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校友是新時期高校發展及區域經濟建設的重要資源

2022-05-30 10:48王天雨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2年9期
關鍵詞:校友資源認同感

[摘 要]校友是曾學習、生活或工作于母校,對母校有著天然穩固、日益深厚感情的特殊群體。其不僅具有智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而且還擁有寶貴的文化資源。高校校友資源是高等院校各項事業發展與區域經濟建設的重要依靠力量,在高校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新時代背景下,其愈發成為近年來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受到高校與社會多方的重視與關注。由于高校校友資源具有潛在性、廣泛性、多樣性、經濟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能夠在豐富辦學經費、協同育人、社會關系網絡連接與共享、文化傳承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需增進校友與學校的情感互動反饋、加強校史教育、關注校友成長、組織多樣化校友活動,以此不斷加強校友之間、校友和學校之間的聯系交流,提高高校工作與區域經濟建設的校友參與度。

[關鍵詞]校友資源;高校發展;區域經濟建設;認同感

[中圖分類號] G647?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2) 09-0014-04

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與發展潛力。在我國,十九大報告將建設教育強國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明確提出中國高等教育要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顯然,提升高校文化建設、聚焦人才培養質量與潛力挖掘是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核心要義之一。高校持續且良性的建設發展應有與之相匹配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蘊,其源自自身的歷史傳統、人文精神、辦學經驗和時代擔當。同時,獨屬于高校的文化特質也應貫穿教學科研及相關日常行政工作的始末。高校校友作為曾經學習生活在這里,甚至畢業后留校工作而與母校朝夕相處的特殊群體,其與母校有著天然的、穩固的感情紐帶,是高校文化的受益者與傳承人,也是新時期高校建設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

另外,高等學校在引領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肩負著特殊使命,高校發展應盡快融入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整體格局,服務區域經濟也是地方高校的重大責任與必然選擇。高校校友擁有豐富的業界資訊、寬闊的融資渠道、廣闊的社會關系網絡、極具品牌效應的社會聲譽、豐富的創業經歷與人生體驗等智力資源、財力資源與文化資源。因此,作為知識體現、育人成果表現的校友也是區域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持力量?;诖?,只有深入了解高校校友資源的特點,明確其在高校發展與區域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才能探索出開發與利用高校校友資源的方式、路徑,從根本上改變部分高校對校友工作長期重視度不足、推進滯后的現象。

一、高校校友資源的特點

(一)潛在性

正如著名教育學家潘懋元教授所說:“校友是大學辦學業績的標尺,是學校最可貴的潛在資源?!币环矫?,當學生完成學業,走出校園之際,其未來發展的潛力與職業前景尚未可知,多年后,他們可能會成為所從事工作領域的翹楚。故而,校友的潛在能力直接決定校友資源開發利用的潛在性。另一方面,校友并非顯而易見、唾手可得之資源,校友資源價值也并未有確定性的數值衡量。

(二)廣泛性

高校校友資源的廣泛性主要體現在時間與空間兩個維度。校友資源時間的廣泛性是指校友年齡的跨度一般較長,具有鮮明差異化的層次感與年代感。同時,伴隨著高校辦學時間的遞延,愈發龐大的校友規模也使得校友資源更具廣泛性。而空間層面的廣泛性不僅包括校友地域分布范圍的廣泛,而且也包括校友工作所涉及行業種類的廣泛與國籍的廣泛等。

(三)多樣性

校友資源的多樣性是校友資源廣泛性自然派生的產物,具體而言,包括校友資源的形式多樣與價值多樣兩方面的內容。高校校友在不同地域、不同領域內擁有形式多樣的“資源”,如:雄厚的資金實力、示范標桿作用的社會影響力、可靠的公共關系網絡、豐富的信息源、優秀的研發團隊等。與此同時,相較于高校發展與區域經濟建設,校友也具有價值多樣的“資源”。它既可以支持高校的學科建設、參與高校的就業創業指導,又可以推動高校的產學研融合、探尋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四)經濟性

校友是因學習、生活或工作于母校,有著共同或相近的環境經歷與文化熏陶而形成的特殊群體。校友之間社會關系網絡的搭建亦均源自對母校的感情和認同。母校作為校友的情感受體,增強了校友之間的共情,拉近了校友之間、校友與母校之間、校友與母校所在地域之間等的心理距離。校友能夠長期自發地關注并支持母校的發展、母校所在地域的各項建設,大大降低了遵循等價交換原則的現代經濟社會資源對接與資源使用過程中的溝通成本、信用維護成本、風險防控成本。由此可見,相比于其他資源,校友資源則是直接提供給學校發展和區域經濟建設更為經濟、便利、可靠的力量。

