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體需求視角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研究

2022-05-30 18:59景琴玲文聰
教育與職業(下) 2022年9期
關鍵詞:農村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景琴玲 文聰

[摘要]文章基于陜西省720戶農戶調查數據,運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法研究農戶參與農村職業教育培訓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農戶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耕地規模、對農業農村發展政策的了解程度、對職業教育培訓作用的認知、對農村發展前景的預期、培訓時間、地點、內容和費用等都會影響農戶參與農村職業教育培訓的意愿。在此基礎上,文章從精準識別農民需求、響應農民培訓意愿、提高農民主體認知、完善政策與資金投入體系方面提出了農村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

[關鍵詞]農村職業教育;主體需求;高質量發展

[作者簡介]景琴玲(1981- ),女,陜西渭南人,昆明學院,講師,博士,碩士生導師;文聰(1998- ),男,湖北仙桃人,昆明學院在讀碩士。(云南? 昆明? 65021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教育部文人社科基金項目“西部地區農業職業教育政府供給效率評價與優化路徑研究——以陜西省為例”(項目編號:17XJC880002)和2020年陜西省社科基金項目“陜西秦巴山區職業教育扶貧績效評價及提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0P035)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2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2)18-0087-07

一、問題提出

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西部地區受到區位條件、農業資源、生態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巨大挑戰。鄉村振興戰略為西部地區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方向與契機。加強對農民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力度,提高其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

陜西省位于中國內陸腹地、黃河中游,隨著工業化與城鎮化的迅速發展,鄉村發展過程中“空心化”“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農村優質勞動力資源持續“離農”“非農化”,疊加農村人口的老齡化,人才不足已經成為陜西省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制約因素。因此,促進職業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培育高素質農民是陜西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農村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農民的主體需求及參與意愿是影響培訓質量的重要因素。關于農村職業教育培訓需求的研究,學者們進行了實地調查,分析了不同區域、類型農戶的職業教育培訓需求;關于農戶參與培訓意愿影響因素,大部分學者從農戶個體特征、家庭特征、培訓組織特征和參訓者的認知水平來深入分析;關于職業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路徑,學者們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基于宏觀視角提出了不同的發展路徑。

以既有文獻梳理結果看,從微觀主體需求視角定量分析農村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優化路徑較為少見?;诖?,本文采用二元回歸模型,結合2019年、2020年陜西省農戶調查問卷,從農戶主體需求視角分析陜西省農村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制約因素,以期為提升西部地區農村職業教育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論參考。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及樣本描述性統計

課題組采取問卷調查方式,按照區域及經濟差異原則,在陜西省108個縣區中,選擇20個縣區的800戶農戶發放問卷,收回720份有效問卷,占全部問卷總數的90%。在被調查的720戶農戶中,女性占比48.3%,男性占比51.7%;在年齡分布方面,被調查農戶主要集中在41~50歲年齡段,占比40.5%;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以上學歷農戶占比達到76.5%;在農戶分化方面,33.7%被調查者為純農戶,36.6%以務農為主,29.7%以務工為主;79.1%的被調查農戶參加過1~2次的職業教育培訓;3.9%的被調查農戶是村干部或農業協會負責人;在家庭耕地面積方面,80.6%的農戶家庭耕地面積在5畝以下;46.1%的農戶家庭年均收入10000~30000元;60.1%被調查者對國家農業政策“不太了解”和“一般了解”;73%的被調查農戶認為農業科技對農業生產“有很大作用”和“有作用”;70.6%的被調查農戶對農村發展前景持“較樂觀”和“樂觀”態度。

(二)研究設計

1.變量選擇與賦值。一是因變量“y”。本文中因變量為農戶參與職業教育的意愿,其在農戶問卷調查中的具體問題設計為:如果有機會,您是否愿意參與職業教育培訓?農戶如果選擇“不愿意參與培訓”,則賦值為“0”,農戶如果選擇“愿意參與培訓”,則賦值為“1”。二是自變量“x”。本文在前期研究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主要選擇主體異質性特征、主體認知、培訓期望特征及培訓滿意度這四類變量來考察農民參與職業培訓的意愿。農戶異質性指的是參加農村職業教育的農戶之間在自身稟賦、資源擁有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該特征變量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農戶分化、培訓經歷、是否為村干部或農業協會負責人、家庭耕地規模、家庭年均收入8個變量。農戶主體認知是指個體對某項特定行為背后的社會規范信念的認知,該特征變量包括對農業農村政策的認知、對職業培訓作用的認知和對農村發展前景的預期3個變量。培訓期望特征變量包括培訓組織主體、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培訓方式、培訓費用承擔6個變量。培訓滿意度特征變量包括培訓整體滿意度和培訓政策滿意度2個變量。

