年前我曾與朋友慕名參觀過不二門,此后又多次來到這里,每一次參觀總會有不同的感受,過了一段時間又再想去看看。

前些年筆者對湘西名勝古跡里的書法遺存發生了興趣,為了再次感受不二門石刻書法藝術的魅力,我決定專門作一次不二門之行。

這年五月中旬的一天,我在王村參觀溪州銅柱后,夜宿永順縣城。第二天吃過了早餐,便在兩位永順朋友的陪同下乘車前往不二門。

從賓館出發,十來分鐘就到了不二門景區大門。進了景區大門,我們在洗心亭邊下車開始步行。也許是來得太早的緣故,除了我們仨人,好像再沒有其他游客。好不容易看見幾位老者在里面散步,一問,他們都是買了年票的附近居民。

洗心亭為一座依山所建的小四角亭,黛瓦、翹檐、綠脊、紅柱,正面上懸掛有一塊黑色匾額,上有“洗心亭”三個篆字,未題款,不知是何時何許人所書。亭內一股清泉汩汩從山體石縫里流出,注入亭正中的一口水池里。原來出水處有一石龍頭,現在已不翼而飛。同行的朋友說,據傳喝此甘涼的清泉后,身心爽快,憂愁化解。所以,凡是前去朝拜觀音寺的人,為表虔誠,先得洗心。我雖然不是去拜佛,但經不起誘惑,低頭飽飽地喝了一口,于是頓覺甘甜于心,神清氣爽。

泉上立有一塊長方形石碑,右刻為“洗心”兩個行書大字,左刻有清同治貢生彭勇行《竹枝詞》一首:

黃菜花開碧柳絲,

城南門外洗心池。

勸君洗凈全煩惱,

莫洗心頭一點癡。

字寫得有些潦草,缺少古意,不敢恭維,疑為今人所書,但詩意還是值得玩味。清人白介庵也寫過《凈池心清》一首:“又逐飛花過斷碑,一泓凈水漲春陂。引來曲曲灣灣水,瀉出溶溶艷艷來。澡德咸瞻新氣象,洗心還認舊須眉。鞋香楚地看無厭,功德源頭系我思?!贝嗽娢匆娎帐?。

在洗心亭旁有一貞潔牌坊,四柱三門,青石砌筑,高約六米,寬約五米,正門上刻立體浮雕五龍捧圣,下橫梁陰刻有“處士向文壽之妻符氏”九個楷書大字,兩側為碑序。邊柱陰刻有對聯一副:“節孝相傳閫德斯諒,緣約疊沛帝典維新?!北趁鎯蓚乳T上陽刻有“清河正范”四個行書字。據記載,牌坊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七月,原建在永順縣車坪鄉巖板鋪至車坪鄉之間的石板路上,1983年遷至于此。

不二門的“門”,是由一巨石斜躺在另一石壁上所形成的空隙,高十余米,底寬約四米。人來到這里,仿佛感覺天下獨此一門,別無二處。巖石上面藤蔓灌木叢生,下面寸草不長。在入口處左上方,刻有“不二門”三個紅字,字不太大,但很醒目。字為魏碑體楷書,筆畫斬釘截鐵,干凈利落,可惜沒有見落款,不知是何方高人所書。

入口的石壁上有多處石刻,最引人注目的是右壁高處鐫刻的湘西鳳凰籍文學大師沈從文題寫的“石門天鑿”四個大字,字已被涂成綠色,落款為“沈從文七十八歲時手書”。沈先生生于1902年,由此推斷書寫時間應為1980年。作為一代文學大師,沈先生能寫一手漂亮的章草,但他的書名被文名所掩,書法作品面世的不多,摩崖刻石的就更少了。他為此專門題字,可見他對不二門的推崇,也是我們晚生的大幸。