(五)穩定性

校友資源穩定性的強弱與校友對母校歸屬感、認同感程度的高低緊密相關。相關學者的研究表明,高校歸屬感、認同感是學生通過接觸校園社會環境,逐步感受到被所屬集體、學校所接受尊重的心理體驗,進而產生的自我身份認同、校園文化認同、辦學理念認同等,并且愿意承擔作為學校一員的各項責任與義務的穩定情感?;谇楦械姆€定性,校友則更愿意長期積極主動地推介母校、運用相關資源支持母校發展,為母校增光添彩。

(六)可持續性

一日在校,終身為友,校友的身份是終身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若能夠與母校保持良性的聯系互動,校友對于母校的情感會日益厚重。與此同時,高校多著眼于長期辦學,“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只要高校存續,校友的數量就會持續增加、校友的資源規模也會持續增長。概而言之,校友與母校的關系是伴隨校友生命與母校生命全過程的可持續性的榮辱共同體。

二、高校校友資源在新時期高校發展與區域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一)豐富辦學經費來源

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面對錯綜復雜、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國內外形勢,我國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先后經歷了精英化階段、大眾化階段和如今的普及化階段。伴隨著高等教育短期內體量的顯著增加,教育經費不足的現象尤為突出。

校友所擁有的財力資源是支持高校辦學、改善辦學條件、提升學科建設水平、完善人才培育體系、促進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基本物質保障;也是引才納智能夠“留住人”的根本前提與必要的物質補充。目前,校友捐贈已成為評價世界一流大學教育教學質量、社會影響力、校友商業成就、校友慈善意識、畢業生滿意度、校友工作成效等的核心指標,是彰顯高校綜合實力、校友文化等的重要標志。在我國,校友捐贈也已然是國家及地方“雙一流”建設的重要考核指標。根據我國第三方評價研究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2020年7月23日發布的《2020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中的數據顯示,近40年來,全國高校累計接收校友捐贈總額約363億元,清華大學校友捐贈突破47.2億元,問鼎校友會2020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名冠軍,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分列第二、第三席位。

2021年,時值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校慶前夕,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兆易創新董事長朱一明攜公司其他五名清華校友,藥明生物CEO陳智勝、趙彥伉儷,清控銀杏創始合伙人、聯席董事長呂大龍、何珊伉儷等分別向母校捐贈,分別用于鼓勵前沿領域的創新科研、學生實踐課程建設、人才選拔與培養機制體制的建立、獎學金創設與校園綜合實驗樓建設等。顯然,校友捐贈的獲得能夠拓寬高校辦學的融資渠道,豐富辦學經費,助力高校提升辦學質量。

(二)協同育人

高校校友不僅擁有可觀的財力資源,而且具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工作經驗與過硬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如若能夠充分調動校友參與高校育人的各個環節,將有效發揮校友的標桿示范作用,堅定學生的思想政治立場,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校友工作實踐的反饋與積累可有針對性地指導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使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更加貼近現實需要;與此同時,校友還可以指導學生創業實踐、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使校友企業成為高校產學研結合的主體。

近年來,全國多所高校成功探索出了利用校友資源協同育人的模式,如:中南大學商學院,構建包括校友資源在內的“五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著力做到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通過整合校友資源,構建“助夢金領”計劃,邀請優秀校友定期來院與學生交流,分享他們的工作經歷和感悟,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舉辦“創享中南”沙龍,邀請校友企業家返校為同學們傳播創業經驗,孵化并支持處于創業萌芽期的項目,為在校學生提供創業實戰培訓;建立校友創業助力基金,助力學生創業項目實踐落地。

面對深化高校管理改革及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時期,高校應著力提升開門辦學的能力,轉變傳統的高校教育單純依靠課堂、教科書和教師的發展理念,最大程度上爭取多方的支持,動員校友的優質資源,形成形式多樣的辦學格局。

(三)社會關系網絡連接與共享

“六度分割”理論認為,一個人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換句話說,若要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從理論上來講,最多通過六個中間人即可實現。高校擁有數量龐大的校友群體,分布于各個區域、各個行業領域,均或多或少地擁有自身的社會關系網絡。校友及由校友圈向外延展的人脈資源均可被高校所開發利用;其所形成的社會關系網絡所包含的信任成本、溝通成本、時間成本、維系成本等都是最小的。同時,校友共享的社會關系網絡也是更加可靠、更加純粹、更為長久的。校友群體的不斷壯大及社會關系網絡的持續交疊與經營將會是校友母校所在區域范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寶貴資源,且有利于快速形成人才聚集的區域高地。因此,校友社會關系網絡資源的開發、挖掘、利用與共享應作為各高校校友工作不容忽視的方面。