2.模型構建。農戶對職業教育培訓參加意愿的調查中,有愿意和不愿意的二分選項,因變量是二元離散型變量,可以采取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方法進行回歸分析。設y為因變量,把制約農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的因素Xi分別記為Xi(i=1,2,3,…,n),假設農戶愿意參加職業教育培訓的概率為Pi,則Logistic回歸模型一般公式如下:

(1)

式(1)中,Xij為因變量y的影響因素,F服從標準的Logistic分布,則利用Logistic累積分布函數建立如下模型:

(2)

在式(1)式和式(2)中,Pi為農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的概率;Xij(j=1,2,3,…,n)表示制約農戶i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的第j個自變量,n為自變量的個數;μ為隨機干擾項,βo為常數,βi(i=1,2,3,…,n)為自變量回歸系數,可以通過最大似然估計法求得,反映自變量影響農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的方向及程度。

三、陜西農村職業教育需求的現狀分析

(一)陜西農村職業教育的現狀特征

調查顯示,65.1%的農戶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在參加過職業教育培訓的農戶中,有54.6%的人參加過涉農政府部門和農廣校組織的職業教育培訓,有20.4%的人參加過高校和科研院所組織的職業教育培訓,有13%的人參加過農業專業協會組織的職業教育培訓,有4.5%的人參加過企業組織的職業教育培訓;參加農村職業教育培訓的類型主要是農村實用技術培訓(49.3%)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24.7%)。在參加過農村職業教育培訓的農戶中,培訓形式為田間指導的占49.4%,課堂授課的占12.7%,參觀實習的占9.6%;在培訓時間上,1~2天的占13.4%,3~5天的占34.6%,6~10天的占25.3%;在培訓經費支出上,42.1%的農戶參加免費培訓,40.9%的農戶花費100~200元;在培訓效果上,農戶感覺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占37.5%,感覺一般化的占48%,不十分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占14.6%。

(二)陜西農村職業教育培訓的期望與意愿情況

被調查農戶中,希望參加職業教育培訓的達82.9%。即使收取費用,仍有23.2%的人愿意參加教育培訓。大多數農戶參加職業教育培訓是為了增加收入(34.2%)和提高農業知識技能(31.2%);部分農戶是為了獲得補貼(14%)、獲得證書、學歷(10.5%)、獲得發展機會(5.8%)。

被調查農戶期望參加的培訓內容或類型具有多樣性特點,其中24.5%的人希望獲得種養新技術,18.5%的人希望獲得農產品市場知識,11.4%的人希望獲得經營管理和法律相關知識,14.9%的人想要獲得創業技能培訓,13.9%的人希望獲得互聯網知識,12.3%的人希望獲得農業機械知識;技術人員的現場指導是最受農戶歡迎的培訓方式,占49.4%,其次是課堂授課的培訓方式占12.7%,最后是參觀考察占9.6%,反映出陜西省大多數農戶更傾向于選擇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直觀培訓方式;就培訓時間而言,農閑季節舉辦職業教育培訓最受農戶歡迎,占36.6%,期望可以根據農業生產需要隨季節安排職業教育培訓占32.3%,期望可以隨時舉辦的占31.1%,說明陜西省農戶更期望培訓時間的安排符合農業生產季節規律;在培訓地點的選擇上,31.9%的農民選擇在本村培訓,22.3%選擇就近培訓,選擇城市、縣城、鄉鎮的都在13%~16%,說明陜西省農民依然期望就近參與培訓。

就培訓組織主體而言,30.37%的被調查農戶傾向于選擇政府農業部門或者農技推廣部門組織職業培訓,24.1%和20.2%的農戶認為應由地方職業院校和基層農業廣播學校組織,12.9%的農戶認為應由農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反映出陜西省農業主管部門、農技推廣機構、職業學校、農業廣播學校等仍是農村職業培訓的主力軍。另外,農業協會與農業企業也逐漸成為農村職業培訓的重要組織主體。