“石門天鑿”四字是用他所擅長的章草寫就,“石”的一橫很短,而一撇十分舒展,有一瀉千里之勢,口部又寫得緊湊?!伴T”字的一點與豎筆簡省成筆斷意連的三點,緊緊地與豎勾的起筆連在一起,留出了廣闊的空間,豎勾如擎天一柱,穩穩矗立,紋絲不動。在經過兩次大開大合后,“天”又寫得不急不厲,穩健中和。最后的繁體“鑿”字,收放有致,上密下疏,密不透風,疏可跑馬。也許是放大和勒石的緣故,這四字一改他典麗、雋秀的書風,而寫得開合有度、豪放老辣,一種陽剛之美撲面而來。

關于沈從文題字的來龍去脈,作為親歷者,永順文管所老所長向淵泉老先生最有發言權。在此后不久的一次文物保護法執法檢查中,縣里請來了向老先生,于是他給我們講述了沈從文題字的詳細經過。那是1979年11月,為了搜集整理紅二六軍團在永順的有關史料,向淵泉等人來到北京,走訪肖克等老將軍。同時,他們在古丈籍著名記者肖離的陪同下拜訪了沈從文先生。其間,向淵泉請沈從文題字,時年七十八歲高齡的沈老懷著對家鄉的深厚感情,抱病書寫了”石門天鑿”“溪州勝跡”等題字。此后,縣里組織工匠將沈老題字分別鐫刻于不二門和觀音庵的大門之上。

在門扉兩則是一幅行楷對聯:

半窗陰霧藏高木;

一片晴山襯夕輝。

蒼勁有力的書法和意境深遠的工對,常常引人駐足品味。

通過狹窄的門扉后,便進入了一個小峽谷,峽谷兩旁絕壁聳立,壁頂樹木遮天閉日,只有在正午才有少許陽光照射進來。那天因是大晴天,谷內的光線出奇地好。在這小峽谷的崖壁上,石刻書法令人目不暇接,如楷書有清道光二年秦廷杰題寫的“別有天地”,行書有清道光年間永順縣知題寫的“洞天福地”,篆書有清同治癸酉柳萬春題寫的“大千世界”,草書有李真題寫的“海上飛來”,隸書有清同治癸酉黃單云題寫的“勝境無雙”。此外還有“森林獨秀”“慈航普渡”“作仙源觀”“吾道南來”“普陀法相”“覺路宏開”“慈光普照”“煙霞闢闔”“白云門開”“砥柱中流”“瞻奇仰勝”等石刻十余處。人行其間,仿佛進入了一個若大的展廳,可以欣賞到一幅幅風格各異的書法作品。

走出峽谷,便可聽見猛洞河滔滔水聲。左側的石壁上依然石刻不斷,有清光緒癸酉景元孫淼題寫的“到此人皆佛,同來我亦仙”,民國二十八年孫常均題寫的“自己為善,與人為善,人人為善,同登彼岸”,這些字均為楷書,風格近似,觀之顏體風格猶存,個人風貌凸現。觀其書,思其語,使人若有所悟。

在摩崖石刻中,詩詞、梵語、佳句題刻者甚眾,最讓人駐足品評、津津樂道的是石壁上的一連體巨字。字高兩米左右,從所落的上下款看,是由清光緒甲午庚辰探花景元所書。這是一個一筆或兩筆寫就的草書,總體來看字結構嚴謹,用筆圓潤,婉轉流暢,峻挺有力。但細細端詳,我發現也有值得商榷之處:上部筆畫粗壯,下部筆畫纖弱,有頭重腳輕、虎頭蛇尾之感。特別是,那纏繞在一起的三個圓圈,用力和分割太均勻了,有點像一盤蚊香。

這到底是何字呢?一些官方文獻和很多高人都認為是“山青海岸”四字的合字。同行的永順朋友也這么認為。如果把那像“一盤蚊香”的幾個圈去掉,那的確是一個“岸”字??逃诖?,佛教中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塵世中的猛洞河之岸,是講得通的。況且“那盤蚊香”好像是后來補上去似的,筆畫與上筆不太連貫,也不太協調。我是怎么看也看不出是“山青海岸”四字的,除“山”和“岸”可以認得出外,其他兩字無論如何也讀不出的。而且四字連在一起文理不通,讓人感覺有點莫名其妙。我倒覺得,“山”字頭下面是“虎”的異體字“乕”的草寫?!吧交ⅰ?,即告訴路人山中有老虎出沒,或者說有下山虎,是說得通的。也可能就是一個草書“虎”字,近見光緒皇帝的御筆草書虎字,就與此字大致相似。