武漢市于2017年率先嘗試性地提出了利用校友資源助力武漢招商引資的“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利用武漢獨具優勢的高校資源與遍布全球的校友資源,促進資本回歸、智力回歸,校友社會網絡的形成和共享進一步推進產業鏈、資金鏈、創新鏈的充分融合,培育發展“校友經濟”,使其成為武漢市提升開放創新水平、增強區域經濟活力的重要抓手。

(四)高校文化傳承

如果說,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是高校發展的內生動力,那么,校園文化則是高校發展的恒久根基。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師生在長期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實踐中所繼承、創造的共同信念和追求,也是具有高校校園特色的一切物質成果、精神財富及其行為方式的總和。校友不僅具有財力資源、智力資源、人力資源,而且因其在領域內的深耕細作、工作生活的親身實踐等,校友也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他們既是高校校園文化的受益者、踐行者與創造者,也是高校校園文化賡續傳承的最佳人選。

校訓、校風通常是高校校園文化最直觀的凝練與體現,蘊含立人之本、行事之基的大智慧。在校生在校風、校訓的熏陶與激勵下,努力學習,不枉歲月,并由此而產生愈發強烈的校園文化價值認同感,進而與母校日漸形成榮辱與共的情感共同體;畢業后,作為校友,基于對校園文化的情感認同,將會自律性地將校風、校訓作為行事做人的指導。同時,校友也將因自身的言行而成為外界了解母校、認識母校的窗口,成為母校校園文化的“形象大使”,并不斷豐富母校文化的內涵。

校友所具有的文化資源將有利于高校培育自身辦學的良好社會形象,吸納更多的優秀學子,也更易于形成在校生及校友的凝聚力,是高校長效發展至關重要的軟實力。如清華大學,每年在招生之際都會發布主題式招生宣傳片,匯聚優秀校友的事跡與真實故事,傳遞學校賡續傳承的寶貴校園文化,多年來,持續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再如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曾執筆撰寫《一座小城,一所大學》,通過自身的親身經歷,將中原這所百年名校的文化浸潤在字里行間,也在區域范圍內產生了強烈反響。這均證明了校友所擁有的文化資源不容忽視。

三、高校開發和利用校友資源的方式與途徑

(一)增進校友與學校的情感互動,鼓勵校友捐贈

校友捐贈是校友以自愿為原則,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而長期開展的捐款活動。換句話說,校友捐贈的“自愿”不是高校依靠指令性、強制性、游說性的資金取得,而是校友基于對母校認同感由內因發揮作用所產生的行為。故而,若想要獲得校友持續地、穩定地捐贈,就應建立校友與母校之間良好的情感互動反饋機制,保持校友與母校穩固的情感連接。一方面,高??赏ㄟ^多種方式大力宣傳參與校友捐贈的校友事跡,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并需詳細披露校友捐贈資金的使用情況和成效,強化參與捐贈的校友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另一方面,高校也需扎實做好相關校友的服務工作,培育校友對母校辦學理念、文化歷史的認同感,校友與母校榮辱一體的使命感。

(二)關注校友成長,促進學校教育體制與方法革新

校友的職業發展及社會認可度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直接參考因素,也是高校辦學質量的重要反饋。高校應建立校友檔案,持續關注尤其是重點校友的成長。通過設計調查問卷,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了解校友對母校培養教育的滿意度、校友的就業去向、區域分布、職場困惑、發展建議等,并進行認真記錄、深度剖析。一方面,根據校友的真實反饋,及時開展高校各項工作的內省與提升。及時合理地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找準辦學目標、學科定位,推動學校教育體制革新。另一方面,針對校友面臨的困難,高校給予能力范圍內的有效支持或組織協調,讓校友感受到來自母校的幫助及溫暖。

(三)校友活動多樣化,加強校友之間、校友和學校之間的聯系交流

情感的維系在于聯系,情感的增進在于交流。校友與母校的關系是終身的、持續性的。多樣化的校友活動不僅能夠搭建校友資源匯聚與共享的平臺,而且也提供了校友了解母校發展變化的寶貴機會。通過相關活動,一方面給予校友繼續教育、心理輔導、學術交流、商業資源對接等多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拉近了校友與母校之間的距離,讓校友形成作為母校一員的使命感、責任感。