四、農村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二分類Logistic回歸處理,結果如下頁表1所示?;貧w結果顯示:-2Likelihood似然比值為381.025,Cox&Snell R2值為0.176,Nagelkerke R2值為0.307,且Sig.值為0.000,達到了1%的顯著性水平,模型總體擬合度較好。

邏輯回歸結果顯示,陜西省農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的主要制約因素可以歸納如下。

(一)主體異質性特征變量對其培訓意愿的影響

從農戶異質性特征來看,“年齡”對農民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的影響程度為-0.353,在5%顯著性水平下對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產生負向影響,表明隨著年齡的增大,其參與培訓的意愿減弱,說明年齡較大的農戶受制于自身知識能力水平,接受新知識或技術的能力相對較弱?!拔幕潭取睂r戶參加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的影響程度為0.074,在10%顯著性水平下對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產生正向影響,說明農戶文化程度越高,越能認識到職業教育培訓對于農業生產經驗的作用,學習與接受能力更強,參加農村職業教育培訓的意愿也更強烈?!凹彝ト司孛娣e”對農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的影響程度為0.352,在5%顯著性水平下對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產生正向影響,說明家庭人均耕地面積越大,越可能形成規模效應,農戶更想獲得現代化農業知識和生產技術,其參與培訓的意愿更強。

“性別”和“從事職業”與農戶參與農村職業教育培訓呈負相關,但作用不顯著。通過調查發現,陜西省女性農戶已經成為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女性參加培訓的意愿有時會高于男性。隨著鄉村產業融合發展,農戶參加職業教育培訓主要是為了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技能,因此從事職業情況對培訓意愿影響不顯著?!凹彝ツ昃杖胨健迸c農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呈正相關,但作用不顯著,這主要是因為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參與培訓的制約因素越小,越有可能參與職業教育培訓。

(二)主體認知特征變量對其培訓意愿的影響

從主體認知來看,農戶對鄉村及農業發展政策的認知對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的影響程度為0.224,且達到10%的顯著性水平,說明陜西省政府積極開展了農村職業教育培訓,農戶對農業與鄉村發展政策及趨勢有了更多了解,希望通過職業教育培訓提高現代化農業生產和經營能力的期望更高;對職業教育培訓作用的認知對農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的影響程度為1.521,且達到1%的顯著性水平,表明當農戶認為職業教育培訓能夠在提高自身技能素質、增加農業收入方面起到明顯作用時,其參加培訓的意愿越強烈?!皩r業農村前景的預期”對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的影響程度為0.626,且達到5%的顯著性水平,說明農戶對農業農村越持有樂觀態度,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的意愿越強烈。

農戶培訓經歷對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有正向影響作用,但作用不顯著,這可能由于農戶對參與培訓的積極意義仍缺乏深入理解,局限于短期利益考慮,不能持續參與培訓。另外,也可能之前參與培訓的內容方式不合理、效果不理想等原因導致其對培訓缺乏信心。

(三)培訓期望特征變量對其培訓意愿的影響

從農戶培訓期望來看,除了培訓方式以外,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培訓內容、培訓費用4個指標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其中,培訓內容的影響值為0.076,在10%顯著性水平上對農民參與培訓意愿有正向影響,說明培訓內容越符合農戶實際需求、越具有針對性,農戶參加培訓的意愿越強烈。培訓費用對參與意愿的影響值為0.033,在5%顯著性水平上對農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有正向影響,說明政府免費或高補貼的培訓對農戶有較強吸引力。培訓時間和培訓地點分別在5%和10%顯著性水平下對農戶參與培訓意愿有負向影響,說明培訓時間越長,培訓地點越遠,農戶正常的農業生產活動越會受到影響,農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的積極性就越低。

培訓組織主體和培訓方式對農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有正向影響,但是影響不顯著。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農戶愿意接受政府以外主體組織的職業教育培訓;相較于課堂授課,現場指導、異地觀摩等方式更受農民歡迎,但實際可能會受到時間、成本、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另外,隨著農戶素質的普遍提高,其對于農業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也比較關注,這些知識通常是采用課堂授課方式。