在山東煙臺蓬萊閣天后宮立有一石碑,碑上所刻一巨字與此同出一轍,字為清末名將宋慶所書,人們歷來對此字爭論不休,有“虎”和“箎”兩種說法,我傾向于后者。有史料說,宋慶老年得子,取單名“箎”,后夭折。宋慶日思夜想,天天寫這個箎字,竟寫得行云流水,很有書法味。后有好事者將此字刻之于石。不二門的這個字,我推測是摩刻的,并做了一定改造。

我曾讀過永順縣作家張明仁先生的一篇關于不二門的散文,他說有學者認為這是一個“耑”字,即“?!弊值漠愺w字。意在告訴人們干什么事都要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持之以恒。意思可以這么去理解,但我覺得它與“耑”字草寫相去甚遠。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文字游戲,誰最接近書寫者的本意,是不得而知的。也許當年那個探花故意設了一個套,讓后人往里鉆。誰有興趣,也可以加入這認字游戲的隊伍。

石壁上還刻有不少當代名人政要的手跡。如1983年12月,國家民委蒙古族副主任洛布桑在此參觀時即興以蒙漢兩種文字題詞曰:“人間天宮不二門”,現刻于入口右側的石壁上。這漢字用顏體骨架、魏碑筆意,蒙文寫得瀟灑自如。這是不二門唯一的少數民族文字書法,是不可或缺的一道景觀。還有湘西鳳凰籍的李振軍將軍的行書“神石奪奇”,中宮緊湊、行筆凝練、藏蓄遒韌,頗具大將風度。湘西桑植籍的廖漢生副委員長所書的“怪石奇峰”,老辣穩健、從容大氣。

在這當代名人政要的書法中,要數毛澤東的詩詞、題詞最多。據說這是文革時期靈溪鎮一位年逾古稀向姓老石匠奉紅衛兵之命所刻。老先生懷著對領袖的深厚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項神圣的工作中,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最終把毛澤東當時已公布的詩詞和題詞書法全部刻在了這絕壁之上。通觀那些刻石,無論從點畫,還是從章法,都保持了毛體書法的原貌,從此可見向氏的雕刻技術高超過人、非同尋常。也許是積勞成疾,據說在他刻完之后不久,便病故了。他的葬禮十分隆重,全縣大小單位差不多都送了花圈,有一兩百個。一個平頭百姓死后能夠有如此禮遇,我想應與他高超的石刻技術有關。

當毛澤東的詩詞書法在石壁上不斷增多的同時,石壁上大量“不合時宜”的古人題刻被銼毀,致使古人題刻的100多首詩詞歌賦,現僅存35首。部分被銼平的地方當時重新刻上了領袖書法,或后來再刻上今人的題字。

毛澤東是一代偉人,也是當代草書大家,他的字氣勢磅礴,頗具王者之氣,把草書藝術推向了又一高峰。

在這些題刻中,精短的梵語、妙句讓人品后余味無窮,那些詩詞也使人津津樂道。

清嘉慶永順縣知事白介庵所作的觀音巖八景詩,尚能在石壁之上尋見。其中《石門天鑿》一詩對不二門做了如下生動的描述:

法門高聳五云偎,

鬼斧神工妙化哉。

鞭石無痕還著相,

振山有鐸不須錘。

地沾花雨千歧坦,

道接薪傳一線開。

莫訝終南稱快捷,

巨靈神辟小蓬萊。

不二門的溫泉含鉀、鈉、鈣、鎂等多種礦物質,具有凈膚解毒消氣之奇效。他在《溫泉煙暖》詩中,這樣進行了贊美:“卓錫何年記上方,喧波煙暖玉泉鄉?;糟~浦能療疾,露邑鉛溪可洗腸。一滴綠澄留法界,半瓶紅冷籍慈航。搜奇豈與窮山棄,踏破青莎興未央?!?/p>