開設“校慶返校日”,使校友及其直系親屬可以重返母校校園,共慶母校生日,拜會恩師,回憶過往,通過嚴肅的儀式感激發校友的母校自豪感,使高校獨特的校園文化在代際間傳承。開辦“校友通訊”,采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在校友間及時傳播。跟蹤校友發展動態,匯集校友心聲,宣傳校友成就,反饋校友建議,促進校友與母校的聯系交流,營造校友的精神家園。開展“知名校友大講堂”,將各界知名校友請回校園,現身說法,講述自身的求學經歷、職場發展、生活狀態,分享個人的經驗教訓,引導在校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與此同時,舉行區域性校友年會,寄發校友新年手辦等也是加強校友之間、校友和母校之間聯系交流的有效方式。這將有利于區域整合校友資源,形成區域性緊密的校友關系,產生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的校友資源的規模效應。

(四)加強校史教育,提供終身學習計劃,增強高校工作的校友參與度

任何一所高等學校都會經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校史即是對學校發展軌跡的真實記錄,是學校從興建到發展,再到壯大的歷史,是學校各方面工作、成就濃縮的精華。校史是校園文化積淀的體現,是代代教職工拼搏奮斗、艱苦創業的描述,也是眾多校友貢獻母校、情系母校的刻畫。加強校史教育,讓校史從師生初入學校校門時就走進并扎根于他們心中,培養師生員工及校友對母校精神與理念的認同感,培育校友與母校榮辱與共的觀念,樹立主人翁意識,自發地參與到母校的發展建設中。與此同時,校史也是學校與校友溝通交流的精神通道,是情感聯系的橋梁。因此,可通過開設校史課程、強化校史育人、建立校史館開放日、拍攝校史紀錄片、邀請知名校友回校講授校史、開展以校史為主題的征文比賽、組織校史知識競賽活動等,加強校史教育,推動高校校友工作成效的提升。

另外,在母校與校友的互動反饋中,不能單純強調校友對母校的責任,而應著力讓校友感受到來自母校的關懷和關注。高??梢愿鶕S褌兊膶W習需求定時或不定時開展“校友學習日”“校友終身學習計劃”等,持續整合優質資源,為校友提供職業發展與學業需求的支持和服務,形成互幫互助、終身學習的校友交流空間和生態氛圍。讓校友畢業后有機會再回母校學習生活,了解母校發展現狀,從而提高高校開展各項工作中的校友參與度。

參考文獻:

[1]潘懋元,石慧霞.論大學與校友的互動關系[J].中國高等教育,2020(9):10-12.

[2]何雨駿,劉宏偉.新形勢下高校校友會的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8(21):54-55.

[3]郭海鷹.校友是“雙一流”建設與大學籌融資重要的社會資源[J].中國高等教育,2017(23):42-43.

[4]吳笑韜.高校校友資源開發的拓展:教育評價困境與破局[J].高教探索,2020(9):25-30.

[5]譚宏彥.“雙一流”建設進程中的校友資源開發策略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8):60-65.

[6]王溥,胡方園.校友資源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與路徑選擇[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8):119-122.

[7]韓曙平,林茹.我國普通高校校友資源開發研究[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76-79.

[8]曹娜,梁曉媛.“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校友資源的運用機制探究[J].高教論壇,2020(3):65-67.

[9]潘宇隆.利用校友資源,助力高校事業發展[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8):15-16.

[10]孫穎蕾.關于加強高校校友資源管理工作改革的若干想法[J].榆林學院學報,2019(4):33-37.

[11]郭素珍.地方高校大學生學校認同感的培養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6):187-188.

作者簡介:王天雨(1991—),女,博士,河南大學鄉村振興金融研究院成員,河南大學數字資產與數字經濟研究院行政助理,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金融市場與機構、綠色金融、普惠金融、財政稅收、房地產金融。

猜你喜歡
校友資源認同感
成都市初任幼兒教師職業認同感調查研究
淺析大學實習英語教師的身份認同感
校友資源有效利用下的高校學生就業創業課程建設
校友資源有效利用下的高校學生就業創業課程建設
校友資源對大學生就業的促進作用研究
探討校友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
“校友會就業基地”模式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應用
職業認同感對新入職護士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
基于實證的高職教師組織認同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在校護理本科生職業認同感和領悟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