(四)培訓滿意度特征變量對其培訓意愿的影響

從培訓滿意度看,農戶對農村職業教育培訓整體滿意度和培訓政策滿意度分別在1%和5%顯著性水平上,對農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產生正向影響,影響值分別為0.465和0.384,表明農戶對職業教育培訓滿意度和區域政策的引導與支持對農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有顯著正向影響。培訓滿意度越高,區域政策支持力度越大,參與職業教育培訓的意愿就越強烈。

五、研究結論與發展路徑

(一)研究結論

鄉村振興的根本目的是讓農民有獲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在職業教育培訓上的能動性,真實反映并滿足其在職業教育培訓上的訴求,是農村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標準。本文在陜西省720個農戶調研數據的基礎上,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法分析了農戶參與農村職業教育意愿及其制約因素,研究結果表明:有82.9%的被調查農戶有意愿參與農村職業教育培訓,影響農戶參與農村職業教育培訓意愿的主要因素為農戶異質性特征中的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耕地規模,主體認知中的對鄉村及農業發展政策的了解程度、對職業教育培訓作用的認知、對農業農村的前景期望,期望特征中的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培訓內容和培訓費用以及滿意度特征中的培訓整體滿意度和培訓政策滿意度。

(二)農村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

1.精準識別農民主體需求,全方位構建農村職業教育培訓格局。農戶異質性特征中的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數量、家庭耕地規模對農戶參與農村職業教育意愿有重要影響。陜西省在制定農村職業教育培訓規劃時,應結合農戶的異質性特征、培訓需求,分類開展職業教育培訓,既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又要突出重點人群,同時兼顧弱勢群體,滿足農民主體的多元化需求。

重點聚焦青年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的職業教育培訓。隨著城市虹吸效應的減弱,陜西省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和城市人才回到鄉村,在此過程中分化出一批以不同方式發家致富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其中,受教育程度較高的青年農民,由于其接受信息與新技術能力較強,可實施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計劃,重點開展現代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科技生產、農村旅游服務業等內容的培訓,培養更多具有較高學歷層次的新農人;而對于有一定資本和知識積累的鄉村振興產業帶頭人、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等新型經營主體,可重點開展農業生產經營、市場銷售、品牌建設和農村金融方面的培訓,提升其生產經營與市場開拓能力,使其成長為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業經營帶頭人,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兼顧發展小農戶職業教育培訓。以小農戶為主的家庭經營是我國農業經營長期存在的形式。根據小農戶收入相對較低、從事農村職業教育培訓意愿較低等特點,需要在新技術與優惠政策方面獲得更多支持。在培訓內容方面,應組織實用技術培訓以及利用現代傳媒技術進行多形式教育普及。這方面可借鑒美國的小農外聯培訓和技術援助計劃,由政府選擇培訓機構,為符合條件的小農提供技術援助、協助申請貸款、測試現有或預期問題的創新解決方案等,全面提升小農戶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小農戶與主體帶頭人形成“跟得上、帶得動”的良性互動,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關注扶持老齡農民與女性農民的職業教育培訓。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業職業分化加速,老齡農民與女性農民在維護土地和家庭糧食供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調查顯示,陜西省從事農業生產的年齡段基本集中在41~50歲年齡段,占比40.5%,婦女總數占被調查農戶總數的48.3%。老齡農民與女性農民迫切需要需要通過職業教育培訓提高農業技術水平,應對其重點加強農作物種植養護、農業作物商品化以及農村手工藝等方面的培訓,拓展其增收致富的空間。

2.響應農民主體培訓意愿,創新職業教育培訓模式。模型結果顯示,農戶對職業教育培訓整體滿意度、培訓時間和培訓地點對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意愿具有重要影響。陜西省各地職業教育培訓應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與異質性特點,結合區域發展特色,創新開展職業教育培訓。

在培訓模式方面,根據培訓對象異質性特點與培訓期望,制訂差異化培訓計劃,推行“訂單式”“菜單式”培訓模式;強化實操訓練,依托現代農業示范園、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龍頭企業等平臺和主體設立實訓基地,遴選一批熟悉現代信息技術、能深入田間地頭的技術能手和經營管理導師作為培訓師資,提高培訓的實效性;規范培訓教材的使用與管理,各地區優先選用省部級培訓教材,同時結合當地農業主導產業,開發針對性強、質量高的培訓教材,豐富教材和課程資源,提高培訓滿意度。