辰永沅靖兵備道道尹朱益睿在光緒丙年重游不二門后,詩興大發,遂題詩一首:“十載重游不二門,巖前猶認舊洼尊。溪山無恙人垂老,獨有云根萬古存?!?/p>

清代平湖詩人張金鏞,官至翰林院侍講,因其擅長詩文,而稱譽朝野。他在任湖南督學使時,主持科舉考試,為國遍搜英才,清末民初著名文學家王闿運便是他所發現的。他來到偏遠的永順督學時,在游歷不二門后,即興題詩一首:

萬竹窗然暝,

一門訝忽開。

夏寒森欲雨,

空響殷疑雷。

峭壁嵌新翠,

留泉咽古哀。

招攜得佳侶,

從此出塵埃。

肖克將軍是一代儒將,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與任弼時、賀龍、王震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湘西的永順、龍山、桑植等地建立革命根據地。解放后,老將軍重返故地,感慨萬千,揮毫寫下了“悠悠猛洞河,通天不二門。登攀玉皇頂,信步入畫屏”的豪邁詩句。

江亮城題有《不二門觀音巖》詩一首:“天鑿石門一線開,入門猶是到蓬萊。平湖倒影添新色,疑是觀音坐蓮臺?!睍v橫捭闔,瘦硬張揚,頗有山谷遺風。

不二門附近,有一名曰培英的寶塔,系清道光年間永順知府楊鎮南有感永順文人稀少、希望多出人才所建。塔高約十米,七級。第一層門額嵌青石匾額,分別陰刻楷書“培英塔”和“天開文運”。這是我在保靖縣城酉水岸邊之后、第二次在湘西境內發現“天開文運”石刻。從字體大小來看,這不能與保靖題刻相比,但若從時間上來看,要早刻四五十年。

在不二門石刻中有一幅竹畫,也是不二門唯一一幅畫刻。畫面很簡約,就是兩根風雨竹而已。這著實引起了我的注意。畫的頂部刻有“關圣帝君詩記”六個隸書大字,對此我不得其解。畫里刻有小詩一首:

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

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

經查資料得知這是關公關云長的詩??催@竹葉形狀,似葉似字,再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個字,連著一讀就是畫里關公那首詩。真可謂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別出心裁,獨具匠心。

據傳說,這幅竹畫詩,是當年關公辭別曹操時題與曹操的。

傳說關羽身居曹營十二年,沒有被曹操的重賞厚祿而動心,仍然時時刻刻掛念著劉備,朝夕思歸。身在曹營,心在漢。后來,當他斬顏良、誅文丑之后,方知劉備在袁紹處,急切想歸。但又恐自己在曹營被待為上賓,劉備疑其心變,便作畫“風雨竹”,借竹名佳節壯,以喻自己雖人在曹營而不辱名失節。

詩中的“東君”是雙關,表面上指東風、春風,說我竹子茁壯成長不依賴你東風吹拂,我并不感激你什么;另一層面的意思是指“東家”曹操,因為關公當時客寓曹公。關公如今要離開曹操,護二嫂、尋大哥,并不感謝曹操的封贈。關羽作畫后,便封金掛印,保護二位皇嫂偷偷離開曹營,過五關,斬六將,歷經艱辛,終于同劉備、張飛兩兄弟團聚了。

后人仰慕關公的忠義大節,把這幅風雨竹畫刻在石碑上,稱之為關帝詩竹碑。這幅畫刻,我在西安碑林、白帝城均見過,我想此竹畫應是從他處摹刻來的。

從嘉慶到現在,在這兩百年的時間里,文人墨客、達官顯要、能工巧匠,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給我們后人留下了這一座書法和文學藝術的寶庫,使我們得以受到藝術的熏陶。不二門是佛門勝地,但我不信佛,故未到觀音寺燒香拜佛。但在這里,我要向前賢們深深一躬。

猜你喜歡
永順石刻
西狹頌摩崖石刻
戒煙
近十年(2010~2019年)遼代石刻文研究綜述
嘉那嘛呢石刻工藝演變調查
絕句《題〈清廉〉石刻》獲獎感言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永順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順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順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論清代“改土歸流”初期永順府城市建設及其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