在培訓時間方面,調查顯示,農閑季節舉辦職業教育培訓最受農戶歡迎。因此,培訓時間安排應根據不同類型農戶需求,結合農業生產周期、農時季節等,可進行“入戶送教”“彈性學習”模式。針對農民農事忙、家事多,不愿意出門的特點,可采取送課下村、入戶送教的培訓模式,激發農民自主學習意識,采用“彈性學習”模式,由農民根據自己的空余時間和需求,自由選擇上課時間和培訓課程,從而提高培訓的實用性和靈活性。

在培訓地點方面,調查顯示,31.9%的農民選擇在本村培訓,22.3%的農民選擇就近培訓。因此,培訓地點安排既要遵循教育培訓本身的規律,又要遵循農戶生產生活規律和農戶群體的特殊需求,可開設固定課堂、流動課堂、空中課堂、田間課堂;“線上線下”相結合,充分利用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等在線學習平臺,鼓勵農民自主學習,支持培訓機構依托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云上智農”、快手等平臺開展線上培訓。

3.提高農民主體認知,實現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農戶對鄉村及農業發展政策的了解程度、對職業教育培訓作用的認知和對農業農村發展前景的預期對農戶參與職業教育培訓有重要影響。陜西省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將農民從被動的接受者、同情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創造者,提高農民在認知層面的主體地位,聚焦農民主體發展,提高鄉村發展的自主性。

在鄉村振興與職業教育培訓政策宣傳推廣方面,借助電視、廣播、微信等媒體積極宣傳農村職業教育培訓資訊以及相關優惠政策。同時,利用職業教育活動周、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大賽等活動,宣傳農村職業教育培訓先進單位及個人,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表彰。加強對鄉村產業帶頭人、返鄉人才創業成功經驗的宣傳,發揮他們的帶頭效應,營造重視高素質人才和鄉村人才培養的濃厚氛圍,調動農戶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相關職業教育培訓政策、信息的有效傳遞,使農民認識到社會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價值所在,并依據農民群體的合理利益訴求,以“農民為本”進行價值塑造,在滿足農民職業教育培訓需求中彰顯個體價值,以共建共享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來實現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推動農民對鄉土文化及自身職業的價值認同,對農業農村發展前景的美好預期。

4.完善政策與資金投入體系,提升農村職業教育培訓效果。培訓政策和培訓費用是影響農戶參與農村職業教育培訓的主要因素?,F階段,陜西省農村職業教育培訓普通低效,政府必須加大政策扶持與資金支持力度,提升職業教育培訓效果。

在政策扶持層面,陜西省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在實現鄉村振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強政策體系的有效供給,采用分類指導思路把握不同地區發展實際,進行差異化政策供給,將高素質農民培育政策納入各地鄉村振興發展規劃,與區域產業發展政策同步推進。各縣(市)出臺農民培育扶持辦法,包括土地流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農業保險、社會保障等優惠政策,積極創造有利于高素質農民成長發展的政策環境。

在資金投入層面,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將農村職業教育納入公共財政范疇。全面落實職業教育培訓資助政策,明確各類參訓人員的津貼補貼標準,為農村職業教育培訓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大力宣傳農村職業教育的公益性與效益性,激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村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建立國家投資、地方扶持、企業資助、個人承擔相結合的多元投入機制,完善社會資本投資農村的配套設施建設補助、融資貸款、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引導社會資本積極投入鄉村振興事業。建立資金績效與考核掛鉤機制,完善資金使用全程監管制度,保障資金使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曾歡,朱德全.新時代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邏輯向度[J].民族教育研究,2021(2):74-81.

[2]張桃林.推動農民教育培訓持續高質量發展[J].農村工作通訊,2020(24):115-120.

[3]張水玲.基于農民需求的新型職業農民精準教育培訓研究[J].成人教育,201(5):40-43.

[4]李逸波,周瑾,張亮,等.未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需求與方向分析——基于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需求調查[J].高等農業教育,2018(3):119-123.

[5]潘寄青,蘇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需求與遴選機制——以山東省為例[J].調研世界,2017(6):21-27.

[6]劉進,劉洪益,羅藍燕,等.新時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制約因素及改革路徑———基于四川省域的調查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21(24):56-59.

猜你喜歡
農村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國農村職業教育政策的演變
湖南農村中等職業教育招生的影響因素分析
農村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國際比較
農村職業教育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問題研究
關于黑龍江省農村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